澳排擠華為,這是在緩和中澳氛圍嗎

2020-12-16 環球時報評論

澳大利亞媒體星期一披露了中國華為公司寫給澳政府的一封信。這封信是華為澳大利亞公司董事長約翰洛德等三人共同籤署的,該信認為澳方對華為參與澳5G網絡建設將損害澳國家安全的說法「是不靈通的,並非基於事實」。

澳正在就5G網絡建設進行準備,媒體近日報導,澳安全部門指華為「受中國政府掌控」,要求將該公司排除在招標範圍之外。澳媒此前的報導還說,澳政府還阻止了華為參與索羅門群島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底光纜鋪設,索羅門群島放棄了與華為已籤署的協議,已與澳政府另行籤約。

華為澳大利亞公司的信件指出,華為在世界上170多個國家中有經營業務,並認真遵守了每一個國家的法律和準則。華為澳大利亞公司還曾在本月初指出,華為迄今滿足著澳大利亞55%以上的4G需求,將華為排除在5G之外將嚴重影響華為在澳大利亞的業務。顯然,把華為拒之門外,還大大增加澳大利亞電信運營商的成本,讓消費者承擔更高的5G費用。

國家安全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中被濫用的一個藉口,美國對這個旗號使用得最多,而在限制中國投資方面,澳大利亞跟美國跟得最緊。如果澳方將華為完全排除在澳5G網絡建設之外,它就成為西方世界中美國之外抵制中國科技公司最突出的示範者,這將是其對華真實態度的行動宣言。

近來澳官員釋放了一些緩和對華關係的信息,但是在索羅門群島鋪海底光纜和澳5G招標的事情上,人們看到的仍是澳對中國遠高於西方平均水平的防範,坎培拉仍在把中國元素打入另冊。華為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崛起的民營公司,政府未在其中參與任何股份,它的運營不僅高度獨立,而且相當國際化,大批世界各國的商業和科技精英參與到該公司的發展中。華為與其他大型跨國企業的資產屬性和經營文化都已經沒有什麼區別。

歧視華為是對中國國家運行體制的歧視,是在政治及文化上公開對中國表示不信任。對來自中國的產品進行特殊審查,並且可以用含糊其辭的理由排斥它們,澳大利亞似乎在很積極地促進這種無理機制的建立。

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澳大利亞卻在對華關係問題上嚴重糾結,似乎將兩國密切的經濟和人文關係當成了一種負擔。澳比歐洲國家更熱衷模仿美國的激進對華政策,這與它比歐洲國家更緊密的對華經濟合作構成矛盾,導致它的態度不斷搖擺。

在華為是澳4G網絡技術建構很大一部分的情況下,如果澳大利亞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斷然拒絕華為參與澳5G網絡建設投標,等於是重新定義了中澳在安全上的關係。這不僅是兩國之間減少了一筆生意,而且有很大象徵意義,會嚴重影響兩國社會的互視。

澳懷疑中國對其搞滲透,幹涉它的內部事務,也許這些聲音有一部分是澳內部政治導致的泡沫,但它們都給中國社會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加上排斥華為,會讓中國社會的印象固定下來。

這肯定對澳大利亞想擴大或保持的那一部分對華合作產生負面影響,讓中澳關係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也許一部分澳大利亞人希望自己的國家成為美國在南太平洋上的一塊政治飛地,甘願做美國對華政策右傾化的一個槓桿。但那不會只有好處,它會同時意味著相應的代價。

澳大利亞到底想如何平衡它的對華政策,球在他們自己的腳下。

相關焦點

  •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澳媒在當地時間12月18日表示,為了改善中國之間的關係,將一直對中國存在偏見,並且還威脅要在世貿投訴中國的澳大利亞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調走,換成有豐富貿易經驗的丹·特翰上場和中國之間進行貿易談判。
  • 英媒:中國參與的墨爾本港收購案獲批准 中澳關係或緩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19日報導稱,包括中國、澳大利亞的主權基金和其它一些國際財團參與的墨爾本港巨額收購案已達成協議,此舉或象徵著中澳關係緩和。墨爾本港是澳最大的貨櫃碼頭,年處理能力達250萬個貨櫃,約佔澳貨櫃貿易的36%。2014財年,墨爾本港稅前盈利2.07億澳元。
  • 中澳外長剛談完,澳總理就要搞南太島國投資基金「對抗中國」?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王未來 王逸】「中澳關係應當校準航向再起航」——11月8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澳大利亞外長佩恩舉行第五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並共同會見記者。這是澳外長近三年來首次訪問中國,被認為是兩國關係開始緩和的象徵。
  • 澳前政要就涉華外交相互攻擊,「外交技巧」何以搪塞中澳關係癥結?
    在中澳關係難以剎住螺旋式下降趨勢之際,來自澳大利亞不同黨派的前政府要員們在輿論場上避重就輕,非但不正視兩國關係受挫的癥結,反而就澳涉華外交技巧相互進行攻擊,攪渾輿論場。
  • 萬萬沒想到,中澳官司打到世貿後,澳媒發現中國早一步把澳洲告了
    當地時間12月18日,澳大利亞針對商務部向原產自澳洲的大麥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將中國狀告到了世界貿易組織,請求世貿對中澳相關貿易爭端進行調查並作出裁決。據澳媒在21日的報導,該文件顯示早在2019年,中國因澳大利亞對華為公司實施「歧視性市場準入禁令」,早一步將澳洲狀告到了世貿組織。報導稱,2018年8月莫裡森當局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止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參與澳大利亞5G通信網絡建設。而在此之前,華為已經向澳大利亞提供了近15年的電信服務。
  • 繼印度後,澳也想禁用我手機軟體,澳專家:將致中澳關係滑向深淵
    據澳大利亞《先驅太陽報》7月6日報導,有澳聯邦議員稱,由於擔心短視頻手機軟體TikTok將收集到的用戶數據儲存至我國伺服器上,他正推動參議院對其進行調查。該議員揚言,該手機軟體作為「收集用戶數據的手段」,卻在「規避審查的情況下」逐漸發展,這一情況應被澳大利亞嚴肅對待。目前,根據該議員的要求,多名澳國會議員正在推動禁用該軟體。
  • 中澳這兩天怎麼了?
    此前澳大利亞教育界也在遊說聯邦政府,希望能豁免留學生禁令,讓留學生能夠及時返澳上課。2018/19 年中澳關係緊張時,澳中雙向貿易仍上漲了 20%。澳洲是中國最大的大麥供應國,這一措施預計將影響十億美元的貿易。雖然外交部聲稱反傾銷調查從 2018 年就開始了,但此時發布裁定難免被認為是因為發起獨立調查的報復。澳大利亞政府私下還認為,這一決定還與澳洲阻止華為參與 5G 網絡建設有關。
  • 澳教授:中澳關係需從點頭之交變深入如變成友情
    原標題:澳學者:中澳像一個社區裡的兩個鄰居 都有很大的房子資料圖上個月下旬,中國總理11年來首訪澳大利亞,在當地輿論中激發起探討澳中關係前景的熱潮。安全上,澳大利亞一向緊隨美國,但在經貿領域,中國越來越讓澳大利亞離不開。擁抱中國,警惕中國,澳大利亞面臨選擇困境嗎?
  • 外交部:望澳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澳關係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近日在《澳金融評論報》刊文評論稱,當前澳安全情報系統以「中國威脅論」主導對華政策,將中澳關係陷入僵冷視作功勞,使澳政府在多個涉華問題中決策失當。搞「麥克風外交」只會損害澳國家利益。他主張,「是時候讓外交官重新主導澳對華政策了。」
  • 反華議題上多次力挺澳洲,如今想當中澳關係調解人,紐西蘭夠格嗎
    中澳關係遇冷,首先影響的就是兩國間經貿往來,澳洲經濟損失嚴重。要知道,原本中國可是澳洲重要的出口國之一,涉及的商品包括農產品、葡萄酒、鐵礦、煤炭等。但由於澳方一再地觸及中國底線,做出損害中方利益的舉動,中方也採取了必要的反制措施,對違反法律法規的進口商品出臺了必要的限制和處罰措施,澳媒體卻稱這是中方的報復行為,渲染兩國的對立情緒。
  • 華為停止贊助澳橄欖球隊:澳大利亞營商環境持續惡化
    來源:觀察者網華為提前解除澳橄欖球隊贊助合約:澳大利亞營商環境持續負面【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近十年來,華為一直是澳大利亞職業橄欖球聯賽隊伍、坎培拉奇襲隊(Raiders)的主要贊助商,但華為這一角色將在今年提前結束。
  • 中澳關係又變惡,全澳要抵制「MADE IN CHINA」?
    近期,中澳關係鬧得沸沸揚揚,兩國之間相互進行貿易戰,關係甚至降低到冰點。12月1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中引用了有關澳軍對阿富汗兒童暴行的漫畫,這也引起了澳大利亞的不滿。據路透社報導,這張漫畫上的內容描述的是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將匕首架在了一名阿富汗兒童的脖子上。莫裡森說,澳大利亞方面正在尋求刪除趙立堅30日發布的這張「令人反感」的圖片。同時,澳大利亞極右翼政客、「一國黨」黨魁Pauline Hanson公開叫囂,澳大利亞人應在今年聖誕節期間抵制所有中國產品,並要求中國道歉。
  • 環球時報社評:澳去WTO惡人先告狀,應訴便是
    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向WTO控告中國以反傾銷、反補貼為名對澳產大麥徵收高額關稅,在兩國激烈摩擦的當下澳方採取這一行動不足為怪,想必北京早有思想準備,對贏得這場訴訟亦有信心。中澳政治關係不斷惡化,澳方給中國對澳產品施加反傾銷、反補貼關稅貼上「政治報復」的標籤,中方堅持表示就貿易說貿易,並且指責澳方才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大量勾當的始作俑者。
  • 中方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 澳學者:中方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澳最大上市釀酒企業富邑葡萄酒產業有限公司當天的股價應聲下跌,降幅超過11%。澳貿易部長伯明罕抱怨中方裁決「極不公平」,並聲稱這背後可能出於其他目的。中國商務部27日強調,這是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進行調查後作出的初步裁定。
  • 中澳關係持續走低,找誰負責?中外交部給出答案:解鈴還須繫鈴人
    原本中澳關係非常親密,中國也是澳洲最大貿易出口國,每年能夠給澳洲帶來巨大經濟收益。如今中澳關係持續走低,找誰負責?澳大利亞政府發表不實言論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從年初開始就在跟隨美國搞事,美國在南海舉行軍事演習,澳大利亞方面立馬派出軍艦予以配合。甚至還限制中方華為以及中興等企業在澳洲開展5G項目建設,公然對中方企業說不。
  • 事關中國,莫裡森正在自吞惡果,澳發出哀嘆,原來中澳關係不簡單
    11月30日,澳大利亞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刊文稱,如果中澳經貿關係受到衝擊,澳大利亞的損失將會更嚴重。文章指出,根據測算,在中澳貿易關閉95%的情況下,澳大利亞GDP將損失6%,並影響14%的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中國這兩項數據受到的影響僅有0.5%和2.4%。
  • 萬萬沒想到,中澳官司打到WTO後,澳媒發現中國早一步把澳洲告了
    在2018年8月份,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就決定封禁華為,禁止華為同澳大利亞企業合作共同打造5G通信網絡。值得注意的是,在先前華為已經為澳大利亞提供了接近15年的服務。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辯解,該措施針對所有的5G供應商,並不是專門針對華為,然而明眼人就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這種做法無非就是跟從美國的腳步想要壓制華為的發展。在2018年,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宣布封禁華為之後,也一直沒有告知世界貿易組織,也沒有對外公布相應文件。
  • 中國駐澳使館發言人:希望澳方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的事
    新華社坎培拉12月9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發言人9日說,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日前有關中方未遵守中澳自貿協定的指稱是毫無根據的。 發言人說,事實是,中澳自貿協定實施以來,中方積極履行義務,從2015年至今連續6年調低自澳進口商品關稅。目前約95%自澳進口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
  • 澳總理將對華鷹派部長免職,緩和兩國關係
    發現問題嚴重性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決定,對內閣成員進行改組,一直對華強硬的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將被替換,外界稱此舉是莫裡森希望再次緩和對華關係。此次莫裡森更換人選,雖然不能視作是希望改善中澳關係,但確實也為澳大利亞騰出了一定的彈性空間。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澳大利亞所謂新的內閣成員中,對華強硬分子依舊不少,其中一人甚至因為鼓吹中國威脅論,以及對中國存有嚴重偏見,被中國政府在2019年列入禁止訪問中國的名單,由此可見,澳大利亞此次"換將"絕非外交所認為希望緩和對華關係,而是在加速調整人手,對未來應對更加複雜的中澳關係做準備。
  • 中澳貿易達10480億!澳媒:澳大利亞再怎麼鬧都不受影響
    在過去的2020年,因為澳大利亞政府錯誤做法,中澳兩國關係不斷惡化。受兩國關係惡化影響,兩國貿易往來也出現一定問題。澳大利亞牛肉等各種製品出口到中國,在中國海關檢測過程中發現存在質量問題,隨後中國也禁止澳大利亞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但是澳大利亞似乎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不斷指責中國採取歧視性做法,中澳繼續走低,而就在最近澳大利亞卻曬出了成績單,似乎在中澳關係惡化情況下,實際兩國貿易往來沒有出現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