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中澳官司打到世貿後,澳媒發現中國早一步把澳洲告了

2020-12-23 白鯨防務

當地時間12月18日,澳大利亞針對商務部向原產自澳洲的大麥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將中國狀告到了世界貿易組織,請求世貿對中澳相關貿易爭端進行調查並作出裁決。

然而令澳大利亞方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將官司打到世貿組織的兩天之後,澳大利亞媒體《雪梨先驅晨報》和《時代報》收到了一份「機密文件」。據澳媒在21日的報導,該文件顯示早在2019年,中國因澳大利亞對華為公司實施「歧視性市場準入禁令」,早一步將澳洲狀告到了世貿組織。

報導稱,2018年8月莫裡森當局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止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參與澳大利亞5G通信網絡建設。而在此之前,華為已經向澳大利亞提供了近15年的電信服務。

儘管莫裡森當局聲稱是對所有的5G網絡供應商進行了限制,並非專門針對華為和中興,否認禁令具有歧視性。但是謊言最終還是有戳破的一天,後來包括外交部長佩恩在內的多位澳大利亞高官曝料稱,澳方在對待華為等公司上存在「不公平對待」,不同的運營商有優先順序。

澳大利亞的做法明顯違背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隨後中國向世貿組織提出了非正式申訴。但是鑑於貿易爭端申訴的處理預計需要耗費數年時間,而且為了中澳貿易大局著想,直到現在中國有關華為的申訴依舊尚未展開正式調查。

但是近段時間以來,隨著中澳貿易摩擦升級,澳方一些錯誤言論和行為,或許會讓中國方面重新考慮華為的申訴。《雪梨先驅晨報》認為,因為澳方向世貿組織提出大麥關稅申訴,可能導致中國重翻華為舊帳。並且澳洲在禁用華為上論點不足,澳官員挖的大坑將給推動大麥調查扯後腿。

澳方對華為的舉動,不僅涉嫌違規,而且程序也極不規範。自2018年莫裡森當局宣布禁止華為以來,澳洲至今也沒有將禁止中國運營商的決定通知世貿組織,也沒有公布任何公開的官方文件。中國只能從澳大利亞的媒體報導中獲取信息,解讀澳方政策。

世貿組織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解決貿易爭端的機制,一切都講究規則。流程不規範,澳方拿什麼到世貿組織狀告中國。而相比之下,中國商務部對澳方做出的決定,可謂是有理有據。例如此次的大麥貿易爭端,2019年5月中國大麥相關企業提出雙反調查申請,直到前不久商務部才做出終審裁定,整個調查時間持續了一年多之久。

期間走訪了大量的企業和專業人士,並且在調查期間還出臺了貿易補償措施,力爭將貿易爭端的損失降到最低。可以說,中國的雙反調查不僅依法依規,而且充滿了人情味。

其實不管是中國還是澳大利亞,在此次貿易爭端中沒有贏家,只不過是損失大還是小的問題。中方一直倡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堅持共贏。希望莫裡森當局可以明白其中利害,促進中澳貿易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萬萬沒想到,中澳官司打到WTO後,澳媒發現中國早一步把澳洲告了
    在2019年5月份,中國決定對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大麥是否存在傾銷補貼行為進行調查,今年也正式給出裁定結果,認定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大麥村在傾銷補貼行為,隨後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關稅,關稅高達80%左右。中國依照法律程序對澳大利亞大麥進行調查,但是卻遭到了澳大利亞的指責,認為中國這是歧視性的做法,並且還將中國告上世界貿易組織,然而在兩天之後,澳大利亞卻發現中國已經早就將澳大利亞告上世界貿易組織了。
  • 中澳大麥官司打到世貿,澳大利亞態度多次轉變,商務部回應
    自中澳關係建立以來,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貿易國家。但自從中澳關係惡化以來,兩國的貿易就如同停止一般。在澳大利亞看來,它只是對中國說了幾句「重話」。然而,對中國來說,這是一種挑釁,澳大利亞在幹涉中國內政。對此,中國多次提醒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的態度卻日發囂張。
  • 想讓中國買大麥,澳政府沒好話還要到世貿告中國,澳麥農叫苦不迭
    據國內媒體12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12月16日宣稱,澳大利亞政府將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澳媒指出,申訴過程可能曠日持久,而且還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給他們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
  • 澳洲2大行業損失或達3000億,澳媒看清現實,期待中澳關係拐點到來
    中國的留學生大量撤離‍、中國遊客驟減,澳洲兩大行業虧損巨大 中國留學生是澳大利亞外國留學生中的最大群體,對澳洲的高校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在今年中國留學生的申請數量驟減
  • 遭收反傾銷稅後,澳洲葡萄酒又接新噩耗,澳媒:徹底退出中方市場
    直指中國外交官、勾結19國盟友對抗中方對葡萄酒的反制措施,甚至還叫囂由於大麥被中方反傾銷徵稅而上訴世貿組織。澳方這種行為,無疑是再次緊張中澳關係。澳洲葡萄酒又收到噩耗,澳媒直言葡萄酒要涼了!針對中方對澳方葡萄酒反傾銷調查且徵收反傾銷稅後,澳方夥同盟友再次將矛頭指向中方。根據中國商務部官網所報導,國際議員聯盟(IPAC)屬下19國議員滿世界呼籲、叫賣澳方葡萄酒,意在幫助澳方對抗來自中政府的壓力,發出呼籲的議員來自德、法、意、加等國。
  •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澳媒在當地時間12月18日表示,為了改善中國之間的關係,將一直對中國存在偏見,並且還威脅要在世貿投訴中國的澳大利亞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調走,換成有豐富貿易經驗的丹·特翰上場和中國之間進行貿易談判。
  • 澳媒打上煤炭船船員主意,中方巧妙回應破掉算計
    這消息乍一看還感覺有一股"人文關懷"的味道在裡面,但細看之下,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對中國的指責和怨念。最近中澳之間的爭端已經成了國際社會十分關注的事件,澳媒故意挑選印度船員進行報導,無疑是又想拉上印度,以這樣標籤化的方式,"幫"中國樹敵,強賣澳大利亞煤炭。
  • 中澳關係跌到谷底,中國市場遭其同盟國瓜分,澳媒:真的值得嗎?
    澳洲媒體報導,隨著中澳關係的惡化,中國也因澳大利亞的紅酒事件對澳洲實行了徵收關稅的懲罰。對此,中國的市場份額也被澳大利亞其他同盟國瓜分。長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主要由鐵礦石支撐,並因此得到了澳大利亞大多數人的支持。
  • 搞壞中澳關係後:莫裡森,怕了?
    文 觀察者網 齊倩在搞壞中澳關係後,澳大利亞開始後怕了,唯恐本國煤炭出口遭受打擊。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繼大麥、牛肉、葡萄酒之後,澳大利亞巖龍蝦(rock lobster)可能成為中澳貿易領域又一焦點商品。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 澳媒:澳洲政府計劃和臺灣達成貿易協定
    澳媒:澳洲政府計劃和臺灣達成貿易協定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商品輪番受阻,導致損失慘重。為了挽回部分損失,莫裡森政府多次想要和中國通話都遭到了拒絕。失去中國市場的澳大利亞,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的市場以及盟友的支持。不過讓莫裡森政府失望的是,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已經被其他國家瓜分殆盡,就連剛撤出的中國市場都被美國、法國等國家填補了空子。
  • 澳大利亞所有海鮮,都可能被中國「拒之門外」
    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漸入谷底,澳洲政府非但沒有在這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指責中國,和美國一起抵制中國企業,嚴重破壞了中澳往來的貿易關係。而作為美國的「反華前鋒」,澳大利亞完全沒有意識到,失去了中國市場這個最大的「金主」,會對澳經濟造成多大的損失和後果。
  • 不再口頭警告,中國強硬反擊後,澳大利亞提出請求,中方立場堅定
    近期,澳大利亞一些政客頻頻在涉華議題上做出錯誤言行,導致中澳關係跌至低谷。眼看澳大利亞的出口經濟遭受重創後,這些澳政客開始踩「急剎車」了。善於「變臉」的澳總理莫裡森近日表示,他對中澳之間展開對話充滿期待。
  • 澳大利亞又迎沉重一擊:中國留學生撤離後,澳高校排名一落千丈
    過去幾年,中國留學生為澳大利亞教育行業貢獻了大量的收入和就業機會。但受新冠疫情影響以及中澳關係遇冷,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不再把澳洲當成首選。中國留學生數量的驟減,讓澳大利亞教育行業瀕臨崩潰。而在還沒找好「替代者」的情況下,近日澳大利亞又迎沉重一擊。澳大利亞教育市場瀕臨崩潰?
  • 澳媒嘲諷:沒澳煤炭,中國要斷電!事實公布,很打臉...澳木材行業:沒...
    圖源:ABC news  此前,澳媒曾報導稱,中國多個地區已經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  澳媒還報導稱,湖南和浙江居民已經收到通知,規定「有序用電」,以及其他的一些電力限制  對此,澳媒分析道,此次中國電力短缺,就是因為缺煤炭。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害,誰讓你不進口我們澳洲的煤炭!
  • 澳大利亞又迎沉重一擊:大批中國留學生撤離後,澳高校排名一落千丈
    過去幾年,中國留學生為澳大利亞教育行業貢獻了大量的收入和就業機會。但受新冠疫情影響以及中澳關係遇冷,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不再把澳洲當成首選。中國留學生數量的驟減,讓澳大利亞教育行業瀕臨崩潰。而在還沒找好「替代者」的情況下,近日澳大利亞又迎沉重一擊。
  • 澳政客叫囂以牙還牙,呼籲民眾抵制中國商品,胡錫進:紙貓一個
    澳大利亞的各種商品都在我國遭到了進口限制,近期中國商務部更是決定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採取反傾銷措施。對此,澳大利亞也坐不住了,聲稱就要將中國狀告到世貿組織,但是世貿組織並沒有受理澳大利亞的訴訟,同時對澳大利亞表示支持的那些盟友,反過頭來也在搶佔澳大利亞,離開之後的市場空缺。
  • 中方出手懲戒 澳方急了 把中國告上國際重要組織?外交部態度鮮明
    在對外貿易往來中,中國一貫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但對於一些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中國也絕不姑息。因涉嫌傾銷和不當補貼等行為,中國商務部曾應國內大麥產業申請,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發起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開始誇中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
    澳總理態度突變,猛誇中國眾所周知,早前由於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直跟隨美國與中國「唱反調」,此舉導致中澳關係越發緊張,中澳雙方的正常貿易往來也遭到嚴重挑戰。面對澳大利亞頻繁的挑釁,中國駐澳大使館近日將一份列有14項中澳爭議的中國政府官方文件發給了澳媒。一名中國官員在文件中明確告知澳方: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另外據英國「衛報」報導稱,自5月份以來,中國商貿部長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
  • 澳媒發現不對勁:對中國公開強硬,澳成了下場很慘的雞,暴露無能
    隨著中澳關係的持續惡化,澳大利亞正在自食惡果,迅速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箴言又在澳大利亞身上應驗了。目前澳大利亞的西方盟友們,表面上頻頻作秀「援澳」,實際上卻在謀劃著儘快填補澳大利亞在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