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漸入谷底,澳洲政府非但沒有在這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指責中國,和美國一起抵制中國企業,嚴重破壞了中澳往來的貿易關係。而作為美國的「反華前鋒」,澳大利亞完全沒有意識到,失去了中國市場這個最大的「金主」,會對澳經濟造成多大的損失和後果。
澳所有海鮮都將被中國「拒之門外」?
11月初,澳大利亞一批價值200萬澳元的龍蝦因為質量問題被上海海關而扣留,這引得其他澳洲海產品出口商開始擔憂中國是否會拒絕澳大利亞其他的所有海鮮。根據澳洲媒體報導,澳洲聯邦農業部在11月6日發布緊急通知表示龍蝦不會是唯一被中國所制裁的海產品,在中國新的檢測制度下,澳洲前往中國的所有海鮮製品都有可能被滯留超過兩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海鮮最重要的就是時效性,滯留兩周時間,對於澳洲海鮮來說是毀滅性打擊。之前中澳兩國籤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使得澳洲海產品越來越多地銷往中國。作為進口大國,中國也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在2019年,中澳雙邊貿易額為就為1589.7億美元,其中,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1039.0億美元更是佔據了澳整體貿易額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流失了與中國的合作,澳很難短時間內找尋到替代中國如此大需求的買家。
澳官員喊話要上告世貿
對此,澳方面大為不滿,美媒更是火上澆油,表示這是中國對澳此前在疫情問題上要求「獨立調查中國」的反擊。可實際上所謂新的審查制度,只是中國為了防止新冠疫情的第2次反撲的合理舉措。澳大利亞境內疫情始終沒有得到控制,為了保障基本的進口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對從澳洲進口來的產品都要進行嚴格審查無可厚非。
為了挽回這樣的局面,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傅關漢甚至親自前往上海進博會現場來為澳洲企業找尋更多的中方合作。同時,澳大利亞的很多企業商人也在敦促政府儘快同中國恢復雙邊合作關係。但是澳洲政府對此卻沒有任何表示,似乎澳大利亞內部也在對華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有部分澳官員甚至聲稱要將中國上訴至世界貿易組織,要求中國恢復對澳洲產品的進口。顯然澳大利亞錯誤估計了雙方形勢,中方一切行為是合理合法的,哪怕世界貿易組織來進行裁定,中國也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反之那些以陰謀論污衊、揣測中國的人才要接受公眾的審批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