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嘲諷:沒澳煤炭,中國要斷電!事實公布,很打臉...澳木材行業:沒...

2021-01-12 網易

  

  澳媒嘲中國供電出現問題被打臉

  

  圖源:ABC news

  此前,澳媒曾報導稱,中國多個地區已經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

  澳媒還報導稱,湖南和浙江居民已經收到通知,規定「有序用電」,以及其他的一些電力限制。

  對此,澳媒分析道,此次中國電力短缺,就是因為缺煤炭。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害,誰讓你不進口我們澳洲的煤炭!

  

  圖源:ABC news

  澳大利亞天空新聞臺主播克裡斯•史密斯在節目中發表了一番秀智商的「驚人言論」。

  他表示,「中國的一些地方氣溫都降到零下40度了,就是那些拉閘限電的地方,超過10億中國人正在嚴寒中掙扎,就是因為中國幼稚地抵制澳貨,不進口我們的煤。」

  仔細查看一下之前的新聞,發現確實有用電限制的通知。

  但是,這真的是由於不進口澳洲煤炭造成的嗎?

  

  圖源:ABC news

  事實上,我國煤炭從澳大利亞進口佔比非常小,以2019年為例,自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還不到我國原煤產量的2%。

  而且,早在21日國家發改委就表示,南方部分地區之所以會限電,主要是因為「復工復產」速度加快而導致的電耗激增。

  以長沙為例,此前長沙部分地區停電是因為居民與工業用電激增,超出供電設施的極限,所以才臨時進行了限電。

  

  圖源:ABC news

  而且,中國從澳洲進口的煤炭,主要用於冶金,而不是用來發電。

  所以,澳媒最好還是做清楚調查再發言,被打臉的感覺難道很好嗎?

  來源:ABC news、微博等

  澳木材行業遭受巨大打擊

  

  圖源:ABC news

  業內領導人稱,由於中國對澳大利亞木材出口的禁令變得更加嚴厲,數百人失去了工作。

  南澳的主要木材產區之一Green Triangle目前有多達150名承包商的木材工人和運輸卡車操作員失業,塔斯馬尼亞州也有100個工作崗位的工人失業。

  隨著中國延長對澳大利亞的木材禁令,新南威爾斯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產品也被列入名單。

  中國在發現一批樹皮甲蟲的害蟲後,首先禁止從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運來的原木。

  

  圖源:ABC news

  5月,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進口徵收80%的高額關稅。

  從那時起,澳大利亞的煤炭,銅礦石和精礦,製糖,葡萄酒和龍蝦行業遭受了同樣的命運。

  澳大利亞林產品協會(AFPA)的Ross Hampton說,南澳大利亞州已有150名承包商失業,他警告說,如果不能解決木材禁令問題,全澳各地將有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處於危險之中。

  「這是一個價值240億澳元的產業,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使其中許多崗位處於危險之中。」

  

  圖源:ABC news

  建設,林業,海事,採礦和能源聯盟(CFMEU)之前也曾警告過嚴重的工作損失。

  業內人士擔心,如果禁令繼續下去,僅在維州西部和南澳東南部在內的「綠色三角區」將有多達1,000個林業工作崗位流失。

  來自綠色三角森林承包商組織的Wendy Fennell估計,到目前為止,失去的150個工作機會來自採伐和運輸業。

  塔斯馬尼亞木材業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也感受到了中國對澳大利亞木材強硬立場的壓力。

  

  圖源:ABC news

  塔斯馬尼亞森林產品協會的布萊恩·海斯說,塔斯馬尼亞已經失去了多達100個工作崗位。

  他說:「目前正在影響整個塔斯馬尼亞州的大約100個工作崗位。」

  紙漿木材是作為原木出口的低級木材。它在中國通常用於生產生物能源、廚房面板以及造紙和紙漿。

  中國一直佔澳大利亞出口的9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的波特蘭出口的。

  

  圖源:ABC news

  聯邦政府已向木材工業提供了7,000萬澳元,以尋找新的市場,但據AFPA稱,鑑於中國是全球紙漿木材的主要買家,這項計劃不太可能成功。

  西澳大利亞州森林工業聯合會執行董事Melissa Haslam表示,工業界不想猜測該貿易禁令是否出於政治動機。

  她說:「我們的原木在離開西澳之前就經過了處理,但是如果在原木上樹皮上仍然發現留有未被該處理殺死的害蟲,這並非沒有可能。」

  

  圖源:網絡

  「我們不想推測是否是政治因素,如果他們說這是木材的問題,那我們將考慮解決這些問題。」

  Haslam說,西澳木材業是「幸運的」,因為中國每年僅佔該州出口量的50,000噸。

  「這是一個市場,但不是關鍵市場。我們將重新分配這些原木,毫無疑問,有些人會尋求其他國際市場作為替代市場。」

  來源:https://www.abc.net.au/news/rural/2020-12-28/china-ban-causes-job-losses/1301745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想讓中國買大麥,澳政府沒好話還要到世貿告中國,澳麥農叫苦不迭
    據國內媒體12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12月16日宣稱,澳大利亞政府將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澳媒指出,申訴過程可能曠日持久,而且還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給他們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
  • 澳媒造謠中國遭遇電力危機:浙江即將因為缺煤停電?嘲諷中國制裁失敗反噬自己
    為了掩蓋事實,澳媒開始一本正經造謠用「張冠李戴」和「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澳媒是再恰當不過了。之後史密斯得意洋洋的嘲諷道,如今有70艘價值10億澳元的澳州煤炭運輸船就停在中國沿海,強調中國離不開澳洲煤炭,強行制裁中澳煤炭交易只會讓中國制裁失敗反噬自己。
  • 澳媒打上煤炭船船員主意,中方巧妙回應破掉算計
    近日,澳大利亞媒體多次炒作澳運煤船在"中國港口"滯留之後,澳媒又想出了一招苦肉計,他們將目光盯上了運煤船上的印度船員。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報導稱,由於一艘運載著16萬噸澳大利亞煤炭船被困在中國沿海,船上的印度船員正變得越來越絕望。
  • 澳大利亞要把中國告到WTO 澳媒潑冷水,澳農叫苦
    圖源:Getty海外網12月17日電 澳大利亞政府16日宣稱要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然而澳媒指出,裁決過程將曠日持久,且可能沒有效果。對於WTO是否會做出對澳大利亞有利裁決,《新日報》分析道,中國許多貿易限制措施給出了明確的原因,比如澳木材和大麥因有蟲害而被暫停進口,牛肉則遇到衛生檢疫方面問題,所以WTO不會輕易做出對澳大利亞有利的裁決。「即使我們能在大麥問題上向WTO申訴,並得到解決,但這能解決更廣泛的問題嗎?可能不會。」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近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的文章,表示澳大利亞主動卷進了川普挑起的「貿易混戰」,導致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緊張,現在川普要下臺了,澳大利亞卻只能焦慮的觀望,擔心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但是有些國家往往是與我們想法不同的,明明可以互利共贏,他們卻非要將這和諧的局面給打破,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如此,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煤炭最重要的買家之一,依靠煤炭出口,澳大利亞一年獲取的經濟利益就可達660億澳元,中國作為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對於煤炭的需求非常之高,拓寬中國市場之後,澳大利亞無疑將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也能讓他們在未來可能的危機中擁有更多的資本。但是這個國家真的是不知道珍惜機會,這樣的大客戶在眼前,你們究竟還要怎樣呢,還不抓緊機會。
  • 澳媒發現不對勁:對中國公開強硬,澳成了下場很慘的雞,暴露無能
    隨著中澳關係的持續惡化,澳大利亞正在自食惡果,迅速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箴言又在澳大利亞身上應驗了。目前澳大利亞的西方盟友們,表面上頻頻作秀「援澳」,實際上卻在謀劃著儘快填補澳大利亞在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
  • 超80艘澳煤炭滯留中國港口?外交部回應:依法依規加強檢查
    中國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加強了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和環保項目進行檢測,其目的是為了對中國企業負責,也是為了保護環境安全。但是澳大利亞民眾、企業普遍認為,這是中國的「報復」行為,澳媒認為,之前澳大利亞公開呼籲調查新冠疫情,中國現在就是在針對這件事情進行報復。究竟是不是中國惡意「報復」,澳大利亞的企業和政府應該心知肚明。
  • 俄媒:當美國哈巴狗,澳付出慘重代價
    「今日俄羅斯」網站12月15日文章,原題:與中國打交道時充當山姆大叔的哈巴狗,澳大利亞付出慘重代價 看起來,中國已經受夠了澳大利亞的兩面派和挑釁。北京已採取舉措抑制澳大利亞的一些主要商品,如葡萄酒、大麥、漁業和木材的(對華)貿易。
  • 澳媒:澳大利亞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媒:澳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2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對澳牛肉禁令造成數億澳元損失並導致從業者失業 中國對數家屠宰場進口牛肉的禁令,已經給該行業造成數億澳元的損失
  •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聲稱,澳大利亞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大利亞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宣稱,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 港媒:澳人權劣跡斑斑,沒資格批評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12月15日文章,原題:澳大利亞在人權方面劣跡斑斑,沒資格批評中國  莫裡森政府、反對黨和澳媒稱,中國是人權賤民、暴徒和惡霸,澳大利亞則是人道主義燈塔和自由民主國家的典範。儘管在與中國發生爭執時,澳常以人權衛士形象示人,但實際情況截然不同。特別是考慮到過去20年裡的表現,澳在維護「自由和民主」方面早已淪為賤民。
  • 澳大利亞稱中國發旅遊警告「缺乏事實根據」,結果連澳媒都不買帳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晚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澳大利亞政府6日反駁中方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但卻被多家媒體提供的案例和數據「打臉」。澳媒的分析則認為,中國發布的旅遊警告是對澳大利亞「懲罰的延續」。
  • 中國殺雞儆猴?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包括煤炭、木材、龍蝦和葡萄酒在內的對華出口不利消息疊加起來,澳大利亞人的小心臟似乎已經承受不起了。澳洲著名的葡萄酒企業的股票已經累計下跌47%以上,澳洲的漁民把他們捕獲的巖龍蝦以成本價30澳元的價格銷售,但即便如此也很難在澳洲本土港口賣掉。
  • 中國與印尼籤15億美元煤炭大單 外媒:澳將再受打擊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日前籤訂了一項為期三年的煤炭供應協議,將從印尼進口價值約15億美元的煤炭。對此,彭博社11月27日寫道,中國與另一個主要煤炭供應國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關係可能會因此而進一步弱化。中國駐印尼使館周五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駐印尼大使肖千25日應邀出席中印尼煤炭採購對接會。在雙方領導的見證下,中方煤炭進口企業與印尼煤炭出口企業進行了雲籤約,採購數量2872萬噸,金額14.67億美金。肖千大使在致辭中表示,煤炭是中印尼雙邊貿易中的重要商品。2015年到2019年,中國從印尼進口的煤炭從7300萬噸增至1.38億噸,增長近90%。
  • 中企擁有澳「水權」 澳媒不必歇斯底裡
    香港《南華早報》7月13日文章,原題:「農場主遭劫掠」:澳媒對中國和水的歇斯底裡 對中國的不信任以及對乾旱缺水的擔憂,已助長所謂中國正惡意買下澳大利亞水源的傳言甚囂塵上。上世紀80年代,水首次成為澳一些地區的可交易大宗商品,多年來該市場已增長為每年價值30億澳元的產業。擁有土地的農場主獲得能在水市場進行交易的「水權」,包括外國實體在內的任何人都能對此投資。上月更新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澳「水權」的頭號外國所有者,以微弱優勢領先美國。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
    導讀: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序言:在我國賣的最受歡迎的澳洲特產是啥?保健產品?嬰兒奶粉?UGG?都不正確,反而是——澳洲牛肉!但就在今天,澳媒卻揭開了一篇有關我國澳牛的醜事,讓成千上萬中國吃貨瞠目結舌1.「澳洲牛肉」50%是假的?我國,是一個人口數量強國,與此同時又是一個肉類食品進口的強國。
  • 澳總理莫裡森:我們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咱們談談吧
    他表示,澳大利亞「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中澳貿易協商還在繼續,所以澳方歡迎與中方官員之間恢復直接對話。「一切磋商都是無條件進行的。」澳媒再次藉機炒作中國媒體一篇報導,直戳澳方痛點早在10月份,有關「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的消息被多家外媒報導和熱烈討論,同樣引起了澳政府官員的高度關注。
  • 澳媒:中國留學生在澳求職 「危」中有「機」
    澳大利亞統計局5月14日公布的2020年4月失業率指數達到6.2,比去年同期提高近一個點。中國留學生留澳將面臨比往年更嚴峻的就業形勢。李奧林介紹,今年有非常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目前澳大利亞失業率較高,大部分澳大利亞公司仍處於在家辦公狀態,一些公司處在裁員狀態,對留學生而言處於求職困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