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6日報導,中國和澳大利亞還處於緊張的對峙階段,現在的情況對雙邊貿易都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據消息指出,澳大利亞企業受制於中國「黑名單」的影響,有82艘煤炭船滯留在中國大陸的港口,是前兩周的4倍,船上有大約1500名船員。據悉,這些煤炭船裝載著880萬噸煤炭,價值11億澳元。
報導稱,煤炭每年為澳大利亞帶來超過530億澳元的收入,是該國僅次於鐵礦石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去年,澳大利亞礦商向中國出口了100億美元的冶金煤和70億美元的動力煤。據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報告機構阿格斯(Argus)的工作人員表示,早在5月份的時候,一些煤炭船就離開了澳大利亞,許多船隻自9月以來一直在中國附近海域等待。
近段時間以來,國外媒體不斷炒作澳大利亞煤炭船滯留中國港口的問題,妄圖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卸到中國身上。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海關對進口煤炭進行檢驗時,多次發現煤炭在環保方面出現問題。中國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加強了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和環保項目進行檢測,其目的是為了對中國企業負責,也是為了保護環境安全。
但是澳大利亞民眾、企業普遍認為,這是中國的「報復」行為,澳媒認為,之前澳大利亞公開呼籲調查新冠疫情,中國現在就是在針對這件事情進行報復。
究竟是不是中國惡意「報復」,澳大利亞的企業和政府應該心知肚明。據悉,因為澳大利亞的進口商品頻繁出現質量問題,所以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大麥、紅酒、龍蝦扥等7大類的商品都下達了禁令,據之前澳媒表示,涉及商品金額可能高達60億澳元。
針對澳大利亞煤炭船逗留海域的事情,澳洲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表示,澳洲煤炭能通過「任何可信的檢測」,據了解,現在有很多煤炭出口商收到了貨款。伯明罕還說,澳洲政府對中國部署的貿易行動感到擔憂。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近段時間所採取的貿易措施,都是為了保護國內民眾的健康,同時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中國最近幾個月,一直在減少對煤炭的進口。據相關的數據顯示,今年是近9年以來,中國進口量最少的一年。所以並不是澳媒所說的,中國在針對澳大利亞,而是中國為了減少煤炭的開採,保護全球環境,修改了有關進口煤炭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也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在近日接受採訪的時候,莫裡森形容澳中關係正處於「非常時期」,他說現在已經找到了「最適當的人」來處理澳洲煤炭船被堵在中國港口外的危機,希望能夠打破僵局,與中國友好相處。
莫裡森還一反常態,在之前的一次演講中對中國經濟發展和脫貧事業做出積極評價,大讚稱「論脫貧,沒國家比得上中國」。這讓很多媒體認為莫裡森政府對華態度轉變,向中國拋出「橄欖枝」。
不得不說的是,現在中澳關係如此糟糕,澳企面臨巨額損失。責任全都在澳方,如果質量真的沒有問題,中國海關也不會無緣無故拒絕澳大利亞商品。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澳大利亞企業、政府需要早日改進,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澳方改正錯誤,才可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針對這件事情,很多網友也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網友表示,澳大利亞應該先把煤炭拉回去,學會相互尊重、放下所謂的價值觀再來和中國談煤炭的事,畢竟和平相處的基礎是相互尊重。還有網友表示,澳大利亞最初無緣無故針對中國,現在卻反咬一口。中國對澳商品發出禁令是合理合法的,如果澳大利亞當局對華政策能夠走上正軌,中國絕對不會拒絕兩國友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