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正迫使澳大利亞面對現實 煤炭時代正在結束

2020-12-20 網易新聞

(觀察者網訊)「中國將封鎖澳煤炭進口」的炒作日前正甚囂塵上,就在這時候,《紐約時報》「提醒」澳大利亞:中國正在迫使澳大利亞面對許多國家已看到的現實——煤炭時代正在結束。

報導17日稱,煤炭的使用加速了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許多國家現在都已在重新思考它們對這一化石燃料的依賴。而作為澳大利亞第二大煤炭市場,中國的決定對澳大利亞的影響深遠,也讓他們更加清醒。

200多年來,澳大利亞的國家命運一直和煤炭綁在一起,礦業政策至今仍能決定澳大利亞的選舉。莫裡森就是靠澳大利亞對化石燃料的傳統依賴上臺的,但如今「震波即將到來」。澳大利亞需要認識到,在全球控制碳排放的當下,「出口市場已經沒戲了」。

莫裡森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視頻截圖

煤炭對澳大利亞意味著什麼?

《紐約時報》稱,莫裡森的前任,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曾試圖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採取更積極的措施,而莫裡森政府執意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做「最小的努力」。

2017年,莫裡森曾在議會舉著一大塊煤宣稱「不要害怕」。一些批評人士稱莫裡森為「Coal-Mo」(煤末),面對澳大利亞國內的「煤炭擔憂」,他至今還在嘴硬,稱有許多國家仍在排隊購買澳煤。

他還特別強調,「我們煤炭的主要出口市場實際上是日本和印度,在熱煤或煉焦煤方面,中國不是我們的主要進口國。」

然而,出口數據顯示:在澳大利亞去年約500億美元的煤炭出口中,日本佔了27%,中國佔了21%,位居第二位,而印度則以16%排名第三。

880萬噸煤炭滯留中國港口!澳用船員打起「悲情牌」?我國已回應

煤炭最具澳大利亞特色的產品。澳大陸首次發現煤炭是1797年,當時,第一批英國定居者來到這裡還不到十年。從那時起,澳大利亞整個社會圍繞著煤炭建立起來,不僅圍繞著煤礦,也圍繞不斷擴大的港口,貨船從那裡將堆積如山的煤運往世界各地。

煤炭並不是提供巨大就業機會的行業,澳大利亞去年只有大約5萬人從事採煤工作(水管工的人數約為8萬)。但這是種賺大錢的產品,澳大利亞的煤炭產量在過去30年裡增長了一倍多,出口份額從1990年的55%躍升至2017財年的75%。去年,僅昆士蘭一州的煤炭開採權使用費就接近40億美元。

煤炭對澳大利亞的經濟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在澳媒炒作「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禁令」時,澳大利亞股市迅速做出反應。

15日當天,該國主要股指S&P/ASX 200收跌0.4%至6631.3點,為近兩周來的最低收盤。多家煤炭上市企業股價下挫,澳大利亞新希望公司(New Hope Corp)當日收跌2.7%、兗煤澳大利亞(Yancoal)下跌8.4%、懷特黑文(Whitehaven)下跌5.8%。

除了股市,澳煤炭行業的不安情緒也被相關消息激起,唯恐遭受打擊。他們開始敦促莫裡森政府「修復」與中國的關係,讓長期的貿易關係恢復穩定。

「震波即將到來」

中國開始反擊,將限制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網友:下面剩下鐵礦石了

面對當下情況,獨立智庫澳大利亞研究所的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裡奇·梅爾茲安(Richie Merzian)說:「轉型已被強加到我們身上,現在很難看到事情會真正好轉。」

日本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將淘汰約100家效率最低的燃煤電廠,並投資可再生能源。該國新任首相菅義偉於10月宣布,到2050年將實現碳中和。

韓國和中國臺灣是澳大利亞前五名煤炭買家中的另外兩個,它們也宣布了更嚴格的減排目標,這很可能意味著煤炭使用的減少。

《紐約時報》稱,現在能源與經濟和地球生態健康息息相關,澳大利亞的許多煤炭批評者都翹首以待,認為仿佛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許多國家的銀行拒絕為煤炭項目融資;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已承諾與全球一起努力擺脫化石燃料,而莫裡森的立場——包括他拒絕承諾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則導致該國與全球日益疏遠。

新加坡的能源投資者、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的兒子亞歷克斯·特恩布爾(Alex Turnbull)表示,無論澳大利亞領導人對煤炭有多堅持,「震波即將到來」。

他稱,幾十年來,社區一直被告知煤炭會永遠存在,是時候找方法來支持這些社區,拯救他們了。

「我們只需要意識到,就出口市場而言已經沒戲了,這看起來非常具有挑戰性,」亞歷克斯·特恩布爾說,「如果你是莫裡森,你需要權衡,或當斷則斷,或更改敘述方式。這是你能得到的很好的機會了,因為歸根結底,這不是你的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中國禁澳煤炭使電力短缺?澳媒:中國居民斷電無法供暖

來源:FX168財經

原標題:中澳最新消息!中國禁澳大利亞煤炭促使電力短缺加劇 澳媒:逾千萬中國居民因斷電無法供暖

冬季來臨各家各戶都忙著供暖,中國在禁止澳大利亞煤炭進口後促使電力短缺加劇。澳大利亞新聞網(News Australia)指出,中國各城市對電力進行定量配給,目前有逾千萬中國居民因斷電無法供暖。南華早報則強調,中國向公眾保證冬季煤炭供應平衡,並表示已經擺脫國內對由於供應緊張而促使煤炭價格上漲的擔憂。儘管有省政府已經下令減少用電,但中國堅稱冬季仍然有充足的儲備。

在擁有2400萬居民的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下令購物中心和辦公大樓關閉空調和不必要的室外照明設備。中國浙江省約有5700萬居民,他們都因電力短缺而陷入困境,浙江省政府已經下令於12月11日至20日在溫州市僅在溫度降至3攝氏度以下時才能使用取暖器,而餐廳僅對用餐者而不是員工使用空調。湖南省有6700萬居民,報導指部分居民在公寓斷電並關閉電梯後,被迫爬上20層樓梯。有中國能源行業人士向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說道:「你不能假裝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不良關係沒有助長這種情況發生。」

英國每日郵報(Mail Online)也指出,黃浦江沿岸的標誌性燈光和雷射表演在未來幾天內將無限期關閉。中國經濟計劃機構國家改革發展委員會表示,儘管煤炭價格上漲,但仍有足夠的煤炭供冬季和春季使用。鄂爾多斯煤炭交易中心(Ordos Coal Trading Centre)則是將煤炭價格的飆漲歸咎於中國對澳大利亞進口的禁令。煤炭貿易和服務提供商在該報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說道:「目前有80多艘澳大利亞貨船,載有880萬噸煤炭。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短期內他們將不允許進口澳大利亞煤炭,而將取決於國內市場的供應。」

中國市場參與者表示,用於發電的動力煤本周在國內價格飆升至每噸760元人民幣,遠高於北京政府設定的每噸600元人民幣最高價格上限。南華早報引述分析師所指,由於煤炭生產省份山西、陝西以及鄰國蒙古的煤炭生產未能彌補進口量減少帶來的短缺,本周現貨市場價格已經從一個月前的每噸500元人民幣上升至每噸超過600元人民幣。

近年來,中國已經削減了國內工廠的電力供應,以確保家庭在冬季擁有足夠的電力供暖。但今年情況顯然更複雜,許多製造商都在全力以赴滿足國外對醫療用品、藥品和消費品的需求。他們也同樣趕著製造電子產品,因為在美國和歐洲再次爆發出新冠疫情的浪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此前聲明指出,他否認知曉價值140億澳元的煤炭進口禁令,並指責澳大利亞將自己定義為受害者。他說道:「中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並符合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澳大利亞正在指責中國。這舉動旨在使公眾感到困惑,我們將永遠不會接受。」

汪文斌回應稱:「我不了解你所說的情況,請向有關主管部門詢問。我想告訴你的是,中方主管部門近來依法依規對一些澳大利亞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近期我們屢屢聽到澳方以所謂『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事實上,正是澳方近年來將經貿、投資、科技等問題政治化,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海關總署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則表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的禁令實際上使得兩國都成為輸家,並且明顯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規則以及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他還強調,這將迫使中國從其他國家購買較骯髒的煤炭,從而使得其應對氣候變化的野心處於危險中。儘管尚未正式宣布該禁令,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並未否認該禁令已經到位。澳大利亞資源部長皮特(Keith Pitt)補充道,澳大利亞希望所有貿易夥伴都能遵守規則,而他們正在儘自己的力量做到這點。

2019年,澳大利亞為中國提供其國內動力煤進口量總額的50%以上,佔中國煉焦煤進口量的40%以上。根據提供業務解決方案的全球最大私人保安服務公司Garda World所指,電力短缺預計將影響到湖南、江西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區直到2021年2月初。這可能會導致暫時的商業和通信中斷,包括行動電話以及由於信號裝置或架空線受到影響而促使的交通信號故障,還有火車延誤所造成的交通中斷。供應鏈和基本服務像是自動櫃員機和加油站,也都可能因此受到幹擾,中國已經命令工廠僅在非尖峰時段運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王毅:希望澳大利亞認真思考中方到底是威脅還是夥伴
    澳方應該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到底是澳方的威脅還是夥伴?如果澳方把中國視為威脅,中澳關係如何得以改善?如果澳方把中國作為夥伴,我們就有對話合作的基本前提。我們還是希望中澳關係能夠回到正常健康發展的軌道。美欲極限施壓迫使中方屈服?
  • 我國為何要對澳大利亞煤炭網開一面?
    老鱷魚原本以為,澳大利亞運煤船還要滯留一段時間,沒想到彭博社傳來消息,「阿爾法時代」號運煤船運載的13.5萬噸動力煤已經順利通關,Dong-AEos號和Dong-A Astrea號運煤船已經完成卸貨清關,Dong-AOknos號運煤船目前正在卸貨清關。莫裡森剛剛就推特上出現的圖片要求中國道歉,中國為何要對澳大利亞運煤船網開一面呢?
  • 澳大利亞煤炭被加拿大煤炭替代,澳洲棉花種植戶也著急了,有新進展
    該公司上月底說,正在將現貨煤炭運往中國,以利用短期價格優勢。與此同時,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阿特魯姆煤業公司是幾個有望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開發煤炭項目的企業之一。阿特魯姆公司的埃倫硬焦煤項目距離投產還有四到五年的時間。不過,該公司執行長安迪·卡魯索認為,隨著澳大利亞煤炭出口份額下降,對該項目興趣增加了。
  • 澳媒打上煤炭船船員主意,中方巧妙回應破掉算計
    近日,澳大利亞媒體多次炒作澳運煤船在"中國港口"滯留之後,澳媒又想出了一招苦肉計,他們將目光盯上了運煤船上的印度船員。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報導稱,由於一艘運載著16萬噸澳大利亞煤炭船被困在中國沿海,船上的印度船員正變得越來越絕望。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近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的文章,表示澳大利亞主動卷進了川普挑起的「貿易混戰」,導致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緊張,現在川普要下臺了,澳大利亞卻只能焦慮的觀望,擔心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
  • 53艘煤炭船滯留中國港口,剛站起來的澳大利亞,啪!又軟了
    最近澳大利亞多個出口行業遭受重大打擊,其大宗出口商品包括大麥、牛肉、木材、紅酒等商品,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可以順利的進入中國市場,最近澳媒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據彭博社近日報導稱,已有大約53艘澳大利亞運煤船因為質檢通關程序問題,被迫在中國港口停靠數月。據悉,這些運煤船上有價值高達7億澳元的煤炭還有近千名船員。
  • 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但是有些國家往往是與我們想法不同的,明明可以互利共贏,他們卻非要將這和諧的局面給打破,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如此,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這些年來,澳大利亞也憑藉著對我們出口,獲得了不少的收益,但是他們也是有些認不清現實了,經常坐地起價,出口的各種商品上有些還會不達標,這就讓我們生氣,它們還不知悔改,最終我們對他們是非常失望的。當然面對這些我們不可能接受,我們也給予了回應,在很多的合作上都進行了終止,畢竟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國家,也不想做這個冤大頭,必須讓他們明白我們不是必須要進口它們的。
  • 澳媒嘲諷:沒澳煤炭,中國要斷電!事實公布,很打臉...澳木材行業:沒...
    對此,澳媒分析道,此次中國電力短缺,就是因為缺煤炭。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害,誰讓你不進口我們澳洲的煤炭!    他表示,「中國的一些地方氣溫都降到零下40度了,就是那些拉閘限電的地方,超過10億中國人正在嚴寒中掙扎,就是因為中國幼稚地抵制澳貨,不進口我們的煤。」  仔細查看一下之前的新聞,發現確實有用電限制的通知。  但是,這真的是由於不進口澳洲煤炭造成的嗎?
  • 澳大利亞擔心的事發生:3大賺錢生意正被「接盤」!損失至少864億
    今年以來,由於檢疫等多種問題,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多種商品遇阻。雖然澳大利亞的許多夥伴也站出來幫忙,但結果卻不如意,澳大利亞的出口損失反而變大。澳國內也出現許多清醒的聲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董事 Tony Kevin發出忠告,在同情澳洲的時候,西方國家正在搶佔中國市場的份額。
  • 澳大利亞貨輪被困港口,中國對澳煤炭禁令已生效?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澳大利亞貨輪被困港口,中國對澳煤炭禁令已生效? 澳大利亞貨輪被困港口,中國對澳煤炭禁令已生效?中澳之間的關係在近段時間已經達到了歷史最低點,由於澳大利亞在外交政策上選擇了同美國站在一起,那麼中國也不得不跟澳大利亞保持一定的距離,而最為明顯的就是體現在貿易往來方面。澳大利亞貨輪被困港口根據《南華早報》的報導,目前有數艘澳大利亞的貨輪被困在中國的港口,由於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煤炭禁令或失效,因此這些裝載著煤炭的貨輪並沒有被中國方面所接受。
  • 澳洲農業訂單被美法等國「截胡」,煤炭訂單也被加拿大「搶走」,有...
    而這背後的深層原因之一,正是澳大利亞的重要產業-農業正在遭受重挫。澳媒12月7日最新報導稱,澳大利亞今年的農業出口遭受打擊,出口額減少了35億澳元,約合170億人民幣。也就是說,澳大利亞170億元的農業訂單或被取消,以及丟失,可能被全球其他賣家所替代。無獨有偶,我們注意到,這樣的景象正在發生。
  • 日媒:俄設想對華煤炭出口增加一倍,取代澳大利亞
    《日本經濟新聞》1月6日文章,原題:俄羅斯通過擴大能源出口深化對華關係  眼瞅著有機會加強對華能源出口,俄羅斯啟動新的合資企業和管道項目,將煤炭、天然氣和石化產品輸送給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其中一個項目設想將俄對中國的煤炭出口增加一倍,這足以取代與中國關係惡化的澳大利亞的對華出口。中俄領導人去年底同意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雙方合作,其中就包括能源項目。中國領導人表示,「真金不怕火煉。危難時刻,中俄關係的獨特優勢和寶貴价值愈加凸顯」。
  • 澳大利亞53艘煤炭船中國港口滯留?
    澳大利亞53艘煤炭船中國港口滯留?53艘煤炭船中國港口滯留?】(莫裡森資料圖)據澳大利亞政府官網26日消息,莫裡森是在回答澳大利亞煤炭船「在中國港口滯留」相關問題時談及了中澳關係。採訪者提問稱,「我們有53艘船,價值7億美元的煤炭被阻擋在中國之外。
  • 剛任命左膀右臂,拜登收到一則提醒,美媒:這一領域由中國決定
    同時,拜登也強調:「美國將再次坐到首席位置,準備好面對我們的對手。」在此之前,拜登也曾發出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言論。然而,就在拜登剛作出一番慷慨激昂的外交言論,美媒就給他提了個醒。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網站11月24日報導,當天,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研究員哈納尼亞在該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美國外交政策將由中國決定,而不是拜登挑選的布林肯和沙利文》。文章表示,美國發現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主導作用有所減弱,這並不是因為此次或上次的大選結果導致的,而是地緣政治和經濟現實正迫使華盛頓走上這條道路,其中主要是中國的崛起。
  • 澳大利亞為啥老是找中國麻煩?美媒給出了意外答案
    近日,澳軍殘暴對待阿富汗平民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趙立堅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貼文發布後,卻遭到了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無端指責,還要求「中國道歉」。美媒:澳對華挑釁並非美國唆使在趙立堅發表貼文之後,不少西方國家幫著澳大利亞說話,用狹隘的眼光看待此事,並將中方言論看作是「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然而在最近的報導中,美國媒體卻針對澳大利亞屢次針對中國的願意,給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答案。
  • 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原標題: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1月26日文章,原題: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經濟正在放緩,出口業務依賴中國的國家和地區將在某些關鍵產業內感受到利潤空間遭受擠壓。
  • 澳大利亞煤炭行業分析與展望
    2018年12月31日,澳大利亞煤炭已探明儲量為1474.35億噸,佔全球已探明煤炭儲量的14%,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已探明煤炭儲量國家。近幾年,世界各國致力於環保去產能,2018年,澳大利亞煤炭產量為4.83億噸,同比減少3.28%。
  • 澳大利亞認為中國不能失去他們的資源,結果被現實狠狠打臉!
    沒錯,即使澳大利亞國防部都已經承認了殺人的事實,可是美,英,法,紐西蘭等西方國家依然選擇性地忽視了事實,赤裸裸的雙標行為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憤怒,就如同烏合麒麟公布的第二張畫作一樣:莫裡森拿著國旗在掩蓋屍體,手指一個作畫的少年,要求他道歉。而一群西方記者不去關注無辜的死者,反而把鏡頭都對準少年。
  • 澳大利亞又要作死了!
    為此,澳大利亞昆士蘭自由國家黨(LNP)議員克裡斯滕森(George Christensen)15日接受採訪時竟建議稱,政府應該通過所有的貿易和外交途徑來結束兩國持續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在談及原因時,克裡斯滕森聲稱:「中國最不想見到,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正式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中國如果要來硬的,那澳大利亞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