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2020-12-23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澳大利亞近年來頻頻在對華問題上「反覆橫跳」,時而挑釁,時而說起軟話,意圖保下和中國的生意往來。

兩屆澳政府為何都這麼擰巴?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

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

美媒進一步分析,縱觀澳大利亞歷史,這個國家一直依賴於與某個遙遠大國結盟。這個大國起先是英國,後來是美國。

但就在澳大利亞受到的川普政府偏愛即將到期之際,人們普遍擔心,拜登政府對美國太平洋地區夥伴的關注度會降低,轉向重建美歐關係。

而隨著美國衰落、不重視以及中國的崛起,這種穩固盟友關係或將結束,大多數澳大利亞人為此感到恐懼。

雪梨大學中國近代史高級講師戴維·布羅菲(David Brophy)就認為,在中國指責澳大利亞聽命於美國的時候,澳大利亞實際還在拼命勸誘美國建立更深的雙邊關係。

「美國留在亞洲對澳大利亞的重要性,高於對美國的重要性。澳大利亞看到任何美國退出跡象的時候,比如川普上臺初期,他們就會產生這種恐慌。光等著美國重返是不夠的,澳大利亞必須證明它能做且願意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紐約時報》援引布羅菲說。

但文中也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觀點。

比如莫裡森的部分批評者,一方面把中國畫手這張基於事實的圖片歪曲成「故意發布的煽動帖」,一方面稱莫裡森應該忽視,或作出較低級別的反應,結果卻「中計」了。

美媒之後援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戰略研究的前情報官員休·懷特(Hugh White)稱,不管莫裡森是否從美國或其他國家獲得了任何幫助,這件事已經使澳大利亞和莫裡森「顯得緊張和軟弱」。也讓中國顯得更強大。

值得注意的是,認為澳政府在美澳、中澳關係上「過猶不及」的學者、專家不在少數。

上周,在2012年至2013年擔任澳外交部長的鮑勃·卡爾(Bob Carr)向《南華早報》表示,「坎培拉有這樣一種感覺——成為華盛頓最親密的盟友,就是澳大利亞國際特徵的最佳表現。這就排除了與中等強國展開創造性外交的機會。而且,澳大利亞在2017年非常刻意地針對中國,但明顯又笨手笨腳。」

這位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勸說坎培拉放棄對抗態度,以修復「冰封」的中澳關係。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為啥澳大利亞老招惹中國?美媒的答案有點意思……
    環球時報12月2日發表評論文章《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道出一個有趣的信息》。文章寫道,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的一則譴責澳大利亞軍方在阿富汗濫殺平民的貼文,引起了包括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內的該國政界的集體崩潰和撒潑後,不少其他西方國家的媒體也開始關注此事。
  • 澳大利亞為啥老是找中國麻煩?美媒給出了意外答案
    近日,澳軍殘暴對待阿富汗平民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趙立堅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貼文發布後,卻遭到了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無端指責,還要求「中國道歉」。美媒:澳對華挑釁並非美國唆使在趙立堅發表貼文之後,不少西方國家幫著澳大利亞說話,用狹隘的眼光看待此事,並將中方言論看作是「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然而在最近的報導中,美國媒體卻針對澳大利亞屢次針對中國的願意,給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答案。
  • 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原標題: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1月26日文章,原題: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經濟正在放緩,出口業務依賴中國的國家和地區將在某些關鍵產業內感受到利潤空間遭受擠壓。
  • 無冤無仇,澳方為何頻頻招惹我國?美媒答案有點意思
    導讀:眼下澳大利亞同中國之間的關係正在近一步下降,而澳方為了在自己的「大哥」面前表現自己,正在主動刺激中國。澳大利亞老找中國麻煩,美媒答案有點意思在此事的討論方面,大多數西方國家媒體都在以相當偏頗的眼光對待,甚至一直在尋找機會幫助澳大利亞顛倒黑白。他們將趙立堅的行為解釋為「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不過,一篇來自於《紐約時報》的分析中,透露了中澳關係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差,其原因在於澳大利亞不斷挑釁中國。
  • 美媒: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專職澳大利亞代購 年賺207萬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查希】臺灣「東森新聞雲」5月7日援引美媒報導,繼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 (Malcolm Turnbull) 4月18日宣布取消457工作籤證後,許多計劃到澳大利亞打工或居留的人正積極尋找別的辦法。
  • 美媒:中國正迫使澳大利亞面對現實 煤炭時代正在結束
    880萬噸煤炭滯留中國港口!澳用船員打起「悲情牌」?我國已回應煤炭最具澳大利亞特色的產品。澳大陸首次發現煤炭是1797年,當時,第一批英國定居者來到這裡還不到十年。從那時起,澳大利亞整個社會圍繞著煤炭建立起來,不僅圍繞著煤礦,也圍繞不斷擴大的港口,貨船從那裡將堆積如山的煤運往世界各地。
  • 為啥澳大利亞對華「最不友好」?澳大利亞人:英美騙我們做出頭鳥
    比如說澳洲的大部分貨物就是要靠中國市場來進行出售的,長時間下來,很多人真的相信了澳洲是我們的好夥伴,然而今年他們卻不斷給我們添麻煩,甚至於現在主動招惹了我們之後,還指望著中國能夠繼續買他們的各種貨物。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好奇,為啥澳大利亞對華「最不友好」?澳大利亞人自己也很無奈:因為英美老是騙我們做出頭鳥!
  • 澳媒:莫裡森表示澳大利亞不站隊,但為了利益希望中國手下留情
    澳媒報導稱,澳大利亞的總理莫裡森在周一聲稱,選擇陣營對誰來說都沒有好處,世界大國們應當給與夥伴或者盟友多一些利益空間。這次發言被澳媒解讀為:澳大利亞不會去選哪邊進行站隊,也希望中國能夠在貿易這方面手下留情,給他們一個能夠發展的機會。最近澳大利亞與中國雙方的貿易往來,一直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近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的文章,表示澳大利亞主動卷進了川普挑起的「貿易混戰」,導致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緊張,現在川普要下臺了,澳大利亞卻只能焦慮的觀望,擔心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美媒:有袋哺乳動物非澳大利亞土著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美媒稱,澳大利亞是有袋哺乳動物的國度,這裡有袋鼠、考拉和袋熊等等。但是有袋哺乳動物並非澳大利亞土著。文章稱,直到大約4000萬至3500萬年前為止,南美和澳大利亞都同南極洲相連,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大陸塊。貝克說,當時,南極洲沒有被冰雪覆蓋,而是生長著溫帶雨林,並且「那是一個不錯的棲息地」。貝克說,看起來,有袋哺乳動物及其親屬從南美跨越南極洲,最後來到澳大利亞。
  • 「中國更喜歡智利車釐子」,中國媒體說出實情,澳大利亞人炸鍋了
    據觀察者網1月14日報導,車釐子價格大幅下跌的消息近期頻繁見諸報端,國內媒體分析其原因: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中率先恢復;車釐子主要生產國智利今年喜迎豐收,主動降價促銷,這也促使國內市場價格出現了明顯下跌,普遍是兩到三成。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憂,得知智利車釐子在中國暢銷,同為車釐子出口大國的澳大利亞不願意了。
  • 國內衛星現場圍觀,解放軍南海驅逐美軍艦,美媒:中國仍技高一籌
    根據福克斯新聞的說法,當晚一名美軍官員承認「麥凱恩」號在行動期間,有一艘中國軍艦一直形影不離的跟著,幾乎監視了一整天。美媒認為若是這位美軍軍官說出的是實情,那麼意味著12月22日在南海的這場博弈中,中國仍表現得技高一籌。
  • 澳媒:澳大利亞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媒:澳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2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對澳牛肉禁令造成數億澳元損失並導致從業者失業 中國對數家屠宰場進口牛肉的禁令,已經給該行業造成數億澳元的損失
  • 深扒莫裡森,這位突然向中國認慫的澳總理究竟什麼來頭?
    澳媒此前援引數據稱,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龍蝦、食糖、煤炭、木材、羊毛、大麥和銅礦等商品,總價值約6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標普全球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Andrei Agapi),視頻截圖中國對澳大利亞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僅體現在中國購買力市場,還有強大的製造業水平。
  • 美媒:美領導人應對招惹中國三思而後行 刪去自己頭腦中膚淺的論斷(2)
    接下來,說中國的軍事投資旨在破壞亞太地區貿易,證據何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約霍只是對自己希望證明的論點進行了臆斷。除非提供證據,否則中國破壞亞太地區海上貿易的風險應被評估為接近於不存在。麥金尼稱,約霍似乎認為,中國的「好戰性」正在直線上升,作為歐巴馬政府未能「讓其付出代價」的後果,中國「日益猖獗、欺凌鄰國」。這種觀點誤解了南海局勢已趨於穩定的局面。事實上,過去一年中,菲律賓和越南已不再與中國公開為敵,而是在進行雙邊談判。在東亞和東南亞,外交政策精英如今更擔心的是被拖入一場美中衝突而不是中國的「過分自信之舉」。
  • 臺灣"友邦"跳出來招惹中國大陸 被周邊國家怒斥
    《澳大利亞人報》4日報導稱,參會的中方代表在與該國總統巴倫·瓦卡發生「簡短言辭交鋒」後離開了會議。在這之前,諾魯已經因為拒絕允許中方代表團持公務護照進入該國而激怒中方。為什麼諾魯會跳出來如此針對中國?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於雷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諾魯是臺灣的所謂「邦交國」,同時又與澳大利亞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 俠客島:一幅插畫為啥讓澳大利亞惱羞成怒?
    澳大利亞政客不斷在各種問題上跟中國摩擦,殃及貿易領域後,澳商務部門又出來「喊冤」,說「中方不接我們電話」。國與國之間正常交往,首先要有基本政治互信。遺憾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在南海、新疆、香港等中國地區事務上,澳大利亞從未停止對中國的惡意攻擊,做的正是破壞政治互信之事。島妹曾在澳洲留學生活,能夠感受到這種氣氛在澳國內的變化和蔓延。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繼大麥、牛肉、葡萄酒之後,澳大利亞巖龍蝦(rock lobster)可能成為中澳貿易領域又一焦點商品。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 澳大利亞可不是2000萬人口的小國,而是「第一帝國」的一部分
    因此,中國怒批澳大利亞是有根據的,美澳要聯合研發武器裝備,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但抹黑中國,中國就不能坐視不理了。此外,澳大利亞還參加了美印日三國在孟加拉灣與印度洋展開的"巴拉馬爾-2020"海上聯合演習,據俄媒20日的報導,澳大利亞多年來一直試圖加入這個針對中國的軍演,可以說"反華"的積極性相當高。除了在軍事上配合美國圍堵中國外,澳大利亞也在外交上不斷抹黑中國,阻撓中國的戰略。
  • 俄媒:美媒關於「中國超級士兵」的報導證明其與中情局間可疑關係的...
    【環球網報導】「今日俄羅斯」(RT)12日發布了調查記者湯姆·塞克(Tom Secker)的文章, 深入解讀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一篇關於「中國超級士兵」的文章,稱該文章證明了美媒與中情局(CIA)之間可疑關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