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國大選結果已定。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已經通知「當選總統」拜登,該機構準備啟動正式的過渡進程,這意味著官方已經承認大選結果並開始實現權力過渡。同一天,拜登開始提名其外交政策團隊的主要成員,宣布將由他在外交事務上的長期助手、前副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擔任新政府國務卿,並挑選傑克·沙利文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
對此,拜登在介紹其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團隊時,還公開表示美國將「準備好再次領導」全球舞臺,翻過川普追求的「美國優先」政策的一頁,並承諾將與美國盟友進行合作。因此,媒體猜測稱,拜登日後的外交政策,將可能更多地採取多邊的外交方式,修復美國與主要盟國的關係。同時,拜登也強調:「美國將再次坐到首席位置,準備好面對我們的對手。」在此之前,拜登也曾發出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言論。然而,就在拜登剛作出一番慷慨激昂的外交言論,美媒就給他提了個醒。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網站11月24日報導,當天,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研究員哈納尼亞在該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美國外交政策將由中國決定,而不是拜登挑選的布林肯和沙利文》。文章表示,美國發現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主導作用有所減弱,這並不是因為此次或上次的大選結果導致的,而是地緣政治和經濟現實正迫使華盛頓走上這條道路,其中主要是中國的崛起。
為此,從長遠看來,華盛頓的領導人要麼主動克制,要麼最終被迫克制。未來幾年,美國領導人必須認識到,單方面孤立的流氓政權時代已經結束,東亞的未來將更多地取決於中國而非美國的行動。雖然,這篇文章依舊對中國充斥著一些意識形態偏見,但同時也是在提醒拜登,不要對華採取非黑即白的外交政策,而是應該在合作中實現良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