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演講三次提及「美國領導世界」 德媒潑冷水:中國崛起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環球時報記者 蕭達 青木 陳欣 柳玉鵬 王偉】「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打開拜登過渡團隊網站,這句話以超大字體被寫在首頁上,佔據半個屏幕。當地時間25日,在以呼籲美國人團結抗擊疫情為主旨的感恩節演講中,拜登不忘三次提到「領導世界」,稱「21世紀將是美國世紀」。這被認為是拜登發出與川普「美國優先」政策決裂的明顯信號,但在期待多邊主義回來的同時,世界的反應很複雜。有媒體質疑,面對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世界,失去聲譽和信任的美國想恢復領導力困難重重。也有媒體提出,美國應以更謙遜、更合作的姿態歸來,包括與中國重新接觸。26日在被問到「中方是否同拜登團隊有接觸」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中方願同美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加強溝通,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眼下,拜登正加速推進組建執政團隊。民主黨領導人稱讚拜登提名的人選正是美國「此刻所需」。國會共和黨人則批評拜登的內閣官員將「有禮且有序地照看著美國的衰落」,並威脅可能在參議院投下反對票。在領導世界之前,擺在拜登面前更緊迫的問題顯然是如何領導美國。

拜登在危機中描繪樂觀未來

在感恩節(26日)即將到來的前一天,拜登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市的女王劇院發表講話。路透社稱,拜登發表了「總統式」的演講。他敦促美國人「堅定地挺起脊梁」,對抗繼續蔓延的疫情,並以自己家庭不外出旅行為例,呼籲民眾放棄這種節日傳統。美國新冠肺炎日增死亡人數自5月以來首次突破2000人,在25日達到2207人,相當於每40秒就有一人因此失去生命。當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7.8萬例。與此同時,創紀錄的住院人數將醫療系統推向崩潰的臨界點。

與這些數字對比鮮明的是,從上周五到本周二,每天約有90萬至100萬人通過美國機場安檢口。開車的人則更多。美聯社報導說,數以百萬的美國人不顧警告,冒著「向疫情火種上潑油」的風險在感恩節假期出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普洛威爾在推特上怒批:「美國人只顧自己的心態正害死成千上萬人。慘不忍睹。」《紐約時報》說,儘管深陷危機,拜登仍試圖描繪一個樂觀的未來,稱美國不會輸掉這場「戰爭」,並呼籲美國人「重建美國夢」。

雖然拜登的感恩節講話被《紐約時報》稱為他贏得大選後的第一個「非政治性」演講,但事實上,他不忘強調前一天所說的「美國已準備好領導世界」。拜登說,美國將建立領導世界的經濟,也要領導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拯救這個星球。他稱:「美國不僅僅是靠實力,而是將用身為榜樣的力量來領導世界。」

「再見,美國優先。」加拿大廣播公司以此為題評論稱,這是川普時代的戲劇性轉變。為避免這種基調的變化被忽視,拜登親自在一場像是川普時代外交政策葬禮的演講中,表達美國即將從民族主義轉向國際主義的信息。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說,拜登不斷宣稱美國將重新領導世界,是因為川普執政時,美國已失去這一地位——失去在世界的聲望,也失去領導世界的能力。

對於拜登的雄心壯志,不少媒體提醒,當他入主白宮後,將發現自己面對的已經是一個與4年前擔任歐巴馬政府副總統時大不相同的世界。德國新聞電視臺稱,世界不再是美國說什麼,其他國家就做什麼。中國崛起、歐洲追求自主戰略……別國面對美國時如何選擇將是未知數。《時代》周刊認為,拜登面對的世界將對美國的領導地位保持警惕。

路透社說,儘管民主黨政府可能會在一些領域迅速扭轉立場,比如重新加入川普退出的《巴黎協定》,但它無法做到的是,改變美國不再那麼與眾不同的殘酷事實:其他國家和地區能在所有領域有效競爭。而且事實上,華盛頓要奪回全球領導力更加困難,這一趨勢在川普政府之前就已經開始。

重建領導地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被拜登多次提到的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被認為可能是美國重返世界舞臺的第一步。美國《時代》周刊稱,拜登想要做到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領導世界,首先必須重新獲得其他國家領導人的信任。川普一再否認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性,取消數十項環境和減排規定。為翻過川普時代的這一頁,拜登政府必須加快推動國內減排政策,並為在國外取得進展的夥伴國提供切實支持。而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拜登將如何與中國重新接觸。美中之間有意義的合作不僅可以迅速在兩國產生變化,還能推動它們各自有影響力的國家做出改變。

「真正重建美國的領導地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美國國力相對衰退,僅通過重返世界衛生組織或《巴黎協定》並不能讓美國「坐上主賓席」。參與國際談判的代價可能是接受某些妥協結果,但美國政客和選民是否願意接受此等代價尚不可知。《時代》周刊說,美國需要重新與世界接觸,同時得認識到,華盛頓不能再單方面決定接觸的條件。「我們必須以非常謙卑的態度重新進入這個(氣候)領域。」美國環保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這樣說道。

在拜登被美媒宣布為勝選者後,歐洲領導人毫不掩飾地表示出對跨大西洋同盟回歸的期待。但對於美國重回世界領導地位,歐洲心態複雜。英國智庫「歐洲變革中的英國」26日刊文稱,拜登當選在歐洲國家引發更深的自我反省——川普的任期是一種反常現象,還是美歐關係中更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徵兆?有關歐洲戰略自主和繼續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爭論表明:歐洲人並不確定美國大戰略的未來方向。德國《南德意志報》評論說,現在,歐洲可能被誘惑再次完全隱藏在美國的大國陰影下,並減少獨立雄心。但回到過去的跨大西洋關係已不現實。

美國國內各種尖銳問題讓外界給拜登的雄心打上問號。俄新社26日援引俄政治分析家彼得·阿科波夫的話說,目前,沒有人會相信美國新政府能很快恢復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拜登政府未來4年都將面臨來自川普的復仇行動,他不會從美國政治中退出。現任國務卿蓬佩奧周二嘲諷多邊主義「只是為了和朋友們泡在雞尾酒會上,不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

美國《外交政策》25日給拜登新政府提出一些建議:首先,不應追求全球軍事主導地位,因為這導致無休止的戰爭和巨大國防成本。其次,必須與美國的盟友一起努力,創造穩定的力量平衡,而不是在任何地方追求領導角色。最後,必須緩和美國對中國的軍事主義,保留與北京方面對話和合作的空間,對不計後果的幹預和承諾說「不」,比如拒絕那些打破美國對臺「戰略模糊」政策的呼籲。文章說,幾十年來,美國對軍事主宰的追求造就了川普進一步病態的政策——過度的戰略擴張以及無休止擔心威脅的文化。但這些不是川普開創的,他只是暴露了這一事實。

川普「一個人」仍在戰鬥

對於拜登來說,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加快推動權力過渡。下周,他預計將公布經濟團隊。美國CNBC報導稱,面對幫助美國經濟恢復健康的艱巨任務,拜登必須組建一支身經百戰的經濟團隊。除了計劃提名美聯儲前主席耶倫出任財長,彭博社26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拜登正考慮將美聯儲前副主席弗格森任命為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美國政治新聞網稱,間諜機構負責人是拜登面臨的最棘手問題之一,他考慮任命多尼倫為中情局局長。多尼倫曾任前總統歐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

「美國之音」26日報導稱,民主黨領袖大力為拜登提名的人選背書,但多名國會共和黨人表示質疑。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科頓諷刺拜登「夢幻團隊」的共同點就是花哨頭銜,並聲稱他們與中國有聯繫。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代理主席盧比奧則暗示可能對拜登提名的國安團隊投下反對票。「美國之音」說,參議院兩黨在人事提名的確認過程中預計將出現新一波攻防戰。

目前,川普尚未與拜登進行溝通。《華盛頓郵報》報導稱,川普仍很憤怒。他周三在打給律師的電話中咆哮:「這次選舉被操縱了,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但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律師正努力和川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保持距離,他的競選團隊也已經取消討論法律戰的晨間電話會議。美國政治新聞網站將川普的處境形容為「正在進行一場其他人都已放棄的戰鬥」。《華盛頓郵報》擔心地說,這些跡象表明,美國可能在明年1月20日見證一場震蕩的權力交接儀式。

相關焦點

  • 美媒:拜登將發表「感恩節演講」
    美媒:拜登將發表「感恩節演講」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剛剛消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將於當地時間25日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發表「感恩節演講」。
  • 拜登是第一位面對已崛起中國的美國總統!川普彈劾案啟動審理......
    (作者史蒂芬·納吉)  美國「國際政策文摘」1月23日文章,原題:拜登是第一位面對已崛起的中國的美國總統  詞典已然改變。還記得「轉向亞洲」嗎?如今南海已變成中國的軍事區。無論美國如何重新部署,都無法改變這一現實。那「修昔底德陷阱」呢?從中國的角度看,這種說法是多餘的。中國不再是崛起中,而是已經崛起。「一帶一路」怎樣了?
  • 美國還想領導世界?專家給拜登指了一條明路,其實很簡單
    美國大選剛過去不久,拜登就順利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但對於當選總統拜登及其團隊將如何與世界打交道,仍有許多事情不清楚。美國想領導世界?專家給拜登指了一條明路,其實很簡單。據環球網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日發表一篇由美國新聞與政治學教授彼得·貝納特寫的題為《拜登希望美國領導世界,但不應如此》的文章,文章提到,上周,當拜登介紹自己的國家安全團隊人選時,他說「美國回來了,準備好了領導世界」。文章稱,拜登提出了兩個理由來解釋為什麼美國應該獲得這一特權地位。第一是世襲性,美國現在應該領導世界,是因為它過去曾領導過世界。
  • 拜登:很榮幸美國人民選擇我領導國家
    截自CNN首頁,據多家美媒預測,拜登已經鎖定279張選舉人票 拜登宣布獲勝 拜登於當地時間11月7日晚發表推特稱,「美利堅合眾國,我很榮幸你選我領導我們偉大的國家。 據CNN消息,拜登將在當地時間7日20:00(北京時間9:00)對民眾發表講話,這預計將是一場勝選演講。 拜登的孫女娜奧米·拜登(Naomi Biden)在7日下午推特上發布拜登與家人擁抱的照片,並打上日期2020年11月7日。拜登妻子吉爾·拜登發推表示拜登「將成為全體家族成員的總統。」
  • 拜登直言:美國要領導世界
    近日,拜登在威爾明頓皇后劇院進行公開演講,並公布了未來執政團隊的名單,並表示將帶領團隊重新樹立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此次公布的名單一共涉及六個人,涉及到了國務卿、國家情報總監等重要職位。和川普的「任人唯親」不同,拜登提名的候選人從簡歷上看都非常具有「美國特徵」,基本都是常青藤盟校畢業的,且具有豐富的工作履歷。
  • 拜登當選對美國、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文: 任澤平 華炎雪 範城愷 梁穎 李曉桐美國大選,拜登已鎖定勝局。拜登的當選,對美國、中國乃至世界均有重大影響。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恢復美國在全球外交的地位;重塑美國軍事力量,讓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費用;與韓國日本建立國防合作,承諾提供軍事裝備。拜登當選後的世界局勢或更穩定,但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不會變。拜登8月的演講中提到,要建設一個「慷慨而強大、無私而謙遜」的美國。拜登的對外政策將更加溫和,預計在貿易規則、氣候協定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可能更注重「團結」與「政治正確」。
  • 美媒: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正逐漸超越美國,拜登「壓力山大」
    自川普2017年上任以來,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壓縮數十項歐巴馬時期的氣候政策,放棄了對國際社會的氣候承諾。美媒猜測,美國因此在領導國際氣候工作上留下空白,而中國志在填補這個空缺。文章指出,在某些方面,中國已經做好了領導氣候變化工作的準備。
  • 德媒:歐盟勾勒與美「重啟聯盟」路線圖
    德媒稱,在川普時代的動蕩之後,歐盟希望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結成新的聯盟。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現在提出初步建議,包含貿易政策、抗擊新冠疫情、氣候保護、多邊主義和維護和平等五個優先事項。
  • 美媒:拜登就職演講的同一時間,川普或在佛州組建「影子政府」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離任的這最後一兩個月裡,他開始變得更加瘋狂了,美媒透露川普將考慮在拜登舉行就職演講的同時舉行一場反對拜登當選的集會。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了具體的行動方案,先拒絕參加當選總統拜登1月20日的就職典禮,並乘坐專機「空軍一號」前往佛羅裡達舉行反拜登的政治集會,並宣布自己將在2024年參加選舉。部分媒體認為川普是在製造一個分裂美國的計劃,挑選在拜登就職演講的時間點更是別有用心。基於川普的狂熱支持者,另起爐灶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 拜登要對中國保持強大軍事威懾,美媒擔心:大批美軍士兵將被葬送
    如今美國的總統大選,可以說基本上已經確定。川普已經翻盤無望,雖然拜登將要取代川普成為美國新的總統,很多人認為中美關係,將會發生改變。但是中國同樣不能放鬆對美國的警惕。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對中國的遏制和敵意是來自骨子裡的。
  • 剛任命左膀右臂,拜登收到一則提醒,美媒:這一領域由中國決定
    如今,美國大選結果已定。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已經通知「當選總統」拜登,該機構準備啟動正式的過渡進程,這意味著官方已經承認大選結果並開始實現權力過渡。同一天,拜登開始提名其外交政策團隊的主要成員,宣布將由他在外交事務上的長期助手、前副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擔任新政府國務卿,並挑選傑克·沙利文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對此,拜登在介紹其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團隊時,還公開表示美國將「準備好再次領導」全球舞臺,翻過川普追求的「美國優先」政策的一頁,並承諾將與美國盟友進行合作。
  • 拜登總統時代來臨!對美國、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2021年1月20日舉行總統就職典禮,拜登與川普進行權力交接。拜登的當選,對美國、中國乃至世界均有重大影響。1 拜登權力過渡進程開啟截至目前,美國全部州的計票結果均已公布,顯示拜登獲勝。拜登累計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而川普在多個州內提出的訴訟均已被駁回。
  • 智庫丨拜登當選對美國、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8日凌晨,拜登累計獲得290張選舉人票,已鎖定勝局。拜登的當選,對美國、中國乃至世界均有重大影響。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恢復美國在全球外交的地位;重塑美國軍事力量,讓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費用;與韓國日本建立國防合作,承諾提供軍事裝備。拜登當選後的世界局勢或更穩定,但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不會變。拜登8月的演講中提到,要建設一個「慷慨而強大、無私而謙遜」的美國。拜登的對外政策將更加溫和,預計在貿易規則、氣候協定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可能更注重「團結」與「政治正確」。
  • 曾任中山大學教授,美媒一語道破拜登意圖
    據環球網12月10日報導,拜登將提名一名華裔女性為美國新任貿易代表。她叫凱薩琳·戴,是一名美籍華人。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戴女士出生地是美國康乃狄克州,後來舉家搬遷至美國首都華盛頓。21世紀初,戴女士進入美國政壇,出任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經貿專家,接著一路升職,終於坐到美國貿易辦公室法律顧問之首的位置上。美國貿易代表一職非常關鍵,能直接參與制訂美國經貿條文,並代表美國和中國和歐洲國家進行商務談判。在川普執政的4年時間裡,美國時常與別國發生經貿摩擦。美媒曝光數據顯示,4年內川普政府共啟動了近4000次制裁。因此使得美國貿易代表一職變得更加重要。
  • 哈佛教授:中國正顛覆世界秩序 拜登政府需認清現實
    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 美媒說了總統不想聽的話:美國必須接受中國崛起
    儘管拜登已經宣布自己取得了勝利,但美國大選的結果還未得到官方公布和承認,川普也尚未承認失敗。無論下一任的總統是誰,美國總統以及美國政府都必須面對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如何面對中國崛起的問題。目前華盛頓似乎已經形成了共識,那便是要遏制中國的發展,但這真的是可行的嗎?
  • 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尋找拜登對...
    記住拜登是誰,他可不是作為新手進白宮的。拜登在歐巴馬總統手下擔任副總統8年,在此之前他還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多年。對於這個世界以及如何同其他國家發展關係,拜登有著很好的想法。他還和中國領導人在一起度過數個小時。如果要想知道他未來的方向,就要了解他過去的經歷。
  • 中國主導下14國籤署RCEP,美媒眼紅喊話拜登:美國被全世界拋棄了...
    對於RCEP各國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情緒最複雜的就當屬美國了,《紐約時報》在報導中一邊藉機渲染「中國威脅」,一邊以埋怨的口氣感嘆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認為他的退群決定讓美國錯過了發展潮流,甚至被全世界拋棄了。
  • 拜登的「印太協調員」,怎麼看中國?印媒很關注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月14日文章,原題:歐巴馬時代的資深人士將領導拜登政府的亞洲政策拜登的過渡團隊發言人13日表示,當選總統拜登已挑選歐巴馬政府的資深官員庫爾特·坎貝爾作為負責亞洲政策包括與中國關係的高級官員。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