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造謠中國遭遇電力危機:浙江即將因為缺煤停電?嘲諷中國制裁失敗反噬自己

2020-12-20 寰球烽火臺

為了掩蓋事實,澳媒開始一本正經造謠

用「張冠李戴」和「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澳媒是再恰當不過了。

澳大利亞《天空新聞》主持人克裡斯·史密斯在12月18日的電視節目中對中國話題造謠,他表示中國正在遭遇由於缺乏能源而導致的電力危機。在史密斯的謠言中,他以浙江省為例來佐證自己的「判斷」:「那裡有5700萬居民被告知只有在溫度降到三攝氏度以下才可以使用暖氣」。之後史密斯得意洋洋的嘲諷道,如今有70艘價值10億澳元的澳州煤炭運輸船就停在中國沿海,強調中國離不開澳洲煤炭,強行制裁中澳煤炭交易只會讓中國制裁失敗反噬自己。

浙江省的電力供應主要依靠熱電站

史密斯的謠言令浙江省群眾捧腹,被限制使用空調的只是浙江省的政府機關單位,而被限制的原因也並非是電力短缺,而是為了響應能源「雙控」和「減煤」工作的號召。浙江省機關單位限制使用空調,顯示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的貫徹關於限制全國碳排放量的承諾,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正在為控制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積極努力。相比之下,史密斯沒有意識到,澳大利亞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一昧盲從美國並且缺乏擔當和作為。自從川普政府宣布推出《巴黎協定》以來,莫裡森就一直沒有在環境問題上發表自己的態度。2019-2020年澳大利亞爆發了全國性的火災和突發性的火山噴發,導致全球氣候控制壓力陡增,時至今日也沒有任何澳政府官員出面表態,澳政府對全球公共利益的程度漠視令人唏噓。

澳大利亞對於自己的煤炭擁有謎一樣的自信

澳大利亞在中澳煤炭貿易問題上有三次重大判斷失誤。第一次判斷失誤為低估了中國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和行動力。澳大利亞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依賴煤炭能源的歷史長達100多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做出舉動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然而中國的行動說明一切:在疫情背景下,中國毅然決然的貫徹對國際社會節能減排的承諾,大力提升新能源覆蓋面。第二次判斷失誤為錯誤的認為澳洲煤炭無可替代。澳大利亞生產煤炭的品質的確較高,但國際市場中可以替代澳洲煤炭的賣方依然存在——中國和印尼在日前已經達成協議,將從印尼採購煤炭。

中國已經同印度尼西亞達成合作協議

澳大利亞最重大的一次判斷失誤為錯認為中國對於煤炭能源安全問題沒有應對方案。中國在2016-2018年的工業生產相關的研究報告中就已經指出,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貿易安全同石油安全同等重要,中國已為保障大宗能源或者工業原材料的進口穩定性做出計劃。按照2019年中國煤炭工業的統計數據,我國2019年全年的煤炭供應整體十分寬鬆,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事實上,澳大利亞認為自己壟斷了中國鐵礦石和煤炭供應的幻想早已被打破。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和煤炭出口國家之一

澳大利亞名嘴的嘲諷從側面折射了澳大利亞對煤炭出口的重視程度極高。雖然澳洲煤炭工業從業者僅為5萬人,卻佔據了澳大利亞2017財年出口份額的75%。澳大利亞煤炭產業不單單是澳洲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更是澳大利亞日後從火災和疫情中走出來的關鍵倚仗。顯然,中國下達的對澳洲煤炭的禁令打在了澳大利亞的七寸上,如果澳大利亞不能迅速彌補中國留下的出口空檔,莫裡森政府的執政將受到財政因素的掣肘。

中國正迅速擺脫對澳大利亞的大宗商品依賴

現在的澳洲部分媒體著實有些「上頭」,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慌亂而不惜造謠生事。中國的制裁措施正在給莫裡森逐步施壓,同時也讓澳洲民眾看到了莫裡森的策略只會讓澳洲失去未來。莫裡森在近日的涉華發言中明顯改變了態度,可見對於莫裡森政府而言,只有用「制裁語言」才能讓他們聽得懂中國的宣言:任何損害中國利益和安全的行為,都將會受到反對和壓制。

相關焦點

  • 澳媒嘲諷:沒澳煤炭,中國要斷電!事實公布,很打臉...澳木材行業:沒...
    澳媒嘲中國供電出現問題被打臉    圖源:ABC news  此前,澳媒曾報導稱,中國多個地區已經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  澳媒還報導稱,湖南和浙江居民已經收到通知,規定「有序用電」,以及其他的一些電力限制
  • 不是缺煤,而是……
    不僅空調動力大減,此時浙江義烏的路上,也是烏漆嘛黑:停電源於浙江近日發布的一條不可思議的限電新政策:政策更是分門別類地劃定出一份「停電計劃表」,將企業分為A, B1, B2, C, D類型,24小時監控其用電。
  • 停電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
    這次停電恰好和俄羅斯停止向中國出口30億度電的新聞趕在一起,甚至容易被誤會二者是不是存在因果關係。 其實絲毫不相關,俄羅斯的30億度電只是一種態度。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字,2019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7.23萬億度,俄羅斯那30億度電簡直是九牛之一毛,少到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去年僅向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就出口電力362億度。
  • 敘利亞因制裁缺油缺氣天天停電 窮人用蠟燭照明
    襲擊制裁導致缺油缺氣  本報記者走進敘利亞  文、圖/本報特派敘利亞記者李明波  從表面上看,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一如往常的平靜,但持續半年多的緊張局勢已開始影響到首都大馬士革民眾的基本生活,汽油、柴油等燃料供應短缺,加油站外的車龍足有幾十米長,家用天然氣價格暴漲1倍卻依然「一瓶難求」。
  • 限電並不等於缺煤!政策調控下動力煤保供穩價
    近日,浙江、湖南、江西、陝西等多地都發出了「有序用電」的通知,有些地方還明確會「拉閘限電」,並對企業生產作出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論調也開始甚囂塵上,如限電是因為缺煤造成的,更有甚者說是限制澳煤進口惹的禍,但事實並非如此。電力是終端能源消費最主要的形式,限電則意味著限制能源消費。
  • 澳媒:中國學生誓言不再返回,澳高等教育危機逼近
    澳大利亞Crikey新聞與評論網站7月9日文章,原題:隨著中國學生誓言絕不再返回,澳高等教育危機逼近 如果(澳)斯威本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在華開展的一項新調查正「自我實現」,那澳高等教育即將被「切除內臟」。上月初,1000餘名中國留學生和潛在留學生參加該調查。在曾經赴海外留學的人中,打算返回國外繼續讀書的比例還不到50%,60%的潛在留學生則表示不願留學海外。
  • 美媒:中國正迫使澳大利亞面對現實 煤炭時代正在結束
    煤炭對澳大利亞的經濟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在澳媒炒作「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禁令」時,澳大利亞股市迅速做出反應。15日當天,該國主要股指S&P/ASX 200收跌0.4%至6631.3點,為近兩周來的最低收盤。
  • 臺灣不會缺電?盧秀燕怒轟蔡英文:是拿臺灣中部人的肺在發電
    針對27日蔡英文參加「廢核大遊行」,盧秀燕重申臺灣不會缺電。盧秀燕怒轟,因為用了臺灣中部人的肺在發電,中火十部機組都是煤電,犧牲中部人的健康。盧秀燕 視頻截圖盧秀燕指出,蔡英文說臺灣不會缺電,是因為民進黨禁掉核電以後,大量使用煤電跟火力發電,用的是臺灣中部人的肺在發電,所以對中部人來講太不公平了。
  • 彌補大陸制裁帶來的損失?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
    【彌補大陸制裁帶來的損失?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聲稱,澳大利亞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
  • 澳名嘴嘲諷中方自食其果,殊不知澳大利亞輸的是未來
    最近澳大利亞由於被中國制裁而損失慘重,然而澳方卻不服輸。澳知名經濟學家、財經名嘴理克裡斯·理察森12月15日表示,受到國際鐵礦石期貨貿易價格的上升的幫助,國際鐵礦石貿易讓澳大利亞獲利頗豐,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國對澳貿易制裁帶來的不利影響。
  • 中國殺雞儆猴?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路透社12月7日稱,中國當天起暫停受理澳洲Meramist Pty Ltd公司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未提供理由。此前,中國已經暫停多家澳洲牛肉生產企業的進口,原因包括標識和健康證等問題。除了牛肉製品外,中方還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紅酒加徵關稅,同時停止了澳大利亞海鮮、木材和煤炭的進口。
  • 中國「殺雞儆猴」,澳方終於回過味來:自己就是那隻「悲慘的雞」
    據俄羅斯通訊社近日報導,美國總統結果的塵埃落定預示著拜登政府的即將上臺。而據《亞洲時報》對此的評價來看,拜登或許並不會與川普在對華態度上有著太大的差距,短期內中美關係很難得到大的改善和迴轉,甚至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惡化,因為中國正在迫使美盟友要在」不容討論的領域進行調整「,顯然,這個美盟友指的就是澳大利亞。澳方終於反應過來在美國的一眾盟友當中,對華最為強硬,易怒跳腳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
  • 不止為電發愁,美國「二級制裁」顯霸權本質,委內瑞拉怎麼辦?
    這個南美洲國家上月接連遭遇大規模停電,繼而導致用水短缺,反對派要員、國民議會主席胡安·瓜伊多呼籲繼續示威。同一天,委內瑞拉最高法院建議剝奪瓜伊多的議員司法豁免權,意味著他可能因試圖推翻政府而受到刑事犯罪起訴。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由於澳方此前曾提出所謂的「新冠疫情獨立調查」和插手香港事務,導致中澳關係持續滑坡。這家澳媒如今更是炒作,龍蝦或成為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下一個貿易打擊目標」。
  • 英媒稱臺灣大停電衝擊民心:或致蔡英文當局「人事崩解」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英媒稱,一場全臺灣的停電意外,不僅讓臺灣的安全被質疑,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是否能付諸實施,也成為許多人質疑的焦點。根據臺灣官方調查,原因是因為臺灣「中油公司」員工,在操作大潭電廠的供氣系統時發生錯誤,因而讓系統出現「信號異常」,最後6部機組自動關閉,讓供電量瞬間銳減10% 。這起意外大停電引發所有民眾與媒體、在野黨的疑慮。在野的國民黨發表聲明指出,蔡英文當局多次向臺灣民眾保證臺灣不會缺電,如今發生這樣的事故,當局不只要查明真相跟究責,也要對供電計劃提出有效措施。
  • 澳媒發現不對勁:對中國公開強硬,澳成了下場很慘的雞,暴露無能
    隨著中澳關係的持續惡化,澳大利亞正在自食惡果,迅速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箴言又在澳大利亞身上應驗了。目前澳大利亞的西方盟友們,表面上頻頻作秀「援澳」,實際上卻在謀劃著儘快填補澳大利亞在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
  • 臺灣再傳電力故障 臺北萬華區近7000戶遭遇停電
    (原標題:臺灣再傳電力故障 臺北萬華區近7000戶遭遇停電) 據臺灣
  • 蔡英文致歉:臺灣電力系統脆弱 將推綠能發電系統
    圖片來源:中新網 還在怪「前朝」 蔡英文在16日的民進黨中常會前舉行記者會,為大停電向臺灣民眾致歉。她說,這次因為天然氣輸氣設備的操作失當及失誤,就讓一整個電廠無法運作,「所以臺灣所面臨的問題,在於電力系統竟然如此脆弱。」 蔡英文說,臺灣電力系統脆弱的問題,「經過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採取強化的積極作為。」
  • 澳政客鼓譟"抵制中國貨" 澳媒列數據發現:註定失敗
    」,引起澳輿論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 全文摘編如下: 在澳中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漢森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還會重創澳大利亞自身利益。
  • 南方電力吃緊,「袋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 | 瀟瀟竹近期南方數省電力吃緊,從掌握的基礎信息看至少包括浙江、湖南、內蒙、河南、江西若干省份。其中部分省份在電力短缺之下,已經限制高耗能企業生產而被迫保障基本民生用電。即使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之下,據稱浙江義烏街道上的路燈都不開。當地居民稱「路上開車黑乎乎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