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教授:中澳關係需從點頭之交變深入如變成友情

2020-12-22 環球網

原標題:澳學者:中澳像一個社區裡的兩個鄰居 都有很大的房子

資料圖

上個月下旬,中國總理11年來首訪澳大利亞,在當地輿論中激發起探討澳中關係前景的熱潮。安全上,澳大利亞一向緊隨美國,但在經貿領域,中國越來越讓澳大利亞離不開。擁抱中國,警惕中國,澳大利亞面臨選擇困境嗎?《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防務研究中心教授、亞太戰略問題專家季北慈(Bates Gill)。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曾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有過一次不太順暢的通話。季北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於澳大利亞及其他亞太國家來說,川普的確給地區性事務帶來一些不確定性,不過很難預測澳大利亞會有什麼重大政策調整。澳政府現在也許會進行一些「再思考」,但目前這些思考還不會落實,因為為時過早。

關於與中國的關係,季北慈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非常倚重,中國是澳最大貿易夥伴,澳與第二大貿易夥伴的合作體量僅及中國的一半。也許會有人不贊同,但澳中已經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他想問的問題是,中國方面是否已經做好了與澳大利亞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的準備?相對中國來說,澳大利亞是一個小國,但卻是G20的一員,是美國的盟國,是中國在亞太地區的鄰國之一。

季北慈認為,中澳關係未來會相對很好,兩國將繼續維持緊密的經濟夥伴關係,比如澳大利亞會繼續向中國提供大量鐵礦。當然澳大利亞也會繼續維持和美國緊密的盟國關係,這也會是中國關注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相信中國將會變成更大更重要以及更具影響力的合作夥伴。「所以我認為,未來總體看起來不錯,我至少可以說,兩國應該看到更緊密合作夥伴關係的價值,同時承諾走上共贏之路。」

但中澳兩國間存在認知上的差距也是事實。不久前,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在新加坡批評中國因不夠民主所以永遠不會領導亞太地區。季北慈對此解讀說,中國擁有出色的經濟模式,中國給出了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這一點毋庸置疑,而畢曉普指的是中國在其他領域模式的吸引力沒有那麼強。某種程度上他認同畢曉普這一觀點。

季北慈就澳中關係打了個比方:中澳像一個社區裡的兩個鄰居,彼此不是緊鄰,但都有很大的房子,在社區都有一些影響。問題是,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來生活,而且對彼此的了解不夠。鑑於此,需要將之前那種點頭之交的關係變得更深入,比如變成友情。「我認為基礎很好,兩國間繼續合作意願的基本面也是十分好的,所以主要還是看兩國間的政治意願。」

相關焦點

  • 事關中國,莫裡森正在自吞惡果,澳發出哀嘆,原來中澳關係不簡單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澳大利亞多次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主動挑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以至於中澳關係陷入困難局面。而近日,從多家外媒的報導中可以看出,中澳緊張局勢已經讓澳大利亞在貿易領域付出了代價,莫裡森正在自吞惡果,而澳大利亞正在發出哀嚎。
  • 中澳關係又變惡,全澳要抵制「MADE IN CHINA」?
    近期,中澳關係鬧得沸沸揚揚,兩國之間相互進行貿易戰,關係甚至降低到冰點。12月1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中引用了有關澳軍對阿富汗兒童暴行的漫畫,這也引起了澳大利亞的不滿。早在上周,澳方便對中國壓制澳洲葡萄酒表示強烈不滿。中國商務部網站11月27日發布公告稱,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Hanson在自己的帳號上發布消息表示,澳洲人民應該避免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這條消息得到了兩萬多人的點讚。
  • 澳農民聯盟坐不住了:政府需「培育」中澳貿易關係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當地時間8月19日,在中國商務部宣布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後,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Federation)向政府呼籲,需「培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 外交部:望澳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澳關係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近日在《澳金融評論報》刊文評論稱,當前澳安全情報系統以「中國威脅論」主導對華政策,將中澳關係陷入僵冷視作功勞,使澳政府在多個涉華問題中決策失當。搞「麥克風外交」只會損害澳國家利益。他主張,「是時候讓外交官重新主導澳對華政策了。」
  • 中澳關係為何陷入困難?趙立堅列舉三個例子,給澳當局上了一課
    澳大利亞的貿易部長伯明罕近日表示,是否能夠坐到談判桌前進行對話,球在中方的一邊,部分澳媒也稱澳大利亞不應放棄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價值觀。對此,11月1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回顧過去幾年的中澳關係,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人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更多地視中國發展為威脅,並隨之採取了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這才是導致中澳關係急劇下滑並陷入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隨後趙立堅列舉出三個例子。
  • 澳前政要就涉華外交相互攻擊,「外交技巧」何以搪塞中澳關係癥結?
    在中澳關係難以剎住螺旋式下降趨勢之際,來自澳大利亞不同黨派的前政府要員們在輿論場上避重就輕,非但不正視兩國關係受挫的癥結,反而就澳涉華外交技巧相互進行攻擊,攪渾輿論場。
  • 【澳總理對華畫風突變 稱讚中國】在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之際...
    2020-11-24 14:00:25來源:FX168 【澳總理對華畫風突變稱讚中國】在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之際,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最新的一番言論引發關注。
  • 搞壞中澳關係後:莫裡森,怕了?
    文 觀察者網 齊倩在搞壞中澳關係後,澳大利亞開始後怕了,唯恐本國煤炭出口遭受打擊。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
  •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澳媒在當地時間12月18日表示,為了改善中國之間的關係,將一直對中國存在偏見,並且還威脅要在世貿投訴中國的澳大利亞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調走,換成有豐富貿易經驗的丹·特翰上場和中國之間進行貿易談判。
  • 從牛肉禁令到留學旅遊警示 中澳關係步入歷史低谷
    中澳關係持續惡化。中國繼對澳大利亞大麥徵稅、禁止部分牛肉進口後,近日連續發布旅遊安全提醒和留學預警。「建交來關係最低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有關部門是基於大量事實才發布赴澳大利亞的旅遊提醒和留學預警,「不知澳領導人所謂『脅迫』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把這與『價值觀』拉扯在一起?」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指出,中澳關係進入1972年建交以來最低點。
  • 「中澳關係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國際研討會在北大舉辦
    9月21至22日,「中澳關係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與在華澳大利亞研究基金會合作舉辦,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孫芳安(Frances Adamson)與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開始誇中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
    澳總理態度突變,猛誇中國眾所周知,早前由於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直跟隨美國與中國「唱反調」,此舉導致中澳關係越發緊張,中澳雙方的正常貿易往來也遭到嚴重挑戰。面對澳大利亞頻繁的挑釁,中國駐澳大使館近日將一份列有14項中澳爭議的中國政府官方文件發給了澳媒。一名中國官員在文件中明確告知澳方: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另外據英國「衛報」報導稱,自5月份以來,中國商貿部長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
  • 第一屆中澳青少年文化藝術節正式啟動!
    目前國內已有多省市學校及機構有意參加本次活動,且部分已展開相關項目(如:音樂、舞蹈、書畫)的選拔賽,預計屆時將有超過1000名中澳青少年參與其中。來自中國的報名參與者將會在墨爾本、雪梨等澳洲城市的頂級演出場地進行表演,並參觀澳洲國家級藝術殿堂舉辦的展覽。此外,參與者還將觀摩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深入澳大利亞大、中院校與澳大利亞本地學生交流座談,並親身體驗澳式教育的精髓。
  • 澳大利亞任中文流利的他為新駐華大使 砸2億急修中澳關係
    澳大利亞新任駐華大使弗萊徹(圖源:ABC News)海外網3月29日電有澳媒認為,最近中澳關係日漸緊張。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僅任命了「中國通」的他為新任駐華大使,還急忙砸2億成立基金會,修復中澳關係。除了任命新的駐華大使,澳大利亞政府還狠砸4400萬澳元(折合約2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個新的基金會,急修中澳關係。這新成立的「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將取代原來的澳中理事會(Australia-China Council)。
  • 澳洲2大行業損失或達3000億,澳媒看清現實,期待中澳關係拐點到來
    在中澳關係不和和疫情反彈的加持下,澳大利亞在失去大量中國留學生的同時,也失去了中國遊客的青睞,這對澳大利亞的產業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澳大利亞媒體開始認清事實並呼籲兩國關係拐點的到來。
  • 澳排擠華為,這是在緩和中澳氛圍嗎
    澳正在就5G網絡建設進行準備,媒體近日報導,澳安全部門指華為「受中國政府掌控」,要求將該公司排除在招標範圍之外。澳媒此前的報導還說,澳政府還阻止了華為參與索羅門群島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底光纜鋪設,索羅門群島放棄了與華為已籤署的協議,已與澳政府另行籤約。
  • 發展「臺澳關係」?如今,蔡英文被「打臉」
    導讀:澳大利亞不斷挑釁中國,導致中澳關係惡化。近來,中國對進口自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徵收212%的反傾銷稅。對於中澳的衝突,臺灣的綠營政客卻興高採烈,紛紛表示要購買澳大利亞葡萄酒進行支持。不過,蔡英文此舉並沒有使澳大利亞感到高興,反而慘遭打臉。
  • 中澳外長剛談完,澳總理就要搞南太島國投資基金「對抗中國」?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王未來 王逸】「中澳關係應當校準航向再起航」——11月8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澳大利亞外長佩恩舉行第五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並共同會見記者。這是澳外長近三年來首次訪問中國,被認為是兩國關係開始緩和的象徵。
  • 意識到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今天宣布兩項重大決定
    意識到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今天宣布了兩項重大決定。這兩個決定,一是更換澳大利亞駐華大使;二是成立一個總值約2億元人民幣的基金會項目。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多家外媒評論稱,中澳關係近期處於「外交冰凍期」,澳媒指出,即將卸任的現任大使安思捷任職期間,雙邊關係受到壓力。
  • 探尋中澳商業新機遇——長江商學院2019中澳商業論壇在墨爾本舉行
    新華網墨爾本5月5日電(郭陽)長江商學院2019中澳商業論壇近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本次論壇以「全球變革時代下的中澳共同責任」為主題,中澳兩國政、商、學各界領袖齊聚一堂,共同解讀中澳經濟新形勢,分享中澳商業新機遇,探索全球大變革之下中澳需承擔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