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農民聯盟坐不住了:政府需「培育」中澳貿易關係

2020-12-22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當地時間8月19日,在中國商務部宣布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後,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Federation)向政府呼籲,需「培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此外,反對黨工黨農業部門發言人也指責現任總理莫裡森對中澳兩國局勢升級負有責任。

必須指出的是,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言,這是一起正常的反傾銷調查立案。中方主管部門將依法公平、公正地開展相關調查工作。另外,澳農民聯合會負責人也相信,澳方應獨立對待每起調查。

《衛報》:澳大利亞農民向政府呼籲,「培育」中澳貿易關係

8月19日,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向《衛報》表示,他們沒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會將貿易調查,擴展到澳大利亞大麥、紅肉以及葡萄酒以外的領域。

但全國農民聯合會的執行長託尼·馬哈爾(Tony Mahar)假設稱:「萬一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那麼重要的是,我們就應該像對待大麥、紅肉以及近期的葡萄酒(調查)一樣,按照各個問題的性質,單獨進行處理。」

馬哈爾補充說,中澳兩國之間貿易關係是「廣泛且多樣化的」,政府和農業界應該竭盡全力,保持兩國之間對話的「開放性」。「作為一個國家,無論在農產品出口、礦產、旅遊還是教育領域內,我們都必須繼續培育、推進這些關係。

《衛報》介紹稱,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主要農產品出口包括羊毛、棉花、穀物、奶製品和海鮮等。而中澳之間2015年籤署的《中澳自貿協定》為澳大利亞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據澳大利亞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澳大利亞大麥作物出口的「大客戶」,佔據澳大利亞大麥出口總額的70%。

馬哈爾表示,這項協議從籤署開始,就促進了澳大利亞30%的的農產品出口增長,因此這一協議的價值「毋庸置疑」,並且將在未來許多年裡,繼續為澳大利亞農民、出口商,以及中國消費者「帶來益處」。

針對中國發起對澳大利亞產葡萄酒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決定,莫裡森18日辯解稱,中澳兩國之間是「互惠關係」,中國消費者同樣「受益於我們提供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但他也聲稱,政府「絕不會在任何問題上放棄我們的主權」。

不過,反對黨工黨對此並不買帳。工黨農業部門發言人喬爾·菲茨吉本(Joel Fitzgibbon)18日在接受澳大利亞「2CC」電臺採訪時指出,莫裡森對中澳兩國之間的局勢升級「負有責任」。他還認為,澳大利亞政府之前以新冠病毒為由頭,推動所謂疫情「獨立國際審議」,是對中國「不必要的冒犯」。

儘管澳大利亞國內有些聲音質疑,中國立案調查葡萄酒反傾銷的決定,與兩國之間的關係有關。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8日回應稱:這是一起正常的反傾銷調查立案。經了解,中方主管部門今年7月6日收到了國內葡萄酒產業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經過依法審查,認為該申請符合法定條件,並於8月18日發起調查。中方主管部門將依法公平、公正地開展相關調查工作。

另外,《衛報》也援引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程敬業稱:「這是一項正常的反傾銷調查。沒有必要對此進行過多解讀。」

路透社8月18日援引澳大利亞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在8月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已要求中國商務部對裁定向澳大利亞大麥徵收「雙反」關稅的程序進行正式覆審。今年5月,中國宣布將從5月19日起,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徵收73.6%反傾銷稅、6.9%反補貼稅,徵收期限為五年。

這樣一起經過充分調查後依法裁定的貿易案件,卻引來澳大利亞政客及媒體的無端指責。「報復」、「威脅」、「第一槍」......等字眼頻繁出現在澳大利亞媒體的描述中。但中國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18日曾對此回應道,有關案件是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方始終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相關規則進行調査,並作出上述最終裁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宣布反傾銷調查後,澳農民聯盟坐不住了:呼籲政府培育中澳貿易...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對我們國家來說,無論是在農產品出口、礦產出口、旅遊業還是教育業方面,我們都必須繼續培育和推進(中澳間的)這些關係。」在中國商務部18日宣布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當地時間19日,澳大利亞農民聯盟連忙呼籲澳政府「培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稱澳政府和行業需要「儘可能保持兩國間的對話暢通」。
  • 澳教授:中澳關係需從點頭之交變深入如變成友情
    原標題:澳學者:中澳像一個社區裡的兩個鄰居 都有很大的房子資料圖上個月下旬,中國總理11年來首訪澳大利亞,在當地輿論中激發起探討澳中關係前景的熱潮。安全上,澳大利亞一向緊隨美國,但在經貿領域,中國越來越讓澳大利亞離不開。擁抱中國,警惕中國,澳大利亞面臨選擇困境嗎?
  • 事關中國,莫裡森正在自吞惡果,澳發出哀嘆,原來中澳關係不簡單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澳大利亞多次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主動挑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以至於中澳關係陷入困難局面。而近日,從多家外媒的報導中可以看出,中澳緊張局勢已經讓澳大利亞在貿易領域付出了代價,莫裡森正在自吞惡果,而澳大利亞正在發出哀嚎。
  • 中澳關係又變惡,全澳要抵制「MADE IN CHINA」?
    近期,中澳關係鬧得沸沸揚揚,兩國之間相互進行貿易戰,關係甚至降低到冰點。12月1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中引用了有關澳軍對阿富汗兒童暴行的漫畫,這也引起了澳大利亞的不滿。早在上周,澳方便對中國壓制澳洲葡萄酒表示強烈不滿。中國商務部網站11月27日發布公告稱,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Hanson在自己的帳號上發布消息表示,澳洲人民應該避免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這條消息得到了兩萬多人的點讚。
  • 想讓中國買大麥,澳政府沒好話還要到世貿告中國,澳麥農叫苦不迭
    據國內媒體12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12月16日宣稱,澳大利亞政府將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澳媒指出,申訴過程可能曠日持久,而且還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給他們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
  • 搞壞中澳關係後:莫裡森,怕了?
    文 觀察者網 齊倩在搞壞中澳關係後,澳大利亞開始後怕了,唯恐本國煤炭出口遭受打擊。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
  • 2020年末,中澳各發生了一件大事,莫裡森「變臉」,澳民眾看不慣
    眾所周知,最近一年多以來,在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的一手操作下,中澳關係陷入了最近幾十年最差的時期。出於對澳大利亞政府違反世界貿易協定進行農業補貼的回應,以及衛生防疫等多方面原因,中國對多種來自澳大利亞的農業原產品進行徵稅制裁或者暫停進口。對此,澳大利亞將中國訴至了世界貿易組織。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開始誇中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
    澳總理態度突變,猛誇中國眾所周知,早前由於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直跟隨美國與中國「唱反調」,此舉導致中澳關係越發緊張,中澳雙方的正常貿易往來也遭到嚴重挑戰。面對澳大利亞頻繁的挑釁,中國駐澳大使館近日將一份列有14項中澳爭議的中國政府官方文件發給了澳媒。一名中國官員在文件中明確告知澳方: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另外據英國「衛報」報導稱,自5月份以來,中國商貿部長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
  • 外交部:望澳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澳關係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近日在《澳金融評論報》刊文評論稱,當前澳安全情報系統以「中國威脅論」主導對華政策,將中澳關係陷入僵冷視作功勞,使澳政府在多個涉華問題中決策失當。搞「麥克風外交」只會損害澳國家利益。他主張,「是時候讓外交官重新主導澳對華政策了。」
  • 莫裡森揚言改善中澳關係,卻任命鷹派為助理防長,還曾被中國拉黑
    由於澳大利亞政府錯誤的對華政策,近一段時間以來中澳關係持續緊張,而揚言改善中澳關係的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一舉一動也都吸引著外界的注意,最近他又在國內政壇掀起了一場大地震。當地時間12月18日,莫裡森對外公布改組內閣官員名單,此前擔任教育部長的丹·特翰改任貿易部長,而助理國防部長則將由前空軍特種部隊上尉海斯蒂擔任。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來源:海外網圖源:Getty海外網11月19日電中澳關係面臨困難之際,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9日以「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未能改善與中國貿易關係,莫裡森更換了貿易部長
    未能改善與中國貿易關係,莫裡森更換了貿易部長!澳大利亞天空新聞臺報導,12月18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對內閣進行改組時,更換了貿易部長,讓澳大利亞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擔任財政部長,讓澳大利亞原教育部長丹.特翰擔任貿易部長。
  •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
    為緩和中澳關係,莫裡森「求生欲」爆棚,直接將伯明罕調走澳媒在當地時間12月18日表示,為了改善中國之間的關係,將一直對中國存在偏見,並且還威脅要在世貿投訴中國的澳大利亞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調走,換成有豐富貿易經驗的丹·特翰上場和中國之間進行貿易談判。
  • 中澳關係為何陷入困難?趙立堅列舉三個例子,給澳當局上了一課
    澳大利亞的貿易部長伯明罕近日表示,是否能夠坐到談判桌前進行對話,球在中方的一邊,部分澳媒也稱澳大利亞不應放棄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價值觀。對此,11月1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回顧過去幾年的中澳關係,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人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更多地視中國發展為威脅,並隨之採取了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這才是導致中澳關係急劇下滑並陷入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隨後趙立堅列舉出三個例子。
  • 中澳關係持續惡化,澳輿論呼籲要搞好關係:否則將「一代活得不如一...
    中澳關係持續惡化令澳國內的一些商界和學界人士憂心忡忡。他們呼籲澳政府搞好與中國的關係,避免陷入經濟衰退,否則將「一代活得不如一代」。企業和學生是輸家,政府也是輸家,因為這導致政府看起來無能為力。同中國打交道需要精明的外交,而我們政府目前的所作所為恰恰相反。澳政府的張牙舞爪不會產生任何切實影響。」「澳政府應該冷靜下來,因為如果我們要使本地經濟復甦,中澳就不得不開展合作,這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除非我們所有人能齊心協力並使全球經濟體系重新運轉,否則我們整整一代人的孩子都將過著遠不如父母舒適的生活。」他說。
  •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又潑髒水,駐澳使館駁斥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12月9日消息,駐澳使館發言人就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日前有關中方未遵守中澳自貿協定的指稱表態。發言人稱,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日前有關中方未遵守中澳自貿協定的指稱是毫無根據的。事實是,中澳自貿協定實施以來,中方積極履行義務,從2015年至今連續6年調低澳進口商品關稅。目前約95%自澳進口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
  • 澳媒:澳洲政府計劃和臺灣達成貿易協定
    澳媒:澳洲政府計劃和臺灣達成貿易協定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商品輪番受阻,導致損失慘重。為了挽回部分損失,莫裡森政府多次想要和中國通話都遭到了拒絕。失去中國市場的澳大利亞,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的市場以及盟友的支持。不過讓莫裡森政府失望的是,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已經被其他國家瓜分殆盡,就連剛撤出的中國市場都被美國、法國等國家填補了空子。
  • 澳排擠華為,這是在緩和中澳氛圍嗎
    澳正在就5G網絡建設進行準備,媒體近日報導,澳安全部門指華為「受中國政府掌控」,要求將該公司排除在招標範圍之外。澳媒此前的報導還說,澳政府還阻止了華為參與索羅門群島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底光纜鋪設,索羅門群島放棄了與華為已籤署的協議,已與澳政府另行籤約。
  • 澳大利亞多家企業牽手京交會 擴大中澳貿易「朋友圈」
    千龍網北京4月19日訊  4月9日,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啟動新聞發布會在墨爾本舉辦。會上,澳大利亞多家企業代表與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授權委託機構澳大利亞中澳商業產業園集團有限公司籤約,共同參會參展。
  • 澳打響反擊第一槍!日本壽司廠商大怒:反制中方跟我們有啥關係
    在澳大利亞的步步緊逼之下,中澳關係逐漸趨於冰點,澳大利亞媒體多番指責中國對澳商品進行制裁,對此中方作出明確回應,強調中國是依據國際貿易規則與中國相關進出口貿易法律法規而行事,並未刻意針對。當地時間11月28日,澳大利亞媒體再發聲,稱面對中方一波又一波的「經濟報復」,澳政府決定打響反擊第一槍,對進口壽司徵收212%的反傾銷稅。中方對此尚未回應,日本壽司廠商卻勃然大怒:反制中方和我們有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