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今天宣布兩項重大決定

2021-01-12 長安街知事

意識到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今天宣布了兩項重大決定。

這兩個決定,一是更換澳大利亞駐華大使;二是成立一個總值約2億元人民幣的基金會項目。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多家外媒評論稱,中澳關係近期處於「外交冰凍期」,澳媒指出,即將卸任的現任大使安思捷任職期間,雙邊關係受到壓力。此次換人又投錢,是一個特別的信號,澳大利亞政府甚至用「渦輪增壓」一詞來形容對提升兩國關係的期盼。

格雷厄姆·弗萊徹

換人投錢

格雷厄姆·弗萊徹被任命為澳大利亞下一任駐華大使。

公開資料顯示,弗萊徹畢業於雪梨大學,曾在中國任外交官,曾擔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公使及參贊,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瑪麗斯·佩恩宣布任命的時候特別強調澳中關係十分重要,稱澳大利亞和中國有多方面建設性的關係,這些關係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我們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特點是,在我們共同的優先事項上,有著牢固的經濟聯繫和合作。」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瑪麗斯·佩恩

同一天,澳聯邦政府宣布成立「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這是一個總值4400萬澳元(約合2億元人民幣)的基金會項目,以求修復受損的澳中兩國外交關係。這個新基金會將取代已有40多年歷史的澳中理事會。

此前澳政府給澳中理事會的撥款是每年100萬澳元,現在的5年4400萬澳元總額新計劃,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一天內兩大新動作,釋放怎樣的信號?

澳媒評論稱,即將卸任的現任大使安思捷任職期間,由於聯盟黨政府的一系列強硬政策決定,雙邊關係受到壓力。

多家外媒進一步解釋稱,中澳關係近期處於「外交冰凍期」,比如澳大利亞無端幹涉中國南海事務,推出《反外國幹預法》時捕風捉影指控「中國對澳進行滲透」,並且禁止華為參與澳大利亞5G基礎設施建設。

重啟關係

對於新的駐華大使,彭博社網站今日評論稱,任命弗萊徹為新任駐華大使或有助於重啟兩國關係。報導特別強調,弗萊徹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

而對於成立「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網站今天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強化澳大利亞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莫裡森政府將建立一個新的、具有革新意義的「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

消息強調,新成立的基金會將鼓勵並促成兩國間高度建設性的對話及交往,「這一新的倡議反映了澳大利亞政府在共同利益與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包括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內的途徑,對一個建設性的對華關係的承諾。」

對於這樣一個新動作,澳大利亞政府甚至用「渦輪增壓」來形容對提升兩國關係的期盼。

知事注意到,到目前為止,中國依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而多名澳大利亞前高官已經警告,因中國崛起引發的對澳大利亞國家安全的過度擔憂,已使其經濟、政治利益受損。

澳大利亞前貿易部長安德魯·羅布

澳大利亞前貿易和投資部長安德魯·羅布在接受澳媒採訪時直言,三年前良好的雙邊政治關係如今已變成「一團漿糊」。

澳大利亞首任駐華大使菲茨傑拉德在接受採訪時則強調,澳大利亞經濟高度依賴中國,「我認為我們太忽視與中國的關係了。與美國不同,澳大利亞生活在『大中華圈』裡,中國體量巨大,當前正經歷深刻變革,對澳大利亞和其所處地區影響深遠。」

昂貴代價

澳大利亞常常炒作「中國滲透」,緊跟美國的步調,很諷刺的是,就在27日,一則外國勢力要幹涉澳大利亞內政的重磅政治醜聞被曝出,這個國家恰恰是美國。

「半島電視臺」記者臥底了3年揭露的醜聞視頻顯示,澳大利亞極右翼黨派「一國黨」的黨魁保琳·韓森的辦公室主任詹姆斯·阿什比和他的同伴、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一國黨」州領袖斯蒂文·迪克森稱,「如果你們能拿出2000萬美元,整個澳大利亞國會的上下兩院就都歸你們了!」「如果我們能拿到這麼一筆錢,我們就能改變澳大利亞!」

報導稱,這兩人是在美國首府華盛頓準備會見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槍枝遊說集團「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希望向對方爭取「政治捐款」時激動地說出了這番話的。

澳大利亞整天叨叨別國滲透,結果卻是澳大利亞人自己在當「帶頭大哥」美國人的「帶路黨」,為了從美國的政治遊說集團那裡獲得經費不惜出賣澳大利亞的利益,顛覆澳大利亞的法律。

這個爆炸性新聞真是諷刺,不知澳大利亞的臉被打得疼不疼!

針對澳大利亞一些政客煽動反華情緒,渲染「威脅論」,澳大利亞人自己也開始反擊。

安德魯·福裡斯特

澳洲礦業億萬富翁安德魯·福裡斯特日前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抨擊:「大多數的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缺乏了解,導致一些政客利用了這一點。」

福裡斯特是博鰲常客。去年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他曾告訴澳媒,用反華言論製造對中國的恐懼,藉此爭取小部分「偏執狂」選民,這會讓每個澳大利亞人付出昂貴的代價。

重大動作之後,但願澳大利亞能言行一致,像自己期盼的那樣,實現兩國關係提升的「渦輪增壓」。

相關焦點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再有行動 澳總理任命新貿易部長
    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中國對一系列澳大利亞大宗商品徵收關稅。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Scott Morrison)12月18日宣布,任命教育部長泰恩(Dan Tehan)為新的貿易部長。2020年12月15日,針對中國限制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表示,這是「雙輸」,將對環境造成不良後果。(AP)據英國路透社報導,在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12月18日在內閣改組中,任命教育部長泰恩為新的貿易部長。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開始誇中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
    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宣布該省的9個貧困縣全部脫貧。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對於這個好消息,《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文表示:在這方面,我們肯定是這世界上做得最棒的,沒有之一。如果說胡錫進的稱讚是讓人感到興奮的話,那另一個人的稱讚,就顯得有些意味深長了。
  • 中澳關係惡化!中國細數澳大利亞 14「罪狀」!澳大利亞拒絕道歉
    華輿訊 據今日阿德萊德報導,近年,澳中關係因多領域出現摩擦而惡化,包括澳方對國內中國影響力的打擊、中國在澳投資以及澳大利亞呼籲對新冠疫情來源進行獨立調查。中國列出一系列澳大利亞的「罪狀」,要求澳大利亞政府採取行動阻止兩國關係惡化。
  • 事關中國,莫裡森正在自吞惡果,澳發出哀嘆,原來中澳關係不簡單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澳大利亞多次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主動挑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以至於中澳關係陷入困難局面。而近日,從多家外媒的報導中可以看出,中澳緊張局勢已經讓澳大利亞在貿易領域付出了代價,莫裡森正在自吞惡果,而澳大利亞正在發出哀嚎。
  • 澳大利亞還執迷不悟?中國終於宣布「出手」了,這次美國也護不住
    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主動挑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以至於中澳關係陷入困難局面。而在11月30日,因為一件事情,中澳緊張關係再度升級。據澳媒報導,12月1日,莫裡森參加視頻會議時表示,澳大利亞的目標是維護國家利益和價值觀,同時努力和中國保持關係。據報導,莫裡森還說漫畫事件不需要再進一步放大。事實上,莫裡森的行為並不讓人意外,因為澳大利亞此前挑起的事端就已經危及了中澳貿易關係,如果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下去的話,對澳大利亞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 中澳這兩天怎麼了?
    為什麼偏偏只有澳大利亞「享受」到了這樣的待遇?中澳關係其實並不是在一天內轉冷,兩國之間的不友好情緒已經因去年香港暴力衝突而累積,而且隨著事件升級,澳大利亞國內的關注點已經不在事件本身,而是轉移到對北京在澳大利亞特別是在澳大利亞大學施加政治影響力的討論。
  •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中澳經濟存在巨大的互補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中澳經濟存在巨大的互補性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22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取了巨大利益,若澳大利亞試圖對華發動「貿易戰」,這種報複式行為也會傷害到澳大利亞自己,且將對澳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 搞壞中澳關係後:莫裡森,怕了?
    文 觀察者網 齊倩在搞壞中澳關係後,澳大利亞開始後怕了,唯恐本國煤炭出口遭受打擊。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
  • 中澳關係緊張時刻!「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發推特蹭熱度?
    澳大利亞日前甘當美國「馬前卒」,在中澳關係不斷降溫後,澳大利亞方面才意識到跟中國合作才是正確選擇。西方國家挑唆中澳關係商務部網站11月27日發布一條消息,稱中方決定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實行反傾銷措施,要求被調查的澳方企業繳納保證金。
  • 中國宣布重大決定:先付款再發貨,一次付清不然暫停合作
    澳大利亞在於我國一項合作時,卻讓我國先發貨後付款,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國也宣布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先付款後發貨,一次要付清不然就直接暫停合作。中國與澳大利亞開展合作由於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很多產品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由於我國並不能實現自滿自足,無奈只能與別國開展合作,其中澳大利亞就是之一。據了解,每年中國都會從澳洲進口大量的產品,除了滿足我國市場之外,也讓該國獲得了樂觀的收益。
  • 澳大利亞任中文流利的他為新駐華大使 砸2億急修中澳關係
    澳大利亞新任駐華大使弗萊徹(圖源:ABC News)海外網3月29日電有澳媒認為,最近中澳關係日漸緊張。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僅任命了「中國通」的他為新任駐華大使,還急忙砸2億成立基金會,修復中澳關係。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 news)29日報導,澳大利亞任命了格雷厄姆·弗萊徹(Graham Fletcher)為新任駐華大使。弗萊徹是一位「中國通」,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1986年,他就開始在中國任職,之後以澳大利亞外交官的身份在中國共任職過三個崗位。報導稱,弗萊徹在坎培拉很受尊敬,他的任命也獲得了澳大利亞工黨的支持。
  • 澳大利亞軟了,美國急了?|澳大利亞_時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澳|...
    儘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企圖讓自己燒起的這把火「冷」下來,但澳大利亞國內一些政客仍在放大嗓門指責中國,法國、美國、英國等也為澳大利亞「站臺」。莫裡森為何在強硬要求中國道歉後態度又軟化?一部分西方國家為何此時置事實於不顧,力挺「澳大利亞」?中澳關係當下究竟糟糕到什麼程度?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寧團輝。
  • 中澳關係緊張之際,澳洲貿易部長被辭退,民眾:最該走的是莫裡森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中澳關係緊張之際,澳洲重要高官被辭退,原本擔任貿易部部長的伯明罕已經離職,莫裡森任命了另外一位貿易部部長。中澳貿易關係正在面臨考驗,而伯明罕的表現顯然讓莫裡森政府失望,在他任上,多種澳洲商品被我國退貨,出口貿易遭遇了嚴重打擊。
  • 莫裡森揚言改善中澳關係,卻任命鷹派為助理防長,還曾被中國拉黑
    由於澳大利亞政府錯誤的對華政策,近一段時間以來中澳關係持續緊張,而揚言改善中澳關係的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一舉一動也都吸引著外界的注意,最近他又在國內政壇掀起了一場大地震。當地時間12月18日,莫裡森對外公布改組內閣官員名單,此前擔任教育部長的丹·特翰改任貿易部長,而助理國防部長則將由前空軍特種部隊上尉海斯蒂擔任。
  • 澳農民聯盟坐不住了:政府需「培育」中澳貿易關係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當地時間8月19日,在中國商務部宣布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後,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Federation)向政府呼籲,需「培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 中澳關係陷入僵局,澳方對華手段層出不窮,中國警告絕不是空話
    近日,連續兩次的突發事件,都讓中國再次看到澳大利亞的對華態度。可以看出,澳方對於中國的態度來說不夠「誠懇」,澳媒還在胡編一些謊言來猛烈抨擊中國,並對此進行打壓。這對於中澳兩國的貿易合作發展來說,將會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 澳大利亞要去WTO告狀?澳部長:最終還是中國說了算
    此前外媒曾透露,澳大利亞曾提出申訴,要求中國覆審對澳大麥「雙反」關稅,但遭到拒絕。但對於這一決定,澳政府以及行業內部因擔憂此舉會使「貿易衝突升級」而意見不一。伯明罕也直言,不論是否上訴至WTO,最終是否撤銷反傾銷措施「都由中方決定」。與此同時,澳總理莫裡森在當天稱,中澳關係令人擔憂,澳大利亞處在困難時期,但他保證政府「將盡一切努力」嘗試與中方解決貿易問題。
  • 澳大利亞宣布:將於16日晚就中國大麥關稅向WTO提出上訴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12月16日表示,將於16日晚就中國決定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上訴。他說:「我們非常相信,根據我們已經收集到的證據、數據和分析,澳大利亞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強有力的理由。」中國對進口煤炭有著巨大的需求,如限制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報導得到證實,將對澳大利亞造成重大損失。圖為2016年11月20日,中國江蘇省連雲港港口有大量煤炭等待運轉。
  • 排除中國 英國宣布邀請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參加G7峰會
    在中英關係、中澳關係與中印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英國首相詹森(Boris Johnson)通過辦公室宣布,他已經邀請印度、韓國和澳大利亞參加2021年的七國集團(G7)峰會。詹森將於2021年1月份訪問印度,兩國關係不斷升溫。
  • 中國宣布反傾銷調查後,澳農民聯盟坐不住了:呼籲政府培育中澳貿易...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對我們國家來說,無論是在農產品出口、礦產出口、旅遊業還是教育業方面,我們都必須繼續培育和推進(中澳間的)這些關係。」在中國商務部18日宣布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當地時間19日,澳大利亞農民聯盟連忙呼籲澳政府「培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稱澳政府和行業需要「儘可能保持兩國間的對話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