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城公園
只要有好天氣,市民李源華總會把6歲大的女兒帶到錦城公園江家藝苑曬曬太陽。這裡雖離繞城高速很近,但因為有大片花草樹叢的包裹,一點兒也不會顯得喧鬧。
上午9點,陽光還有幾分遮擋,遠處湖面上逐漸疏落出薄霧,兒童藝術樂園中已散落一片歡聲笑語。看著女兒在樂園中蹦躂,在農田草海裡穿梭嬉戲,李源華倍感愜意:「這種既突出現代特色、又包含傳統元素的公園,好多城市都找不到咯。」
作為天府綠道體系「三環」中的重要一環,錦城公園正建設「5421」體系,即500公裡綠道,4級配套服務體系,20平方公裡多樣水體,100平方公裡生態農業區。如今,這裡已然成為環城生態帶、公共服務帶和綠色消費帶。
成都市民生活圈
「打卡」綠道正成為
成都人生活的新方式
在江家藝苑,一面面色彩鮮明的馬賽克瓷磚砌成牆面,一個個建築充滿現代時尚的高迪特色。這些藝術設置都有著大膽而又有些「孤傲」的氣質,上演著色彩與光線、光影與幾何交織的視覺盛宴。
現在,江家藝苑如同一塊磁鐵,吸引越來越多市民前來「打卡」。除了公園本身時尚現代的親子運動設施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在這裡定期開展。在綠道上「帶娃」,正成為成都人生活的新方式。
此前舉行的「江家藝苑親子藝術節」,便「吸粉」無數——以「寫生春遊」活動來說,孩子們將大地藝術工作坊和建築工作坊搬到綠道上,在給自然增添活躍色彩的同時,揮灑童真、記錄童趣,繪製出一幅幅自然原生的精彩畫作。
「親手造物所帶來的溫度和意義,是批量玩具無法替代的。」這是家長們普遍達成的共識。他們紛紛表示,在這裡,能真切感受到親子家庭與自然藝術的深度融合。
有滋有味消費地
多元消費場景
讓市民享受綠道之樂
距江家藝苑5公裡開外的桂溪生態公園,也正改變著市民的生活方式。在暑期,在桂溪生態公園的一場豆瓣紅國際嘉年華,嗨翻了夏季;入冬了,錦城公園又「文藝」了一把,開展了一場「綠道詩歌音樂節」——頂尖的詩人、知名的音樂人,還有一批中國旅行文化生活形態引領者共同聚集在這裡,時而即興為詩詞配樂,時而聯袂演繹詩歌作品,大伙兒在感受「邂逅」詩歌之美,享受綠道之樂。
實際上,在錦城公園,類似的活動已成為常態,中和溼地將迎來中和花市,未來市民不僅可賞花買花,還能品花茶、上花課、淋花浴……在錦城公園,湖面上、草坪中,甚至是橋下空間,你都能發掘到有味有趣的消費場景。
公園城市示範點
感受蜀都味、國際範的
公園城市生活魅力
在成都天府綠道文化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部部長冉陽看來,錦城公園核心在於通過消費場景營造,集聚起消費人氣。冉陽表示,錦城公園不僅僅是局限於吃喝玩樂和跑跑步的傳統意義上的公園,其早已打開公園經濟發展大門,通過引進包含體育、娛樂、餐飲、休閒、賽事、文創等在內的各種業態,在充實「商業圈層」過程中,使「生活層面」得到了更好的進步。
「錦城公園充分發揮綠色開放空間體系引流聚人興業作用,有機植入文創、音樂、休閒、康養等消費項目,儘可能讓消費者真正感受蜀都味、國際範的公園城市生活魅力。」冉陽說,近幾年來,錦城公園精心打造出一批公園生態遊憩、特色街區雅集等消費場景,高端化與大眾化並存、快節奏與慢生活兼具,不斷激發和延展著人們的消費意願。
「未來,我們將繼續疊加微度假、公共藝術、交互娛樂、現實感知等新消費業態,探索全息情景營造、主題消費體驗、田園生態旅居等新消費形態,努力促進綠色空間與消費商圈無縫連結、生態價值挖掘與消費業態創新交互融合,力爭將錦城公園打造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示範工程。」冉陽表示。
記者 張家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