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鄂爾多斯各個旗區九年義務教育「五四制」向「六三制」的轉制時間不同,一個恰好在準格爾旗第一批轉制時入學的學生,初一讀完轉學到達拉特旗,只能跳級到達拉特旗最後一批未轉制的初三年級裡。「跳過的初二」成為她很難彌補的課業負擔。幾經周折,她「借讀」重新讀初一,學籍卻遇到了麻煩。
學籍難轉
趙小雲目前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一中讀初一。班主任老師告訴她,「如果學籍再轉不過來,就不能讀書了。」
鄂爾多斯2007年開始施行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籍檔案制度,一個學生一個學籍號,非常嚴格,如果沒有學籍,初中畢業將不能參加升學考試。
2008年9月,趙小雲以均分90多分的成績順利考上準格爾旗民族中學,一開始成績很好,在尖子班裡全班70多個學生中總是排名前幾位。她聰敏活潑,在父母的眼裡就是「太調皮」,所以父母一直不放心。2009年春節過後,其父母到達拉特旗樹林召鎮謀生,只能把趙小雲一個人留在準格爾旗上學。「沒什麼親戚朋友在準旗,只能讓她住校。」其父趙海升說。
14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住校,生活很不方便。「她以前都是吃我做的飯,住校以後吃食堂裡的飯特別不習慣。」母親杜女士說。宿舍與高中生宿舍安排在一起,「高中女生每晚都在宿舍打電話,吵得我睡不成。」趙小雲說。
趙小雲的學習成績開始下降,趙海升夫婦著急了,「說啥也得把孩子弄到身邊來照顧。」2009年7月,趙小雲勉強在準格爾旗民族中學就讀完初一,之後,趙海升便想把女兒轉學到達拉特旗。
沒想到在達拉特旗教育局卻遇到這樣的回答:「這樣的學生如果轉學只能升入初三,不然學籍轉不過來。」
是何原因讓這個學生必須跳級?
轉制遺患
達拉特旗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五四制」向「六三制」轉制是在2003年,而準格爾旗早在2002年就轉制了。就是這一年的時間差,讓趙小雲在準格爾旗讀完初一後來到達拉特旗卻無法順利升入初二。她在準格爾旗是第一批「六三制」的學生,而在達拉特旗與她同時入學的學生卻是最後一批「五四制」的學生,已經升入了初三年級。
如果直接升入初三,學業將會有很大困難。「六三制」和「五四制」課本雖然相同,但是進度不同。達拉特旗4年制的初中在初三時就學習完新課,最後一年都是複習。「孩子如果直升初三,就會落下初二的課程。」趙海升說。
成績一向不錯的趙小雲讓父母對她一直寄予厚望,她自己也很要強:「我不想跳級,緊跟著學都吃力,跳過一年我更跟不上了。」
經多方託人,趙海升最終把孩子安排在達拉特旗五中就讀。「當時沒有轉學籍,想著人先過來,學籍再想辦法慢慢轉。」趙海升說。沒想到,此後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為了轉學籍,趙海升夫婦在達拉特旗樹林召鎮和準格爾旗薛家灣鎮之間奔波了10多次,「開車都要3個多小時。」趙海升說。達拉特旗五中一直催促趙海升把孩子的學籍轉過來。2010年4月,學校對趙小雲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在一個月內轉不來學籍,就不能再『借讀』了。」
擺在趙小雲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升入初三,那就意味著跟不上課業;二是回到準格爾旗,這又將意味著她會遠離父母,無人照顧。
這時候,有人給趙海升出了個主意——辦休學,在達拉特旗五中復讀就能順理成章了。「休學很難辦,必須辦住院證明,住40天醫院,還要開藥,否則辦不成。我們也不能弄個假的吧。」趙海升說。
達拉特旗教育局辦公室主任說:「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留級是絕不容許的,否則學籍上要出問題。按說這種情況都不能『借讀』,學校裡私自接收學生並沒有通過我們教育局。」
期待解決
鄂爾多斯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各個旗區『五四制』向『六三制』的轉制參差不齊,有很多原因。具體什麼時候轉制,由各個旗區自行決定。由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費用全免,經費由當地旗區財政自行解決。財政的不平衡造成轉制的不平衡,『五四制』向『六三制』轉制中,小學多了一個年級,學校裡就要多添校舍,多添基礎設施。大點的學校一個年級就是1000多人,這是一筆巨大的財政支出。要等到更個學校發展平衡了,才能實行轉制。」他還打比方說:「即使當時鄂爾多斯市統一時間轉制了,全內蒙古能統一嗎?」
這位工作人員還提出了另一種可能,「另外,也許地方上也是出於自己的私心,初中讀4年可以讓學生基礎打得紮實一點,在升學時會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據我在高中多年總結的教學經驗來看,四年制初中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潛力雖然被挖掘更多,但是到了高中學習卻沒勁了。一開始雖然表現突出,但是後來就不如三年制初中上來的學生。這名學生出現了這種問題,想解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達拉特旗當地的教育局給我們打報告,市教育局經過討論審查,制定出一個特殊政策,問題就解決了,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都能解決了。」
(相關連結)「五四制」和「六三制」
我國有「五四制」和「六三制」兩種小學和初中階段劃分。1951年10月,我國頒布了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新學制,從1952年開始實行。可剛剛實行1年,就因師資水平低,教材不適應而停止了。以後,一直延用「六三制」,即實行小學6年、初中3年的制度,其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學制改革,在我國影響比較廣。其中,也有一些波動,如:有些地方還在用「五三制」,但從全國範圍看,比較普及的主要是「六三制」和正在進行改革的「五四制」。文/本報記者 範亞康
[責任編輯:李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