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回應指責:《慕尼黑協定》逼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2021-01-08 觀察者網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10日抵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與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舉行會談。俄方曾邀請默克爾參加9日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活動,但默克爾並未出席,因此這次訪問被視為一種「補救」措施。在之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普京認為由於英、法、德、意率先籤署了《慕尼黑協定》,蘇聯才被迫籤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改善自身的戰略環境。不少史學家認為,英法等國主導的綏靖政策縱容了納粹德國對別國的侵略,對二戰的爆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慕尼黑協定》的籤署更是這一政策達到頂峰的表現。

普京:蘇聯籤《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是迫不得已!(設計臺詞)

普京:受英法德意逼迫,蘇聯被迫籤約

據鳳凰網報導,一向敢於直言的俄羅斯文化部長弗拉基米爾·梅津斯基近日聲稱籤署該條約「是史達林偉大的外交勝利」。普京在新聞發布會上被要求對此言論做出回應。

「當蘇聯意識到自己正獨自面對納粹德國時,蘇聯不希望兩國爆發直接的衝突,於是就誕生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普京說。

普京強調,由英、法、德、意四國在1938年籤訂的《慕尼黑協定》使得成立一個反納粹同盟的計劃破產,這致使蘇聯被迫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始終努力在歐洲創造一個反法西斯同盟,這個計劃失敗之後才籤署了條約,」普京說。

俄羅斯總統普京(右)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左)在克裡姆林宮進行會談

默克爾回應:條約非法

作為合約籤署的另一方,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周日譴責了這份包含秘密瓜分波蘭和把波羅的海諸國劃撥給蘇聯的秘密協定,同時坦誠德國在二戰歷史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默克爾說:「在我個人看來,除非你了解《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那些秘密條款,否則你很難理解為什麼會籤訂這份條約。」

「就這個觀點來說,我認為這個條約是不正確的,它建立於一個非法的基礎之上。」

俄德兩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了會見後的新聞發布會

包括默克爾在內的西方領導人沒有參加在紅場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在閱兵之後的一天默克爾訪問了莫斯科,並和普京一道為無名英雄紀念碑敬獻了花圈。

普京曾譴責該條約「不道德」

普京在09年訪問波蘭時承認莫斯科與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

2009,普京前往波蘭出席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爆發70周年紀念紀念活動。他同年9月1日在波蘭《選舉報》發表文章,譴責了1939年籤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普京撰文稱「今天我們明白了與納粹德國籤訂的任何形式的條約都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蘇德籤署該條約的一周之後德國入侵了波蘭,之後不久蘇聯也出兵波蘭,此舉被波蘭人稱之為「從背後插入的刀。」普京訪問波蘭時超過七成的波蘭民眾希望普京就當時蘇聯對波蘭的政策道歉。對此,普京承認莫斯科與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普京呼籲彼此諒解,希望俄波建立像俄德那樣的戰略夥伴關係。俄羅斯官員烏沙科夫說,普京此行目的是反擊篡改二戰歷史的企圖,同時推動俄波關係。

新聞背景:綏靖政策、《慕尼黑協定》以及《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綏靖政策指的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 英國、法國、美國 等國。20世紀30年代前,綏靖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持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這從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中可以窺見端倪。在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洛迦諾公約中則更具體化了。《慕尼黑協定》的籤署更是將「綏靖」推向了頂峰。「綏靖」一成為一種姑息養奸的做法。

慕尼黑協定(英語:Munich Agreement;德語:Münchner Abkommen;法語:Accords de Munich)全稱《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國、法國、納粹德國、義大利四國首腦張伯倫(首相)、達拉第(總理)、希特勒、墨索裡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的條約。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臺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

在1939年的8月23日,德國和蘇聯私下達成協定瓜分東歐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文:Molotov–RibbentropPact,又稱蘇德條約、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條約或希特勒—史達林條約)是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籤訂的一份秘密協議。蘇方代表為莫洛託夫,德方代表為裡賓特洛甫。該條約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主要內容有:

1.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擊行為。

2.締約一方如與第三國交戰,另一締約國不得給予第三國任何支持。

3.締約雙方決不參加任何直接、間接反對另一締約國的任何國家集團。

4.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締約國間的一切爭端。

5.條約有效期為10年。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後,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實施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隨後蘇聯紅軍也入侵波蘭第二共和國,同年9月17日,蘇聯紅軍和納粹德國國防軍在布列斯特會師,9月25日,蘇德兩軍舉行聯合閱兵式,標誌著兩國對波蘭的瓜分佔領。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後,蘇聯加緊建立「東方戰線」,通過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蘇芬戰爭,蘇聯取得芬蘭部分領土,並獲得漢科半島的租借權。1940年7月,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併入蘇聯。同年6月,蘇聯佔領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東方戰線的建立使蘇聯增加領土46萬多平方公裡,人口增加2200多萬,西部邊界向西推進約300—400公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禦空間,改善了戰略地位。

1941年6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發動猛烈進攻,蘇德戰爭爆發。

相關焦點

  • 蘇聯人對蘇德條約的狡辯,沒有最綏靖只有更綏靖,波蘭捷克已哭暈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籤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西方一直認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蘇聯縱容了德國進攻波蘭,進而導致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先看一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主要內容:1.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擊行為。2.締約一方如與第三國交戰,另一締約國不得給予第三國任何支持。3.締約雙方決不參加任何直接、間接反對另一締約國的任何國家集團。
  • 10張罕見二戰老照片:蘇德籤署互不侵犯條約,德國閃電入侵波蘭
    1939年8月,納粹德國和蘇聯籤署了互不侵犯條約。一周後,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這場戰爭的第一次襲擊發生在1939年9月1日,當時德國飛機轟炸了波蘭的維倫鎮,造成近1200人死亡。【圖4】1939年8月23日,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右二)與德國外交部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右三)在莫斯科籤署互不侵犯條約。左邊是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總參謀長鮑裡斯·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坐著籤署條約者為蘇聯外交部長莫洛託夫。這項互不侵犯條約包括一項秘密協議,即在發生武裝衝突時,德國和蘇聯將攜手在東歐劃分勢力範圍。
  • 普京罵誰是豬?
    可普京之跪難道就不偉大?為何在近年的西方卻鮮有提及?文 | 海上客「混蛋和反猶太人的豬,沒法用其他語言來描述他」,這是俄羅斯《觀點報》12月25日所披露的普京之言。據報導,普京在24日的俄國防部擴大部務會議上,對1934年至1939年任波蘭駐德大使的約瑟夫·利普斯基狠批一通。
  • 學術科普|《慕尼黑協定》的解剖分析
    學術部的各位利用自己的閒餘時間編寫了有關《慕尼黑協定》的學術文章。       在講述《慕尼黑協定》之前有必要就「綏靖政策」這個名詞進行再次解釋以便於更好地理解英法等國在納粹德國侵略野心展現出最為膨脹的時候所做的一系列決策背後的動機。綏靖政策,據前英國首相(時任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回憶說 , 在張伯倫任首相之前 , 他掌管外交部的時候,只偶爾用過「綏靖(appease)」這個詞。
  • 美國又要對普京出招?川普已經行動,改變俄羅斯命運的時刻到了
    在川普全力推動之下,美國退出了《跨太平洋合作夥伴關係協定》這種經濟群體。不僅如此,隨後川普又帶領美國退出了《伊朗核協定》,這嚴重的危害到了中東地區的和平發展。 根據媒體的報導,現在川普又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了。有關專家分析,美國要開始對普京出招,川普已經行動起來,此次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便是個信號,改變俄羅斯命運的時刻正在加速到來。
  • 日本陸軍主張德意日三國聯盟,與海軍爭論74次,一《條約》全禁聲
    作為實施「北上」策略的試探性進攻,日本人不僅見識了蘇軍強大工業基礎帶來的震撼,更因為蘇、德兩國秘密籤訂《互不侵犯條約》,被盟友無情地出賣,一時成為國際大笑話。 也可以說,正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籤訂,叫停了諾門罕的戰事,也引發了日本政界的一場大震動,以陸軍為首的「親德派」遭到打壓,以海軍為首的「親美派」進入決策中心。
  • 二戰波蘭戰役照片:波蘭騎兵對抗德國坦克,蘇德聯手瓜分波蘭
    28日,蘇德雙方籤訂邊界友好條約,依照《蘇德籤訂互不侵犯條約》及秘密協定,共同瓜分了波蘭,雙方以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桑河一線將成為蘇德利益範圍的邊界。至此波蘭再次在歐洲政治地圖上消失。(圖為蘇軍與德軍會師時握手)1939年9月28日,波蘭華沙守軍向德軍投降。到1939年10月2日,最後一個抵抗的城市格丁尼亞也宣布投降,至此二戰中的波蘭戰役宣告結束。
  • 美國又對普京出招了!改變俄羅斯命運的重要時刻,正在加速來到
    美國政府不僅退出了《跨太平洋合作夥伴關係協定》這種經濟群,而且也毫不猶豫的退出《伊朗核協定》這種關乎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的群。除此以外,美國政府對於此前與俄羅斯(前蘇聯)之間存在的一些軍控協議也進行退出,比如之前的《中導條約》,而現在美國又要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了。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務院於近日發表消息稱,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 中俄防長籤字,重要協定籤署1天後,普京火力全開,怒批美國
    近年來,川普政府不顧各方強烈反對,單方面退出了《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而且也無意與俄羅斯續籤即將於明年2月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種種「退群」「退約」舉動,破壞了地區國家間軍事互信,損害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對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產生消極影響。
  • 莫斯科將建最大二戰檔案館,普京:讓篡改歷史之人閉上臭嘴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此舉將「一勞永逸」地讓那些為了眼前利益而篡改歷史的人「把臭嘴閉上」。 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普京18日在聖彼得堡與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老兵會面時表示,任何人——不論是否是俄羅斯人——都能接觸到這些檔案,也可以通過網站瀏覽檔案資源,最終目的就是粉碎任何意圖歪曲、篡改這段「人類最災難性的衝突歷史」的謬論,讓那些「出於政治需要而扭曲戰爭事實」的人無機可乘。
  • 美宣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德這麼回應……
    中新網11月23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2日,美國政府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稱,俄羅斯不排除美國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重新加入該條約的可能性;德國外長則表示,德國對川普政府的決定表示遺憾,德國仍將遵守該條約。
  • 普京:我不得不寫一篇關於二戰和衛國戰爭的文章
    慕尼黑會議甚至摧毀了歐洲大陸上僅存的正式的、脆弱的保障。它表明,共同的協議毫無價值。正是慕尼黑的背叛成為歐洲大戰不可避免的「導火索」。 今天,歐洲的政治家,特別是波蘭領導人,希望把慕尼黑背叛事件掩蓋起來。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國家曾經違背承諾,支持了在慕尼黑的背叛,其中一些人甚至參與了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