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網:為幫助要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考生準備了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包括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時政熱點、時事新聞評論等。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不久前召開,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對法治社會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外國專家學者表示,中國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夯實中國之治的制度根基,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只有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才能有力應對挑戰和風險」
維也納大學法律系教授、奧地利中國及東南亞研究所所長格爾德·卡明斯基表示,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進一步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指明方向。「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取得令人欽佩的歷史性成就。」卡明斯基表示,今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中國法治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全方位提升了保障人民群眾權益的層次和水平。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國提出要重點抓好『十一個堅持』,這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中國智慧。」尼泊爾跨喜馬拉雅友誼協會主席拉吉姆表示,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法治建設。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經驗為尼泊爾共產黨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參考。事實證明,只有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才能有力應對挑戰和風險,推動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烏克蘭《2000報》資深政治評論家、法律問題專家伊戈爾·舍維廖夫表示,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中國自身發展和全球法治文明進步都有重要意義。「中國改革不斷深化、經濟快速發展,對法治社會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將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開闢新境界。
斯裡蘭卡—中國友好協會主席古納蒂拉克表示,中國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各方面。特別是近年來,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相繼出臺,體現了中國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法治保障的決心。
「中國將獲得更大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巴基斯坦前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說,中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打下堅實基礎。「在華工作期間,我注意到中國在婦女權益、兒童權益、勞動者權益和殘疾人權益等領域的法治建設工作不斷增強,織就了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網絡體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國將獲得更大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韓國中國政經文化研究院理事長李映周表示,法治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公平正義的標誌,法治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權益訴求,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協研究中心副主任奧拉薩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積極回應人民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巴西裡約天主教大學法學學者阿格尼斯·克裡斯蒂安一直關注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他認為,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體現了中國法治建設水平不斷提升。「這部法律正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保駕護航能力,讓各界對於香港恢復繁榮和長治久安的信心更加堅定。」
「對全球經濟和政治議題將產生積極影響」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地區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傑瓦茨表示,法治是保障國際合作有效進行並取得成果的必要條件。面對非傳統安全挑戰,國際法律對話顯得特別重要。積極探討預防和解決國際商事爭端和公共衛生國際法治合作等現實問題,將有助於各國法律制度協同推進,把合作建立在公平、信任和平等的基礎之上。
舍維廖夫強調,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各國法治交流,減少了各國商業往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對於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克裡斯蒂安說:「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良好營商環境,不斷擴大開放,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對全球經濟和政治議題將產生積極影響。」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13年以來,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的排名顯著攀升。其中,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中國最新排名為第五位。奧拉薩表示,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法治合作,不斷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加快中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倡議後疫情時代的聯合國「厲行法治」,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中國倡導和維護國際法治,加強制度和規則協調,積極服務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用法治構建穩定預期,中國未來發展更可期。」
(本報北京、首爾、羅馬、曼谷、布魯塞爾、伊斯蘭瑪巴德、基輔、裡約熱內盧12月8日電 記者顏歡、馬菲、葉琦、趙益普、方瑩馨、丁雪真、譚武軍、朱東君)
原標題:夯實中國之治的制度根基
文章來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12/09/nw.D110000renmrb_20201209_1-03.htm
推薦閱讀: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格局(「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都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