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趙俊雲在家中縫製最後一雙棉鞋。
潁州晚匯消息 昨天上午,40歲的趙俊雲給76歲的丁大爺穿上自己親手縫製的棉鞋,老人開心地笑了:「多少年都沒穿過手工棉鞋了,真暖和!」
丁大爺是潁州區王店敬老院一名孤寡老人。包括他在內,昨天,穿上手工新棉鞋的共有30位老人。這些棉鞋,都是在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的趙俊雲用兩個月時間,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
身患殘疾,但心靈手巧會針線活
趙俊雲因為兒時患病,一條腿落下殘疾,至今走路仍不方便。但她有一雙巧手,會織毛衣、做棉襖、套被子,尤其會做暖和又美觀的棉鞋。
「小時候家裡窮,穿的棉衣、棉鞋都是母親一針一線縫的。」趙俊雲說,受母親影響,她從小就會做針線活。
這些年,機器取代了手工,人們穿棉衣、棉鞋很少需要用針線縫製了。但趙俊雲的手藝一直沒有丟,每年都抽時間織毛衣、做棉鞋,自己穿不完,就送給鄰居。村裡一位97歲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趙俊雲經常把自己做的棉鞋送給他穿。「自己縫製的鞋暖和,穿著舒服。」
兩個月前,趙俊雲加入潁淮公益志願者協會,經常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於是產生了一個想法:做一批棉鞋送給敬老院的老人,讓老人們享受到手工棉鞋的暖和。
忙活兩個月,做出30雙棉鞋送給老人
趙俊雲在一家木料廠上班,平時還要照顧孩子。看著天越來越冷,她趕緊買來針線、布料、鞋底,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做棉鞋,有時一做就是半夜。對於她的做法,丈夫劉國保也很支持。
緊趕慢趕,忙活了兩個月,截至昨天趙俊雲共做出30雙棉鞋。昨天是國際志願者日,在潁淮志願者協會會長張永偉的帶領下,趙俊雲和一群志願者來到王店敬老院,將棉鞋送給那裡的老人。
當志願者幫助腿部摔傷的高建森老人穿上新棉鞋時,老人很過意不去:「等我腿好了,一定穿上新棉鞋走幾圈。」
當天,志願者還為老人送來了保暖內衣、圍脖等禮品。中午,大家一起動手,和面、剁餡,讓老人吃了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
值得一提的是,趙俊雲雖然行動不便,但已經連續6年無償獻血,共獲得12本獻血證書。2012至2013年度,她還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