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判斷在行測考試中是一種重點也是難點的題型,為很多考生所頭疼,不知道究竟如何去解決這種題目。在此我們為大家詳細講講邏輯判斷解題的基本原則,幫助大家撥開邏輯的雲霧。
一、大綱分析
邏輯判斷在大綱中是這樣給我們介紹的:
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運用一定的邏輯推論,選擇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在這段話中,告訴了我們邏輯題中,題幹所給的條件一定是真的。
比如:已知「小明是兔子,所有的兔子會飛」,那麼__________。
在這道題中,我們基於題幹所給的條件去進行推理,得出的結論是「小明會飛」。雖然「所有兔子會飛」這個前提不符合客觀事實,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去推出正確的結論。
另外,我們做這種題目採取的方法是邏輯推論,不是憑藉感覺或常識、言語思維去解題。所謂的邏輯推論就是我們要按照固定的形式去推理即可。上面那道題目所蘊含的邏輯形式就是「A是B,所有的B是C,所以A是C」,而A、B、C可以是任何事物。
最後我們選擇的答案是最恰當的答案,也就是所謂的最優選項。當選項中每個選項都感覺對或者都感覺錯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最恰當的選。
二、解題原則
邏輯解題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三個:
第一就是同一性。
所謂「同一性」就是在同一推理過程中,邏輯概念必須保持一致。
比如:男女朋友吵架,女生罵:你是豬!男生回擊:你才是豬!我們思考下男生說的話能否反駁女生說的話?
顯然是不行的,因為女生和男生談論的對象是不一致的,男生應該說我不是豬才能夠反駁女生說的話。
【例題】所有與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觸的人都被隔離了。所有被隔離的人都與徐海華接觸過。 假設上述命題為真,則下面哪一個命題也是真的?()
A.可能有人沒有接觸過甲型H1N1流感患者,但接觸過徐海華
B.徐海華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
C.所有甲型H1N1流感患者都與徐海華接觸過
【答案】A。題幹說的是「與H1N1接觸的人和與徐海華接觸的人」,不是說「H1N1患者和徐海華」的問題,所以排除BC,違背了概念的同一性。
第二就是形式性。
在行測考試中,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形式邏輯中,所以解題重點關注邏輯形式、結構或模型,不要輕易去強加我們自己的主觀臆斷、客觀常識或者專業知識。
比如:一女生說:「如果你是有錢的,那麼我們就是有緣的。」下列與此女生說法在邏輯上一致的是:A.如果你是沒錢的,那麼我們就是沒緣的;B.如果我們是沒緣的,那麼你是沒錢的。
根據邏輯規則「A→B=非B→非A」,故答案選B。
【例題】老王對老李說:「除非你能在今天之內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貨款,否則我們法庭上見。」
以下哪項判斷的含義與上述判斷不同。
A.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去支付貨款,老王才不會將他告上法庭。
B.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去支付貨款,那麼老王不會將他告上法庭。
C.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去支付貨款,那麼老王會將他告上法庭。
D.如果老王沒有將老李告上法庭,那麼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貨款。
【答案】B。題幹推理為「不上法庭→按照合同」,根據邏輯規則「A→B=非B→非A」,不一致的為B選項。
第三就是充足理由。
在思維過程中,任何一個真實的論斷,必須有它真實而充分的理由或者根據,否則這個論斷就不能有效得出。
比如:某高中考上大學的人中,女生佔了80%,所以該高中女生成績比男生跟優秀。
這個論斷就是不具有充足的理由,如果要得出上述論斷,題幹就必須補充這個所高中究竟有多少女生,這樣才能知道女生是否比男生優秀。
【例題】某諮詢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近幾年在某科技園區內的高收入人群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數佔比達到70%,該諮詢機構得出結論,本科及以下學歷人群在該高科技園區內要獲得高收入比較困難。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能作為上述結論的前提?
A.本科及以下學歷人群佔該高科技園區職工總數的比例高達40%
B.本科及以下學歷人群佔該高科技園區職工總數的比例不足30%
C.該高科技園區低收入人群中,本科及以下學歷人群佔40%
D.該高科技園區低收入人群中,本科及以下學歷人群佔比不足30%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