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眨眼睛?父母當心!可能是這種發育障礙

2020-11-20 兒童青少年成長指導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諮詢:

孩子老眨眼睛是怎麼回事?

是習慣不好,還是眼睛出了什麼問題?

孩子頻繁眨眼、揉眼睛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眨眼是正常人的一種眼瞼反射,是雙眼瞼非隨意性的暫時性閉合運動,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眼瞼瞬動10~15次/分鐘,若明顯超出這個範圍就是病態。

(圖片源自網絡)

孩子頻繁眨眼,揉眼睛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存在異物、視力模糊或者是倒睫等,因此家長發現孩子有頻繁眨眼的現象,應及時排查病因,對症治療。

此外,抽動症也是孩子老眨眼睛的主要原因。

那什麼是抽動症呢?

多發性抽動症簡稱抽動症,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是一組以肌肉的快速不自主抽動以及爆發性的發聲為特徵的神經精神疾病。

其症狀在兒童期主要表現為頻繁眨眼、皺鼻、聳肩、面肌抽動、甩手、摸指、清嗓、怪叫等一些不自主的動作。

(圖片源自網絡)

兒童抽動障礙是一種多原因引起的疾病,病因很多,包括生物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感染因素等,目前研究發現有許多因素可以誘發、加重抽動。

父母對孩子出現打罵、體罰、睡眠不足、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等因素,都可以使抽動症狀加重。

孩子得了抽動症,該怎麼辦?

1.要合理治療

抽動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主要是由大腦多巴胺分泌不足,神經控制機能發育不完善,孩子行為不自控導致的,是有其生物學基礎的。

因此要給予規範和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在治療過程當中需嚴格按照專家的治療方案,堅持治療可見效。

2.調整家長的情緒

平時孩子要儘量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父母也儘量要改善和孩子的關係,儘量避免體罰和打罵孩子,這樣會有助於孩子康復。

3.調整生活方式

居住環境保持安靜,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對於兒童進行支持性的心理護理,給予寬鬆的環境,不責怪、不體罰,多鼓勵和表揚。

避免過度關注孩子的抽動症狀,避免看電視、電腦、手機、遊戲機等電子類產品,特別是一些恐怖、刺激性的節目。

(圖片源自網絡)

4.調整飲食

應避免含食物添加劑、色素、咖啡因和水楊酸等的食物,如西式快餐、燒烤食品、奶油食品、冷性食品、辛辣食品等。

對於膨化食品和反季節食品,抽動孩子也要儘量少吃為好。

(圖片源自網絡)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對家長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孩子頻繁眨眼睛不要忽視 可能是患了這種病
    這兩三年來,小童總是不間斷地眨眼睛,近半年來,他更是隔幾秒還會歪下頭,脾氣也變得非常易怒,動不動就說髒話罵人。這讓小童的父母很擔心,時常叮囑小童要改正,但是小童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時,父母情急之下就對小童動粗,這也給他造成了心裡陰影,讓他的病情變得更加嚴重。漸漸地,這讓小童變得孤僻、自卑,和同學的關係也變得緊張。
  • 孩子總是眨眼睛,家長要當心,有可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文/良子周末,舅舅帶小寶出去玩了一天,晚上回來的時候,喝小寶媽媽說發現小寶總是頻繁的眨眼睛,問了問孩子,並沒有覺得眼睛難受
  • 孩子總是使勁眨眼睛怎麼回事
    抽動症,又稱為抽動穢語症候群,它是一種以多發性不自主的抽動、語言或行為障礙為特徵的症候群。孩子患了抽動症後,異常的症狀表現常常被同學嘲笑、奚落,可能使之自卑、性格孤闢。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孩子總是使勁眨眼睛怎麼回事?
  • 寶寶總是眨眼睛,家長要當心,有可能是這6個原因造成的
    眨眼睛是我們每個人的習慣,眼睛疲勞的時候,適當眨眼可以主眼睛得到有效的緩解與休息,小孩子也有這樣的習慣,但是如果孩子總是眨眼睛,那麼就需要家長重視起來了,了解孩子總是眨眼睛是什麼原因?可以及時找到治療的方法。
  • 和孩子有溝通障礙,互相不能理解?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
    這種不同在初期只有父母能發現,如若不採取適宜的行動,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走向。不過,初次育兒的父母因為沒有經驗,經常忽視了這種變化,引起了很多意料不到的後果。自打出生開始,孩子就在不斷地接收來自外界的各種聲音信息,並在聲像結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不同語言的不同意義。從1歲張口說話開始,孩子語言學習的旅途算是正式啟程了。
  • 孩子經常眨眼睛,當心6種病
    在正常情況下,人每分鐘眨眼的次數大概為15-20次,要是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總是一刻不停地眨眼睛,那麼一定要好好注意了,眨眼次數太頻繁也許是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 寶寶總是眨眼睛,家長要當心,有可能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
    姐姐跟我視頻,說她家孩子最近總是眨眼睛,去看了看也沒啥事,就是給開了瓶眼藥水。據她分析,應該是最近看電視看手機多的緣故,得控制一下了。寶寶頻繁眨眼睛是很常見的症狀,家長要仔細觀察,一般情況是小問題,沒啥事。
  • 孩子宅家上網課,愛眨眼睛、擠眼睛是怎麼回事?
    於是,針對此種狀況,網絡授課停課不停學這種新型方式展開。讓學生們即使在家都可以接受老師的授課。孩子們一上網課就好幾個小時,再加上休閒娛樂還要看個動畫片啥的,這一天天的盯著亮閃閃的屏幕,不知不覺的孩子們的眼睛就會出現乾澀、發癢、疼痛、紅腫、流淚、甚至不自主擠眼睛、眨眼睛……
  • 孩子咬指甲、眨眼睛,父母也別當是小事,背後「隱藏」著負面影響
    這些心理原因父母別忽視 孩子出現咬指甲、眨眼睛必然不是一個因為外界環境因素而表現出來的行為,通過心理學家研究分析,他們表現出來這種異常的行為主要和心理狀態有關。 如果自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自然也會選擇較為暴躁的方式去應對。除此之外,一些父母因為過分溺愛孩子,也會認為這僅僅只是孩子現階段的行為,等他們慢慢長大後就有可能會減少。 實際上,這種壞習慣確實需要父母糾正,畢竟他們會對孩子產生這些負面影響。
  • 孩子愛眨眼睛,咬指甲,可能藏著父母不知的心理黑洞,家長別大意
    很多家長都苦惱於養一個孩子太難了,父母需要時刻關注著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心理狀況,還得注意到一些不尋常的習慣。也許父母的一次粗心大意就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就比如現在的一些孩子愛眨眼睛,或者咬手指。
  • 孩子頻繁眨眼睛,是「小兒抽動症」的信號?或許跟這幾個方面有關
    幸好,檢查後幾個異常問題都給排除了,醫生說可能是最近用眼過度,或者是晚上熬夜、睡眠不足引起的,讓回家早休息,少看電子產品,多吃一些保護眼睛的食物,比如玉米、豬肝等等,孩子眼睛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孩子眨眼睛一直都是很多父母非常關心的話題。
  • 孩子頻繁「扮鬼臉」當心抽動障礙
    河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抽動障礙專病診室門口,幾位家長在交談著……經過醫生診斷,發現這些孩子患上了一種叫做抽動障礙的疾病。到底什麼是抽動障礙?孩子經常擠眉弄眼需警惕抽動障礙河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梅道啟介紹,抽動障礙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時期、以發聲性抽動或軀體運動性抽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臨床表現多樣,可伴多種共患病,部分患兒表現為難治性。
  • 當心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我家寶寶兩歲了,只會叫『爸爸』『媽媽』,其他的一句都不會說……」「我家孩子似乎聽得懂大人說話,但無論怎麼哄他,就是不開口講話……」在育兒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有的家長認為娃娃開口晚沒有關係,畢竟有「貴人語遲」的說法。
  • 關注寶寶語言發育,語言障礙危害大,父母要當心
    父母對於寶寶的語言發育都很重視,也有些家長私信評論,說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話,是不是有語言障礙了,家長先不要急著判斷孩子語言障礙,首先要正確了解語言障礙,說話晚不一定是語言障礙,語言障礙分為哪些類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小孩子總是眨眼睛是什麼原因?
    小孩子總是眨眼睛是什麼原因?一般在正常情況下,人每分鐘眨眼的次數大概為15-20次,如果家長發現小孩子經常眨眼睛,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細心觀察,因為孩子可能是生病了。小孩子經常眨眼睛,媽媽要小心以下幾種病狀的發生。
  • 父母當心!孩子把吃飯念成次飯不一定是趣事,還可能是構音障礙
    11月15日,4歲的小詠(化名)跟著父母一起從南京趕到長沙,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治療孩子的構音障礙。很多人不了解康復科,很大程度上這個科室吃了名字的虧。「康復」二字太過柔軟療愈,所指又甚為寬泛,讓人難免疑惑,這是幹什麼的呢?
  • 孩子老是眨眼睛,可能是視疲勞在作怪
    「我家的孩子最近老是眨眼睛,這就是怎麼回事呀?」在這個加長版假期中,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眨眼睛,特別是在看電視或者上網課時眨眼的頻率會很高。山東省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中心提醒您:孩子眨眼可別輕視,可能是視疲勞在作怪。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23%學齡兒童、64%~90%電腦使用者及71.3%乾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視疲勞症狀。
  • 孩子總是「慢半拍」?提醒:可能存在聽力障礙,爸媽們別忽視
    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觀察,如果寶寶總是出現慢半拍的情況,很有可能存在著聽力障礙,需要及時幹預:父母可以通過拍手或開大音樂聲音來觀察嬰兒的反應,如果嬰兒反應遲緩,則有可能存在著聽力障礙。四、2歲以上的孩子2歲以上的健康孩子基本語言能力發育良好,
  • 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孩子頻繁的眨眼睛
    一周後我們去醫院複查時,紅豆還是不停的眨眼睛,可醫生說紅豆的結膜炎已經完全好了,她建議我們去兒童心理科看看。就只是眨眼睛而已需要這麼小題大作嗎? 結果另我們大吃一驚,隨後我們去了兒童心理科,醫生診斷為「暫時性抽動障礙」。到底什麼是「暫時性抽動障礙」呢?
  • 孩子有這些障礙,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孩子二三歲了仍然不會說話,去相關機構檢測什麼都正常,而且孩子特別聰明,說什麼他都懂,讓他做什麼他都能做到,但就是不會說話,發音也不準。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手來「比劃」,最多配合一些簡單的發音。晨茜語言矯正指出,如果孩子出現上述所說的情況和如下障礙,家長就要警惕孩子語言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