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現實生活中,家長們與老師的矛盾,依舊是屢見不鮮,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的雙方,卻總會因為偏見,而讓彼此站在了對立面。
而事實上,其實大部分家長遇到的老師,都是不錯的。
只不過很多時候,因為一些個體惡性事件的發生,才引發了家長的「關心則亂」,導致做出一些讓老師難堪的事。
孩子口袋鼓鼓囊囊,幼兒園老師拿出一物,秒變臉色
盧老師本人就是一個很喜歡孩子的人,大學學的學前教育,畢業後直接進了一家還不錯的私立幼兒園。
當真正做了老師後,她一方面很開心能成為一群小朋友的引路人,一方面也憂愁,因為除了要教小朋友,還有那麼多孩子家長需要打交道。
其實大部分家長都還挺好,也配合工作,但每個老師也總會遇上那麼一兩個,不好相處的家長。
尤其是最近的一件事,讓她覺得實在心寒。
在上課的時候,盧老師發現她們班的童童,時不時就要摸一摸自己的口袋。
當老師這麼久,她立馬就有所警覺了,因為每天都會有些小朋友,會偷偷從家帶玩具來幼兒園。
而為了各方面考慮,幼兒園是不允許小孩子把家裡的玩具帶過來玩的。
於是在自由活動的時候,盧老師就把童童喊到身邊來,準備檢查下他的衣服口袋。
一看童童那鼓鼓囊囊的口袋,盧老師就知道童童一定是從家裡帶玩具來玩了,可一翻口袋,卻翻出了個她最不願看到的東西。
是的,童童口袋裡除了有個玩具小車外,還有一支錄音筆。
錄音筆上的小燈一閃一閃地,深深地刺痛了盧老師的心,「唰」地一下,盧老師就氣紅了眼,也寒了那顆火熱的心。
錄音的作用是什麼,結果不言而喻。
盧老師想不明白,她當幼師多年,一直兢兢業業,對每個孩子都用心呵護,在家長中的名聲向來都挺好。
怎麼在童童家人這,就成了需要如此試探的人了?
就算哪裡有疑問,明明可以先坐下來好好溝通,為什麼偏要以這種,一聲不吭給人下套的方式來驗證?
盧老師也沒說什麼,直接把錄音筆給了園長,然後跟園長交代了事情的始末。
第二天,童童媽媽就被園長叫到了幼兒園,園長把錄音筆一拿出來,童童媽臉色就變得窘迫起來。
園長也沒過多解釋,而是直接對童童媽說:
「既然您信不過我們幼兒園,就直接退園吧!你家孩子我們也不敢收了,費用我們會全額退。」
自知自己理虧,童童媽也沒說什麼,直接帶著孩子回家了。
近些年來,一些幼兒園惡性事件時有發生,也就導致了不少家長,在孩子上學後,開始怕這怕那的。
有些偏激的,就會像童童媽這樣,以一種很不恰當的方式,去試探老師的品行。有些人可能會說,只要做的正行的端,怕什麼試探?
可對於清清白白的老師來說,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將她們的尊嚴,放在地上踩踏。
尊重永遠都是相互的,沒有人能夠忍受,自己的品格被人以這種方式驗證。
家長與老師,如何有效溝通?
首先,一定要基於雙方平等、尊重的基礎。其實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孩子的引路人、培養者,雙方是互相合作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以對等心態互相交流,要比低聲下氣效果好得多。
其次,有疑問要提,莫自己瞎猜測。有疑問有猜測很正常,但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溝通提出自己的疑問,而不是悶在心裡自己胡亂猜測。
很多時候,一經溝通就明白是有誤會,或是知道存在問題了,才能更好更及時地將其解決掉,老師和家長之間,最忌諱的就是瞎猜不溝通。
其實很多老師,都是很希望家長能主動來溝通孩子的事的,說明家長負責、關心孩子,今後的工作配合度也會更高。
最後,家長會提前準備問題,認真聽老師說話。
孩子上了學,家長會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平時沒機會沒時間和老師見面的家長,大可借著這次機會,跟老師探討孩子的事。
但一個老師面對眾多家長,家長也要體諒老師的不易。可以事先把自己的問題準備好,等到提問的時候就不會漏掉問題了。
另外,家長會上也要認真聽老師的話,很多問題其實老師會先想到並做好解答,可能你想問的問題在老師發言期間,就已經回答了,莫要重複提問。
兜媽寄語
老師檢查孩子口袋時,肯定沒想到竟然會翻出一支錄音筆,那一刻她的心情,肯定很難過很委屈吧!
幼兒園的園長,行事風格也夠果斷,沒有和稀泥,不然孩子再繼續待在園裡,老師真的也無法保證,在經歷這件事後還能無差別對待。
你們覺得這位家長做得對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