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心聲論壇發布了【2020】146號總裁辦電郵——任正非的最新講話《任總在企業業務及雲業務匯報會上的發言》。
在發言中,任正非提出華為雲的定位和目標:
華為要打造領先的ICT基礎設施,要在聯接、計算與企業存儲和華為雲三方面都取得勝利。在繼續增強聯接的同時,強化軟體力量的建設,構建一個好的華為雲平臺、雲生態,把適合上雲的行業場景牽引客戶優先上華為雲,成為政企上公有雲的首選。
任正非還指出,「將來所有應用都會長在雲土地上,但現在還不是,如何建成『黑土地』是我們努力的任務,應一步一步來。」
什麼是華為雲?
它是華為公司的雲戰略品牌,所謂「雲」,其實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計算,通過網絡「雲」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然後,通過多部伺服器組成的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些小程序得到結果並返回給用戶。
可以說,不管個人還是企業,軟體應用上「雲」是大勢所趨,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小程序就是掛載在雲空間、平臺上的,這比單獨下載APP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全球「雲」市場,目前是亞馬遜雲服務、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四大巨頭領先,而在國內雲市場,華為雲後發先至,已經是進入了第二名,市場佔有率僅次於阿里雲。華為輪值董事長在前不久與新員工座談的時候表示:
「我高興地告訴你,華為雲中國市場已經從去年的Others進入到了第二名了。」
還記得被熱傳的華為雲銷售用一封郵件打動羅振宇、「拿下」千萬訂單的文章嗎,有這樣的銷售,華為雲不進步都難。但是,華為雲的快速發展可不是光靠銷售能力強就可以的。
要知道,對客戶來說,雲空間的穩定性、數據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而且遷移成本太高了。這個不多說。
眾所周知,任正非不懂技術,但任正非懂哲學,他在經過長時間的調研、訪談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希望促進華為雲的快速發展。
「我們要研究領先的華為雲是由哪些要素組成,這些要素是由哪些核心顆粒的先進而構成競爭能力的。」
「華為雲對我司,既是一個產品提供,也是一個運營平臺。質量與敏捷的運維能力是關鍵的要素。」
「我們全力以赴抓應用生態建設,像亞馬遜一樣建立大生態。沒有應用,華為雲就可能死掉。」
……
都是高屋建瓴啊。
我要特別提醒諸位,雲服務的利潤特別大(幾大雲巨頭每年營收千億美元起步),亞馬遜雲的成功就證明了這點,其中不僅僅是雲技術的問題,更有雲設備的問題。
華為雲的伺服器同時採用了華為自己的鯤鵬伺服器晶片和intel晶片,這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華為雲從根部就很強,不會被人卡脖子。任正非就說了:
我們是一個傳統的硬體先進的公司,世界上轉型為軟體先進公司的例子還沒有,我們的困難是可以想像的。如何建立客戶喜歡的「黑土地」,如何讓夥伴生態生機勃勃,如何保證軟體能扎到根,避免被切斷的風險。
按照華為一貫的打法,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第一,華為雲以後應該會成為亞馬遜雲最大的競爭對手。
那麼,要做行業領袖,華為雲得有自己的心法才行啊。
什麼是領袖?
領袖要有架構性思維,領袖的責任是講明方向、發現問題。任正非強調,領袖要結構性地思考問題,能看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撲上去用「刀子」插進去,就能搶佔市場。
任正非提出華為雲當前的發展要收縮作戰面,「要將本身30年的網絡積累做成雲服務市場獨有的優勢,開創更大的空間,構建差異化特色。」
畢竟華為雲不像亞馬遜雲和阿里雲那樣財大氣粗,「有用不完的美國股市的錢」,華為雲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最合適的勝利路徑。
另外華為雲要有作戰模型,要講清楚作戰的戰略方針,要講過河的「船」和「橋」,不能「口號治企」。
比如,部門成長架構是什麼,業務成長的架構是什麼?哪些事是你一定要做好,做到什麼程度?
任正非說,華為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客戶成功,「不要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這才是領袖風範啊,擺明棋譜跟你下,你就是下不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