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尾聲,不料"寫字機器人"佔據了頭條熱點。原本用於文件傳抄的"寫字機器人",竟被一些孩子用於突擊應付寒假作業。如果這樣的代寫作業"神器"被越來越多的孩子效仿使用,它對正常的教學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如同翻譯軟體大行其道,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真能顛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育與學習嗎?
寫作業不用哭喪臉
明天就要返校交作業了。前兩天,哈爾濱家長張女士要求女兒抓緊把所有寒假作業補齊。沒想到女兒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全部抄寫作業,不僅字跡工整,而且還沒有出現錯字、改字的現象。在整理女兒房間時,張女士意外發現,孩子竟用了800元的壓歲錢網購了一個"寫字機器人",漂亮的作業竟是"機器人"從旁代勞的。
據記者在幾大購物網站搜索,"寫字機器人"並非新品,價位最低的400元左右,1000元以上的也有多種。這類產品由一組杆狀金屬套件組裝而成,在前端安置一支鋼筆或鉛筆,經下載軟體後可以按設定的筆跡無限量地"複印"出需要書寫的文字,書寫速度相當快,每分鐘40個字左右,如果是連筆字,速度還會更快。商家介紹,這種"寫字機器人"通過USB數據線連接電腦就能使用,支持excel、word、txt文件等導入,能自動分頁、自動排版,不需要頻繁複制粘貼,還可通過用安卓手機App採集筆跡的方式來模仿字跡。還有的店主表示,春節過後前來諮詢"寫字機器人"的中小學生顧客,他們更在意的是模仿出來的字跡是否逼真、會不會被老師發現、是否有保修期以及有沒有無理由退貨等問題。
有意思的是,有個自稱是"廣西魏先生"的發明者,在網上推介其發明的機器人寫字速度很快,每分鐘就是可以寫100個字,並且字體還十分的工整,稱"這對於學生來說實在是很大的福利,有了這個發明我們就可以按時交作業了,許多的家庭作業都可以用它來完成,這樣的話就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再也不用哭著臉寫作業了"。而在北京一家知名科技網站上,還推出了一款非常有趣的3D印表機器人,這個小巧的機器人使用的是一種特製晶片,具有自動繪圖、寫字的能力。該網還詳細介紹了自製這種"寫字機器人"所需要的零配件和步驟,程序看起來並不複雜。
務必堅守誠信學習
"寫字機器人"的出現立時在全國網友間引發熱烈討論。"哈哈哈哈,終於升級了?小時候我們是把幾根筆芯綁在一起,這樣寫一個字相當於寫了好幾個,當然這僅限於簡單的漢字抄寫。""是不是該先反思一下小學裡面那種抄寫作業?""我也想趕緊買一個,孩子每天晚上寫太長。""每分鐘寫40個字,還寫兩天,可見作業量之大。"議論的核心問題是"寫字機器人"進入孩子們的學習領域,完全是因為教師布置的作業量實在太大,且不少是屬於機械性的抄寫練習。
在本市某知名小學任教多年的一名資深語文教師直言,這類機器的盛行,意味著孩子要面對大量的重複性抄寫作業,背後的根源在於教師對作業的認識比較狹隘。就以寒假作業為例,紙筆作業比較容易檢查,且不少學校開學會有摸底考,或者各種類型的小測驗,以檢查學生寒假複習情況,基礎字詞的掌握情況、課文段落默寫等"客觀題"是最容易得到的反饋。這位老師建議,寒暑假應給予學生更多時間去閱讀,去在旅行中獲得體驗,去完成跨學科作業,提高綜合學習能力,但是這樣一來,對教師布置作業的能力,對教師指導和評價作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即便是那些純粹抄抄寫寫的作業,難道就不應該由學生自己親力親為完成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如果讓"寫字機器人"這樣的東西被中小學生大量使用,會嚴重影響到學習的誠實性。用機器人代替自己寫作業,嚴格來說也是一種作弊行為,一旦養成了這種不良習慣,進了大學後就會很難做到學術誠信。
智慧作業應成主流
"寫字機器人"引發爭議,這其實是給學校"教"什麼、教師該設計什麼"作業"提出了新的課題。
可喜的是,今年本市不少中小學在寒假為學生開出了閱讀書單,這些作業都是"寫字機器人"無法勝任的。記者了解到,本市不少中小學在語文作業改革上已經做出探索,利用假期為學生開出閱讀書單,這些需要高階思維的作業,是寫字機器人無法勝任的。例如,格致中學高一年級已經連續多年為學生布置一份充滿書香的語文作業,其中包括閱讀《水滸傳》中的集中描寫某個人物的章節,為他做一篇500-1000字左右的小傳;完成一副春聯,開學後開展評比;從勒龐《烏合之眾》、波茲曼《娛樂至死》、楊絳《洗澡》三本推薦書目中選擇一本做讀書筆記等。
"技術也許對目前的教育帶來衝擊,但它的發展是不能夠阻擋的。"楊浦區少科站站長胡建民強調,不能用過去的觀點看待未來的教育,而應積極面對和擁抱技術革新給教育方式和理念帶來的變化。胡建民介紹,機器人會寫硬筆書法、軟筆書法,這些技術並不新鮮,但能夠識別和模仿筆跡,確實是一大進步。與其質疑這會不會讓我們的孩子更"懶惰",不如思考一下,是不是老師布置的重複抄寫、機械訓練的內容太多了?是否能把這些時間節省下來,讓更多的孩子有時間去創意創新,從使用機器人,到創造自己的機器人?
抄寫練習不可忽略
現在能夠讓"寫字機器人"代勞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文科的抄寫作業。比如,有的小學教師特別喜歡讓孩子們抄課文、抄單詞,也有中學教師會讓學生去大段抄寫名家名著裡的精彩片斷或"妙語佳句"。學生們一旦厭煩或偷懶,自然就會輪到機器人大顯身手了。
但是,抄寫真能退出中小學生的學習領域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有教師表示,尤其是像語文、英語、歷史這樣的人文學科,抄寫和模仿都是必須的,特別是一些需要記憶的知識內容,抄一遍甚至多抄幾遍,自然就會加深印象。人們常說的"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平時抄寫的東西多了,儲備也就多了,將來運用起來也就可以得心應手許多了。
即使是單純的寫字抄寫,在華東師大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編王意如教授看來,不能因為現在出了"寫字機器人"這個爭議問題,就因噎廢食一概否定抄寫的必要性,像語文這樣的學科,低學段的學生必須經過必要的抄寫訓練才能學好漢字。"漢字與拼音文字不一樣,漢字表義,筆順多,部首也有兩百來個,還有不同的結構,如果小學低年級學生不每天認真抄寫,要真正學好漢字是不太可能的。"王意如說,小孩子怕抄寫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畢竟學習不是一件"輕鬆"和"享受"的事情,該寫的必須寫,該抄的必須抄,有些還是需要多抄幾遍才能達到學習效果的。這個道理要跟學生們講清楚,一方面不要依賴"寫字機器人",另一方面不要埋怨應當接受的抄寫訓練。"有些必要的抄寫,是教學的必然過程,不可能忽略,問題是抄寫的量要把控好。就拿現在小學一二年級語文識字來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字只要會認、會讀,另一部分字才要求會認、會讀、會寫、會用。可能會有一些教師自己提高了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對教材裡的每個字都要做到會寫和會默,這就勢必加大了抄寫量。這種做法值得商榷。"她說。
【記者手記】機器替代不了人的智慧
"寫字機器人"真是洪水猛獸嗎?有意思的是,在採訪中,教育界人士的態度還是比較中肯的。如同現在使用普遍的翻譯軟體,將來或許還會出現能做各種數理化題目的"神器",甚至還能直接將知識內容以晶片的形式植入人的大腦,這或許在未來都會成為現實。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現代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是工業化的產物,它適應的是大機器生產的需要。而在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後,隨著高科技的突飛猛進,傳統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都有可能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乃至顛覆。一樣的大綱、一樣的教材、一樣的教師、一樣的課堂、一樣的作業,或許都將成為歷史。孩子們會說,還要學外語幹嗎?還要學寫字、學寫作文幹嗎?還要學算術幹嗎?還要背誦、還要記憶幹嗎?不都可以交給"神器"解決嗎?對於這樣的"期盼",顯然我們的教育界還沒向孩子們講明白,或者說自身還沒完全弄明白。要知道,教育永遠是智慧性的勞動,學習也永遠是個性化的需求,沒有了個性、失去了智慧,人類還怎麼能發展和進步?
"寫字機器人"之類只是輔助,不能變成教育的"正統"。就像翻譯軟體再精準,能有人與人的神交那麼心靈默契嗎?多教給孩子們一點智慧,讓孩子們更多地用心去打量世界,這是"寫字機器人"永遠無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