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們的"寒假":奮筆疾書趕作業or胸有成竹揭新篇章
美國孩子喜歡閱讀
費城跟國內一樣,將小學新生年齡嚴格限定在9月1日生日前,而軒軒生日時間是9月21日,所以只能上學前班。學前班的課程設置跟小學一年級差不多,每天要上的主要有課程有語言、數學、音樂、體育、藝術、閱讀、計算機、社會行為規範等。
「語言是所有課程中的重點,基本上類似於國內的語文課程,重點是認字,發音,造句,每周一老師會發放給每個學生一套列印好的作業。作業量很小,抓緊點,基本上當天回家即可完成。」軒軒媽媽說,作業內容重點也是圍繞語文的要求來布置的,每套作業有一些重點要求掌握的詞彙,通過小兒歌,小句子使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和用法,整個學期下來要求對總共150個「sight words(常見單詞)」做到會看、會讀、會用、會寫。
數學是讓中國學生來看是非常簡單的一部分,學前班會學個位數的加減法,並不要求熟練掌握,有基本的概念即可,比國內幼兒園的要求要低很多。「軒軒早已會兩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而在美國學了半年,學校還在教1+1,這門課簡單得讓孩子很不屑。」
閱讀課則非常強調閱讀能力,每個學校都有圖書館,也會在每周發給小朋友一本書帶回來,要求父母和子女一起閱讀。「除此以外,圖書館定期開放借閱,每個小朋友都去圖書館借書,到期後歸還。老師每天都有專門的時間讀故事給小朋友聽。美國人的讀書習慣也較好,大街上,公車上,地鐵上經常可以看到捧書而讀的人。」
美國小學的假期太多了
「感覺一會就放假了,一會兒就放假了,小學的假期特別多。除了暑假、寒假、春假,美國的公眾假期也比較多,各種紀念日不勝枚舉,每到紀念日就會放假一天。而似乎,學校對停課也比較隨意,平時學校全體老師要開會議、進行培訓等,都會突然放假。每到假期,軒軒爸爸就喜歡帶孩子四處走,行走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做一些買票、問路找地方等一些簡單的事情。對於極端天氣出現,出於安全原因,學校也會放假。這次下雪,就一直在放假。」軒軒媽媽說,「所有假期,學校都不會布置什麼假期作業。在時間比較長的暑假,孩子可以去參加夏令營或者一些社區舉行的能力訓練項目。不過,我們也聽說老美這邊也學中國開始『培優』了。」
不睡懶覺
起床先背首詩
周張凱 杭州文三街小學 二年級
張央林是小學數學老師,與女兒周張凱就在同一個學校,但女兒不在自己班上。因為職業關係,張老師幾乎都能跟女兒保持同樣的節奏,開學啦,放假啦總是一起。這個寒假一放假,張老師就帶上女兒飛去了哈爾濱玩了6天。
「平時我會給女兒設定一些任務和目標,有學業方面的,有習慣方面的,有情緒管理的,只要孩子表現好,達到要求,我就會給她獎勵一顆星,一年下來,集到多少顆星以上,會給她獎勵。女兒很乖巧,一年下來,收集了不少星,哈爾濱是她一直想去的,我就帶她去走一趟,算是一種獎勵。」
因為爸爸工作太忙,這次哈爾濱之行是母女倆自己去的。張老師在瀋陽的姐姐也帶著孩子一起參加了這個旅行。「出門旅行,總是能讓孩子很興奮,一路走一路學習,孩子很開心,也見識了不少。」張老師說。
「春節,還是要闔家團圓才有過年的氣氛,孩子也能更多地感受到長輩的愛。」一共旅行了6天,張老師帶女兒回老家溫州過年。
但是,即便是在過年期間,張老師也給女兒安排了一張計劃表,「我們不睡懶覺的,早上8點起床,首先會背一首古詩,然後是看書,寫字,聽故事等活動。」小學一年級要求學生會背70首古詩,現在張老師陪女兒已完成了22首。
「孩子的識字量不多,在上小學之前,沒認過字,是零起點,所以現在進度有點慢。《小豬唏哩呼嚕》、《獵那狐》這兩本書已讀了很久了,女兒都是在『啃』,不是很順,但只要每天堅持,我想識字量馬上就會好起來的。」
不過,女兒天生對數學卻特別敏感,也許是跟媽媽是數學老師有關係。女兒早早地就把一年級思維訓練上冊完成了,寒假一開始就催著媽媽給她買下冊,沒幾天時間,下冊也做得差不多了。「書是我陪女兒一起去買的,我不急,倒是孩子拼命催我早點去買。」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累,我自己是老師,我卻對孩子下不了狠心。我不會逼著孩子學習,我只想讓她學得快樂,成長得快樂!」張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