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2020-12-14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放假的日子總是十分歡快的,剛剛放假的時候孩子們玩心總是很大,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一玩心就收不回來了,家長發現你們的你們的孩子的寒假作業做完了嗎?相信許多孩子的寒假作業都會都是一動不動的,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萬一都把作業堆在快要開學了才做該怎麼辦呢?

在漫長的寒假假期過程當中,孩子拖延寫作業,其實是這個現象是十分普遍的,當你當家長去問孩子,你的寒假作業什麼時候做的時候,許多孩子都會拖延說明天做或者後天做,孩子的寒假作業一拖再拖,容易拖到開學前才會開始奮筆疾書,熬夜趕作業,想要避免孩子拖延症,家長費了許多心思。

家長要知道拖延症會給孩子帶來有哪些壞處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不但孩子有,大人也會有。其實拖延症對於我們的危害其實影響挺大的,幾乎許多失敗的因素都來源於做事愛拖延有拖延症,他們都生活在自己的時間當中,他們的時間觀念不會跟現實生活中的鐘表時間一樣。

拖延症的最大特點就是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做,明天的事情放到後天做,結果明天的事情也有,後天的事情也會堆積起來,於是就會將事情越來越多。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放寒假的時候,總以為寒假時間還有很長歡樂的日子還有很多,快要到開學了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作業還有很多,堆到最後幾天做的話,不但作業量大,而且也沒有時間去做完成作業。這時候的孩子就會應付做作業,從而沒有達到在假期中查漏補缺知識的作用。

這種惡性循環的過程會導致孩子的知識體系建立的不穩固,對學習產生厭惡,沒有學習動力,當經歷過一次失敗之後,就會讓孩子產生厭惡感,就沒有勇氣去繼續進行學習了,一輩子都會給自己畫地為牢。如果孩子的作業習慣越來越嚴重的話,會導致孩子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失去一些千載難逢的機會,到時候就會後悔莫及了

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大多數孩子都是,只要進入狀態,能非常快就把作業做完,但是沒進入狀態的時候,他們有一萬種方法來磨。我女兒有為了抗拒彈琴,哭了一個小時,最後十分鐘解決一段她覺得艱難無比的段落。因此大人對抗的拖磨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一個心理輔導的過程

1、讓孩子掌握先易後難的寫作業方法,允許孩子適度拖延

也許有些家長感到納悶,明明是為了解決孩子的拖延症,還要允許孩子適度地去拖延呢,自相矛盾嗎?許多家長不喜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像蝸牛一樣拖拖拉拉,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感到困難的時候適度的拖延,對孩子也是一件好事。所以如果家長想要好好的根治掉孩子的拖延症,那麼是幾乎不太可能的,如果想要孩子提高效率,只有學會適度地讓孩子拖延,才可以讓孩子學得舒服,也容易得有動力去做作業。

在適度的拖延情況下,孩子就會有動力的去完成總體的目標,每個孩子喜歡的科目不同,首先作為家長先要了解孩子最喜歡的科目,或者是對孩子容易做的科目是什麼,先解決自己喜歡的,讓他們感到輕鬆的作業,這樣孩子就會很容易地去做完它,這樣也不會浪費時間,在難的事情上磨磨蹭蹭。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孩子的作業去分類,哪一些是自己喜歡的,可以輕鬆做完的,哪一些是需要大人幫忙的。假如孩子對語文和英語十分擅長的時候,那麼可以先讓孩子去做輕鬆應對的事情,鼓勵孩子儘快完成,對於這些喜歡的科目,孩子是十分有信心完成的,當孩子討厭數學或者一些算術題的話,就會大大地提高孩子寫作業的效率了。相比於孩子一拖再拖,動一動不動的作業完成作業的情況,這種先易後難的寫作業方式,會更容易幫助孩子儘快地完成寒假作業。

但是先以後拿這個完成作業的方法也是十分講究的,如果把自己都喜歡的科目或者容易解決的科目全部完成了的話,後面只剩男的孩子就會沒有動力去繼續進行完成寒假作業了,如果先做先讓孩子去做難題,孩子就會感到恐懼,也沒有動力去完成作業,就會沒有一個很好的開頭,容易浪費時間。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孩子去完成容易搞定的作業,讓孩子有個好的開端,不要讓孩子浪費時間先做,容易把難題穿插在容易項目的中間,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適應自己去挑戰難題,能夠幫助到孩子解決拖延寒假作業的問題了。

2、寫作業不只是孩子的事情,大人也需要陪伴孩子保持跟進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陪孩子寫作業真的是很難受,但是作為家長要知道陪伴的質量其實是和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成正相關的,寫作業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情,作為家長也需要陪伴去跟進孩子的完成作業的進度。

比如當孩子一個人在寫作業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馬虎的事情,比如漏了小數點或者沒有算對結果,但是當家長去陪伴孩子,專注地與孩子一起完成作業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得很好,做作業也會十分仔細,學習能力就會得到大方面的提高,如果家長或者偷一個懶,或者去玩手機的話,孩子就會專注力分散,就會磨磨蹭蹭,不想做作業或者發呆了。

許多家長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足夠的精力去一直陪著孩子寫作業,可是家長要知道,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的專注力是不夠的,所以就都想要他們趕緊地完成寒假作業,就需要足夠的來自父母的關注度。

想要跟進孩子的作業完成進度的話,我們可以跟孩子安排一下日期和日程,同時家長也要花費心思去盯著孩子去完成計劃的程度,只做完了一項任務,就給孩子提一個勾,這樣孩子就能知道每天完成了多少作業,完成了哪一項完成到哪些進度都可以一目了然了,即使計劃趕不上變化,孩子也可以及時的進行調整。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完成作業的程度,需要家長去跟進和檢查完成的情況。孩子的拖延寫作業的問題,家長不會陪伴一輩子的,但是孩子能夠從家長陪伴的過程中慢慢改掉自己拖延的毛病,當孩子找到做作業的感覺之後就會提高自己寫作業的效率,等孩子養成好習慣之後,家長可以對孩子慢慢的去減少關注了。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磨蹭,家長一籌莫展,5步拯救末期拖延症
    我非常生氣,已經五年級的孩子了,為什麼作業還需要家長監督、催促、檢查。而整整一個假期,作業一定要拖到最後幾天無法再拖時,才開始趕作業,這不由讓我非常生氣。但是冷靜下來後,我反思在五年級之前所有事情比如什麼時候寫作業、寫什麼作業、什麼時候睡覺、起床、吃飯都要我一直催促,否則一定會有各種遺漏、不完成或遲到。
  • 金喇叭教育: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的壞習慣
    你的孩子有沒有經常出現做事拖拉的狀況呢?再比方說,每次寒暑假,孩子都會在假期末尾才開端惡補作業;再比方說,早上總是要你一遍又一遍地督促,才會慢吞吞地從床上爬起來……這其實就是一種「拖延症」的表現,明明曉得事情的結果是什麼,卻還要一拖再拖。相信有不少家長也會經常為孩子的這種表現而感到擔憂且非常生氣。所以,家長應該予以重視,以免拖延症對孩子形成不利影響。
  • 拯救孩子拖延症的四種方法!家長們快點學起來!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遇到孩子有「拖延症」的情況。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總是要拖很久;舉手就可以完成的事,卻總是拖延不去做。而且不少家長會發現,隨著生活和學習節奏越來越快,孩子的拖延症就會表現得愈發強烈。
  • 「怎麼做的,娃寫寒假作業不拖?」她3招搞定拖延症的5個危害
    「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遍的人性弱點啊,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塞繆爾詹森年底,與朋友聚餐,飯局上有兩位朋友的孩子都是小學生。媽媽小米就向大家抱怨她家孩子放假後就只想著玩,放假一周寒假作業一個字都沒動。
  • 孩子出現拖延症多半都有三種表現,三步走,有效糾正孩子拖延症
    大家在聽了小麗的吐槽後表示,小麗孩子可能並不是性格慢吞吞,而是因為孩子有拖延症的緣故,才會在各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拖延的表現。但是小麗對此卻非常不認同,覺得他家孩子只不過是性子比較慢罷了。但事實上,出現拖延症的小孩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症?
  • 孩子暑假作業拖延症又犯了!家長要牢記,玩樂中也不能忘了學習
    暑假作業拖延症的表現儘管孩子們明白暑假作業的重要性,但是在面對這些比平時要「多」很多的作業時,孩子們還是會感覺到壓力。不少孩子的拖延症發作,直到開學的前一天才匆忙地寫作業。那麼,家長朋友們應該如何為孩子「診斷」拖延症呢?
  • 孩子有拖延症?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改掉「拖延症」提高辦事效率
    像小童這樣做事拖延的孩子還有很多。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做事拖拉時,火爆脾氣就上來了,恨不得用大嗓門去嚷一聲,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感覺血壓瞬間就飆升了。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拖延症要有耐心,要用科學的、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改正拖延的壞習慣。01.拖延症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學家斯蒂爾解釋:人的腦子有兩個系統,一個是邊緣系統,另一個是前額葉皮層。
  • 拖延症媽媽,如何教育同樣磨蹭拖延的孩子?
    拖延症媽媽,如何教育同樣磨蹭拖延的孩子?所以其實大部分人所謂的「拖延症」並沒有這麼嚴重,而是一種壞習慣而已。一般拖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1.事情比較難,不知道如何做,就會選擇暫時逃避不做。成年人是如此,孩子學習做作業等等、也是如此。
  • 孩子「拖延症」,不知如何教育的家長看這,讓孩子擺脫「拖延症」
    拖延症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通常是一些深層心理問題的表現。「拖延症」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家長們普遍對孩子冠以的標籤。從上面的定義來看,家長們也不要擔心,它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文墨認為孩子們所謂的「拖延症」只是孩子對不喜歡做的事情一種抵抗而已。
  • 孩子有拖延症?家長更需看到孩子拖延背後的心理問題
    他家孩子差不多該上一年級了,據朋友說孩子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症。讓他收拾玩過的玩具,總要拖到父母不得不衝他發脾氣才收拾。做家庭作業更是這樣,明明放學回家有時間做,卻非得拖著到晚飯之後才做,做作業的時候還要拖拉著,一會兒看著一會兒看那。總是做完作業就不早了。
  • 孩子從選擇困難到拖延,可能是選項太多,家長要注意「毛驢效應」
    對於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一拖再拖、十分磨蹭的性格。有些時候,孩子並沒有拖延症。只是父母給的選項太多,幹擾了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眾多選擇之間遲疑了。於是孩子想通過自己的磨蹭來延長選擇的時間,久而久之,孩子就像是拖延症越來越嚴重了。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可利用「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我找來其中一位認為自己孩子&34;的寶媽,請她給大家介紹一下教育孩子的方法。這個寶媽微微一笑,說:&34;一、 孩子拖延症的背後,是自我調節的失敗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明知拖延會導致任務失敗或者造成與預期效果不符的事實時,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延後做的一種行為。
  • 10分鐘能寫完的作業,孩子硬要拖1個小時,幫娃戰勝拖延症只需4招
    明明10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硬要拖個1個小時。前一秒孩子還在寫作業,下一秒孩子卻玩起了橡皮……很多父母都特別不理解,為何孩子在學習時、寫作業時有「拖延症」,每天在寫作業時,都要媽媽催促十幾遍「趕緊寫」。作業是一拖再拖,有的孩子甚至寫到10、11點。
  • 如何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寶寶:學會這幾招,爸媽再也不用嘮叨我了
    許多孩子都有拖延症,我家寶寶也不例外,每天不論做什麼事情無時無刻的不在拖延時間,可以說沒有一次能在指定的時間完成指定的任務。小時候還好,可能也沒太多要完成的任務,但這一上學,拖延症所帶來的危害就極大的表現了出來。課內作業完不成,課外作業做不了,每天都要熬夜到很晚才能睡。這真的是孩子累,家長更累。
  • 找對孩子拖延症的原因,教會孩子,和拖延說拜拜
    其中佔比例最高的,就是大多數孩子們的「拖延症」又悄悄的嚴重起來了: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前一天的作業,很多孩子不能按時交作業的,而且錯誤率比較高;中午一小時的用餐時間已經快結束了,可班級裡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沒吃完;放學時間到了,很多孩子整理書包也拖拖拉拉,總是不能按規定時間排隊到校門口。
  • 告別拖延症,帶你輕鬆過暑假
    寫作業時,總是心不在焉,想東想西,難題都做對了,簡單的卻都錯了;計劃一拖再拖,到最後只好日夜兼程胡寫一通。這就說明了,就連拖延心理專家都無法戰勝拖延症,更何況是半大的孩子呢?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孩子有拖延症,如何拯救熊孩子?家長這麼做,比你吼一萬遍都管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可是孩子總會有自己的一些壞習慣與毛病,有些孩子存在做事拖拉磨蹭的習慣,有些孩子雖然成績好但是不善於交流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讓家長擔憂萬分,特別是有拖延症的孩子在學習上更是讓家長抓狂,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去那兒辦事,孩子總是磨磨蹭蹭的,弄得家長毫無耐心,最後只能對孩子大聲吼叫,殊不知,這樣做對孩子根本不起作用,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做,比你吼一萬遍都管用。
  • 計劃一拖再拖、深陷拖延症無法自拔?5招教你高效戰勝拖延症
    年初計劃著學習某項技能,年底發現一年過去還是沒開始學;口上喊著要減肥,拖了一個月也沒開始去運動一次;計劃著一周要看完一本書,到了周末發現一頁也沒看過……我們熱衷於制定各種美好的計劃,然而執行過程卻總是一拖再拖,永遠無法立馬去做、立即完成。總是這樣不自覺一次又一次陷入拖延症的坑中,總在啪啪啪打臉。拖延,似乎成了一種無法被治癒的慢性病,正在慢慢拖垮我們。
  • 臨近開學,孩子瘋狂趕作業?——3個方法治癒孩子的拖延症
    想起不久前一位寶媽還在班級群裡訴苦:你們孩子都做完作業了嗎?我家的現在拼命趕作業呢。這件事讓我不禁陷入思考:為什麼大部分孩子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拖延症狀,明明當下可以解決的問題,偏偏要留到最後一刻做。一個有行動力的人,秉承今日事今日畢,而有拖延症的人想的都是明天、以後,因為未來是未知的,沒有壓力。拖延症總是對自己撒謊,寬慰自己這件事也許下次做會更好,以此來減輕自己的壓力和焦慮。那麼,拖延症會對人產生什麼樣的不好影響?
  • 孩子時間觀念差,大多有拖延症,家長如何帶領孩子擺脫拖延的困擾
    其實小孟兒子出現的這些行為很明顯就是有了拖延症,不能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沒有一定的生活安排和學習計劃。相信這樣的孩子並不是少數,他們一直都在琢磨著父母的神經。大部分孩子都有拖延症,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拖延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