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遇到孩子有「拖延症」的情況。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總是要拖很久;舉手就可以完成的事,卻總是拖延不去做。
而且不少家長會發現,隨著生活和學習節奏越來越快,孩子的拖延症就會表現得愈發強烈。要知道,拖延症這種壞習慣,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陋習。
所以,如何糾正孩子的拖延症,是許多家長頭疼的一件事。無論怎樣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甚至體罰,效果都不明顯。
今天,小編為大家找到了四種可以解決孩子拖延症的方法,各位家長快點學起來吧!
一:明確目標和時間
專家指出,有拖延症的孩子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自我束縛的方式來改變,而作為父母就可以幫助孩子重新規劃任務。比如,孩子寫作業總是比較拖沓,過去給孩子規定兩個小時完成,那麼現在,你可以給他明確半小時做4道題或5道題。因為目標明確的短期任務,往往比長期的開放型任務更容易被及時地完成。這在心理學層面也被稱為「任務重組」。
二:感興趣的計時遊戲
事實上,孩子的拖延症大多因為學習壓力大或者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而想要讓孩子做事變得有效率,那麼我們可以先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比如,讓孩子在半個小時內通關一關遊戲,你可以先幫孩子規劃一下流程,再預估每個流程需要的時間,以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除此以外,還能增加一些速度型的遊戲,讓孩子可以意識到,原來他做事也能快人一步。
三:激勵比埋怨有用
家長要改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要埋怨孩子,例如:你怎麼這麼拖沓!你太慢了!而是可以強調「你做事可以很快」。在平時也可以多和孩子進行一些記時性的競賽遊戲,比如看誰穿衣服快等等,可以刻意地讓孩子贏,作為有激勵意義的評價。這樣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改變拖延症而言往往要比一味地埋怨要管用得多,而且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四:設定明確的時間節點
無論孩子還是大人,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行為被突然制止。當孩子有了既定任務,父母只需要給他一個節點表,然後提前五分鐘提醒他進入狀態,並且在節點到來前提醒他一次,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節奏。如果孩子年齡較小,家長應該以明確的時間作為提醒方式,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清晰認知,另一方面也會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
其實,青少年兒童的身上出現拖延症的狀況非常普遍,家長如果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真正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