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也有寒假作業?現在大學高中化傾向越來越重,呵呵,這也不是個新聞了。
小時候,假期的記憶是這樣的——假期開始,一把自由的時間,一摞從學校馱回來準備鞏固的書籍;假期行進,最初的計劃早已撒手「蜀國」,直到假期漸去,才發現作業還沒做!於是,倒計時的日子,不要說左右手開工,就是兩隻腳都恨不得抬上桌面幫忙。
手寫版《阿凡達》翻譯 學生恨死卡梅隆
「知道我現在最愛《阿凡達》的哪部分嗎?——沒有角色講話的時候!」這話出自溫州大學英語系大三生小麗之口。
《阿凡達》的火爆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有人徹夜排隊一票難求,有人不惜血本看上七八遍。為什麼小麗會對《阿凡達》如此不感冒?其實都是讓一份寒假作業給鬧的。
「喏,我們的英語作業,看《阿凡達》原版片,把中英文翻譯寫下來,並且全部要求手寫。」小麗拿出10張A4紙,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阿凡達》裡的角色對白,「我這才做到影片的第13分鐘,還有整整140多分鐘,我恨死卡梅隆了!」雖然,卡梅隆實屬冤枉,但小麗的這番苦水,不禁讓人想起,在試卷、作業堆中苦不堪言的高中生,最恨的人,不就是不停推出《黃岡作業本》的主編王后雄嘛!
小麗告訴記者,他們專業年年都有假期作業,不過基本都是提交實習報告之類的「軟」作業,注注水也就過去了。但今年的作業實屬勁爆,「我們系的考試成績整體欠佳,專業老師聯合布置了這份作業。」學生們沒想到的是,這項號稱「看大片練英語」的雙贏作業,著實讓他們身心俱疲。「昨天從上午8點到下午4點,整整一天,我完成的原片翻譯進度還不到10分鐘,但我現在已經頭皮發麻,兩眼翻白了。」
眼看開學在即,之前打算自己認真做翻譯的小麗有些吃不消了,「全憑我自己去聽然後再翻譯,得一個多月才做得完呢。」於是這幾天,小麗和大部分同學一樣,選擇到網上找現成字幕,這份「兇悍」的作業,唯一能鍛鍊他們的,就是考驗大家的體力和耐力,把字幕通通抄到白紙上去。
為「討」讀後感對初中侄女不恥下問
小王是溫州大學生物系的大三學生,今年的寒假作業讓他很無語——五篇名著讀後感。
本來讀理科的小王就對文縐縐的作業犯難,現在更棘手的是,時間來不及了,還沒把書看完估計就開學了。
最快的辦法,是在網上下載,但很容易和同學「撞文」,而且老師早就放話,會像驗證學位論文造假那樣,驗證這份寒假作業的真實度。
所以,大家都放棄了「ctrl c+ctrl v」的「捷徑」,不是請中文系的「槍手」,就是自己閉門胡謅。
而情急之下的小王竟然打起了正在讀初中的小侄女的主意,他向小姑娘「借」來了幾篇讀後感。「我看她平時寫了很多讀後感,現在幫忙來救火嘛。」區區幾篇千字讀後感,真把大學生給徹底難住了。
大學高中化,是倒退
大學擴招,原來達不到標準的學生,統統湧進了大學校門,老百姓有句話,叫作:「如今的大學生,不如10年前的高中生。」大學生普遍素質下降,布置如此作業,也是無奈之舉,真有點降低了「大學」這個高等學府的格調。
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讀博的吳海峰聽到國內大學生做這樣的寒假作業,很是驚訝,他向記者介紹了澳洲學習的情況。大學生基本沒有作業,要有,也是一兩周內完成的分析性報告,老師以當下的新聞事件切入,要求運用專業知識給出解題路徑(保證谷歌上搜不到答案),或者是考問個性化的開題報告(不要求有統一答案),真正圍繞課本的作業幾乎沒有。難道是國外大學生自覺主動性強?不是,國外大學往往最苦的是大一大二學基礎課程,有一個殘酷的淘汰機制,每年約30%以上的學生無法升入高年級,要麼留級,要麼退學,所以老師不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學習的發條照樣會擰得緊緊的。中國的大學嚴進寬出,沒有約束機制,大學生被動學習,老師把大學生當成中學生一樣「呵護」,布置作業回家鞏固,應試教育延伸到大學,造成大學生創新能力普遍缺乏,水平跟高四生差不多。
說到底,還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那麼多大學生,真正會自主學習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一,更多的大學生,他們一直從小學開始由老師、家長督促著「被學習」,到了大學,如果老師不在後面盯著,都不知道幹些什麼,他們的人生是「被規劃」的。大學擴招後要有軟硬機制(寬進嚴出)保證它是一個崇尚自主、思想解放、激勵創新、勵精圖治的聖地,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去做青年感興趣的事情。否則花了納稅人的錢蓋高樓升格大學,卻讓大學生做中學生的事,這不是倒退是什麼!
北方網教育頻道 新聞糾錯、投訴及爆料熱線:022-236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