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富春」有「山居」:公望美術館23日開館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6-09-23 16:14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趙路

靜靜流淌的富春江畔,一個綿延多年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9月23日,富陽公望美術館正式開館。它也是歷時五年建造後,富陽「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的開篇之作。

「富春山館」的其餘兩館——博物館和檔案館,預計將於2017年建成。

富春山館外景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展呈作品請點擊:

《來看看「山水宣言」展出的珍藏》

《還沒有欣賞夠?這裡還有更多佳品》

背山面水建「山館」

「富春山館」的故事,要從五年前說起。

2011年6月,經過兩岸不懈努力,承載著兩岸深情厚誼的《富春山居圖》終於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

《剩山圖》

眾所周知,600多年前,元代著名山水畫家黃公望創作了以富春江兩岸秋色為主題的《富春山居圖》,贈與其友無用道人。

300多年前,《富春山居圖》被焚為兩斷,分別稱作「剩山圖」和「無用師卷」。

《無用師卷》

幾百年間幾經周折,「無用師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時,臺下的富陽代表團,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無用師卷」何時才能「回家看看」?

可當時的情況是,富陽區域內,並沒有可供大型藝術展覽的場館。

2012年初,富陽「三館合一」項目啟動,選址在富春江畔,東吳公園旁。

投資5億多元,並且用這塊面積近70畝,背山、面水的「絕版寶地」作為「富春山館」,富陽下了很大決心。

要知道,若用作商業用途拍賣,這塊地的價值已超過10億元。

「文化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富陽區委主要負責人說,公望美術館建成後,人們在家門口就有了與文化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這對於提升整個區域老百姓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意義。

用設計向大師致敬

開館儀式前,53歲的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登上了展館頂部的平臺。

王澍(資料圖)

這位普利茲克獎得主,正是「富春山館」的主設計師。

這山、這水、這景,都因為腳下的這片建築群,變得無比熟悉。

「再過段日子,等樹和草長得更茂密了,它就會和周圍更和諧地融為一體。」王澍告訴記者。

航拍山館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時間回到四年多前。2012年2月27日,王澍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

遠眺富春山館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獲獎後,請他主持設計的邀約「如雪片一般從四面八方飛來」,其中也包括「富春山館」。但王澍坦陳,「富春山館」本不在他考慮之列。

「我每年只接兩個案子,一個是城市建築設計,一個是鄉村設計。一旦接得多了,就無法保證設計質量,這是我不願看到的。」王澍說。

富春山館外景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富春山館近景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富春山館外部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沒有放棄,一次一次到找到王澍。他在杭州,我們就去杭州;他在北京,我們就去北京。最終,我無心間說的一句話打動了王澍,他最終答應主持『富春山館』的設計。」富陽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那句話是——

「王老師,您就不想在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的地方,造一座美術館向大師致敬?」

把「居」融進「山」裡

2012年4月的一天,王澍應邀來到富陽考察。

一葉扁舟,一行人徜徉在如畫的富春江上。

可是,當看到富春江岸的情景是,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雖然富陽以《富春山居圖》聞名,但那裡只有山,沒有居。」王澍告訴記者,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現代建築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傳統的人文風貌。

富陽,也免不了受到影響。

富春山館外景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所以,我設計的『富春山館』,一定要『居』融進『山』裡,把文脈體現出來。」

王澍的想法,與富陽區委主要負責人不謀而合。

於是,一個別具創意的「富春山館」,在王澍的腦中逐漸成型。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題西林壁》裡的描繪,正是我對這個美術館的靈感來源。」王澍說,「富春山館」按照中國傳統的山水序列,不僅在建築本身的整體構築中呈現了近山、遠山瀠洄呼應的構築法則和「三遠」視角,與咫尺之遙的富春山水互相輝映。「

也正因為此,從第一次踏進「富春山館」記者就覺得,這很「王澍」——穿過竹製材料打造的長廊,以青、灰、白色為主基調的建築映入眼帘。

山坡形狀的屋頂,與遠處綿延的青山融為一體。

富春山館外景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牆面上,紅色的老瓦被拼成了雲朵圖案,仿佛天邊的雲彩。

更難能可貴的是,「富春山館」建築外立面的石塊,全部是由富陽當地的工人手工打造而成。

施工時,中國美院的團隊用攝影機清晰記錄了這一切——用榫頭將石頭切開,直到它們呈規則形狀後碼整齊,再徒手捧著水泥填入牆體……

王澍告訴記者,對於一個建築設計師來說,他的每一個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

孩子一天天長大,幾天看不到,就難受。

因此,王澍幾乎每周來一次富陽,指導「富春山館」的建設。

尤其是,接下來王澍又主持了位於富陽洞橋文村的設計,他來得就更勤了。

王澍甚至半開玩笑說,這幾年,他「幾乎成了富陽人」。

所幸的是,多年的努力,如今到了收穫的時候。

王澍說,已建成的「富春山館」達到了他的預期。

「我覺得,比起巴黎、羅馬的美術館,『富春山館』一點都不遜色。這樣土生土長的美術館,在歐美根本不可能複製,它是唯一的存在。」

30餘件故宮珍藏進入公望美術館開館首展

9月23日,在開館的第一天,富陽公望美術館舉行了「公望富春」名畫回故鄉特展。

黃公望帶著與其同列「元四家」的朋友們回家,重返富春山水。

一號廳二號廳連接牆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本次展覽匯集了包括以黃公望《富春大嶺圖》為代表的、「元四家」在內的元明清三代名畫30餘件,來自以故宮博物院為首的多家珍藏,其中多幅作品是首次走出故宮與公眾見面。

例如,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

《富春大嶺圖》 來源網絡

《富春大嶺圖》清代前曾為葉夢龍所珍藏,清代末葉,畫軸幾經更易,最後為「收藏甲於東南」的近代著名收藏家龐萊臣所藏。

1963年,龐萊臣的孫子龐增和將其祖父珍藏的137件宋元明清四代名家書畫捐獻給南京博物院,其中就包括這幅《富春大嶺圖》。

央視《國寶檔案》說,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是受到了《富春大嶺圖》的啟發,由此可見《富春大嶺圖》在黃公望傳世畫作中的特殊地位。

開館收入還有「山水宣言」展覽。

三號展廳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次展覽中,既包含以黃公望《剩山圖》、《富春大嶺圖》為代表的「元四家」經典,又包括明清兩代30餘位藝術家對《富春山居圖》的追摩;既呈現了黃公望對於元明清三代畫史的「影響」,又展示出當代藝術家們對這一偉大山水傳統的「響應」。

四號展廳 富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從像裡尋象·於似中求是」主題論壇也同步進行,邀請建築設計師王澍、開館展策展人高世名、學者龔鵬程等八位研究者,展開八場系列演講。

1474618466000

相關焦點

  • 公望美術館23日開館 展出《富春山居圖》·都市快報
    展期3個月 免費參觀但需提前網上預約 通訊員 徐磊 柴惠琴 記者 周濤 本報訊 這段時間路過富陽區鹿山南麓,富春江邊,你會發現這裡有一座風格特異的建築群竣工在即。 這是王澍(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建築學學科帶頭人)獲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由博物館、公望美術館、檔案館組成。總投資約5億元,是富陽目前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 昨天,富陽舉行發布會,宣布公望美術館將於9月23日隆重揭幕,博物館和檔案館計劃2017年1月1日建成。
  •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開館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用青磚石瓦勾勒的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12月23日在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整體開館。
  • 王澍新作「公望美術館」月底在杭州富陽開館,展出富春山居圖
    王澍新作「公望美術館」月底在杭州富陽開館,展出富春山居圖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2016-09-12 20:56 來源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昨天下午,富陽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公望美術館將率先於9月23日開館,並在開館當日舉辦「山水宣言」展覽。   富春山館位於富春江畔的絕版地塊,5年前,富陽不造高檔賓館、江景別墅,而是拿出來為百姓建「文化家園」——總投資約5億元、總建築面積約3.8萬平方米的富春山館。
  • 以山水為名 世界一流的富春山館開館了!
    杭州網訊 富陽區江濱西大道159號,在地圖上只是一個坐標,但若是身臨其境,這裡則有著與當年黃公望所繪《富春山居圖》氣脈相通的景致,若是再將視野沿鹿山而仰觀,一所堪稱世界一流的美術館——富春山館之公望美術館,今天正式揭幕,與公眾見面了。
  • 王澍富春江畔打造富春山館 12月23日整體開館
    王澍富春江畔打造的富春山館12月23日整體開館王澍富春江畔打造的富春山館12月23日整體開館耗時5年,富春山館這座「復原」了中國山水畫裡程碑作品「富春山居圖」重現人間。坐落於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館由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組成,12月23日,由三館「合體」而成的富春山館整體開館。這是王澍大師獲普利茲克獎後的首個作品,也將成為富陽區的標誌性建築。
  • 富春江畔公望美術館落成 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新作揭曉
    富春江畔公望美術館落成 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新作揭曉 2016-09(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劉淵)9月12日,公望美術館開館儀式暨「山水宣言」展覽開幕式新聞發布會在杭州市富陽區舉行,以公望美術館為代表的富春山館建築群全新亮相。
  • 設計感十足,山居感十足,富春山館正式開館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章然 通訊員 童笑男660年前,黃公望在富春江畔繪製了《富春山居圖》,任時光變遷,此畫作所表達的人文含義,影響著後世的思想。今天(12月23日),建築版的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正式開館,這是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後的首個作品。
  • 富陽建了一座世界一流的美術館 9月23日公望美術館將揭開神秘的面紗
    公望美術館全景圖。 美術館供圖  公望美術館屋頂。 美術館供圖  9月23日,在歷時5年的建造後,「富春山館」中以一代名家「黃公望」名字命名的公望美術館,就將正式揭開神秘的面紗。與美術館同時亮相的還有由中國美院副院長高士明策展的「山水宣言」開館大展,展出包括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富春大嶺圖》等為代表的「元四家」經典作品,以及沈周、董其昌和王原祁等明清著名書畫家對《富春山居圖》等追摹作品。
  • 富陽富春山館正式開館 三館合一山居感十足
    《富春山居圖》,任時光變遷,此畫作所表達的人文含義,影響著後世的思想。建築版的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日前正式開館,這是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後的首個作品。人字頂延綿不斷館內有「內山」位於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的富春山居館,由美術館、博物館、檔案館三館合一。去年9月,美術館率先開館。
  • 《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建了一座什麼館?
    說起《富春山居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晚年的黃公望雲遊到富春江,被這片山水所吸引,濡墨提筆,一幅畫卷就這樣打開了捲軸,一幕好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9月23日,在《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新落成的富春山館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富春山館是一座集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也是建築師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作品。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這座位於富春江畔磚牆院落中,曲面屋頂連綿起伏的建築群裡到底藏著些什麼。一來到富春山館,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與眾不同。
  • 王澍用5年時間打造了一個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公望美術館  藝術新地標富春山館到底有多特別?  富陽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誕生地,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的山川風物。  600多年後的今天,在同樣的地方,以山水為名,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打造了一個號稱是建築版《富春山居圖》的龐大藝術地標,名叫富春山館。這也是王澍在2012年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作品。  最近,歷時5年時間打磨的富春山館終於正式開館了。背山面水,這個包括了富陽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合一建築群,到底有多特別?有哪些重磅看點?快報記者昨天去了現場探館。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6月2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15米長、1米寬的山水長卷——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建起了一座館 到處是美美美
    和遠處群山融為一體的富春山館。說起《富春山居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晚年的黃公望雲遊到富春江,被這片山水所吸引,濡墨提筆,一幅畫卷就這樣打開了捲軸,一幕好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9月23日,在《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新落成的富春山館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富春山館是一座集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也是建築師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作品。
  • 富春圖卷上建「富春山館」,以山水致敬黃公望
    黃公望《富春大嶺圖》軸,74.2×36cm,紙本墨筆,南京博物院藏 《富春大嶺圖》作於至正十一年,全圖以勾勒為主,略加擦染,不求細枝末節,唯求意到。與水墨淋漓的《富春山居圖》相比體現出不同的風貌。在千古藝契之中,黃公望與富春山水代表了一種悠長而又豐厚的風雅情懷和山水傳統。
  • 多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公望美術館展出
    「平生低首黃公望,結宅應須住富春。」 1931年,著名書畫家張大千與大哥張善子一道,從杭州上船,溯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而至黃山,為兩岸穹岫迷密的奇景所震懾,心生慨嘆,寫下了這首《富陽》詩。 富陽,古稱富春,是黃公望筆下的翰墨山水。山,亦淺而明;水,尤淨而暖。自錢塘溯江而上,遠岸如剪,澄江似鋪。
  • 富春山館正式開館
    記者 鄭成航 12月23日,坐落在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館正式開館。「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六百年前,一幅《富春山居圖》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山水奇景;六百年後,一座富春山館道盡了江南山水的旖旎風光。走進富春山館,觸摸古樸的石牆,遊走在蜿蜒的橋廊上,遙望那韻律起伏的屋頂,仿佛置身富春山居之中。
  • 富陽公望美術館今天開放 王澍直播闡述設計理念·都市快報
    通訊員 柴惠琴 徐磊 記者 周少燕 昨天,被譽為建築版《富春山居圖》的富春山館揭開了神秘面紗。 富春山館位於富陽區江濱西大道159號,是一個背山面水、風格特異的土黃色建築群,由博物館、公望美術館、檔案館「三兄弟」組成,是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在獲得普利茲克獎(國際建築設計最高獎項)之後的第一個大作,也是富陽目前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 昨天,富春山館中的公望美術館率先亮相,快直播第一時間到現場探秘。
  • 「公望富春」文化周呈現不一樣的精彩
    作為《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原創地的富陽,以畫為媒、山水傳情,深入挖掘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的文化內涵,從2012年起每年舉辦「公望富春」文化周系列活動,城市品牌金名片得以弘揚。   因為公望,富陽更有故事,更有情懷,更有魅力。值此《富春山居圖》合璧5周年、黃公望隱居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3周年之際,富陽市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踴躍投票,評選出心目中的「公望富春」文化周十大經典瞬間。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據傳當時黃樂已年逾九十,看到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說:「黃公望子久矣!」從此,陸堅便改姓換名為黃公望,字子久。黃公望天資孤高,少有大志,博覽群書,好學不倦,掌握了廣博的學識和技藝。黃公望11歲時,宋王朝覆滅(1279)。青年時代的黃公望曾想投身仕途幹一番事業,但當時元朝不採用科舉考試,規定漢人做官必須從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