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與發展,五四運動是分水嶺,周作人功不可沒

2020-12-19 look世界和你

說起我們國家的歷史文明,映入腦海的第一句話大概就是上下五千年。可是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我們,兒童文學的發展史似乎極為短暫。

1909年第一本白話體童話《無貓國》問世,到如今各大兒童文學榜單盛行,也不過一百多年。相比較於世界兒童文學幾百年的歷史,中國兒童文學仿佛還是剛剛開始上路的孩童。

研究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發展,發現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不僅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更改變了中國兒童文學幾千年以來的落後局面,開創了中國兒童文學的新紀元。

在古代,如同世界兒童文學一樣,中國兒童文學也是以人民口頭創作的神話傳說為主。在《山海經》《淮南子》《楚辭》等歷史著作中,記載了很多反應遠古人類生活的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

這些神話傳說,不僅給後來的兒童文學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而且也成為了兒童文學中的民族瑰寶。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深刻的思想性、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精神以及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和濃鬱的幻想色彩,直接為後世的兒童文學所繼承。

除卻神話傳說,歷代典籍中還記載了很多經過加工改寫的民間故事和童話。像曹植《令禽惡鳥傳》中的《伯勞》,幹寶《搜神記》紅的《幹將莫邪》《蠶娘》,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等。

從神話傳說,到民間故事,再到先秦諸子著作中的寓言,這些體現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情感的口頭創作,便是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源頭。

此外,兒童文學不僅僅是童話故事,還有兒歌童謠等。而這在中國歷史詩集中更是數不勝數。僅僅是駱賓王的一曲《鵝》,便在兒童的口中傳唱千年。

由此發現,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其實源遠流長,只是在「兒童文學」這一概念明確提出以前,它們蒙塵的珍寶,被歷史掩蓋了光芒。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到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才算真正進入新時代。

在五四運動之前,梁啓超在《飲冰室詩話》等著作中,論述了兒童詩歌、兒童小說、兒童戲劇、兒童音樂等兒童文學樣式的特點和作用。而且他還第一個從理論上闡述了小說對兒童成長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之後,商務印書館聘請孫毓修創辦《童話》叢刊,然後在1919年出版了第一本白話童話《無貓國》。

前輩們在兒童文學的土壤上點亮了星星之火,只等東風吹來,讓它熊熊燃燒。而五四遠動正是那一股東風。

由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衝擊,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開始動搖崩塌,這也促使人們將目光轉向了兒童和兒童教育。

1911年,周作人從日本回國,開始收集兒歌和童話,並且翻譯介紹安徒生、列夫·託爾斯泰等人的兒童文學作品。五四運動之後,他先後發表了二十多篇關於兒童文學的論文,全面系統地對兒童文學的性質、特徵、作用、創作方法以及各種兒童文學體裁做了研究和論述。

周作人認為,兒童在生理上雖然與大人有點不同,但仍是完全的個人。他從兒童的精神需要出發,提出兒童文學只能是兒童本位的主張,只有把兒童當做完全的個人,承認他們具有和成人同樣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兒童的世界」。

可以說,周作人關於兒童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為兒童文學的創作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身為第一個提出「兒童的文學」命題的人,周作人對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功不可沒。

有了中國兒童文學理論作為基礎,再加上社會各界的熱心倡導,中國兒童文學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繁榮階段。不過,此時呈現給我們的兒童讀者的大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翻譯作品,鮮少自我創作。

直到1921年,葉聖陶以現實主義為核心,將兩年內創作的13篇童話彙編成《稻草人》童話集出版,中國兒童文學才算是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

自此,中國兒童文學的創作之路蓬勃發展。張天翼、陳伯吹、茅盾、巴金、郭沫若等一個又一個文學大家,開始為兒童創作。這些作品記錄了中國兒童文學在現實主義道路上前進的腳步,也引導和培養了新時代的革命小戰士。

因戰爭影響,這一時期的兒童作品大多以現實為題材,重在塑造少年兒童的英雄形象,比如《雞毛信》《雨來沒有死》等。可以說,戰爭給中國兒童文學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中國兒童文學也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兒童文學的創作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從童話到詩歌,從散文到劇本,可以說是形式多樣,作品豐富。

只是,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總是歷經挫折和磨難。十年內亂之時,兒童文學作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遭受批判,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品也被視作「毒草」,兒童文學的花園再次凋零。

內亂結束,中國兒童文學終於開啟了新的黃金時代。從1978年的兩家兒童文學出版社,到如今的幾十家少兒出版社,兒童文學的發展更加 廣闊。

不僅如此,兒童文學作家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他們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也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高超。

期待中國兒童文學創造出新的輝煌。

相關焦點

  • 學者上海聚焦歷史進程中的翻譯:五四運動根本改變中國翻譯思想
    近代中國,西學東漸,翻譯發揮了重大作用。「歷史進程中的翻譯——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第三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4日舉行,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藍紅軍教授當日指出,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被視作傳統和現代的分水嶺,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翻譯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全方位的衝擊和影響。他認為,五四以後,中國翻譯思想開始呈現質的變化。
  • 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在「百年追夢路,時代圓夢人」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青春詩會現場,青年們詩誦祖國,詩誦青春。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五四運動狂飆般的吶喊聲早已散去,五四運動精神卻一直沉浸在中華民族奮鬥的血脈裡。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我們回望那段歷史,重溫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可以更好推動新時代中國青年繼承五四精神,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 周作人讀書 - 中國青年網
    周作人讀書範圍之廣令人咂舌,看似不成系統,但往往就其興趣,費盡心機,百般搜羅,遂成大觀。這樣,寫起文章來,特別是應付報紙副刊那類小文章,自然輕鬆自如,不在話下。且看《知堂書話》。我手邊的一種,是鍾叔河先生編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過去看書,主要看作者,看內容。後來奢侈起來,還要看編者,看版本,看裝幀,看紙質。
  • 五四特輯 | 五四星火: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的地方。正是五四運動中,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對於這場鬥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 「五四運動」名詞的由來
    原標題:「五四運動」名詞的由來   「五四運動」這個中國現代史最重要的名詞之一早在1919年5月便出現了。   「五四運動」之後不久,出版於1919年5月26日的《每周評論》雜誌(第23期)上,刊出了一篇署名「毅」的文章,題目即為《五四運動的精神》:「什麼叫做『五四運動』呢?民國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生幾千人,因山東問題失敗,在政府高壓的底下,居然列隊示威,作正當民意的表示。這是中國學生的創舉,是中國教育界的創舉,也是中國國民的創舉。大家不可忘了!」
  •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裡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歷史背景:新思想與社團: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 兒童文學專題8:關於兒童文學概念的論爭
    「兒童文學」這個詞,包含了「兒童"與「文學」兩個概念。兒童,是人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中國封建社會,人生結婚之前的時期稱為兒童期;在歐洲,曾把人類發情期以前稱為兒童期;在近代,有人把人生二十五歲以前稱為兒童期。這些分法都失之偏頗,不利於人們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生的兒童期,主要指十五歲以前的時期。
  • 五四運動,留學生激情燃燒的歲月
    翌日,一場氣壯山河的學生運動遍及京城、波及全國、輝耀歷史。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鬥的偉大傳統。
  •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滬舉行
    中新社上海5月4日電 (記者 陳靜)「歷史進程中的翻譯——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第三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4日在上海舉行。當日,與會專家圍繞五四運動前後主要代表人物的翻譯實踐和研究,發表了各自觀點。
  • 寒竹:五四運動對「現代中國」的奠基性意義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寒竹】 從宏觀歷史的發展進程看,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近代步入現代的轉折點。 自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遭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農耕社會的自然發展過程在西方列強的入侵下被迫中斷,中國由此進入了對外抵禦強敵入侵,對內進行社會變革的近代歷史。
  • 《中國達人秀》破1,同期收視率最高,沈騰功不可沒!
    《中國好聲音》在這一季做的十分不錯,在周五用收視率1.912%,拿下第一。相反,屢屢上熱搜的黃曉明主持的《中餐廳》卻排到了第四,節目組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截止上周六晚,綜藝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雷打不動,依舊第一,收視率0.999%,沒破1可能是創新力量不夠。北京衛視《跨界喜劇王》第二。周日,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拿到第一,收視率1.452%登頂冠軍。
  • 嫦娥五號攜帶月壤起飛,網友:「應試教育」功不可沒
    嫦娥五號這樣的功績必將載入史冊,也必將迎來國外新一輪的羨慕,更加激動的是,國外也將會重新審視中國的「應試教育」,甚至還會向中國應試教育取經。2019年,某國際組織發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報告顯示,中國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和自然科學三個方面的綜合能力排名第一。
  • IG奪冠,那個在臺下瘋狂吃麵包的男人功不可沒
    這一刻,三年前拿下季中賽的我們世界第一的幻想終於成為了現實,這是《英雄聯盟》這款遊戲自誕生以來,中國大陸首次站在全球總決賽冠軍領獎臺上。IG這次能夠奪得冠軍是LPL歷史上一大幸事,也是中國電競史上一次值得被所有玩家銘記的豐碑,但這次IG能夠奪冠,除了隊員本身出色的技術發揮,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個出現在總決賽舞臺下大快朵頤吃麵包的男人也功不可沒。
  • 印尼:神五升空有多重意義 「三錢」功不可沒
    新華網雅加達10月15日電-對於中國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舟,印尼兩家最大的華文報紙《國際日報》和《世界日報》近兩天均給予重點報導,《國際日報》15日在頭版頭條以橫欄大標題大紅字「載人飛船具有多重意義」進行了報導。    《國際日報》報導說,中國首次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具有政治、科技、軍事等多重意義。
  •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現代化」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
    「五四」以後,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發展到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學外國」發展到高潮,廣大的知識分子激烈批判中國的封建傳統,逐步形成了涵蓋物質、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層面的現代化觀念。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之後,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找到了以社會主義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也由被動轉為主動。
  • 周作人追溯新文學的源流
    關於文學、新文學運動以及這場運動的歷史源流等問題,周作人曾在1932年作了一系列《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的學術講座,另外還發表了一些相關的文章,針對不同問題分別進行討論。《中國新文學的源流》這本書收集了他的這一系列相關文章,上編包括《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演講稿,下編包括其他發表的相關文章,另在書中收入了舒蕪的長文《周作人論新文學及其源流》,深入分析周作人對新文學的觀點。從這本書中可以理解周作人對新文學的觀點和思考。
  • 韓國「幽靈機場」煥然一新 中國遊客功不可沒(圖)
    韓國「幽靈機場」煥然一新 中國遊客功不可沒(圖)     10月30日晚,一群中國遊客正從大連抵達襄陽機場。
  • 工業增加值增速創新高 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都功不可沒
    11月,工業多數產品實現增長、增長面持續擴大、工業產品出口增速明顯加快等,都表明我國工業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工業增加值增速創新高,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我國擁有自主完整並富有韌性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同時,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都功不可沒。
  • 五四運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
    而在「五四」時期,中國的經濟也從中世紀狀況發展到資本主義狀況,並提出了類似的文化上的要求。但由於現代歐洲文化比古代中國文化更為先進,因此把前者移植到中國比復活後者更好。儘管如此,在他們看來,五四運動的基本性質依然是一場文藝復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