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國家的歷史文明,映入腦海的第一句話大概就是上下五千年。可是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我們,兒童文學的發展史似乎極為短暫。
從1909年第一本白話體童話《無貓國》問世,到如今各大兒童文學榜單盛行,也不過一百多年。相比較於世界兒童文學幾百年的歷史,中國兒童文學仿佛還是剛剛開始上路的孩童。
研究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發展,發現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不僅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更改變了中國兒童文學幾千年以來的落後局面,開創了中國兒童文學的新紀元。
在古代,如同世界兒童文學一樣,中國兒童文學也是以人民口頭創作的神話傳說為主。在《山海經》《淮南子》《楚辭》等歷史著作中,記載了很多反應遠古人類生活的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
這些神話傳說,不僅給後來的兒童文學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而且也成為了兒童文學中的民族瑰寶。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深刻的思想性、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精神以及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和濃鬱的幻想色彩,直接為後世的兒童文學所繼承。
除卻神話傳說,歷代典籍中還記載了很多經過加工改寫的民間故事和童話。像曹植《令禽惡鳥傳》中的《伯勞》,幹寶《搜神記》紅的《幹將莫邪》《蠶娘》,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等。
從神話傳說,到民間故事,再到先秦諸子著作中的寓言,這些體現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情感的口頭創作,便是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源頭。
此外,兒童文學不僅僅是童話故事,還有兒歌童謠等。而這在中國歷史詩集中更是數不勝數。僅僅是駱賓王的一曲《鵝》,便在兒童的口中傳唱千年。
由此發現,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其實源遠流長,只是在「兒童文學」這一概念明確提出以前,它們蒙塵的珍寶,被歷史掩蓋了光芒。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到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才算真正進入新時代。
在五四運動之前,梁啓超在《飲冰室詩話》等著作中,論述了兒童詩歌、兒童小說、兒童戲劇、兒童音樂等兒童文學樣式的特點和作用。而且他還第一個從理論上闡述了小說對兒童成長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之後,商務印書館聘請孫毓修創辦《童話》叢刊,然後在1919年出版了第一本白話童話《無貓國》。
前輩們在兒童文學的土壤上點亮了星星之火,只等東風吹來,讓它熊熊燃燒。而五四遠動正是那一股東風。
由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衝擊,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開始動搖崩塌,這也促使人們將目光轉向了兒童和兒童教育。
1911年,周作人從日本回國,開始收集兒歌和童話,並且翻譯介紹安徒生、列夫·託爾斯泰等人的兒童文學作品。五四運動之後,他先後發表了二十多篇關於兒童文學的論文,全面系統地對兒童文學的性質、特徵、作用、創作方法以及各種兒童文學體裁做了研究和論述。
周作人認為,兒童在生理上雖然與大人有點不同,但仍是完全的個人。他從兒童的精神需要出發,提出兒童文學只能是兒童本位的主張,只有把兒童當做完全的個人,承認他們具有和成人同樣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兒童的世界」。
可以說,周作人關於兒童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為兒童文學的創作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身為第一個提出「兒童的文學」命題的人,周作人對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功不可沒。
有了中國兒童文學理論作為基礎,再加上社會各界的熱心倡導,中國兒童文學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繁榮階段。不過,此時呈現給我們的兒童讀者的大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翻譯作品,鮮少自我創作。
直到1921年,葉聖陶以現實主義為核心,將兩年內創作的13篇童話彙編成《稻草人》童話集出版,中國兒童文學才算是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
自此,中國兒童文學的創作之路蓬勃發展。張天翼、陳伯吹、茅盾、巴金、郭沫若等一個又一個文學大家,開始為兒童創作。這些作品記錄了中國兒童文學在現實主義道路上前進的腳步,也引導和培養了新時代的革命小戰士。
因戰爭影響,這一時期的兒童作品大多以現實為題材,重在塑造少年兒童的英雄形象,比如《雞毛信》《雨來沒有死》等。可以說,戰爭給中國兒童文學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中國兒童文學也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兒童文學的創作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從童話到詩歌,從散文到劇本,可以說是形式多樣,作品豐富。
只是,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總是歷經挫折和磨難。十年內亂之時,兒童文學作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遭受批判,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品也被視作「毒草」,兒童文學的花園再次凋零。
內亂結束,中國兒童文學終於開啟了新的黃金時代。從1978年的兩家兒童文學出版社,到如今的幾十家少兒出版社,兒童文學的發展更加 廣闊。
不僅如此,兒童文學作家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他們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也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高超。
期待中國兒童文學創造出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