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

2021-01-19 誰的人生沒有彩排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一些農村俗語一定相當熟悉,尤其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農,他們總是一張口就能說出很多俗語來,而且經常拿這些俗語來教育年輕人。

對於那些俗語,很多年輕人很少了解,都是從一些老人口中得知的,其中有一些俗語是很有道理的,也有一些俗語,我們要客觀的進行理解,畢竟那些俗語是過去形成的,有時代的局限性,和當時人們的認知也有關係。

在過去,很多農民基本沒有文化,對於一些自然現象,不能夠正確的理解,根據這些現象,人們就憑空想像出來一些傳說,在今天,我們要正確科學的去對待和理解。在自然界裡,有很多奇怪的現象,過去人們對那些事情,都不能夠科學的解釋。比如打雷這個問題吧,古時候人們對打雷的現象不太了解,甚至傳說是雷公爺在天上打雷,現在有的老人,還經常對小孩說這件事呢。

其實打雷下雨,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哪有什麼雷公爺呀?學過自然的人都知道,當帶正電的雲和帶負電的雲相遇的時候,就會發生閃電現象,閃電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強大的聲音,這種聲音就是我們聽到的打雷聲音。

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傳播的快,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其實,雷聲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自然現象,只是過去,人們對這些現象不能夠科學的認知,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傳說。

小時候,我很害怕聽到雷聲,每到下雨天看到陰雲密布,雷電交加,我就會躲在房間裡,找一個角落藏起來,誠惶誠恐地望著外面。長大後,我明白了打雷的道理,不再害怕了。在農村,人們對打雷的現象非常關心,一些有經驗的老農,總是密切關注著每年開始打雷的時間,這些老農,為什麼對開始打雷的時間這樣關心呢?

原來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對於打雷,我們都能夠理解,那麼人堆堆和麥堆堆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過去,人們對打雷的現象還不能科學解釋的時候,出現過正月打雷的現象。因為那時候科學技術落後,人們的生活水平相當低,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古時候人們經常忍飢挨餓,那時候種地都是「憑天收」,遇上天災或者病蟲害嚴重時,還會發生絕收的現象,很多人被會被餓死。在古代,遇上年景不好,真的會發生餓死人的事情。

我記得有一位詩人寫過這樣一首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其實,這首詩裡所說的路有凍死骨,就是路上有凍死餓死的百姓,這種事情在過去肯定真實的發生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溫飽已經不成問題。

按照正常的天氣走向,一般情況下,正月是不會打雷的,因為正月的天氣還非常寒冷,不會出現雷鳴閃電的現象,我所處的是華北地區,正月有時還大雪紛飛呢,怎麼會聽到雷聲呢?在寒冷的冬季,很少有氣流上升的天氣情況,所以雲的電荷積累不多,但是凡事也有例外,原本不該在冬季出現的雷聲,卻在正月出現了。

這樣的現象,讓人們感到不正常,也會有一絲不安,所以有了這句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

那麼,二月打雷麥堆堆,又是怎麼回事呢?進入到二月份的時候,天氣漸暖,那時候氣溫回升,如果在二月份聽到雷聲,農民們一般心裡很高興,二月末或者三月初打雷,將要有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這句俗語裡所說的二月,其實嚴格的來講,是二月末三月初,只是農民在編俗語順口溜的時候,只能選擇一個月份,這樣,就有了二月打雷麥堆堆的說法。如果在二月裡聽到雷聲,那麼肯定是一種好兆頭了,證明天氣升溫很快,根據農民的經驗,覺得二萬月末或三月初聽到雷聲,這一年的年景一定會不錯的,雖然這是過去民間一種關於天氣變化的預測,不能100%準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然,這句俗語也有一定的地理局限性,因為全國各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有的地方二月份天氣已經很暖和了,有的地方雖然進了二月份,但是依然異常寒冷。比如在東北地區,二月份還相當寒冷的呢,根本不可能聽到雷聲。在遙遠的南方,那裡一年四季都很溫暖,即使在正月,聽到雷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北方來說,打雷就要晚一些,甚至有的地區,過了驚蟄之後才能聽到雷聲。

所以,對於農村流傳的一些俗語,我們要逐一分析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相信自己,相信科學。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啥意思呢
    ,有的還是相當不好的年景,這些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呢?像這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是啥意思?準不準確呢?原本不應該出現的打雷,在正月出現了,這種反常的現象,村民看起來是很不正常的,也是一個很不好的年景,也被叫做:正月打雷人堆堆,也被叫做正月打雷墳堆堆,或者是臘月打雷刀兵動,這些都是相當不好的跡象,天氣的反常對於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尤其還很容易出現極端惡劣的天氣,像春季還暖的時候,倒春寒很容易出現,對於正值生長的莊稼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諺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通過對自然的深入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來具有一定實踐指導意義的言語,所謂「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也是一句農業生產諺語,不過這涉及到農業生產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正月裡也就是新春佳節期間,正是臘盡春回的時節,是天氣逐漸轉暖的時節,這個時候如果出現打雷的現象,那就說明節令不正常,春天是春風送暖,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是一個生發的季節,而不是瘋長的季節。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前段時間,筆者老家這邊正月中旬,大冬天的有一天打雷了,村裡就有老人說,正月份打雷不是一個好現象,還說了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這是什麼意思呢? 古詩「冬雷陣陣夏雨雪,乃敢與君絕」說的就是冬天打雷跟夏天下雪一樣,都是很罕見的情況。古人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他們發現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打雷現象才會出現。所以,「驚蟄」二字,就代表著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
    提要: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一般驚蟄前後都會打雷,把蟄伏在地下、山洞裡或水中等動物驚醒,因此被叫做驚蟄的節氣。關於驚蟄的農村俗語有很多,例如「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些俗語從字面來說,這是在說氣候反常,農業會失收,糧食會貴,要早作準備,做好田,免得饑荒無糧有難。
  • 俗語「正月雷土堆堆,二月雷麥堆堆,三月雷糞堆堆」,啥意思?
    再比如說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就告訴了我們,二婚的夫妻可能會因為前夫或者子女的問題有所矛盾,關係比較緊張,而頭婚夫妻的感情基礎比較的牢靠,早就把對方當成了家人。前段時間,而前段時間就聽到村裡老人說到一則特有意思的俗語,「正月雷土堆堆,二月雷麥堆堆,三月雷糞堆堆」,這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探討探討。
  • 「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墳堆堆」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什麼呢?
    對於農民來說,其實對於天氣的變化都會非常的敏感,可以說看到什麼風吹草動,都會去想這個天氣會有怎樣的變化,所以在農村有著不少關於天氣的俗語,通過這些俗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預估天氣是怎樣變化的,因此做好準備。
  • 俗語:「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古人的話,道理何在
    「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三月打雷稻穀堆」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不同的版本,但意思大致一樣。有說「正月打雷墳谷堆」、「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等等。總體意思是說,春雷在驚蟄前後出現比較好,如果春雷提前出現,可能春天來得更快,氣溫升得更快,氣候反常,可能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今天正月二十一,時間飛馳,我們馬上就要告別正月,迎接二月的到來,二月二龍抬頭之後的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暖和,這一天也是理髮最多的,大家都愛在這一天剃頭,美名其曰:「剃龍頭、交好運」,在一些農村地區,對於正月、二月打雷,是有很多種的說法的,這也跟地域不同所產生的俗語,像北方地區由於地理環境形成的環境氣候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賊」,正月打雷好不好,今年年景怎麼樣?
    提要: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賊」,正月打雷好不好,今年年景怎麼樣?在古代,農業生產是沒有天氣預報的,而自然環境、天氣等因素對農業生產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那麼,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賊」是什麼意思呢?正月打雷好不好,今年年景怎麼樣?最近常聽說家裡的老人說「正月打雷人谷堆」,也有的是說「正月打雷遍地賊」反正都是說正月裡出現雷聲是非常不好的情況,也有人說正月雷聲響,有疫情發生,預示著年景不好。不知道這次疫情蔓延期間有雷聲響動是不是巧合呢!
  • 正月打雷到底是好是壞?幾句農村裡的老諺語,告訴你答案!
    摘要:正月雷二月雨,正月打雷到底是好是壞?幾句農村裡的老諺語,告訴你答案!目前正處於正月下旬,馬上進入到二月了,這打雷了,說明了什麼?會是倒春寒嗎?農民朋友應該怎麼辦?幾句春雷諺語告訴大家!對於正月打雷的說法,在我們農村裡那可是有很多老話的,例如這句「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說的就是正月打雷的跡象表明在二月份雨水會不斷,而且降溫的影響是不利於農耕進行的。
  • 「正月打雷,墳谷堆」,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這年景是要壞事?
    我們國家有些地方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臘月雷雨,墳谷堆」或「臘月雷雨,土堆」。也就是說,正月裡雷聲大雨點小,怕事多。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根據呢?有的地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正月打雷人堆」、「滿地打雷生賊」。
  • 「撫典識慧」由「正月打雷人骨堆」說起
    冬天打雷或夏天下雪,或者天地相交聚合為一,這都是自古以來難得一見的天候現象。《黃帝內經》講「驚蟄始雷」,按照中國傳統黃曆,正月處於廿四節氣的立春和雨水之間,還沒到驚蟄,天上就冬雷震震,崇尚天人合一的古人認為,反常氣候是天垂異象,是兇兆。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農村俗語「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導讀:老農說「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二月有「九」嗎?最近幾天天氣非常好,農村裡老人們都坐在家門口,曬著冬日的暖陽,老人們還不時的把帽子摘下來撓一下頭部,還有的老人能坐著能睡著,這樣的好天氣真是冬日曬太陽。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今天2月29日,算有九嗎?
    好了,不管那麼多了,反正今天是2月29日,不過,在農村曾聽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肉」,今天恰好是29日,那算有九嗎?今天我們簡單的討論一下!俗語,是流傳在農村比較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由於其通俗趣味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能夠傳承至今。生活在農村,對於老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倘若你問他今天幾號,他們可能不知道。
  • 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導讀: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現在每天早上氣溫很低,晴天裡夢看到地上一層厚厚的白霜,有水的地方能看到厚厚的冰凌,水塘中間沒有結冰的地方還能看到霧氣騰騰,數九寒天裡,早晚溫度很低,人們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雖然早就過了立春節氣,但從現階段溫度層面來說,依然屬於冬天的範圍。
  • 農村俗語:「正月二十晴,樹上掛琉瓶」,說的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對於這些農村老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根據家裡長輩們的經驗其準確性還是蠻高的,畢竟是流傳了數百上千年的「至理」 ,「存在即合理」嘛。今天是農曆正月,在過去,農曆日期常常會被不少當地人用來預測莊稼收成,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