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大概:山西一名四年級的學生用2000多字記錄了被老師懲罰以及受委屈後的內心獨白,讀後令人動容,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調查該文作者確實為城內小學四年級學生;是學生家長在整理孩子的書本時發現了孩子的作文,一時情緒激動,將作文發到朋友圈。
這個事件我們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一、社會對小姑娘
不說師德,這個老師缺乏起碼的公德。對這小姑娘我也流下了同情的淚,可憐的小姑娘,懂事的小姑娘受到這樣不公正的待遇,實在令人同情。
透過作文片斷,我們能發現一些問題,但我覺得這個老師的所為,是跟利有直接的關聯。小孩子喜歡的零食沒有孝敬老師,老師就生氣責罵,一位成績很好的小姑娘,只是時時覺得花一千元去讓老師輔導作業太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就受到老師肉體和精神上的虐待,這樣的老師人性何在?
小姑娘肉體的傷害可以容易治癒,可幼小孩子心靈的傷害怎麼能夠治癒?可憐的小寶貝,被老師同學欺負還不敢跟家長說,這樣的孩子,還能相信誰?孩子受委屈了會告訴父母,在學校可以告訴老師,也可以尋求同學的幫助。可這個小寶貝能依靠準?跟她朝夕相處的,最親近的人都不可靠,都不敢不能依靠,長大後她的心裡怎能沒有陰影?
四年了,這個老師在學校虐待學生,同事領導發現不了?難道就沒人站出來制止,沒人舉報?難道非要鬧出人命來才有人管嗎?開設課外作業輔導班,就從來沒人發現嗎?上級領導在忙什麼?
問題出來以後,馬上辭退了工作,這麼及時,不是在職教師,領導就可以不負責任了,她也可以不接受處理了,許多行業,一出現事故,就會有臨時工站出來被清退,這也開始在教師行業中時髦起來了嗎?
誰的責任,就應該由誰來承擔。家長們也得警醒,不縱容孩子犯錯誤,支持學校和老師的正常工作,這十分正確,但自己孩子的合法權益也應保護好,不能的任人宰割的羔羊
二、社會對老師
這樣的「老師和學生/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故事越來越多,教育大環境就會「越來越糟糕」,大家之間越來越不信任,原來很簡單的小事情變的複雜,大家之間變成了禮貌的客氣,變成點讚之交,在這個過程中到底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老師和學生以及家長之間沒有相互的信任,沒有一起的配合和努力,這樣的教育環境是可怕的,對老師的詆毀、諷刺、無中生有的指責越多,老師的內心越感覺到委屈,在工作中就會適當的收起自己的真心真情,吃虧的就是學生。
每次涉及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或者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各種聲音中唯獨缺少:當事老師的聲音 全班同學的聲音,很多次都只是「受害者」「妄想迫害者」的各種說辭,然後在輿論的壓力之下,就選擇以學校批評某個老師而結束。
事情的真相呢?當事人的發言呢?其他學生的證言呢?這些都沒有,然後就被定案了,這麼說來,老師也是挺冤枉的。
千字文申討老師,細節描寫的準確,心理活動豐富,孩子內心受到這樣的委屈,家長居然毫不知情,想來家長和孩子之間也是沒有任何有效溝通的。
老師在行為上肯定有不恰當的地方,比如摔作業,可是在哪個學校,老師看到各種不合格的作業不會摔打作業、批評作業質量不高的孩子呢?
不是為老師辯解,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為了減少自己被懲罰,真的會謊話連篇,最喜歡把各種責任推到老師身上,老師如何欺負他們,老師如何偏愛少數學生,老師如何傷害了他們脆弱的自尊心等等,這樣在父母面前一表演他們就立刻從要被「修理」的對象變成了「受害者」,用戲精兩個字來形容他們一點也不過分!
另外小編也懷疑這個事情著得還是有不可靠的真實性,也許有人故意炒作埋太老師罷了。如果一個小學生真正自己能寫出二千文字的文章,而且還說語言表達能力夠精煉,就是以語言的形式罵了老師,我相信老師也不會對學生節外生枝的。因為這樣的學生就是天才寫作者,老師喜歡都來不及,還能對她打罵嘛?不過話說回來,以小學的作文能達到這種程度的還是微乎其微,除非個別的神童。二千字的構思莫說是一個小學生,就是一般的高中生或大學生都難做到題思清晰。
寫文章不比寫小說,其形式雖然有相同之處,但具體的格式和題材的歸納還是不盡相同的。文章掌握的是突出某一個主題思想,不可以隨便添油加醋改變它的中心論點。小說不一樣,可以添加許多的內容進行寸拓,也可以用無關的華麗語言來裝飾它。一般來說,學校的作文(除大學論文外)無論哪個等級階段,最多一千字左右,長了就變成了許多的廢話重複性。展示文章的內容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字來表達,因為文章反映的只有一個主題,與他無關的加進去就是廢話了。要寫好它有一千左右的字,完全可以全部說得透底。再一個就是,即使寫得出好文章的小學生,他們是不會以文章的形式罵老師,何況他們還不知道怎樣用寫作罵的用處。可以說,自古寫文章直接罵老師的學生根本沒看到過,即使對老師的各種行為不滿,也只能聽之任之。現在有些家長對老師有意見,自己不敢當面出頭,卻躲在背後出陰招,用孩子的幼稚來發出自己的不軌動機。這種嫁接的東西,只要看到原文章不難查出來。網絡就是一陣風,隨風逐高也是不可小覷的。
是非對錯自有真相來評判,小編做的只是道出自己的看法。老師是學生的園丁,學生更是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