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紅土地有風景更有錢景

2020-12-22 漳州市人民政府
  金秋十月,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縣雲霄縣處處奏響豐收之歌。這裡,田間稻花香,山地多土產,灘涂好收成;各地農戶們紛紛吃上「技術飯」、當起小老闆、錢包鼓起來。

雲霄這片廣袤的紅土地上,坪水鄉間樹豐碑,烏山之巔立紅旗。步入新時代,戰勝貧困、產業富民的大決戰持續打響。如何將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推進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盤活縣域豐富的農業資源是關鍵。對此,雲霄秉承「統一規劃、品牌帶動、綜合示範」的發展思路,建園區、打品牌、促轉型,探索出「現代特色農業+扶貧」的鄉村振興之路,全力繪美繪好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同心圓。

農村變花園「文農旅」融出好錢景

10月12日,馬鋪鄉龍鏡花卉扶貧創業園內,貧困戶羅江雲正在山地扦插鐵紅雞蛋花。「今年趕上市場走俏,合作社又幫著我聯繫好了廣東的買家,到年底有望營收3萬多元呢!」細細算起自己脫貧後的第一桶金,羅江雲喜笑顏開。在他身後,花旗木、羅漢松等高優花木爭妍鬥豔,全村發展花卉面積超2000畝,已形成育苗、種植、銷售等一條龍產業鏈。

這些年,龍鏡村園林建設起東風,以建設龍鏡花卉扶貧創業園為契機,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以土地入股、打工創收、提供樹苗等多種合作形式,帶動貧困戶相繼加入花木種植行列。同時,當地還緊盯「鄉村遊+扶貧」的商機,累計投入5800萬元,修道路、建棧道、優節點,開發形成親水垂釣、園林賞花兩條特色遊玩路線,使得大批貧困戶通過在園區務工、自辦農家樂等方式就業增收。得益於此,包括羅江雲在內的貧困戶戶均年增收約4萬元;其中,12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龍鏡花卉扶貧創業園脫貧「春」色浮,下河楊桃生態公園內的脫貧「星星果」也迎來了銷售旺季。依託千畝楊桃資源,下河鄉點燃園林建設熱火,以「文化+」「電商+」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貧困戶腰包漸鼓。如今,在下河村,通過加入富達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打工的貧困戶,戶均年增收8000元;參與合作社籤訂合作協議的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在景區叫賣、「線上」吆喝的小老闆們戶均年增收2000元。

興建一座園林,發展一個產業,脫貧一批群眾,這樣的故事在革命老區雲霄不斷上演,而促成觀光農業與脫貧產業成功「牽手」的,便是獨具雲霄特色的農業大觀園這一全新平臺。

去年來,雲霄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發展目標,通過建園林、興產業、活造血、忙脫貧,高效整合農業資源,解鎖「現代農業+」的N種新模式。在投入12億元的基礎上,當地計劃再投入22.5億元,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著力打造佳洲島農民創業園、鳳頂茶山休閒觀光園、龍鏡花卉扶貧創業園、泮坑專業茶村生態園、棪樹枇杷生態觀光園、下河楊桃生態園、白石古茶樹群落觀光園、漳綠農業旅遊觀光園、磜頭百草養生園、田坎葡萄採摘園十大特色產業園區。為確保各地園區建設順利推進,項目建設攻堅指揮部應勢成立,「一把手」掛帥督戰,集中精力攻堅克難。同時,農技指導、農企扶持、農資供應等優惠政策集中向園區建設一線傾斜。

如今,這十處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基地和園區形成有機整體,有機融合成一座集觀光、旅遊、文化、養生和綠色農業生產為一體的農業大觀園,帶動農戶近2萬戶,帶動全縣周邊旅遊收入超百萬元,「現代農業+」效益無限延展。在首批十個示範園區的輻射帶動下,各地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觀光園,全縣農業發展有奔頭、農村建設增看頭、農民生活嘗甜頭。

土貨變尖貨「雲霄味」變為金娃娃

秋日,雲霄農業大觀園內瓜果盈枝;這劑「豐收甜味」不僅吸引著遊園人遠道而來,也讓百公裡外的廈門市持續發散魅力。傍晚時分,廈門的生活節奏逐漸「慢」下來,位於思明區的印象雲霄館也迎來了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展館內,馬鋪淮山、列嶼巴非蛤等當地36枚地標產品齊現展櫃,向北米粉、下坂牛肉丸等雲霄山海美食集聚一堂;市民正放慢腳步,享受舌尖上的「雲霄之旅」。這處農優特產品創意展廳,為雲霄與廈門兩地農產品購銷流通架起了橋梁和紐帶,讓更多外地市民吃到健康、生態的「雲霄味」。

「雲霄味」在鷺受熱捧,是全縣給扶持、優技術、強帶動,以商標助農促商標富農的縮影。雲霄境內物產資源,長期以來,縣委、縣政府聚焦農優特產品難買賣、難提價等問題,以「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為抓手,全力培育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以及地標產品,擦亮本土「農」字招牌,從而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更富。尤其是近年來,通過廣泛摸底排序、加大涉農經營主體扶持力度、大力普及地標知識等舉措,全縣至目前已擁有地標產品達36枚,總數位居全國縣級行政區第一位,地標特色種養殖業不斷壯大。

手握品牌資源,還要持續寫好寫活「地標助農、地標富農」文章。全縣各地隨之掀起數場「地標+N」的產業脫貧實踐。立足「地標+工業」理念,東廈佳洲島建設水稻工廠化機插育秧示範點,引進水稻機插秧無紡布覆蓋育秧技術,解放了農民「雙手」,提高生產效率。「下河楊桃」獲評地標產品後,下河鄉迅速成立黨建扶貧先鋒隊,打造電商文創園,玩轉「地標+電商+合作社」,不斷把電商扶貧的觸點拓展和延伸到各村合作社、貧困群眾當中去。僅下河村19家楊桃產業合作社共吸收入社農戶748戶,實現每月網銷楊桃15萬斤、網銷額120萬元以上,入社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餘元。依託「水頭青棗」這一響亮的地標招牌,水頭村推進「地標+技術」;在改技術、優品種、擴規模後,當地青棗鮮果年產值達2600萬元,農戶戶均年收入可達4萬元。以「列嶼巴非蛤」地標產品為載體,列嶼鎮將巴非蛤養殖大戶凝聚起來成立扶貧志願隊,結對幫扶貧困戶24戶,為老區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力量。而擁有「火田金柑」「火田菠蘿」等多枚地標的火田鎮,更是貼心地為名優特產品貼上了「身份證」,通過推廣「地標+溯源」,消費者掃碼即可追溯原生態種植過程,品質有保障、購買更放心,銷量、價格不斷看漲。

以地標產品為載體,以農業大觀園為平臺,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示範帶動,全縣各地玩轉「地標+扶貧+N」模式,各類農優特產品「飛」出深山,農戶們旺產旺銷、喜笑顏開。

農民變老闆「泥腿子」端上金飯碗

從縣城驅車數十分鐘,行至「雲霄大客廳」佳洲島,陡然從現代都市切換到田野風光。這天,省級植保員方達明如往常早早來到洲渡村貧困戶方保元家的蔬菜大棚,為方家送來苦瓜種植「技術指南」。

早前,方保元妻子因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方家主要經濟來源只能靠方保元一人種植點蔬菜為生。在鎮村黨員幹部的幫助下,方保元申請並通過扶貧小額信貸貸款,搭起了1.3畝的鋼化大棚種植蔬菜。在大家的熱心介紹下,農閒時,方保元還到附近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能2萬多元。

方保元的脫貧故事,離不開黨員幹部的關懷,更與島上的現代農業發展息息相關。在蔬果豐產的香氣裡,「蔬菜陸島」的溫室大棚歷經三次「升級換代」,設施蔬菜園區「遍地開花」, 每10畝農田節省勞動力2人。棚內,機器換人力,農戶輕點手機屏幕,蔬果即可遠程享受智能噴灌、氣體調換、自動施肥等服務;棚外,「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配套全」的農業生產一體化新格局日漸完善。

加入「種菜大軍」的島上農戶樂享「指尖農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每畝增收2000元。同時,佳洲島還通過發展採摘體驗、生態旅遊等多種新業態,越來越多的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看中佳洲島先進的農業設施配套,紛紛前來投資落戶。農戶們相中時機、洗腳上岸,從「泥腿子」轉行當起小老闆,發展農家樂、家庭旅館、田園採摘等休閒產業,盤算起「家門口」的生意經。

佳洲島農戶玩轉「黑科技」、樂當小老闆,列嶼鎮人家村的漁民們也解鎖了「靠海吃海」新吃法。每天晚飯時間,漁民湯典盛準點守候在電視機前,收看天氣播報節目,屏幕上變換的氣象信息與湯家出海漁船的捕撈收穫息息相關。30多年前,老湯「討小海」為生,小木船收成如何全看老天「心情」;而如今,湯家小年輕們駕駛4艘遠洋漁船航行在外,忙捕撈、搞養殖,無論晴天下雨總能帶回一船「驚喜」。

湯家這齣海上「豐收」故事的轉折,源自一顆小小巴非蛤。

上世紀90年代,漁民林鎮生和李漳山試養巴非蛤成功後,小漁村便走上了抱團試養巴非蛤的轉型之路。經過十多年來闖市場、育品牌、建船隊、忙抱團的不斷探索嘗試,人家村股份制巴非蛤養殖基地遍布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省,放養規模達到10萬多畝。其中,市場銷售量大的廣州市場,一天就可售15萬公斤巴非蛤。同時,村裡的捕撈業也隨之快速發展,全村已擁有大小船隻共60多艘,其中20艘200噸以上的大鐵船均從事遠洋捕撈,航跡遍布越南、菲律賓一帶公海洋面。巴非蛤越養越肥、越賣越好,漁民也越來越富。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員113名,直接或間接帶動當地400多戶漁民致富,戶均月收入增加3000元。同時,產業發展還為周邊帶來了5000多個就業機會,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帶去脫貧新盼頭。

農民有副業,討海船老闆,山上的「茶二代」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在和平鄉泮坑村,茶人張揚鋒等一眾新茶農,接過父輩的接力棒,為老茶村復興貢獻力量。由他創立的冇坑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一眾老茶農走上了生態有機茶種植之路。通過開荒擴建茶山,引進白瑞香等16個新品種,科學規劃種植區,泮坑生態有機茶品質逐漸提升,市場批發價躍升至普通茶的8倍,茶農們戶均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雲報 文/圖 )

相關焦點

  • 雲南有處紅土地,被稱為是上帝打翻的調色盤,足以媲美巴西紅土地
    說起中國雲南,這座彩雲之南的城市,仿佛是上天的眷顧,匯聚了天地間最美的色彩和風景,似乎連這個地方的絕色風景都會讓人覺得習以為常,但是當我在雲南東川看到這片紅色的土地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從來沒有想到,天地之間會有如此強烈而熱烈的色彩,直到有一天,打開檯曆,我看起來像是大地上盛開的一片燦爛的土地
  • 東川紅土地,上帝打翻的調色盤
    說起東川,大家都一臉茫然,更不用說紅土地這個地方。當初朋友說到這裡的時候,我也很迷惑,去雲南旅遊,不是應該去麗江?玉龍雪山?瀘沽湖?這些盛名的旅遊熱鬧地點,然,朋友說,想要看到原生態的雲南,看到純天然的風景,還是要去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這樣的景色,才是讓人嚮往的。
  • 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調色板——帶你走進雲南東川紅土地
    雲南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著獨具特色的紅土地,特別是東川區紅土地非常著名。從昆明出發,歷經三個多小時車程總算來到東川區紅土地觀賞點。一下車,一片五彩斑斕撲面撲來,像是進入了一個多彩的童話世界,讓人情不自禁地「哇」出來。
  • 尋味雲南,昆明東川紅土地綠色生態美食,你吃過沒有?
    雲南是七彩雲南、旅遊天堂,不僅有優美的風景,還有特色美味的小吃。今天小編帶您走進昆明東川紅土地,東川紅土地素有「天南銅都」之稱,銅文化歷史悠久,是名副其實的「錢王故裡」和「滇銅京運第一鎮」。雲南昆明除了銅資源之外,東川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有攝影天堂之稱的「東川紅土地」,滇中第一山的「轎子雪山」,還有烏蒙-牯牛寨山風景區、雪嶺景區、九龍風景區、東川銅礦山、東川區祝國寺、
  • 五律·雲霄烏山天池——福州(作者:林世保)
    更有輪船峰,太極仙翁、彌陀慈佛、母子石、雄獅長嘯、金龜出洞諸景。和世保兄《雲霄烏山天池》原玉陳天培烏山多秀美,靈氣滿天池。眼望彌陀佛,耳聽長嘯獅。仙翁雲中過,母子水中窺。步世保師《雲霄烏山天池》韻陳禹湍龍床雲展闊,白竹隱天池。太極仙翁醉,彌陀慈佛悲。輪船帆有夢,母子石情知。長嘯雄獅傲,烏山日月詩。
  • 紅土地畫室的成長原來是靠著這一股精神
    在新都,紅土地畫室一晃就已立足十四年,這也為後期新都成為成都藝術高效培訓集中地貢獻了力量。與此同時,經過短短兩年的發展,因為創始人與所有教職工的堅持,紅土地美術工作室正式被註冊,所以,2006年也是紅土地畫室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的一年。
  • 雲霄「土」滋味——燒窯雞
    燒窯雞3(吳景川攝影)  在雲霄,有這麼一道小吃叫人聞之垂涎,吃來叫絕,過後念念不忘,便是「燒窯雞」。選用雲霄當地山上的「土窯雞」,而非一般的肉雞,將醬油、鹽、糖等置入雞的腹腔中,包上沾過酒水的龍巖草紙,外裹錫箔紙,待用;不用鍋,而是用現堆的「土窯」,在土窯側面留出一個小門,取碎石於其上累成一個近似圓錐體的石堆;不直接用火,而是用火後「土」的餘溫來燜熟土窯雞,將木柴放入堆好的土窯中,高溫燒至碎石發白,取出未燒盡的柴火,投入事先處理好的雞,一窯可燜制十餘只「燒窯雞」。
  • 校友錄 | 舒龍:「紅土地文學」的「淘金者」
    」他認為舒龍對「紅土地文藝」的追求很有意義,「經過一個時期的艱苦探索,以『紅土地文藝』為旗幟的創作流派,將會以綽約的風姿屹立於中華民族新時期的文藝之林。」《呼喚「紅土地文藝」的繁榮和發展》一文,在江西引發了對發展繁榮「紅土地文藝」的討論筆會。江西省藝術研究所與贛州市影視藝術家協會聯合辦了一期《影劇新作》的「紅土地文藝專號」,文化部副部長陳昌本為此題詞:「紅土魂」。
  • 【春城秀】神奇的大自然調色盤——東川紅土地
    」,如此評價加之東川紅土地,卻正恰如其分。不得不說東川紅土地是上帝的情有獨鍾,佔盡了天時地利。在雲南高海拔、高氣溫、多雨季形成的溫暖溼潤環境裡,在長年累月的風雨侵蝕、陽光照射下,土壤改頭換面,有了不同於它地的灼熱而明亮的色彩。
  • 雲霄南湖生態園二期10月1日開園 佔地1200多畝(圖)
    秋日暖陽下,南湖生態園處處景不同,時時有驚喜。一期如意靈芝湖邊,花海蝶影區花開正豔,田間耕讀區的果蔬幼苗吐出嫩芽,湖畔旁梳理羽毛的白鷺自在優哉,紅磚廣場聚滿了健身散步的市民。二期彩虹橋旁,田間運動場稻苗翠綠,湖心小島、臨湖翠竹繪美生態底色,湖面蕩槳的木船行得慢。  眼見好風景,重溫好故事。雲霄南湖生態園地接縣城拓展區,是「一區一湖兩站四園」等區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全世界除巴西裡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你知道在哪嗎?
    雲南東川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裡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東川紅土地位於昆明市東北,因土壤裡含鐵、鋁成分較多,就形成了炫目的赤紅色彩。土地被田地和農作物分割成一個個色塊,遠遠看去,五彩斑斕,襯以藍天白雲,更為壯觀。這幾年,紅土地逐漸成為了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 澳大利亞自由行見聞錄|在北領地感受紅土地的脈動
    愛麗斯泉位於達爾文(Darwin)和阿德萊德(Adelaide)之間,當我們從達爾文自駕,歷經16個小時踏上這片廣袤的紅土地後,圍繞著愛麗斯泉的內陸地區奇觀名勝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  在澳大利亞中心探尋原住民古老文藝之旅愛麗斯泉有很多美術館,館內陳列了許多原住民藝術作品,事實上,這裡的文化藝術氛圍與澳大利亞其他的文藝之都相比也並不遜色,這片紅土地孕育出的文化創作更具有當地的獨特性
  • 秘境:東川紅土地,雲南蒼穹下的人間彩虹!
    美麗的雲南有兩部大自然的傑作,都與土地有關。一個是元陽哈尼族梯田,另一個是東川紅地。元陽梯田被譽為"大地的雕刻"。東川紅色的土地被稱為「大地的調色板」。就像神話中的描寫一樣。那天天氣晴朗上帝拿著調色板在創造大地上色即將完成時。調色板不小心留給了人類世界。上帝忘記了,但去過那裡的人再也忘不了了。
  • 珍惜走過的一路風景,情是景的靈魂,很是優美
    珍惜走過的一路風景,而有的卻有著比較少的人,而這是景點是十分的美麗的,還記得曾經跟朋友一起來這裡的時候,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自然的面前,這樣的景色是多麼的奇妙啊,簡直是讓人難以想像的,這裡的風景很是優美,並不是我們躺在床上,你有沒有跟朋友來欣賞一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呢
  • 雲南境內的墨脫,因紅土地走紅,但僅顯露了她冰山一角的美!
    因紅土地,東川被旅行界所熟知▼享譽中外的東川紅土地僅僅是東川壯麗風光掀開的一角,就已經讓世界為之傾倒。而東川北部礦區風光的多樣性、複雜性、濃縮性、震撼性、體驗性同樣絕無僅有、世所罕見、不為人知。這裡有山頂人家,恍若隔世▼這裡有高山峽谷,攝人心魄▼這裡有廢棄秘密研究所,充滿神秘▼1.昆明北極· 舍塊小鎮舍塊鄉在山頂的一角落,面積不大,是昆明最小的鄉鎮,鄉鎮雖小,卻隱藏著宛如仙境的景色。
  • 為紅土地而生!QQ農場高級作物種子介紹
    【IT168 軟體頻道】在廣大農場玩家的千呼萬喚中,QQ農場已經完成「土地改革」,「紅土地」正式上線,那麼在紅土地中應該種些什麼農作物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專為紅土地而生的農場高級作物種子。
  • 無景可賞?還是有景無心賞?
    賞景:真的無景可賞嗎? 真的是無景可賞嗎?我聽到抱怨風景區門票種種不值的人不在少數,我不敢妄斷他們的抱怨是否合理。但是卻不得不說,現在我們周圍的風景越來越多,可是我們的賞景能力卻越來越弱。美國學者羅伯特·哈裡森在其著作《花園:談人之為人》中悲嘆道,觀看已是一門失落的藝術,我們這個時代,包括所有的時代,都不缺少風景,可是,我們唯獨缺少的是觀看的能力。
  • 快看看雲霄都有哪些?
    更吸引人的是,這裡還有萬畝的桃花、李花、油菜花,到了春天會競相綻放,很值得期待。這裡群山環抱,林海綿綿,竹濤滾滾,山清水秀,更有源源不斷的善男信女、鼎盛香火,每年都能吸引數十萬遊客前往朝拜、觀光。主峰西山巖海拔1120米,中心景區25平方公裡,先後被評為福建省風景名勝區、福建省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香國公園風景2:香國公園是重慶大足最大的公園,一步一景美如畫!
    更有瀑布、噴泉、小橋流水、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等自然山水景觀,遊賞其間,一步一景美如畫,令人心曠神怡!藍天白雲下的百姓大舞臺園內景觀園內景觀園內景觀園內景觀藍天,白雲,綠草,仿古建築園內仿古建築景觀園內風景美如畫園內仿古建築景觀園內仿古建築景觀園內仿古城牆園內風景美如畫藍天白雲下的小橋流水園內風景美如畫
  • 福州鼓山十八景和白雲洞風景,登山和賞景的好地方,你來過嗎?
    每天,有不少登山愛山者會專門來到鼓山白雲頂登山。這裡,空氣清新,氧氣充足,風景無限好,是賞景和登山的好去處。一、鼓山十八景公園來到鼓山十八景公園,這裡的小景點非常多,小的洞穴也多,是觀景的好地方。二、鼓山白雲洞景區白雲洞景區內的摩崖石刻較多,洞穴也多,這裡的風景非常好,站在白雲洞頂,能一覽山下美麗的風景。登上白雲頂,吹著風,看著景,那真是一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