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堅守九十年不變的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2020-12-11 中國文明網

校訓的故事

 

資料圖片

  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培養嶄新的人才,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其中文學堂為國立廣東大學,也就是中山大學的前身。走在校園裡,從建築的命名到校園裡的雕塑,處處都能看到孫中山的「影子」。而「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正是孫中山於1924年11月1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捷表示:「博學,就是要學生廣泛地吸收中西文化的學問;審問、慎思、明辨,是要求學生多思考;篤行,是不能光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實行。」這十字校訓,是孫中山摘錄儒家經典《禮記·中庸》中的名句。就在學校成立、校訓公示的第三天,中山先生北上,5個月後在北京病逝。「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也就成了孫中山留給中山大學的遺訓。

  從成立至今,中山大學的校訓從未變更。90年裡,中山大學大師輩出,學者的傳奇代代相傳,詮釋著中大人尊德問學的優良傳統。

  1927年,魯迅成為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深入闡發了孫中山「革命不忘讀書,讀書不忘革命」的宣言。

  20世紀50年代初,雙目已經完全失明的歷史學家陳寅恪,以口述的方式,歷十餘年,在75歲完成了《柳如是別傳》。

  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南中國生物防治之父的蒲蜇龍,193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農學院,1949年在美國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並得悉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斷然放棄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歷經一個月的航行回到中山大學任教。他的生物防治解決了南中國多個農業生產的難題,於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

  今天,中大的師生們仍然敬佩這些師長,敬佩他們的博學,更敬佩他們的篤行。

  80歲的中文系教授黃天驥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山大學的第一屆大學生。在當年的老師當中,他最難忘的是嶺南第一才女冼玉清教授。黃天驥回憶說:「當年冼玉清教授請我吃東西,她從一個玻璃瓶裡面只倒出一顆蓮子給我吃。我回去跟同學們一說,大家都笑了,覺得這位女老師很吝嗇。」但後來抗美援朝,國家號召捐款,冼玉清捐出了大半輩子的積蓄,這筆錢可以在當時的廣州城任何地方買下一幢舒適的大房子。黃天驥感嘆:「國家有難,冼玉清老師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校訓中的『篤行』二字。」

  中山大學校長許寧生表示:「校訓作為學校的文化基因,影響著一代代學子,每一位畢業學子又將校訓精神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山大學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選擇回到校訓『修身至誠』的本意:『人心向學』。心誠則事成。心要靜,靜則思遠,思遠則成大事。」

  在四季青蔥的中山大學校園中,「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靜靜矗立在校園中軸線上,觀時代變幻,看堅守不離。(記者 吳春燕 通訊員 蔡珊珊)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它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中山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同時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如今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 [視頻]【校訓是什麼】中山大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中山大學是一所以偉人的名字來命名的大學。90年前,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它,並立下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五個詞、十個字,從知識開始,以行動結束,時刻警醒著後來者:振興中華,要將一切化為行動。  紅磚綠瓦的小禮堂,是中山大學的標誌性建築。
  • 轉載丨中山大學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校訓解讀】    1924年11月11日,在作為中山大學前身的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是為中山大學校訓之由來。
  • 【校訓如燈】中山大學校訓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多所高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併而成。 截至2019年9月,中山大學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開設132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9個,專業學位類別37種;有全日制學生53789人,其中本科生32160人,碩士研究生14463人,博士研究生7166人;專任教師4028人。
  •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光明日報-光明網
    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培養嶄新的人才,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其中文學堂為國立廣東大學,也就是中山大學的前身。走在校園裡,從建築的命名到校園裡的雕塑,處處都能看到孫中山的「影子」。而「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正是孫中山於1924年11月1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
  • 華工啟用新校徽校訓「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在華南理工大學師生和校友的心目中,母校的校徽與校訓有點尷尬:校徽上看不見學校名字,校訓竟然與全國66所高校完全一樣。昨日,華南理工大學宣布正式啟用新校徽、新校訓。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華南理工大學校徽確定為「以藍底色為主基調、內置華南理工大學英文縮寫字母『SCUT』的六角形圖案」,校訓確定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 紅色微電|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1924年11月11日,在作為中山大學前身的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十字訓詞語出儒家經典《禮•中庸》,要求學子按「至誠」之本性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養成君子品格。
  • 組工幹部要堅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中庸》子思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古代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著眼於新時期組工幹部隊伍建設,加快「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新時期組工文化的內涵所在,更是加強組工幹部自身建設的客觀要求。  博學是根基。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語出《禮記·中庸》。
  •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出自《中庸》,我非常喜歡。明代王陽明說知行合一,其實可以上溯到比他還早近2000年的中國古人。
  • 中山大學校長說校訓:修身至誠 百年不變的堅守
    選擇回到校訓「修身至誠」的本意:「人心向學」。心要靜,靜則思遠,思遠則成大事在四季青蔥的中山大學校園中,「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靜靜矗立在校園中軸線上,觀時代變幻,看堅守不離。1924年,孫中山先生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創辦了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
  • 中山大學校訓是什麼?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中山大學是一所以偉人的名字命名的大學,90年前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它,並立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當年孫中山先生為培養人才,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校,文為中山大學,武為黃埔軍校。孫中山先生為中山大學寫下五句十字的校訓後北上,五個月後病逝於北京。因此,「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就成為了中山先生的遺訓。
  • 中庸之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書中許多名句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像「君子慎獨」,「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半途而廢」,「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等。其中「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也是中山大學校訓並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手書。
  • 解讀王陽明傳習錄11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除非通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來明了天下的理,不然的話,善和惡的起因由來,真和假的分辨,都不能自我察覺到。如此就會縱情恣意而為,其危害也將舉不勝舉了。這段話,大體上是似是而非,原因在於它承襲了舊說的錯誤,不得不來分辨一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都可以稱之為學,沒有學了卻不去行的。比如說學孝,就必須要服侍奉養(雙親),躬行孝道,然後才能稱之為學。
  • 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什麼
    大學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學堂,特別是像中山大學這樣校史深遠的學校,受到了眾多學生的青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中山大學的校訓是什麼,下面就來看看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中山大學校訓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慎思明辨: 中華文化的審辨思維與懷疑精神
    走進中山大學校園,來到校園中軸線上,你會看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十個大字,這是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的中山大學校訓。中國學校有不少以「慎思明辨」為校訓的。如同在廣州的著名學府華南理工大學,於2006年啟用新校訓,與中山大學的校訓只少兩個字:「博學、慎思、明辨、篤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校訓也是「篤學、慎思、明辨、尚行」。
  • 徐松南:青年幹部要堅持勤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據了解,此次選派幹部赴美學習是寧夏第二次順利完成的境外長期培訓項目,2007年,寧夏曾選派34名青年幹部赴美國攻讀MBA(工商管理碩士)碩士學位。2008年6月,寧夏黨委組織部開始組織初選考試,並對選定的學員進行了英語強化培訓。
  • 視頻: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山大學校訓
    8月14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校訓是什麼》專題節目,對中山大學的師生進行了採訪,深度剖析了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
  • 用典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語出儒家經典著作《禮記•中庸》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關於治學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