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新入園、新入學孩子的家長們,孩子的學校定了,現在就等著老師的第一個家訪了。家長們都不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印象不好,不如「這個父親太挑剔了!」「這個媽媽太固執了!」而一個老師的看法也會影響其他老師的看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有4個雷區,家長們一定要避開!
雷區1 過度打聽
面對要相處幾年的老師,家長們都想把老師了解仔細了,老師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雷厲風行還是細膩耐心?有些家長看到年輕老師會擔心,老師的經驗是否豐富?
於是,家長們就問出了這些問題:
「老師,你大學剛畢業嗎?教了幾年了?」「老師,你之前的學生成績怎麼樣啊?」「老師,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啊?」如果你是老師,將心比心,你聽到這些問題開心嗎?
事實上,成熟教師和年輕老師各有各的優點,學校在安排班主任崗位時,也是多加考量,謹慎客觀。所以,家長們都不必杞人憂天。
雷區2 推卸責任
教育孩子需要學校和家庭一起合作,絕對不是推卸給老師這一方的。
所以,這些話就不必說了。
「老師,孩子以後就交給您了,您該說就說,該罵就罵,該打就打。」「我們工作都很忙,平時沒空管孩子,老師您多費心了。」雷區3 特殊照顧
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關注,這是正常的心理。一些合理的要求或者特殊的情況也可以在家訪時和老師打好招呼,比如孩子身體不適不適合劇烈運動等。
但是,一些請求特殊照顧的話,恐怕會讓老師為難,需要三思。比如:
「老師,我們家孩子視力不好,希望座位能靠前一點,但是也不要第一排,因為有粉筆灰,他有鼻炎。」「老師,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您上課多提問他,最好每節課都抽他回答一兩個問題。」雷區4 談論是非
大多數情況下,跟老師溝通時,關注自己的孩子就好了。不要在老師面前批評其他的老師或學校,也不要打聽老師和其他家長溝通的細節。
「王老師,我跟你說啊,某學校的教學質量可差了。」「我們小區的張媽媽啊,天天送孩子去補習班,還撒謊說沒有。」這種話就不要和老師說了。寫在最後
和老師溝通的大前提,需要我們先把老師當成教育孩子路上的一個夥伴,互相理解,一起陪伴孩子共同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