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留美學名「孫帝象」
母校普納荷近年才知悉校友竟是大名鼎鼎的孫中山
夏威夷中國城內的少年孫中山銅像。
1879年,13歲的孫中山從廣東香山翠亨村出發,漂洋過海,「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彼時,中國社會風雲激蕩。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1911年達到了頂點,兩千年封建帝制在風雨飄搖中灰飛煙滅。
這一年,孫中山46歲。
此去經年,孫中山已從一個懵懂少年成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那個孫中山遠渡重洋所到達的陌生地方,叫做夏威夷,太平洋上的一顆明珠。
在這裡,孫中山第一次接受正統教育,並有了「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在這裡,孫中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矢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也是在這裡,華人華僑對他傾囊相助,現代中國終現曙光。
文/圖 本報特派美國記者徐靖、劉旦
2011年3月19日,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我們乘坐的航班平穩降落在檀香山國際機場。被譽為「太平洋明珠」的夏威夷群島,由8個大島和120多個小島組成。其州府所在地火奴魯魯,早期因生產檀香木而被華人親切稱為檀香山。
由於孫中山的關係,這一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更是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以至我們還未走出機場,便已經深深感受到其濃鬱的中國元素。
與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相比,夏威夷國際機場堪稱袖珍,但走在候機大廳的廊橋上,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現了:一個數百平方米的中式花園盡收眼底,小橋流水,涼亭樓臺,一切均按照嶺南園林建築風格設計,而在公園的中央,則矗立著一尊孫中山的雕像。
明媚的陽光下,端坐著的偉人孫中山,神情自若,目光炯炯有神。雕像的基座有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通過英文碑刻,我們才知道,這是為紀念中山先生100年誕辰而建。雕像之外,花園內的涼亭以及小橋的護欄同樣鐫刻著「自由平等」、「東西互尊」,「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等孫中山生前的名言警句。
作為對外交流重要窗口的一個外國機場,居然豎起一座中國人的雕像,中山先生在海外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記者在孫中山年少求學的課室前留影。
尋訪孫中山與歐巴馬共同的母校
在機場匆匆吃完午飯,我們便奔赴孫中山與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共同的母校——普納荷學校(PUNAHOU SCHOOL)。1882年至1883年,孫中山曾經在這所學校修讀相當於大學預科的課程。儘管是周六休息日,但當得知我們遠渡重洋前來夏威夷尋訪傑出校友孫中山的蹤跡時,校外聯部主任塔妮女士還是驅車40多分鐘,從家裡趕到學校,熱情接待了我們。
午後的普納荷校園,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和煦而寧靜,遠處偶爾傳來正在打棒球的孩子們的喧鬧聲,顯示出這所古老校園的生機與活力。塔妮告訴我們,普納荷學校成立於1841年,從幼兒園一直可以讀到高中12年級,是全美規模最大、最古老,當然學費也最貴的學校之一。在當地方言中,「普納荷」有「水源」之意,它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檀香山曾遭遇大旱災,神託夢居住在此的一對老夫妻,次日拔起園中一棵已乾枯的樹的根,清泉頓時汩汩而出……如今,在普納荷中學的校園內,仍有一口池塘,水源常年不竭。
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我們對路邊一塊塊灰色石頭產生了興趣,塔妮說,也是在那個年代,很多中國華人跟孫中山的哥哥孫眉一樣,漂洋過海來到夏威夷謀生,「聽說校園裡的這些石頭,很多都是漂洋過海而來的船上的壓艙石」。
1871年,孫中山的哥哥孫眉赴檀香山做工,後來在茂宜島經營農牧業,1879年孫中山到夏威夷時,兄長的事業已經蒸蒸日上,才能夠將孫中山送往當時夏威夷最好的普納荷學校讀書,兩個學期內總共繳了55美元的學費。而現在,普納荷學校的學費已經漲到18000美元一年。
就在跟塔妮女士暢談的時候,晴朗的天空竟然飄起毛毛細雨來,塔妮解釋說,夏威夷天氣一天多變,這樣的小雨,被當地人稱作「幸福雨」。躲雨的空當,塔妮指了指矗立在我們面前的一棵參天大樹,「這棵大樹是1842年學校第一個學年的時候栽種的,說不定孫中山先生也曾經在這樹下躲雨呢。」塔妮笑著說。
不光是孫中山,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或許也曾受到這棵古樹的庇蔭。順著塔妮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一棟深色的恢弘建築。1976年至1979年除節假日之外的每個早上,歐巴馬都會來到這棟教學樓二樓靠左側的那個教室,聽老師布置當天的學習任務,然後再去選讀喜歡的課程。
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副會長陳燕女士(左)。
孫中山在校時全校中國人僅3名
距離往前推百米,時間往後退百年,在普納荷寧靜的校園裡,或許便能看到一個名叫「孫帝象」的中國青年的身影。塔妮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孫中山入學時用了「孫帝象」這個名字,以至於在後來很長時間內,學校並不知道孫中山是他們的傑出校友之一。「也是最近幾年,我們才知道,孫帝象原來就是孫中山。」
在孫中山讀書的那個年代,普納荷是一個農場學校,當時學校只有3棟建築,一棟是校長辦公樓,一棟叫作「E樓」,現在已經拆除,還有一棟便是我們眼前的這座白色的「OLD SCHOOL HALL」。樓建於1852年,是目前普納荷最古老的教學樓,青年孫中山便是在這裡度過了在夏威夷的最後兩年讀書生涯。令人吃驚的是,這棟兩層小樓至今仍在使用。
「孫中山在這裡讀書時,普納荷全校只有158個學生,他所在的班級共有32人,其中有3名中國人。」塔妮說。孫中山的同學中,包括當時的夏威夷王子Kuhio。
儘管在普納荷學校只讀了兩個學期,但在長期致力於孫中山文獻搜集與研究的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副會長陳燕女士看來,相比於來夏威夷就讀的第一個學校意奧蘭尼學校,普納荷給了孫中山更多的精神滋養。因為創建普納荷學校的美國新教會員營造的學校氛圍更加自由,這與孫中山此前就讀的意奧蘭尼學校(Iolani School)有些區別。
在普納荷學校,孫中山還結識了一位名叫弗蘭·蒂文的老師。蒂文對孫中山很是器重,後來成為莫逆之交,並曾大力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之後,還曾經在蒂文的幫助下,組織興中會的會員們,借蒂文辦的尋真學院(Mills Institute)的操場進行軍事訓練,甚至還聘請了一位曾擔任中國南洋練兵教習隊長的丹麥人做教練。
記者採訪興中會創始人之一何寬的後人何宇錦。
一校兩總統 前孫中山後歐巴馬
「在普納荷學校,孫中山和歐巴馬,誰的名氣更大?」
面對我們的這個問題,塔妮女士有些犯難,沉吟片刻,她認為,「應該還是歐巴馬的名氣更大一些,不過相信通過你們的報導,會有更多的人知道孫中山是從普納荷學校畢業的。」
事實上,由於孫中山的關係,普納荷與中國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些年,時常有中國人慕名前來參觀普納荷學校,特別是今年,已經有五六批記者前來探訪了。「歐巴馬剛當選總統以後,我們這裡也很熱鬧,現在又能接待來自中國的朋友們,我感到很榮幸。」塔妮女士說。
早在35年前,中美還沒有正式建交時,普納荷學校就已經開設了中文課程,如今,「普納荷」的中文教學已經從一年級一直延伸到畢業班的12年級,這樣的教學規模在全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有意思的是,當時學校還就教授粵語還是普通話進行過調查。1976年開始受聘教授普通話項目的Hope Staab女士回憶說,那個時候,大部分夏威夷華人祖籍是廣東,因此,普納荷的學生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學習粵語,以方便與祖輩們交流。 「這的確是一個挑戰。」Hope Staab說。不過,最終學校還是決定教授普通話,因為這才是中國的官方語言。
「其他學校或許可以效仿普納荷的教學模式,但卻無法再現學校與中國之間源遠流長的情緣。因為,這份情緣始於一個世紀以前,在一名來自廣東的青年學生走進學校大門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在學校的一份宣傳冊中,普納荷學校如是介紹了自己的中國情結。
藝術加工創作出13歲時的孫中山銅像
在夏威夷,還有一所與普納荷齊名的學校——意奧蘭尼學校,這恰恰也是孫中山剛到夏威夷時曾經就讀的地方。當地的嚮導告訴我們,普納荷與意奧蘭尼是夏威夷最出名的兩所學校,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按照中國式的分法,前者偏文,後者偏理。「如果你想讀哈佛,那最好就進普納荷,如果你想上麻省理工,那意奧蘭尼會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到訪意奧蘭尼的時候,正值下午3時,周末的校園十分清靜,一個身著運動衣、頭戴棒球帽的日本小學生,正悠閒地躺在校園的草地上曬太陽,不遠處,一場全副武裝的棒球賽激戰正酣。少年時代的孫中山,或許也曾在這湛藍的天空下,或揮汗如雨打球嬉戲,或專注地品讀華盛頓林肯等人的傳記。
在學校的校長辦公室旁邊,我們同樣發現了一尊孫中山的銅像,不過與檀香山國際機場的那尊銅像不同,這座銅像展現的是少年孫中山。清秀的臉龐透著一絲稚氣,身上甚至還挎著一個書包。銅像的銘牌上寫著:本校校友,一八八二年畢業。
1879年到1882年,在意奧蘭尼讀書的3年裡,孫中山系統學習了西方的自然科學以及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學和聖經等課程,並從一個連英文字母都不認識的中國鄉下孩子,蛻變成一個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優秀學生。在畢業典禮上,夏威夷國王卡拉卡奧阿親自為孫中山頒發了英文語法第二名獎。
天資聰慧的孫中山,現在已經是意奧蘭尼學校的傑出校友。說起意奧蘭尼學校的這尊孫中山銅像,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副會長陳燕女士向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是在2006年,正值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夏威夷市政府將中國城旁邊的一座公園命名為孫中山紀念公園,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於是籌款13萬美元,打算在公園內豎一尊孫中山銅像。
「在香港博物館,看到了一尊孫中山17歲時的塑像,這是我們看過的孫中山銅像裡面最為生動的。」陳燕介紹說,後來他們找到了這座銅像的作者,香港著名雕塑家朱達成先生,希望他能夠為夏威夷的孫中山紀念公園雕刻孫中山銅像,由於孫中山是13歲到夏威夷,基金會希望能夠塑一尊孫中山13歲時的銅像。但是當時能夠找得到的孫中山的影像資料中,最年輕的也只有17歲。於是,朱達成就照著孫中山17歲時的樣子,經過藝術加工,為孫中山紀念公園塑了一尊13歲的少年孫中山銅像。
3月20日下午,在夏威夷中國城旁邊的孫中山紀念公園,我們在綠樹掩映中找到了這座銅像。少年孫中山頭戴無簷帽,身著長馬褂,右手夾著兩本書,神情堅毅地望著遠方。陳燕告訴我們,意奧蘭尼學校看到以後,也希望能在學校裡豎一尊少年孫中山的銅像,為了避免雷同,孫中山銅像的面部表情都一樣,只是由右手夾著書,變成了挎一個書包。
「他們還特意將少年孫中山銅像放在初中部,希望孫中山能夠成為孩子們的楷模。」陳燕說。
初創興中會 走上革命之路
1883年7月,在夏威夷求學4年之後,孫中山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但他與夏威夷的緣分並未了斷。僅僅一年之後,應大哥孫眉的召喚,孫中山再次來到夏威夷,這一次他與孫眉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孫眉希望年幼的弟弟能夠跟他一樣經商,而孫中山卻有志升學。一怒之下,孫眉將原本劃歸孫中山名下的一半財產重新要了回去,心情失落的孫中山,得到了普納荷學校老師蒂文的鼓勵和支持。1885年,孫中山再次回國。
此後的幾年間,孫中山輾轉於香港和廣州之間,學醫、從醫,結交有志青年,並漸漸走上革命之路。當他第三次踏上夏威夷的土地時,已經是9年之後,那一年,他28歲,再也不是那個負笈求學的懵懂少年了。夏威夷,再一次成為孫中山命運的轉折點。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及其20多名支持者聚集在檀香山卑涉銀行華人經理、基督教教友何寬的家中,舉行了「興中會」的成立大會。
會議選舉孫中山為興中會會長,選舉檀香山永和泰商號司理劉祥、卑涉銀行華人經理何寬為正副主席。至此,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正式宣告成立。
時光跨越一個多世紀,2011年3月20日的夏威夷,中午11時,一位頭髮花白的花甲老人,身穿有著濃鬱夏威夷風情的花襯衫,應邀來到我們下榻的酒店暢談家史。他叫K.Russell Ho——興中會創始人何寬的曾孫,他的中文名字叫做「何宇錦」。
出生於1950年的何宇錦並未見過自己的曾祖父,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曾祖父的研究。
「當時,華人在夏威夷大多做苦力,何寬能夠在銀行供職很不容易,這與他的人品有關。」何宇錦自豪地說,由於曾祖父誠信經營,他還被授權可以給予當地中國商人最高600美元的無抵押貸款。
不過,儘管對自己的曾祖父感到驕傲,但當他第一次聽祖母說起曾祖父跟孫中山是好朋友的時候,他覺得難以置信。「一個普通人,怎麼能夠與一個推翻清政府的領袖人物扯上關係?這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何宇錦告訴我們,何寬是通過孫中山的中學同學鍾工宇而相識的,兩人一見如故,何寬由此成為孫中山革命最為忠誠的追隨者之一。1894年11月24日,興中會的成立大會,剛開始就是在何寬位於檀香山愛瑪巷140號的家中舉行的,後來由於參加人數太多而轉移到了同一條街的興中會會員李昌家。讓何宇錦感到可惜的是,這棟房子已經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拆掉了。
作為興中會的創始人之一,同時又是在銀行供職,為人誠實守信的何寬,自然成為孫中山最為可靠的「財政大臣」,興中會的一些支票,都要由他跟孫中山共同籤字方可生效。
從1894年11月24日到1895年9月2日,先後有112人陸續加入了興中會,而這些人的名字和繳納的會費,都被何寬保留在了「興中會會員及收入會銀時日與進支數簿」中。根據帳本記載,興中會成立一個多月後,共籌集1388美元,後來在各界華僑的支持下,累計籌集6000多美元,這些錢也成為1895年孫中山發動廣州起義的第一筆活動經費。
何宇錦告訴我們,當時夏威夷有很多清政府的耳目,因此興中會的活動都是秘密進行。有一段時間,孫中山到夏威夷時,都是住在何寬家裡,深居簡出,每日由何寬負責飲食起居,並為他購買當地報紙。
「由於曾祖父與孫中山是至交,同時又是興中會的『元老』之一,當1926年曾祖父再次回到中國時,他被視為現代中國的奠基人之一,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何宇錦對我們說。1931年何寬在夏威夷去世的時候,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特意向何寬的墓地敬獻花圈。
檀島幸運的偶遇
1895年10月,廣州武裝起義失敗後,孫中山被迫逃亡香港,重訪老師康德黎,年底輾轉再赴夏威夷檀香山。這是他第四次抵檀香山。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韓信夫研究,正是這次在檀香山的一次偶遇恩師康德黎,才讓他在隨後倫敦遇險時大難不死,並因一篇《倫敦蒙難記》揚名海內外。
2011年3月19日下午,在位於火奴魯魯Keeaumoku的寓所中,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副會長陳燕和我們共同回憶了這段神奇的插曲。
康德黎是孫中山在香港學醫時的老師,孫中山在校時成績優異,深得康德黎器重。孫中山流亡路上,兩人一度失去聯繫。
有一天,正因廣州起義失敗而倍感失落的孫中山漫步於檀香山中國城街頭,無意間抬頭一瞥,恰好看到迎面走來的康德黎夫婦!原來,夫婦倆正準備取道檀香山回英國,當得知孫中山計劃不久後去倫敦時,康德黎熱情地給他留下了自己在倫敦的地址。後來,孫中山在倫敦被清政府駐英國使館拘留,幸虧康德黎及時出手相救,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孫中山倫敦蒙難事件。
對於這段偶遇,孫中山在後來的自傳中曾經這樣記載:「檀島之邂逅,真有天倖存焉。否則吾尚無由知彼(康德黎)之歸國,彼也無由知吾之來倫敦也。」
夏威夷 今年為孫中山年
在夏威夷的尋訪之旅,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這就是我們在前面的故事中曾經數次提到的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副會長陳燕女士。3月19日下午,我們一行來到火奴魯魯Keeaumoku街的一棟高層公寓拜訪陳燕女士,一進門,懸掛在右側牆壁上的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合影,以及精心裝裱的毛澤東寫給陳燕父親陳志昆的親筆信,顯示了這個海外家庭與中國革命的淵源。據陳燕介紹,夏威夷州政府已經通過一個方案,將2011年定為孫中山年。
陳燕一家與孫中山原來是親戚,正是由於這層關係,也在中美友好交流的歷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陳燕介紹說,她的父親陳志昆的堂姐陳淑英,嫁給了孫中山的兒子孫科,1934年,時任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的孫科來夏威夷探親,將23歲的內弟陳志昆帶到中國任英文秘書。也是在孫科的安排下,陳志昆在上海第一次見到了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局不穩,孫科於是讓陳志昆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孫治平和孫治強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正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陳燕的父親陳志昆結識了大批來自國內的進步師生,尤其是認識了周恩來在南開中學時期的同學沙志培教授,這段相識改變了陳志昆的一生,同時也改變了陳家的命運。
通過沙志培的牽線,陳志昆向周恩來表達了希望回國抗戰的願望,對於這位海外學子的滿腔報國熱情,遠在延安的周恩來欣然回信表示歡迎。在周恩來的引薦下,陳志昆輾轉到達延安,並在延安生活了9個月。在延安,陳志昆見到了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高層,毛澤東還欣然提筆,特意送給陳志昆一幅字,上書「將一切真心救國的志士團結起來,中國就有出路。這種志士就是不謀私利,犧牲自己,專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的人。」
如今,毛澤東主席為陳志昆手書的這幅字,已經成為陳家的傳家寶,陳燕女士特意將它精心裝裱起來,掛在了自家客廳的牆上。在陳燕看來,這是對她,也是對她父親事業最好的肯定和激勵。
陳燕告訴我們,她父親在延安曾萌生要去前線打仗的想法,但未獲許可。鑑於他的家庭背景,毛澤東、周恩來建議他回到重慶,將在延安的見聞傳達給孫科等國民黨黨內人士,以促進兩黨合作,一致對外抗日。陳志昆於是回到重慶,並在1940年至1946年,在東南七省以及四個戰區擔任中國工業合作社的主任。
1947年,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不忍看到手足相殘的陳志昆回到了夏威夷,做了個房地產經紀人。兩年後,陳志昆的命運再次迎來轉折點。1949年的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欣喜若狂的陳志昆立即給毛澤東和葉劍英發去電報,恭賀新中國的誕生。一年之後,陳志昆攜新婚僅8天的妻子黃壽珍一同回到祖國,一住就是11年。
「我原來也做過記者,跟你們是同行。」現已96歲高齡的黃壽珍老人聲音依然爽朗。唯一令老人遺憾和傷感的是,她的丈夫陳志昆已在去年以百歲高齡仙逝。
黃壽珍回憶說,回國後,陳志昆被安排在北京外文出版社工作,負責對外宣傳、聯絡及出版發行工作,她則被分配到北京國際新聞局,成了一名新聞工作者。1957年,陳志昆被派到廣州,參與籌備了第一屆廣交會。
出生在夏威夷的陳志昆,成了夏威夷與中國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梁。1972年,夏威夷希望與中國建立經貿關係,由於當時中美尚未建交,經貿往來多有不便,於是在陳志昆的幫助下,夏威夷開始組團參加春、秋兩季的廣交會。上世紀80年代,夏威夷希望與廣東省建立友好省份關係,但當時廣東已經與美國的麻薩諸塞州結成友好省(州),根據當時國務院的規定,友好省(州)之間只能建立一對一的關係,又是陳志昆致信國務院,陳述夏威夷與廣東的歷史淵源,最終使得國務院為廣東省開了先例,同時與美國的兩個州建立友好關係。
黃壽珍老人回憶說,1961年,他們舉家前往香港,陳志昆則先後出任廣東省銀行和香港華僑商業銀行的副總經理,是當時中國國有銀行中唯一一名位居高位的美國公民。隨著上世紀70年代,尼克森訪華以及中美建交,陳志昆又成為中美之間的貿易顧問,常年往返於中美之間。
1981年5月29日,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在北京去世,陳燕一家人作為其親屬陪同在側。宋慶齡去世後,陳志昆還與孫中山在美國的親屬共同發起成立了美國宋慶齡基金會,陳燕目前不僅擔任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的副會長,同時還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理事。
「從上世紀70年代到1981年宋慶齡去世,我們總共跟她通了36封信。」陳燕告訴我們,這些信件她都保存完好,並準備在5月宋慶齡逝世30周年時,捐給宋慶齡基金會,併集結成書。「信的內容都是以家事為主,她經常會通過我們打聽孫科兒女們的情況。」
如今,陳燕與孫中山的後人往來依然密切。巧合的是,3月19日下午3時,就在我們與黃壽珍、陳燕母女倆暢談的時候,遠在美國本土聖地牙哥的孫中山孫女孫穗華打來電話,問候黃壽珍老人。「穗華和我爸爸是同一天生日,兩個人特別親,去年爸爸過99歲生日的時候,她還特地趕來祝壽。」陳燕說。
近年來,陳燕一直致力於孫中山的史料收集與整理工作,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從今年2月開始,她所在的夏威夷孫中山基金會牽頭舉辦的一系列紀念活動就已經拉開序幕。
據陳燕介紹,夏威夷州政府已經通過一個方案,將2011年定為孫中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