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要牢記大量的日語單詞,還要掌握複雜的語法結構。然而,在和日本人進行實際對話時,卻往往發現並不是掌握了單詞、語法的正確用法就能和日本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為什麼學完日語教材後,自己的日語能力還是達不到和日本人溝通的水平呢?
首先,目前國內市場上大部分日語教材的教學內容多以應對高考日語以及考級日語為主,這難免會導致教材中關於涉及到日本人實際交流中的日語用法的教學內容少之又少。
日語教材裡的教學內容十分有限,而在實際應用中,日語學習者需要掌握的情景對話往往超出教材的教學範圍,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日語學習者將不得不將自己在教材中積累到的單詞、語法知識另外組織出一套說辭。這種即時性的語言組織行為因而極有可能會出現與日本人溝通不暢的情況。
其次,日語作為一門語言來說,日語其本身的學習難度遠比不如漢語要低,這也意味著,想要掌握好教材上的日語對同學們來說並不難。但是,而真正令人倍感壓力的是——如何理解日語中日本人說話的思維方式。
正如部分國人描述表述的那樣:赴日後,發現在與日本人溝通交涉或是想要說服日本人時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很多時候,國人將它歸之於日本人不好相處,其實不盡然,導致這種事情發生的原因極有可能是你直白的回答和生硬的語氣造成的。換句話說,用中國人說話的思維方式翻譯成日語往往是行不通的。
舉例說明
例一:在日本某家便利店購物時,店員通常會向你詢問是否需要便利袋。此時你想說「不需要」以此來表示拒絕,而教材上用於表示拒絕時的日語表達可以是「いいえ」(不),也可以是「要らない」(不需要),但這兩種回答在現實中的表述會讓店員認為你很無禮。實際上,你應該回復店員「大丈夫です」(沒關係),這才是該情景下恰當地回答。
例二:在日本某家商場買衣服時,你對試過的衣服並不滿意。此時你想對導購員說「不要」,根據教材上表示「不要」的日語表述是「買いません」,但在現實中,你應該對導購員說「お戻しでお願いします」(請放回原來的地方)。相比於前者的「買いません」,後者的表述更為恰當。
從以上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日本人在口語表達上非常重視說話的語氣,即說話的表達方式要委婉。所以,同學們在與日本人的交流日語口語表達中一定要掌握好句子的語氣,否則你的語氣極有可能成為交流中你們之間的障礙嚴重影響與日本人之間的交流。
那麼在現實中的不同場合下,大家該如何用日語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呢?言吉君列舉了兩種常見的對話場景,供大家學習參考。
1. 表達拒絕時不要直白地說「いいえ」(不)。用「ちょっと」(有點)、「難しい」(困難)這樣的詞來代替會更容易讓日本人接受。
比如需要拒絕時,你可以說:
「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ますね!」(我以後好好想想。)
「時間難しい。」(太耗時間了。)
「地點難しい。」(位置不太方便。)
「また考えてみます。」(我再考慮一下。)
2. 發表意見時不要直白地說「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做」,而應該先詢問對方的意見。你可以說「と考えています」(我個人的看法是~),也可以說「と思いますが、いかがでしょうか。」(我認為~,大家覺得呢?),這樣的表達不僅發表了自己意見,同時也照顧到了對方的感受。
最後,日本文化內容的匱乏也是大多數日語教材的通病。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相信大多數人學習日語都是為了通過這門語言能更好地接觸到新鮮事物,比如赴日旅遊、赴日留學、赴日就職等等。然而許多日語教材在關於涉及到日本文化這方面內容時卻只是簡略地一筆帶過。
要知道,日語學習一旦脫離了日本文化就很容易令人迷失方向,而忽視對文化方面的學習,則可能會導致你難以到達更高層次的語言階段,甚至可能影響到你未來的人生發展。
由此可見,對於日語學習者而言,想要學好日語,僅憑掌握好教材上的日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言吉君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多看日本綜藝類節目。因為綜藝類節目中出現的字幕通常都是日本當下最口語化、最流行的用語,同時其中出現的一些金句也是你與日本人溝通時最好的談資。
另外,赴日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只有在自己親身體驗後,才能對日語、日本人、日本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歡迎來言吉君這裡了解學習日語口語,助你日語口語更上一層樓!
編輯:劉小倩
審稿: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