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穗軍:十年法援之路播撒法治種子

2020-11-02 中工網

2020-11-02 10:04:08 來源:法治日報

國際仲裁院仲裁員、史良法學院兼職研究員、中葡法學院兼職教授……一個個分量十足的稱謂,說的都是廣東博厚律師事務所律師鄭穗軍。在被問到這其中最重要、最有意義的稱呼時,鄭穗軍給出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法律援助律師。

「我是從2010年開始參加『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的,希望能夠通過這一行動將法治理念和法律理想傳遞到全國每個角落,實現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鄭穗軍說。

法援律師這個看似樸素的頭銜背後,是鄭穗軍十年如一日的奉獻。從海南到西藏、從新疆到青海,他辦理了上千起法援案,數萬名群眾受益。

情暖高原邊陲

為解決我國無律師縣和律師資源嚴重短缺縣貧困百姓法律援助難的問題,2009年,司法部、團中央發起「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

從2010年7月開始,鄭穗軍先後在海南五指山市、西藏那曲市、新疆南部帕米爾高原山區和青海青藏高原山區為當地群眾無償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開展法治教育、提供法律諮詢等。這些地方大多屬於偏遠地區,氣候條件惡劣。

「印象最深的就是2013年在西藏自治區比如縣,那裡海拔4000米,缺水少電。我住在單位宿舍4樓,喝水得自己從院子裡打水提上去,由於高原反應,上一層樓就要休息20分鐘。」鄭穗軍說。

艱苦的條件沒有讓鄭穗軍產生退意,反而更加磨鍊了他的意志。

在青海省黃南州做法援律師時,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要在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第二次開庭。時值冬季,暴風雪肆虐青藏高原,通往西寧的高速公路封路。鄭穗軍便高價租來汽車,冒雪翻越大山出黃南州,趕到西寧市城東區法院進行質證。

「與及時有效維護當事人權益相比,其他的都不算什麼。」鄭穗軍說。

在比如縣服務期間,鄭穗軍擔任過多地「不在編、不領錢」的村(居)委會法制村長、法制主任,積極參與民間自治和普法宣傳。此外開展法律進校園、進單位等系列活動,授課超過200次,聽講人數超過2.55萬人。

解糾紛育人才

讓法治理念走進群眾內心、讓群眾真心接受,是包括鄭穗軍在內的法律援助律師一份沉甸甸的期盼。

鄭穗軍服務過的地區大多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在他看來,當地的民俗、習慣對群眾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有很大影響。如果不能做通思想工作,他們會認為法律法規是不對的,有時候還會錯誤理解法條。

海南某縣是黎族苗族同胞聚集地,女性一旦出嫁,她們此前擁有的自留地便「自動取消」,土地收益等合法收益也被剝奪。鄭穗軍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為「外嫁女」爭取土地分紅權益。

鄭穗軍說,這起系列性案件前兩次是單獨訴訟,村裡其餘的「外嫁女」知道後便一起到法援中心求助,之後變成集體訴訟。

「她們有的是出嫁後戶口沒遷走,有的是離婚後戶口又遷回來,情況各不相同。在當時,偏遠地區『外嫁女』想爭取土地分紅幾乎是不可能的,沒了土地,她們連生存下去都很困難。」鄭穗軍說。

那段時間,鄭穗軍幹得最多的事就是到村裡一次又一次地與村幹部拉家常、講法律,不厭其煩地說法、釋理、講情,最終村幹部同意按照法律規定補償分紅,拖了近30年的「外嫁女」維權案終於圓滿解決。這起案例被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等部門評為「1+1」中國法律援助行動十佳案例。

除了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糾紛,鄭穗軍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培養當地法律人才。

「由於氣候極端,拿到國家司法考試C證的可能留在當地,拿到A證的都會選擇出去。如果沒有『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一些地區可能一直不會有律師。」鄭穗軍感慨地說,想要改善地區間法律資源的不平衡,培養人們的法律意識,需要多代法律人的努力。

跟過鄭穗軍的民族大學生助手、基層法律工作者和大學生志願者共有8人,在他手把手帶領下,多數已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有的考入政法機關,為當地法治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新鮮生命力。

以恆心致初心

一名深陷離婚矛盾還要撫育3歲孩子的藏族婦女,其丈夫在鄭穗軍的調解下,從最初只願承擔6萬元撫養費,到最後支付了12萬元經濟補償和撫養費。這名婦女悄悄留下3000元錢表示謝意,鄭穗軍發現後趕忙追上退還。類似的情景在他進行法援工作期間發生過不知多少次,農民工、少數民族困難群眾紛紛為他送來錦旗和感謝信。

「起初,作為來自發達地區的律師,我的內心隱約有一些驕傲,感覺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心理優勢和專業優勢,是在運用法律知識做慈善活動。」鄭穗軍說,10年間,自己完成了從施援者到受益者的角色轉變,也理解了幫助別人實際上也是幫助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多年公益服務中,鄭穗軍不忘鑽研學術、深耕自己。他撰寫的有關文章得到司法部肯定,還主持參與多個科研課題,完成法治宣傳教育評估課題研究。

今年6月,鄭穗軍參與籌建了在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依法設立的全國首家以矛盾糾紛預防多元糾紛化解、公共法律服務及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服務等為主要職責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中治矛盾糾紛預防與多元化解管理中心,在拓展「一帶一路」法律援助、創新自貿區法律服務體系制度的道路上,以更大的幹勁開啟新徵程。

記得為何要揚帆起航,也知道將駛向何方。鄭穗軍正與千千萬萬志願律師一起,播撒法治理念和法治理想。(法治日報記者 董凡超 見習記者 張守坤)

編輯:尹文卓

相關焦點

  • 石碣司法分局普法進校園,把法治種子播撒在幼兒心中!
    石碣司法分局普法進校園,把法治種子播撒在幼兒心中「從小要學法,法律威力大,生活大世界,處處不離它……」10月21日,在石碣中心幼兒園傳來了孩子們稚嫩響亮的歌聲,由石碣司法分局組織開展的普法進校園活動,為該園大班幼兒帶來一節精彩生動的法制安全課,培養大家從小崇尚法制、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
  • 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到農村最後一公裡——益陽市積極探索法治鄉村...
    讀《古訓家風》、看法律法規宣傳欄……村民法治文化廣場就是普法的「課堂」。村民李學知曾是捕蛇抓雀高手,參加法治鄉村系列學習以來,決定「金盆洗手」,改搞種植養殖。這是南縣天然港村法治建設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市基層法治鄉村建設常見的場景。
  • 法援為民好榜樣
    心系法援 為民「撐腰」「李大爺,您下次來記得帶上身份證,還有一些與案件相關的證明,這是我的手機號碼,您隨時可以呼我。」因常年為民法援奔忙,人稱外號「吳不閒」。鐵肩擔道義 為民討公道作為一名法援人,堅持以誠待人,仗義執言,求「實」、求「細」、求「精」、求「快」,這是吳智堯的辦案作風,也是他的人生信條。
  • 法援有愛,相伴成長——青少年暑期法治教育行
    8月13日,靜安區法律援助中心與靜安區司法局江寧路司法所共同開展「法援有愛,相伴成長」青少年暑期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帶領12名中小學生「零距離」了解法律援助工作、感受法治精神。聽案例學法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工作,援助律師褚飛鵬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辦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經歷
  • 弘揚憲法精神 播撒法治種子
    「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被全國普法辦命名為「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我省首次有了國家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河南省司法廳黃河法治文化帶的探索與實踐」被全國普法辦評為2019年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創新案例。
  • 播撒夢想的種子
    播撒夢想的種子李珉夢、王卉所帶班級,許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並不能幫助他們的學習;有的家長面對孩子不盡人意的成績只知道打罵責罰,卻不懂得與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不願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有的孩子從小父母離異,給他們帶來了心理上的創傷。農村的孩子相比城裡的孩子缺失的是什麼?陪伴?關愛?還是敢想敢做的勇氣?隨著與孩子們的日益熟悉,李珉夢、王卉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 平輿縣司法局開展「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法治宣傳活動_駐馬店...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劉藝冉)為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職能作用,進一步保障復工復產、決戰脫貧攻堅,將法律援助關愛和幫助貧困群眾的工作做細、做實,6月11日,平輿縣司法局組織普法志願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前往玉皇廟鄉唐莊村委編藤廠開展「法援惠民生
  • 【法治副校長】播撒法治種子,老師們很關鍵
    殷勇在講課中表示,校園法治教育的根本落腳點在「教育」,其主要的依託力量就是教師,教師法治理念更新對推進校園法治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兩個小時的授課中,殷勇以教師在課堂教學、在學校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為切入點,與全校教職工共同交流了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校園安全形勢、教師的權利義務、教師犯罪典型案例、加強法治校園建設等內容。
  • 不忘初心 法援為民為法治政府建設奉獻力量
    瓜州縣法律援助中心堅持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業務工作相結合,為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點燃特殊群體生活希望,為法治政府建設奉獻力量。開展培訓交流,滿足農民工法律需求。法援中心和各法律服務單位緊緊結合實際, 對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培訓緊緊圍繞農民工常用的法律法規和農民工在務工期間的基本權利義務進行。對農民工如何籤訂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如何解決工資問題、如何進行工傷認定、如何維權等一系列容易發生在農民工身上的法律問題進行宣傳講解,增強了農民工的法律意識。
  • 守初心 擔使命 廣州法援創新六大便民服務舉措 - 法治廣東-法制網
    ,以實際行動確保主題教育落到實處,為廣大困難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援服務,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平安法治廣州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了積極作用。選派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律師從事刑事法援律師值班,市律師協會5個刑事專業委員會和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全體成員加入法援律師隊伍,建立市區兩級聯動法援值班律師庫,有效提升法援質量。
  • 慶雲縣:「法援在線」加速度 法律援助暖人心
    慶雲縣:「法援在線」加速度 法律援助暖人心 2020-12-20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播撒愛國的種子
    通過舉辦畫國旗、唱國歌、講愛國故事等活動,在幼兒心中播撒下愛國的種子,使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情懷,市政府幼兒園舉行了「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的新學期第一課——升國旗儀式。通過多種寓教於樂的活動啟迪幼兒,將一顆顆愛國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中,增強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孩子們從小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未來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用智慧和汗水建設更加富強的祖國。」
  • 2019年「憲法宣傳周」:弘揚憲法精神 播撒法治種子
    為加大全民普法宣傳力度,中共湖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湖南省司法廳、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面向全國開展「你學法我送票·錦繡瀟湘(天下洞庭)任你遊」活動。 今天我省將在長沙舉行「12·4國家憲法日暨法治湖南建設年度盛典」湖南主場活動,隆重紀念第6個國家憲法日,集中展示一年來我省依法治省取得的成就。盛典通過表彰依法治省中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展演法治文化作品,全面展示 2019 年全省依法治省成就。
  • 江西南昌新建區啟用「集成式」法援服務
    江西南昌新建區啟用「集成式」法援服務 發布時間:2020-12-22 15:44 星期二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孝清 通訊員 彭文峰 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積極做好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法律援助工作
  • 法治宣傳丨「開學季•普法校園行」——臨洮縣司法局玉井司法所開展明堂小學法治宣講活動
    為了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法治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裡,營造校園「尊法、學法、用法、守法」的濃厚法治氛圍,9月4日,臨洮縣司法局玉井司法所聯合甘肅洮鼎律師事務所開展「開學季•普法校園行」明堂小學法治宣講活動。
  • 寶雞:憲法宣傳進校園 播撒法治「小種子」
    活動中,300餘名師生誦讀《憲法》、集體宣誓,與會人員在橫幅上簽名,通過活動激發了青少年學生了解憲法、學習憲法的興趣,提升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真正實現學法辯是非、知法明榮辱,做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的好公民。
  • 教師節|高青檢察:法治「園丁」的心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呼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也呼籲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時代新青年。逐夢理想,法治同行。願親愛的同學們,常懷一顆稚子之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崇法明辨厚德,將法治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做信仰法治、崇尚公平正義的時代青年,在追逐夢想的前方路上不偏不倚、一路平坦,並成為我們法治道路上的同行者。
  • 科學家精神宣講——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學種子
    科學家精神宣講——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學種子 2020-12-10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估嗎回收助力花田支教公益 播撒知識的種子
    黃彬彬同學認為支教,是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追逐夢想的種子,點亮夢想。  估嗎回收希望通過此次助力支教,來幫助鄉村孩子們了解外面多元的世界,拓寬孩子們的視野,播撒知識的種子,成就更好的他們未來,估嗎回收將在公益之路上繼續前行,持續助力多領域的公益活動,在為用戶提供優質的體驗和服務的同時,傳播愛與希望,踐行「來源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奉獻於社會」的企業態度。
  • 寧海各中、小學法治第一課 | 播撒「法治」種子,守護「少年的你」(二)
    三四年級同學組織了法治主題班隊活動,開展模擬法庭,講述法治故事,讓同學們在模擬情境中、教育故事中懂得了知法、守法的意義。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在班隊課上觀看了法治宣傳動畫片《青少年普法——向校園欺凌說不》,並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朗讀《憲法》,對「法」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