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內生動力:一個中國化的心理學概念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貧困人口的主體地位及其心理因素。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其相關部門在關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性文件中均多次強調「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但是「內生動力」究竟為何?如何激發?本文圍繞這些問題略作探析。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扶貧語境下的「內生動力」(endogenous power),不等同於西方心理學語境中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所指的「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自我決定理論認為自主(autonomy)、勝任(competence)和關係(relatedness)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是個體心理成長、內化和心理健康必備的條件。只有當組織環境滿足個人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時,個體才會體驗到工作活動的意願感、意志感和選擇感,增強或維持內在動機,產生更加持續高效的行為結果,同時增進其身心健康。然而,我國不少貧困人口世代生活在長期封閉、變化緩慢的貧困地區,他們較少接觸外面的世界,亦未認識到自身的貧困,這種環境中的個體對脫貧很難產生自主性的(從下而上的)內在動機。誠如美國人格心理學家範德(Funder)指出的,自我決定論認為對自主、勝任、關係這些需要的追求來自人類內在的、本質的源頭,這顯然忽視了環境的影響和文化的薰陶。具體來說,西方心理學中的內在動機主要是一種西歐和北美文化的產物,依據的是西方學者關於人性的具體假設和信念,如獨立、自主、與社會相分離的,即高度個人主義的信念(基於猶太教—基督教關於「好人」的假設);而中國情境中的脫貧是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它是基於集體力量和智慧的一種從上而下的減貧行為,故而脫貧內生動力是一個中國化的概念,通常是與個體的道德、權利、責任等集體信念相聯繫的(基於儒家文化的集體主義信念)。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創造條件分階段逐步解決。

因此,建構出契合中國情境的脫貧心理學知識,有利於我們準確地理解中國的治貧和減貧,亦有利於我們採取有的放矢的精準幹預措施,更有利於我們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國內學者通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中國扶貧情境中的「內生動力」(endogenous power)是在核心價值觀(core value system)的指引下,自我通過個人奮鬥(personal striving)追求脫貧目標的行為傾向。它包含著核心價值觀、自我觀及脫貧行為傾向等三個從內到外、層層包裹的因素。

首先,價值觀既處於內生動力的核心位置又處於人格的核心地位,是個體區分好壞、益損、美醜、正確與錯誤,及符合或違背自己意願的信念系統。它不斷引導著人們追求自己的理想,並為自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分的理由,還決定著人們在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從形成和發展的角度來看,價值觀是社會文化的產物,是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文化特殊性(culture-specific)的價值觀念,已經形成的價值觀具有持久性,但也可能在特定條件下改變。價值觀無疑是貧困個體行動的核心動力,貧困個體選擇何種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都由其價值觀決定。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對未來抱有信心,個體就更傾向於做長遠的打算(比如,重視子女教育、看重未來收益),也就更容易脫貧。然而,貧困群體所處的情境當中,存在著兩套關於這一群體的真相:一套是呈現給外人(比如,扶貧幹部、扶貧補助的競爭者)看的價值觀,另一套則是只保留給自己人的價值觀。前者為外在價值觀(external value system)(與社會讚許度密切聯繫),而後者則為核心價值觀(core value system)(與個體經濟利益關聯)。如果從貧困個體所處的立場出發,那麼後者無疑是一種狹隘的「理性」觀念。

其次,自我觀是內生動力的第二層次。自我觀是指一個人關於自己,以及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的觀念系統;它本身又是充滿感情的,並以自我同一性為基礎。個體需按照與自我觀念相一致的方式行動,且自我不僅決定著個體對各種經驗的解釋,而且還影響著個體對未來的期待。比如一個自認為能力有限、改變不了貧困現狀的個體,他就不可能採取主動脫貧的行動。自我觀念引發與其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並使個體傾向於採用導致這種期望得以實現的行為方式。因此,當個體的既有自我觀念消極時,每一種經驗和期望都會與消極的自我評價及行為聯繫在一起;若自我觀念積極,每一種經驗或期望就可能被賦予積極的含義。有了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個體的人格,形成自愛、自立、自省、自信及自強等積極的自我觀念。

最後,脫貧的行為傾向處於內生動力的第三層次。貧困個體脫貧的基礎,第一,要擁有脫貧的素質,即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具備觀察學習的能力和勞動工作能力、掌握脫貧致富的知識和技能並能持之以恆;第二,要設定脫貧的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規劃,還要有投資理財的眼光;第三,要整合身邊的資源,獲取周圍的人際支持。價值觀和自我觀就決定著脫貧行為的傾向是否表現出來。

這一脫貧內生動力的理論模型,是三因素(價值觀、自我觀及脫貧行為傾向)層層嵌套的「洋蔥模型」,該模型亦得到一些國外研究的支持。有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六項實驗研究發現,只有當價值觀是自我觀的核心且被激活時,才會影響個體的行為。例如,當環境價值觀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時,個體才會選擇那些對環保有利的消費行為;個體的利他價值觀為自我關注的核心時,其表現出更多的捐贈行為。還有研究通過將價值觀內化到個體的自我系統中,啟動並突出自我,結果發現價值觀對行為的影響增強。新近的研究通過更系統地探究價值與自我的關係,發現包含在自我概念中的價值觀比不包含在自我概念中的價值觀更能預測環保行為這種大類別行為。據此可以認為,對個體的人格來說,價值觀比自我觀處於更內核的位置,自我觀相對來說更具有統合功能。同時,從中國情境中的扶貧實踐來看,相比社會文化自我模型(sociocultural self model)重視文化系統,內生動力「洋蔥模型」以個體價值觀為切入點,更有利於心理扶貧的落地操作。

綜上,中國扶貧語境下的「脫貧內生動力」是一個中國化的心理學概念,它不等同於西方心理學語境中自我決定論所指的「內在動機」,而是在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自我通過個人奮鬥主動追求脫貧目標的行為傾向。在偏僻閉塞的貧困地區,貧困個體很難產生自主性的動機(正如自我決定論所強調的),亦難形成現代主流社會文化認可的獨立型自我人格(正如社會文化自我模型所重視的)。比較高效可行的心理扶貧方式是,加強內生動力尤其是積極價值觀的開發,因為貧困個體內生動力的三要素是能夠培植、開發、測評與幹預的。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7CMZ042)、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8MS03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大學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傅若雲 傅安國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要激發內生動力,將「可持續性」納入考核指標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張秀蘭  3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 脫貧攻堅「要激發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內生動力」,並強調「要嚴格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報告制度、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確保實現脫貧攻堅工作目標任務
  • 關於提升貧困戶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成果的建議
    一、主要問題及表現1、貧困戶缺乏內生動力。由於貧困戶享受的政策紅利越來越多,自身發展動力缺乏,有的貧困戶出現了「等、靠、要」的思想,非貧困戶心裡越來越不平衡,兩部分群體之間出現了不和諧的傾向。2、很多已經剛剛成功脫貧或接近脫貧目標的貧困戶,不願認可自己脫貧或者不願在脫貧目標責任書上簽字。
  • 新寨村:「造血式」幫扶激活脫貧內生動力|脫貧攻堅 清新擔當
    說話間,丘福盛、林美眉夫妻倆合力將一袋玉米粒搬上小推車,然後一個負責餵雞、一個負責推車,配合得十分默契,脫貧摘帽後的喜悅就寫在他們的臉上。 2014年,丘福盛被查出肝硬化晚期,為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2016年被列為新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親戚的建議和支持下,林美眉養起了雞,「剛開始養一兩百隻,後來去別的養殖場參觀學習,參加村裡的養雞培訓班,慢慢就摸索到了門路。」
  • 自貢市大安區多管齊下激發內生動力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人民網成都4月27日電 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實現高標準小康,自貢市大安區多方著手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助力貧困群眾願脫貧、會脫貧、能脫貧。「思想扶貧」行動,引導群眾「願脫貧」。「產業幫扶」行動,推動群眾「會脫貧」。依託3500萬羽肉雞一體化項目,以「公司+貧困戶」「公司+專合社+貧困戶」「公司+小康互助組」三種模式,將90%貧困戶集聚到產業鏈上,構建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432戶貧困戶直接「代養」肉雞,年戶均增收2.26萬元。38戶示範戶與113戶貧困戶結對「代養」肉雞,年戶均增收1.7萬元。
  • 腦袋「富」幹勁足 湖南十八洞村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脫貧奔小康
    《精準扶貧》紀念郵票--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王洹星、堯遙):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重中之重。不久前,中國郵政發行了《精準扶貧》紀念郵票一套六枚。
  • 撼動大山的內生動力——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見聞
    原標題:撼動大山的內生動力——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9日電 題:撼動大山的內生動力——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記者白明山 王飛航 王靖   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橫跨冀晉蒙三省區
  • 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 ▏「愛心超市」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喜獨村愛心超市村民將購買的物品搬進愛心超市愛心超市內已儲備好的物品 物品即將上架3月20日,望謨縣喜獨村的村民通過配合摘帽工作、講好脫貧故事、創建潔淨村寨、扮靚美麗庭院、創建文明家庭等獲取積分,憑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所需生活物資,通過「以德積分、以分換物」智志雙扶,喚醒村民責任、增加脫貧信心、激發內生動力,為按時高質量脫貧摘帽添加新能量。
  • 博愛縣月山鎮:志智雙扶「三味書屋」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楊紅波 通訊員 章麗莉博愛縣月山鎮黨委政府通過主題黨日、周二扶貧蹲點日、周五學習日等平臺,抓黨建、促脫貧,志智雙扶在黨員及幫扶責任人教育方面新招迭出,不斷強化學習措施,鞏固學習成果,進一步提高黨員及幫扶責任人素質,激發乾事創業的本領
  • 全面激發內生動力 提升貧困地區發展能力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過程中,新疆各族幹部群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整準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謀劃、有序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作出積極貢獻。
  • 不再是概念 本田氫燃料電池動力即將市售化
    而本田這次最引人注目的概念技術與車款,就當屬本田Puyo概念都市車、FCX氫燃料電池動力單元概念,以及CR-Z概念小跑車,而今本田的福井威夫社長,除了已在東京車展上宣布FCX氫燃料電池動力單元概念及其概念車款,會真正在2008年於日本與北美正式市售化之外,其公司幹部也表示,CR-Z概念小跑車也很有可能在2009年以市售車的模樣現身在你我面前,為本田的〝The Power of Dreams〞的企業精神標語
  • 開封市祥符區城管局: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產業扶貧促增收 激發脫貧動力開封市祥符區幫扶村之一的西店村(祥符區城市管理局供圖)西店村位於半坡店鄉東南3公裡處,是一個自然村。通過動態調整,截至到2019年底,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01人,未脫貧4戶10人,穩定脫貧(不享受政策)19戶71人,正常脫貧(享受政策)36戶120人。貧困人口按照致貧原因分類: 因病致貧14戶,因殘致貧7戶,缺技術致貧9戶,缺勞力致貧5戶,缺土地致貧5戶。
  • 平頂山石龍區殘聯:魔術小氣球激發貧困殘疾人自主脫貧內生動力
    為提高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增加貧困殘疾人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石龍區殘聯於12月10日——12月12日,舉辦了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根據殘疾人實際情況,達到學習簡單、快速增加收入的目的,選定了魔術氣球工藝編織培訓課程,60位具備動手能力的殘疾人或殘疾人監護人免費參加了此次培訓。
  • 輝縣市東新莊村:文化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映象網新鄉訊(記者 崔學慶 通訊員 趙丹)利用群眾文藝團隊培訓班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展示脫貧攻堅成果;藉助全民閱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豐富轄區群眾文化生活;通過文藝團隊、老年協會,開展科技文化扶貧、文藝演出、送戲下鄉……輝縣市城關辦事處東新莊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扶貧舉措
  • 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廣匯集團為進一步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促扶貧工廠優秀女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發建設家鄉的熱情,看看新疆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 學好普通話給脫貧攻堅增添動力
    四川涼山是深度貧困地區和彝族聚居區,學前兒童普通話普及程度低的問題是當地脫貧攻堅「短板中的短板」,也是貧困代際傳遞主要因素之一。不會普通話,一度成為阻礙當地群眾與外界交流的攔路虎。不僅大人,就連讀書的娃娃也因聽不懂老師講的普通話而失去自信。(8月30日《四川日報》)扶貧先扶智,扶智從教育抓起,抓教育要從學習普通話抓起。
  • 永新縣綏遠山村: 激發內生動力煥新顏!
    校黨委書記胡春曉,校長曾建平多次來到綏遠山村,調研指導,提出幫扶核心主線:以黨建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與推動就業,提升內生動力推進志智雙扶。說幹就幹,幫扶隊首先把進村路進行了道路拓寬,在拐彎危險處安裝了凸面鏡,並在村內及巷道內安裝了路燈及巷道燈。這一舉措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的同時,也給脫貧之路帶上了新道路。出行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針對村民產業布局不合理的問題了。針對綏遠山村面積廣闊的特點,幫扶隊引進了光伏發電項目。
  • 激發殘疾人內生動力 拄拐青年黃勇借翼飛翔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安徽報導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不僅需要各地殘聯組織的群策群力,更需要激發殘疾人的內生動力。1月24日,中國殘聯新春走基層採訪組走進了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梅城鎮舒苑居委會黃勇的家。這是一個患有先天性血友病、下肢殘疾的青年,面對命運的多舛沒有氣餒,如今,他不僅實現了創業脫貧的夢想,而且帶動當地不少殘疾人走上脫貧之路。
  • 府谷縣舉辦家政服務技能培訓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據府谷縣總工會紹,舉辦本次家政服務培訓班旨在提升全縣農民工、貧困勞動力、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等人員的職業技能,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助力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培訓對參訓學員免學費、住宿費,為期7周的培訓採用理論與實操結合的全日制授課方式,培訓內容主要為家政服務禮儀常識、法律知識、烹飪技能、月嫂服務、老人與嬰幼兒護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 「智志雙扶」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爛泥坨」重回「豔山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日19時01分訊(記者 劉雪琴 曹建 實習生 翟桓)今(1)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脫貧攻堅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武隆專場上了解到,武隆區豔山紅村堅持黨建引領,「智志雙扶」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以村級集體經濟為抓手,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建立淡水魚、種豬、花卉養殖等產業,讓原來的
  • 發揮心理學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
    在這一精神指導下,服務健康中國建設成為所有學科共同承擔的時代使命,心理學也應積極拓展參與健康中國建設的著力點與關注面,更為全面有效地助推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當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全國,對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新的緊迫要求,心理學更應及時發揮其多面手角色,全面參與健康治理,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