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7月7日,馬克·夏加爾出生於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以賣魚為生,當時的白俄羅斯當時位于波蘭與烏克蘭之間,位置比較靠近西歐,所以夏加爾從小就能接觸到許多西方文化。
1906年,夏加爾十九歲,他的老師鼓勵他去聖彼得堡學習繪畫,可是由於他是猶太人,學院對此限制,他就到一個民間的畫室學習。
1909年,夏加爾在回家的路上邂逅了他靈感的繆斯:貝拉。當時的他看到貝拉沉默而孤獨地站在橋上,瞬間就被這個美麗的女子吸引了,他覺得這個女子會是他的妻子。如他所想,貝拉之後確實成為了他的妻子,陪伴了他的一生。
夏加爾曾經寫過很多的美麗詩句來讚美他與貝拉之間的愛情。
貝拉出生在一個富裕的珠寶商家庭,她面容端莊,眼眸溫柔,曾想過成為一名演員,卻在之後的歲月裡成為了畫家夏加爾的靈魂。
1910年夏加爾跟隨畫室的老師巴克斯特來到巴黎為俄羅斯舞團布置背景,雖然與貝拉分隔兩地,卻讓他對西歐的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當時另一位為這個舞團畫布景的畫家就是畢卡索。
1911年,來到巴黎僅僅一年時間,夏加爾就畫出了《我與村莊》,這幅畫採用x形構圖,體現了夏加爾對故鄉無限的眷念。
夏加爾的立體主義充滿著溫情,他的畫作色彩強烈,分割的物象彼此凝聚的情感,帶著一種特殊的美感。畫作的左右兩側分別是一頭牛和一個人在對視,夏加爾筆下的牛羊是他繪畫中十分重要的主題,從小他就見過大批的牛羊被送進屠宰場,他的牛羊的憐憫轉而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立體主義的分割法把畫面分割成了一個x形狀,所有物象被重新分割組合,牛的畫像中隱約可以看到一位婦女在擠牛奶,最上方的三角形構圖裡還有一個扛著鋤頭的農夫和猶太教堂。
夏加爾在處理這個形象時,試圖突破成規,表現新穎的繪畫理念,於是他把後面的農舍都畫成倒立的,不過畫面的秩序整體看來仍是正常的,並沒有被完全打亂。他畫作中的色彩明暗交織,冷色調與暖色調並存,事物的形象或抽象、或具體,重疊在一起。
宗教因素一直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因為夏加爾是猶太人,他們對於宗教有著近乎狂熱的執著,從畫作中乳牛的脖子上都掛著十字架等細節處可以體現出夏加爾虔誠的信仰。
夏加爾在這種前衛的藝術薰陶下,畫風有了很大的改變。他開始在獨立沙龍展出自己的畫作。
1914年,夏加爾在柏林舉辦個人展。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維捷布斯克,緊接著俄國爆發布爾什維克革命,他在俄國呆了八年之久。
上圖這幅畫為1915年夏加爾所作,現收藏於美國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
1915年與猶太小姐貝拉結婚,這幅《生日》就是當時夏加爾在畫室裡作畫,可是卻忘記了那一天是自己的生日。可是貝拉沒有忘,她穿上得體的服裝,畫好妝容,捧著一束鮮花來到夏加爾的畫室為夏加爾慶生。
這是夏加爾的成名作,在這幅畫裡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感情,夏加爾把自己的身體描畫成一種略微扭曲的騰空形象,這種表現主義體現了夏加爾內心的喜悅與感動。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事情被畫家浪漫而富有想像地表現出來。畫室內大塊的紅色裝飾則加深了這一喜悅的成都,傳達給觀者更強烈的情緒。
這幅畫中,夏加爾沒有採用立體主義的畫面分割技法,只是依據內心的感動,依據色彩和想像來營造一種夢境般的美好愛情。黑衣紅毯,男人和女人在接吻。
在藝術史上,很多人把夏加爾定義為夢幻與童稚風格的畫家,但作為一個猶太人,在當時的社會其實是痛苦的,但他卻樂於用超現實的筆觸去描繪一個夢境般的美好世界,可能這也是他用來抵抗這個世界痛苦的方式:如果現實已經足夠痛苦,那麼在繪畫的時候就不要再一次掉入那種痛苦了吧。夏加爾獨特的藝術觀使之把內心用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但是之後史達林的集權限制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自由,許多文學家、音樂家、畫家被鉗制甚至遭到迫害。夏加爾更是成為眾矢之的,他是一個被他人稱為夢幻的畫家,他的畫作多是以對故鄉的懷念、對愛情的美好想像為主題。這樣一個夢幻般美好的畫家在當時怎能不被限制和監視。
夏加爾在當時已經做好了為藝術流亡的準備,1914年回國只是為了跟貝拉結婚,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國內的政治變幻讓他在此停留了太久。他想要再次回到西歐,回到巴黎。
這幅《小鎮之上》是他1918年所作,畫中的夏加爾和妻子貝拉身體還是呈現略微扭曲的形狀,整個畫面有著荒誕與傷感,他們飛翔在故鄉的天空之上,俯瞰著那片生養他的故鄉,他知道自己一定會離開,他只是捨不得自己的故鄉。他曾說過,俄羅斯或許會在歐洲之後愛上他。
1923年他和貝拉回到巴黎,這一段時間他畫了許多妻子貝拉的畫像,但同時鄉愁也變得濃重起來,他不斷地追憶故鄉的景物,1911年創作的《我與村莊》被人賣掉,他又憑著記憶重新畫了一幅《我與村莊》,他畫教堂,畫母牛,畫猶太人家譜上的生命之樹。可是他的故鄉回不去了,故鄉變成了回不去的他鄉。
為了抒發這種鄉愁,夏加爾畫了上圖這幅《屋頂上的提琴手》,這幅畫開始變成猶太人象徵平安的一個符號,後來百老匯還以這幅畫為原型創作歌舞劇。
1933年納粹開始建立集中營,大量的猶太人開始流亡並遭到屠殺。夏加爾於1935年到達波蘭,發現大街上有人公然辱罵:「骯髒的猶太人。」他心中的幻夢依然破碎。即使當時的他身處在安全地區,他開始創作有別於之前夢幻風格的作品。
1938年,他創作出了畫作《白色十字架》。整幅畫一釘在白色十字架上的耶穌為中心,周圍是混亂的場景,其中有被燒毀的猶太教堂,流亡的猶太人,納粹的殺傷搶掠,一切都是衰敗的景象。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1941年巴黎淪陷,夏加爾一家得到一個美國記者的幫助前往美國紐約。他在紐約靠為芭蕾舞劇《火鳥》設計服裝和舞臺背景維持生計,他也開始研究超現實主義繪畫。
1944年,貝拉由於肺病在紐約去世,終年59歲。這對夏加爾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他身心俱疲,九個月都無法拿起畫筆作畫,他把屋子裡所有發亮的東西都用布蓋起來,把所有鏡子都用黑布罩住。此後的夏加爾一生都活在對貝拉的追憶中。
1945年,夏加爾時隔一年再次拿起畫筆,畫了上圖的畫作。畫中的背景多是憂鬱的藍色,陰沉的綠色,只有他的妻子是耀眼的白,只有貝拉純潔如梔子花般美麗。他的妻子開始成為他畫作中永遠懷念的主題。
1948年夏加爾回到法國南部的裡維埃拉地中海濱的旺斯和聖保羅附近,他開始為耶路撒冷等教堂繪畫彩色玻璃和壁畫。他的畫作不是冷冷地遠離人間,而是帶著神秘幽遠的色彩注視著人間。
他還和畢卡索、馬蒂斯等畫家成為了鄰居,他們在藝術上亦敵亦友,共同感受藝術的魅力。
1949年夏加爾來到法國旺斯,依據過去的繪畫草稿開始構思一系列有別於過去的畫作,他畫作中的景色帶有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畫作中的規律線條被打破,使之構成一個夢幻詭譎的世界。他創作出了上圖這幅《藍翅膀的鐘》,整個畫面憂鬱暗沉。巨大的時鐘將畫面分成了兩半,時鐘的背後是維捷布斯克的小鎮,是他的故鄉。
1949年—1951年間,夏加爾創作了很多帶有紅色公雞的畫作,畫作裡有他自己,有貝拉,他們永遠幸福地依偎在一起。他重複畫紅公雞的原因是因為,當時他和貝拉在維捷普斯克結婚,鄉村的早晨總是有公雞在叫喚,當時的他很煩那個公雞,他想要跟貝拉多呆一會。
維捷普斯克那一個個雞叫的黎明是他最幸福的時候,是他不想醒過來的夢。
1952年,夏加爾與瓦娃·布羅德斯基結婚,但他畫作中的女主角永遠是貝拉,即使瓦娃後來繼承了夏加爾很多的畫作,但在他的畫作裡,貝拉是他永遠的夢。
也是在這段時間,夏加爾生命中新的藝術生涯開始顯現,但主題永遠充滿夢幻與詩意。
1960年的這幅畫作用了十分濃烈的顏色,斑斕四溢,畫作的右側隱隱約約出現了他和貝拉相互依偎筆觸。
1964年,夏加爾為紐約的一個教堂創作了窗畫,又為巴黎歌劇院創作了天頂畫。夏加爾的天頂畫和窗花帶著童話般的天真,他非常喜歡光線透過彩色的玻璃照射出來。他在晚年樂此不彼地做著公益類的繪畫,即使他的畫作已經被賣到非常高的價格,但他還是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像一個虔誠的工匠般創作。
1985年3月28日,夏加爾在法國濱海阿爾卑斯聖保羅去世。這樣一個永遠帶著愛的牧歌畫家,作為現代藝術史上的偉人,夏加爾始終以愛來對抗這個世界的痛苦與不公。在他的畫作裡,我們很少看到抱怨、看到苦難,更多的是愛、是夢幻、是永遠絢爛的色彩。他用斑斕畫筆築就一座幸福城堡,城堡裡有他、有貝拉、有永遠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