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0月最大的謠言,別信!

2020-12-18 大河報網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新蔡網↑快速關注我們

  新蔡人一定要點下

  電話:13683883791

  

  已經進入11月了

  感嘆時光的飛快啊

  (因為有國慶小長假~)

  但謠言卻絲毫沒有「鬆懈」

  仍以頑強姿態寄生於各處

  藉此,小編為大家整理出

  10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

  快看看這裡有沒你中過招的~

  朋友圈十大謠言

  1碰號軟體能破譯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微信裡種水果樹或澆水者是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跨國詐騙集團首領,他們通過加微信後軟體自動安裝木馬病毒碰號,破譯你的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將捆綁的銀行卡上錢全部轉走。

  真相:

  「騙子用碰號軟體破譯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盜取錢財」這種說法沒有根據。

  首先,對於微信帳號的安全保障,微信團隊有著一系列的安全保護措施,對於碰號這種違法違規行為,我們有專門的技術攔截以及安全策略保護功能。

  其次,對於用戶不小心洩漏自己帳號密碼的情況,微信團隊也提供了登錄驗證功能:

  當帳號在其他新設備上登錄時,用戶輸入密碼驗證成功後,微信系統會引導用戶進行二次驗證。

  小編點評:

  大家不用太過危言聳聽,微信會努力保障用戶正常的通信體驗,請放心使用。

  2食鹽添加有毒物質:亞鐵氰化鉀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食鹽中加「抗結劑」:化學名稱為:亞鐵氰化鉀

  1、基本用途

  主要用作鋼鐵工業的滲碳劑,以提高鋼鐵製件的表面硬度。印染工業用作氧化助劑,使精元棉布染色逐步進行保持染色質量。食品行業用作食品添加劑----食鹽抗結劑。

  2、相關危害

  健康危害:該品屬低毒類。吸入引起咳嗽、氣短。大量口服會引起胃腸不適,中毒時腎臟受損害,尿糖大量增加。

  真相:

  吃含亞鐵氰化鉀的食鹽並不會危害健康。這篇「食鹽裡面添加亞鐵氰化鉀」的文章早在去年5月就曾流傳過。

  亞鐵氰化鉀俗稱黃血鹽,在其分子中,氰根與亞鐵離子緊密結合,很難分解,跟劇毒的氰化物完全不同。

  亞鐵氰化鉀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用作抗結劑,加到食鹽裡是為了防止結塊。由於亞鐵離子的緊密結合,亞鐵氰化鉀在水中和動物體內都不會分解出氰根。

  所以吃含亞鐵氰化鉀的食鹽不會危害健康。 

  小編點評:

  亞鐵氰化鉀加到鹽裡只是為了防止結塊。

  3糖裡添加了石灰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不管是甘蔗糖,還是甜菜糖,擠壓糖汁後蒸發成為冰糖,冰糖也叫原糖。將原糖粉碎後加入草酸,約10%,變為綿白糖。經過加工後的綿白糖與砂糖反而比剛生產出來的冰糖貴。

  製造綿白糖需要加食用草酸,但許多廠家把食用酸與致癌有毒的工業酸合併加入。也就是你吃10斤綿白糖,就會吃入一斤酸,其中是幾兩工業酸。

  而白砂糖應該加入澱粉,但現在的澱粉純度差,於是發明了加「石灰澱粉混合」!能延長了白砂糖的保質期,並徹底避免了再次結晶成塊的問題。

  因此建議大家要在中國吃糖,千萬不吃綿白糖與白砂糖,無論做菜還是調飲料,都只買整塊的大冰糖,砸碎用。

  真相:

  據查證,這篇「食用糖安全問題」文章闡述的觀點沒有任何依據,文中提到的製糖工藝流程也與實際情況不符,有以下四點嚴重謬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謠言文。

  1、冰糖為原糖?製糖廠通過冰糖來製作白砂糖和綿白糖?

  從製糖工藝上來說,白砂糖是由甘蔗或甜菜等經過提汁、澄清、煮煉、結晶、分蜜、乾燥等工序而成;

  綿白糖是在晶粒較細的糖基礎上,再加入轉化糖漿而製成;

  冰糖則是由白砂糖加熱至適當溫度,去除白砂糖中的水分,得到的塊狀大晶體。由此可見,上文所述的「冰糖為原糖,製糖廠通過冰糖來製作白砂糖和綿白糖」,完全是本末倒置。

  2、綿白糖與白砂糖比冰糖貴,因為工藝更複雜?

  這說法與事實完全相反。冰糖需要通過白砂糖進一步提煉,提煉冰糖比白砂糖更複雜,所以實際是冰糖比綿白糖和白砂糖要貴。

  3、製造綿白糖需要加食用草酸?吃十斤綿白糖就會攝入一斤酸?

  在製造綿白糖的過程中,要添加一定量的轉化糖漿,以保持綿軟性、水分和提高甜度口感。

  白砂糖加入轉化糖漿後,確實會加入少許食用草酸等以防止糖結晶。但在加入草酸後,還會經過蒸發、濃縮、冷卻等工藝。

  相關標準規定,綿白糖總糖應≥97.92%,所以不會存在「吃十斤綿白糖就會攝入一斤酸」的情況。

  4、製作白砂糖時會添加石灰,以避免白糖結塊?石灰會被我們吃到肚子裡嗎?

  製糖業存在一種名為「碳酸法」的工藝,會在製作過程加入石灰,但並不會被人吃進肚子裡。

  糖廠在白糖生產過程中,加石灰的目的是中和糖汁中的游離有機酸,防止糖分轉化,使糖汁中的非糖分凝聚起來。接著會在糖汁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石灰水沉澱成碳酸鈣,再進行過濾,去除非糖分和其他物。

  重複以上步驟後,石灰不會殘留在製作好的糖中。

  小編點評:

  現在工業科技發展已遠超我們想像,小編也通過這個謠言長了一番見識呢~

  4李詠去世視頻是病毒,千萬別打開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各位請注意:"李詠去世"的視頻,不要打開,立即刪除,是病毒,特別是手機上有支付寶,單位也剛通知了,大家都動手轉到自己的每個群裡,別上當!

  真相:

  此為借「XX通知」名義來傳播不實信息的內容變種之一,目的在於誇大渲染網絡安全風險。

  謠言內容一般為假借各種文件名稱名義,告知用戶不要打開,否則會中毒,甚至導致帳戶財產損失。類似謠言有「微信紅包圖片是病毒」「新版人民幣視頻是病毒」 「樸槿惠去世視頻是病毒」等等。

  小編點評:

  隨隨便便打開個圖片或視頻帳號就會被盜了?不存在的。

  5身份證上貼創可貼就能防止消磁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國慶放假期間,網上流傳一條「教你如何防止身份證消磁」的信息。找到證件右下角出現的長方形印子,也就是晶片位置。再將創可貼中間的藥棉處,對著晶片貼住,就可以防止身份證消磁。

  真相:

  身份證卡片沒有磁性,不會消磁;即便有磁性的卡片,也不會因為貼上創可貼就防消磁。事實上,二代身份證是晶片卡,不是磁性卡,所以不需要特殊保護。

  資料顯示,二代身份證是「非接觸式IC卡」的晶片結構。非接觸式IC卡是由IC晶片、感應天線組成,封裝在一個標準的PVC卡片內,晶片及天線無任何外露部分。

  卡片在一定距離範圍(通常為5-10釐米)靠近讀寫器表面,通過無線電波的傳遞來完成數據的讀寫操作。簡單點說,身份證是靠電磁波工作,跟磁場沒有什麼關係。

  小編點評:

  雖然創可貼不能夠屏蔽磁場保護磁卡,但創可貼可以保護你受傷的小傷口呀~

  6葡萄乾殘留促幹劑,會燒壞腸胃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不少微信群流傳著一段「葡萄浸泡促幹劑」的視頻。視頻拍攝者稱:「市場上買的葡萄乾,不要直接拿出來就吃,裡面有『促幹劑』,直接吃會把腸胃都燒壞了。」

  

  真相:

  專家表示,葡萄乾上的促幹劑殘留量很低,食用從正規渠道購買的葡萄乾產品,無需擔心促幹劑殘留超標燒傷腸胃或造成其他健康隱患。

  那麼,這種促幹劑是否會對人體有害呢?

  科研人員試驗結果顯示,葡萄促幹劑為無毒、無遺傳毒性的食品添加劑,其最大使用濃度為7.0%。

  一般來說,浸泡葡萄乾的促幹劑水乳只需2%-3%的濃度即可,遠低於規定的最大使用濃度。而且,在浸泡之後、晾曬之前,果農會用水對葡萄進行清洗,附著於葡萄表皮的強鹼溶液很容易被洗掉。

  小編點評:

  促幹劑是一個正常的食品工藝流程,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的一般不會存在問題。

  7轉發馬化騰生日消息到群可以拿獎勵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今天是馬化騰生日,轉發此消息到5個群,有機會領到188、288、398、588元紅包,並發騰訊股票300股。

  真相:

  這是一則不切實際的謠言,騰訊從未舉辦過此類轉發生日信息得紅包的活動。

  其實,這則消息與「轉發騰訊過18歲生日消息可以拿獎勵」內容基本一致,只不過這次主角不是騰訊18歲生日,而是馬化騰先生本人而已。

  類似這種轉發xx內容到微信群就可獲得獎勵的信息,均為編造,不具有實現操作的可能性,大家不要再輕信了。

  小編點評:

  XX天是馬化騰生日,轉發這個消息5次…………其實,你什麼都不會得到,甚至還會被踢出群。

  8人販子光天化日搶男孩賣器官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條「十七八歲的男孩當街被搶去賣器官」的視頻。

  

  真相:

  該視頻實為少年叛逆逃學,被家長老師試圖強行帶回的過程,並非傳聞的搶孩子事件。

  由於該孩子無心向學,國慶期間趁著父母不留意外出數日不歸。

  父母和老師四處奔走找尋,最終找到了他,準備強制將其塞入車內帶回的時候,被圍觀群眾誤會拍下視頻,定性為「偷孩子」。

  當地警方已在事件發生的當天作出了闢謠回應,請大家不要信謠傳謠。

  小編點評:

  教大家一招實用的辨別謠言方法:凡是說搶小孩摘器官的傳聞,又沒提供官方信息的,都算謠言。

  9下月起將增發高齡老人補貼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各位老同志:根據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通知,下月起將增發高齡老人補貼。在原20元、80元、120元的基礎上增加:

  1、男46年1月至50年12月80元,女46年1月至55年12月 80元;

  2、41年1月至45年12月100元......

  從2018年1月起補發,調整後65一69(女60一69)為100元;70一74為120元......調整時間為11月。

  真相:

  這則所謂的「人社局增加高齡補貼通知」是則漏洞百出的假消息。

  經媒體記者核實,根本沒有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這個名稱,正確的名稱應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另外,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及民政部門也從來沒有收到過類似文件或通知。且高齡補貼政策的制定、實施都歸民政部門管轄,與人社局無關。

  上調養老金是由國家先制定調整方案,各省再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實施方案,各地市根據實施方案執行。

  如有最新政策和調整,會第一時間在官方渠道公開發布。也提醒大家不要輕信此類非官方發布、無準確信息來源的謠言。

  小編點評:

  關於【養老保險繳滿15年就不用繳納了】【地方養老金髮晚了,之前幾個月的錢不發了】也都是謠言,大家也都了解下。

  10領結婚證時要交五千元押金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網上流傳婚姻登記時需收取5000元「二胎押金」,若不生二胎,此「二胎保證金」則無法退還

  真相:

  民政部門表示,婚姻登記只需要戶口簿和身份證等證件,不收取任何費用。

  其實,「二胎保證金」的消息並非首次流傳了。早在2011年,「收取二胎保證金」的消息就曾出現在網上。

  對此,國家衛計委已進行過相關闢謠,表示計生部門從未出臺過相應政策,衛計委也未接到各地關於收取該項費用實例的反饋和投訴。

  小編點評:

  婚姻登記和生育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謠言不止,闢謠不歇!

  

  

  

來源:新蔡網 編輯:凡聞

相關焦點

  • 公務員的這些謠言別再信了!假的!
    從還沒開始想要報考公務員開始,光是聽那些玄乎其玄的謠言感覺自己都要信以為真了。也不知道真假,反正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說上幾句,就好像自己什麼都懂似的。可別再信謠傳謠啦,報考公務員,這些都別再信了!謠言一 考公務員都得走後門家裡沒背景沒關係考不上公務員這應該是最常見的謠言之一了,但說這話的,肯定自己沒參加過考試。公務員是非常公平的考試,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要坐在考場上同大家考同一張試卷,面試更是如此,全程考生不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
  • 謠言!別信!
    謠言!別信!】海宇大酒店被封閉隔離系謠言25日,網絡流傳一則謠言,稱一名德國專家入住北碚海宇大酒店,因檢測結果為陽性,導致海宇大酒店被封閉。 真相來了: 此系虛假信息。經排查,一德國籍工程師於10月13日從哥本哈根入境到上海,就地隔離14天,其間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10月28日抵達重慶,11月9日入住北碚海宇溫泉大酒店。
  • 這10個社保謠言千萬別信
    這10個社保謠言千萬別信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李金磊)養老保險繳滿15年就不用繳納了?住院超過15天就不能醫保報銷?醫保斷繳3個月,帳戶餘額就會清零?……近一段時間以來,諸多有關社保的說法在網上流傳,不少民眾信以為真。
  • 這幾個謠言,別信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大眾獲取信息方式多元化,人們越來越信賴網上的零碎知識,在我們的朋友圈,經常會被各種健康說法刷屏,很多時候都難以辨別它的真偽,正是因為如果,一些有關健康的謠言便以訛傳訛,把許多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實際上這些是毫無科學依據的謠言,比如大多數人信以為真的喝千滾水易致癌
  • 這些都是謠言!別信!千萬別信
    北京市近日連續暴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隨之而來的也出現了關於北京疫情的謠言央視新聞闢謠來了官方闢謠@北京發布(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博):謠言!北京市朝陽區消息:網傳前往朝陽區歡樂谷遊玩的房山區居民宋某核酸檢測呈陽性一事系謠言。
  • 【3.8】謠言,別信!—口罩能水洗還能水煮殺菌?
    【3.8】謠言,別信!—口罩能水洗還能水煮殺菌?,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幹擾。
  • 4月,別怕「超級真菌」,別信這些謠言
    原標題:4月,別怕「超級真菌」,別信這些謠言 草長鶯飛四月天,聆聽花開的聲音,感受生命的色彩。不過,謠言散布的腳步並未停歇,有些謠言的刷屏著實引發人們恐慌,有些謠言則是強行蹭熱點讓人啼笑皆非。 比如,不少人被「超級真菌」嚇了一跳。
  •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謠言,千萬別信!
    撿到一張準考證,別耽誤孩子高考」……近年來,這類看似是為人著想的「善意提醒」,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裡頻繁出現。其實,許多貌似關心體貼的「提醒」,實則是一種推銷手段,其中也不乏謠言。「陸軍總醫院陳惠仁教授強調:熱檸檬可殺癌細胞!」
  • 失業補助金12月31日前可申報,這些謠言別信!
    失業補助金12月31日前可申報,這些謠言別信!十堰政府網原創稿件,歡迎分享微信合作服務/0719-8622235「12月5日以後就不能領失業救助了嗎?」
  • 別信!都是謠言!
    ,「今年因為疫情,健康管理師考試取消了」,「今年的報名名額削減,已經報滿了」結果,7月9日,衛健委專門為這件事出來闢謠,發布了公告,表示上面這些消息全都是謠言,胡編亂造,都是一些不法機構打著衛健委的幌子,偽造公文,大家千萬不要隨便相信。
  • 【提醒】這些都是謠言,千萬別信!
    謠言:11月11日,有網傳消息稱,上海市閔行區劍川路上海電子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出現一例新冠確診病例。 謠言:近日,關於「疫情補助」的謠言又重新出現在梧州市各大微信群裡,網傳內容稱「大家可持社保卡去領6個月的疫情補助,補助金額從1800元到4000元不等」。
  • 謠言!別信!
    謠言!別信!謠言!別信!▼往期精彩內容▼原標題:《蜀黍闢謠丨重慶機場有轎車暴力抗拒執法?謠言!別信!》
  • 這3個「長高謠言」最不靠譜,媽媽們可別再信了
    這3個「長高謠言」最不靠譜,媽媽們可別再信了 2020-05-15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月20日停工放假?春運停止?這些謠言別信!
    最近,疫情的消息持續不斷,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小編也看到不少關於疫情的謠言在滿天飛,「1月20號停工放假」「15日客運車輛禁止行駛」……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經查證,這些都是假!消!息!沒有官方部門和權威媒體,發布過這樣的相關消息。
  • 這些疫情謠言千萬別信!
    謠言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假鍾南山院士並未給出鹽水漱口防病毒的建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經闢謠。謠言用高濃度白酒噴灑房間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在家中噴灑醫用酒精可以殺滅家中存在的細菌與一些病毒(比如新型冠狀病毒)。效率最高的是75%醫用酒精——濃度離75%越遠,消毒效率越低。通常所說的「高濃度白酒」,酒精含量在50%到60%之間,消毒能力有限。
  • 【網絡謠言粉碎機】諾如病毒密集來襲 這些說法可別信!
    【網絡謠言粉碎機】諾如病毒密集來襲 這些說法可別信! 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高發季校園防控健康提示》指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流行的季節。 進入冬季,如何正確認知諾如病毒、有效預防,看完這篇文章,你就都知道了。
  • 千萬別信!這30條育兒謠言,99%的人都會中招
    謠言2 睡覺不踏實是缺鈣 真相:睡覺不踏實常見於這4種原因: 一是腸絞痛,該現象一般在寶寶4~6個月的時候自行緩解; 二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和媽媽一起睡,因聞到媽媽的奶香味嘴饞而哭鬧; 三是腸胃不適
  • 冷凍櫃不能接觸……這些涉疫情謠言別信別傳
    紅星新聞網12月11日訊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今日發布多則闢謠信息,對「拉薩12日封城」等多則涉及防疫抗疫的網絡謠言進行「官宣」,回應社會關切。這些新發涉新冠疫情謠言,別信!據拉薩市公安局12月10日通報,12月8日,拉薩網民朱某某(化名)通過微信群散布「同志們他們說拉薩25以後封城了,只能出不能進了」相關虛假信息,造成一定程度不良影響。網傳社區排查異地到四川綿陽人員行蹤?
  • 育兒謠言太多,這些一個都別信
    養娃路上謠言多,家有pou宮-產寶寶更要注意,今天我們就針對pou宮-產寶寶的說法,一起來粉碎這些謠言吧!謠言一:pou宮-產後母乳中會有大量麻-醉-劑-殘留嗎?謠言二:pou宮產寶寶體格發育沒有shun產寶寶好?
  • 【2020.3.24】謠言,別信!——海關不允許攜帶或者寄遞口罩出境?
    【2020.3.24】謠言,別信!——海關不允許攜帶或者寄遞口罩出境?,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