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是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的。
作為新手爸媽,面對寶寶的吃喝拉撒睡,一開始難免手足無措,很容易被所謂「過來人的經驗」矇騙了。
小秘書收到了來自天南地北粉絲們的吶喊聲,專門整理了30條大家最關心的謠言和真相,從「缺鈣」、「上火」、「母乳」、「紙尿褲」、「樣貌」、「飲食」這6個方面一次性幫大家掃清育兒路上的迷茫和困惑。快誇我(傲嬌臉.jpg)
01
—
「缺鈣」的十宗罪?
謠言1 枕禿是缺鈣
真相:枕禿不是缺鈣。出生2個月後,幾乎每個寶寶都會出現枕禿現象。不要給寶寶穿戴和覆蓋過多,減少出汗,是減輕枕禿的好方法。當寶寶每天以坐和走為主時,枕禿就會消失。
謠言2 睡覺不踏實是缺鈣
真相:睡覺不踏實常見於這4種原因:
一是腸絞痛,該現象一般在寶寶4~6個月的時候自行緩解;
二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和媽媽一起睡,因聞到媽媽的奶香味嘴饞而哭鬧;
三是腸胃不適,比如寶寶大便有時特別幹、有時特別稀;
四是家長的過度幹擾,比如夜裡叫醒寶寶喝奶就是不對的。
這4個現象都跟缺鈣沒有關係。
謠言3 出牙晚是缺鈣
真相:首先,寶寶滿13個月齡,還沒有出牙,才叫出牙晚。其次,出牙早晚主要是與遺傳和牙齦是否受到了足夠刺激有關,和缺鈣無關。最後,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曲線,不要和其他人瞎比較。
謠言4 走路晚是缺鈣
真相:大多數寶寶都在13~15個月才會邁出人生第一步,而且寶寶不會走,是腿部力量還不夠,跟缺鈣沒有關係。如果寶寶在18個月後還不能獨立行走,並伴隨其他生長發育的問題,請及時就醫。請你多給寶寶一點點時間,多一點點耐心……
謠言5 前囟閉合晚是缺鈣
真相:前囟閉合晚不是缺鈣。正常情況下,寶寶前囟門一般在1歲半~2歲之間閉合。2歲後沒閉合,並且頭圍過大或過小,請及時就醫。
謠言6 微量元素檢測結果顯示缺鈣
真相:微量元素檢測已被國家衛計委「叫停」5年了,而且檢測本身也不準。不用查!不用查!不用查!
謠言7 肋緣外翻是缺鈣
真相:肋緣外翻,是正常現象,3歲後自然消失,不需要幹預。
謠言8 長得慢是缺鈣
真相:長得慢不是缺鈣。判斷孩子長得快慢,要根據連續至少3個月以上頭圍的數據來看生長曲線。從生長曲線看,如果孩子真的生長緩慢,那麼請及時就醫。
ps:生長曲線怎麼畫?使用育學園APP記錄功能,輸入身高、體重、頭圍的數值,自動生成生長曲線圖哦~
謠言9 骨密度低是缺鈣
真相:寶寶正處於成長發育期,骨頭在拉長,以便留出空隙讓更多的鈣填進去,骨密度低是正常的。這說明寶寶最近長得比較快。這是好事兒,別瞎操心。
謠言10 腿不直是缺鈣
真相:腿不直是因為嬰兒出生前雙腿處於盤曲狀態,所以很多孩子的腿在2歲前都是彎曲的。只要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都在一條直線上就屬於正常現象。過早強迫寶寶扶著站立或在大人腿上蹦跳,反而容易造成膝關節變形,有可能導致O型腿或X型腿。
小編提醒
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寶寶不會缺鈣。2歲前,寶寶唯一要補的是維生素D。維生素D是促進骨骼對鈣質的吸收,攝入不足會出現佝僂病。
02
—
「上火」成了口頭禪?
謠言11 好幾天不拉臭臭,上火了
真相:如果寶寶大便乾結,排便困難,是便秘。可以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或者益生菌來改善。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3、5天不拉(甚至更久),但是大便軟軟的,那就是「攢肚」。攢肚多見於0~3歲的孩子,且攢肚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媽媽們無需擔心,也無需特殊幹預。
謠言12 喝配方奶得多喝水,不然會上火
真相:寶寶喝的配方奶中至少85%都是水,一般情況下不用額外補充。可根據尿液的顏色判斷是否缺水。如果顏色是無色或者淡黃色,就表示不缺水(晨尿除外)。若寶寶尿液黃,可適量補充水。
謠言13 嘴裡有口氣,上火了
真相:口氣的常見原因是胃食管反流。若寶寶沒有出牙,一般和胃食管反流有關,注意拍嗝即可;而已經出牙的,先排除是否有齲齒和胃食管反流,如果沒有就去醫院查一下幽門螺桿菌。
謠言14 眼屎多,上火了
真相:眼屎多往往和鼻淚管通暢不良有關。這屬於生長發育中的自然現象,會在1歲之後自然消失。若出現深黃色分泌物或白眼球泛紅,請及時帶寶寶就醫。
小編提醒
寶寶出現了症狀,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症狀背後的準確原因,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別被「上火」、「去火」掩蓋了問題。
03
—
「母乳」的那些事兒?
謠言15 初乳沒有營養
真相:研究表明,與成熟乳相比,初乳中豐富的營養素更能滿足新生兒的營養需求,也能給寶寶提供充足的抗體,降低寶寶發生感染或過敏的機率。
謠言16 初乳少,寶寶吃不飽
真相:新生兒出生時就儲備了能量,可滿足至少3天的代謝需求。嬰兒出生第一天,胃容量只有5~7毫升,相當於一個玻璃球大小。因此,在媽媽大量泌乳之前,初乳完全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
謠言17 寶寶6個月後母乳就沒營養
真相: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母乳的成分比例是動態調整的。母乳的成分並不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化,千萬不能簡單地以母乳顏色的深淺及稀稠度作為判斷母乳是否有營養的標準。
謠言18 羊奶比牛奶更接近母乳
真相:羊奶和牛奶的營養差別並不大。真要比較的話,以模仿母乳為目標,「人工調配」出來的嬰兒配方奶才能夠「接近母乳」。但沒有任何一種配方奶能完全等同於母乳,更不能替代母乳。
04
—
難道都是紙尿褲惹的禍?
謠言19 穿紙尿褲腿會O型腿
真相:O型腿是膝關節變形引起的,和穿紙尿褲無關。判斷是否是O型腿,需要讓孩子放鬆平躺在床上,當雙腳靠近時,看膝關節間的距離。如果這個距離小於3釐米,說明是正常的。如果在3釐米~6釐米之間,需要繼續觀察。如果大於6釐米,就需要就醫。
謠言20 穿紙尿褲會影響男寶寶性發育
真相:男寶寶睪丸的發育通常是在青春期,所以紙尿褲不會影響男寶寶性發育。
謠言21 穿紙尿褲會紅屁股
真相:不是所有的紅屁股都是紙尿褲本身引起的。紅屁股最常見的原因是尿便刺激。在紅屁股的預防和護理上,關鍵是在寶寶排便排尿後及時更換紙尿褲,保持屁股的乾燥,然後塗抹護臀膏隔離尿便對皮膚的刺激。如果紅屁股嚴重,一定要諮詢醫生。
謠言22 把尿比紙尿褲好
真相:嬰幼兒自助排尿功能要隨著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如果把尿太早,很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2歲左右幼兒就能很好地自主控制排尿便了。
05
—
為了美,這樣做真的好嗎?
謠言23 剃胎毛,頭髮長得好
真相:頭髮黃不黃、少不少,和營養狀況和遺傳基因有關。3歲之內的頭髮偏少並不意味著今後頭髮一定偏少,家長可耐心等待。
謠言24 剪睫毛能使睫毛變長
真相:睫毛的長短、濃密與否,都和寶寶的營養和遺傳有關。相反,睫毛剪短後,寶寶的眼睛反而會因灰塵、細菌進入引起感染。
謠言25 刮眉毛,眉毛長得黑
真相:眉毛的顏色也是由營養和遺傳決定的。父母別太心急了。
謠言26 捏鼻梁,鼻梁挺
真相:捏鼻梁時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寶寶鼻腔受損。小時候塌鼻梁可能是假性的,等前囟門閉合後就會慢慢變挺。五官多與遺傳有關,順其自然就好。
06
—
吃還是不吃,搞懂原理了嗎?
謠言27 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治腹瀉……
真相:益生菌不是萬能藥。它的作用是為了幫助腸道內的菌群恢復平衡。換句話說,多了少了都不好。而且市面上賣的是益生菌製劑。益生菌製劑=益生菌+輔料+添加劑,盲目吃多了並無益處。
謠言28 不吃鹽沒勁兒
真相:「吃鹽有力氣」其實說的是鹽裡含有的鈉和碘。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日常飲食(母乳、配方奶、輔食)中鈉和碘的含量已經能夠滿足寶寶的實際需求,所以寶寶1歲以內都不需要額外加鹽,1歲以上也無需刻意加鹽。
謠言29 蜂蜜導致性早熟
真相:蜂蜜中80%的成分是糖,只有不到1%的花粉中含有微乎其微的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不對人體起作用,更別提性早熟了。1歲以下寶寶不能吃蜂蜜,原因在於蜂蜜中很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芽孢,對寶寶健康不利!
謠言30 補維C可以預防寶寶感冒
真相:補充維生素C對預防感冒沒有實質性作用,純屬心理作用(安慰劑效應),所以平時注重膳食營養即可。其他營養元素也是同理。
真開心你能看到這兒,絕對是真愛粉無疑了。你還遇到哪些育兒謠言,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讓其他媽媽們少點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