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青年自認患「社恐」:上海一把蹺蹺椅火了,巧妙打破溝通壁壘

2020-12-17 育兒點金術

家長朋友們好,關注小丸子媽媽,明星寶媽教子之方+育兒寶典,盡收眼底~

隨著昨晚《脫口秀大會》的更新,「社恐」這個詞語再一次被刷上了熱榜。

社恐的全稱叫做社交恐懼症,屬於恐懼症的一種,網上給出的正式說法就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過分關注外界的消極評價以及表現出的退縮、迴避的行為。

雖然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或者身邊有沒有社恐的人,但是去可以發現具有社恐傾向的行為,比如說最害怕聽到的3句話:「請自我介紹」「一起走啊」以及等電梯時的」等一下「。

正如「科技越發達,人類越退化」一樣,方便快捷的科技產品已經廣泛的深入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當中,比如說不上班的休息日,一部連接網絡的手機就可以實現點外賣、賣水果、蔬菜以及網購常見的藥物、衣服等日用品。

社恐除了一部分的生理原因所導致,另一方面我認為是現代生活結構的改變導致的。

相信說到這裡,很多家長會聯想到孩子性格中自卑內向的特點,其實社恐是更為嚴重的缺點。

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絕大部分會表現出有選擇地對人熱情,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慢熱」,接觸接觸就能打開他們的話匣子,而社恐根本不給你接觸的機會,甚至於你的好意接近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威脅。

而對於社恐的人來說,有可能是有能力去做但是心裡牴觸去做一件事情。從本質來說,性格內向常常是從小表現出來,經過家長的引導能得到改善為沉著冷靜的品質。

而對於社交恐懼症來說,他們更是後天養成的,比如說在童年時期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的矛盾以及親朋好友語言或者精神上的傷害。

因此患「社恐」的人並不是缺乏社交的能力,而是為了避免社交帶給自己的恐懼和麻煩,其實他們天生下來是很希望跟人社交的。

來自北京地鐵上的年輕人/攝影世界

根據一項不完全調查顯示:有近8成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患有「社恐」,比如說常常在乘坐地鐵、公交的時候兩隻耳朵塞上耳機,斷絕陌生人交流的機會。

面對年輕人的這一問題,上海的一款「蹺蹺椅」火了,雖然是一個工作座椅,但是卻大有名堂。

在這個椅子實驗中,一些蹺蹺椅被安排在了公交站、公元、廣場、步行梯口等人流量大的位置,實驗中用到了3把這樣的翹翹椅,測試時間是48小時,累計觀測到了260個陌生人的相遇場景。

倚如其名,這個椅子是需要平衡才能坐穩的,如果兩個始終保持固定的距離,那麼兩個人都會處於不舒服的高度,而如果有一個作出位置上的調整,主動地拉近同一椅子上的陌生人的距離,那麼兩個人都能享受到這款椅子帶來的基礎功能。

不出所料,實驗過後我們發現這把只能兩個人才能坐穩的翹翹椅,讓很多陌生人認識了彼此,有效地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壁壘。

原來這個實驗來自於一檔綜藝節目——《很高興認識你》,就是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面對友好的陌生人說出那句「很高興認識你」。

其實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無論是自卑內向, 還是所謂的社恐,家長都要及時地關注,通過科學的工具和引導來幫助孩子打開心扉,激發自身對於生活的熱愛,為了自己的目標勇敢大膽地嘗試。

3-6歲是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家長要學會抓住這個關鍵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朋友們好,關注小丸子媽媽,明星寶媽教子之方+育兒寶典,盡收眼底

相關焦點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原標題: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
  • 工具升級社交「降級」「社恐」青年究竟在怕什麼
    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認為自己「社恐」。在「青年說」日前發起的網上調查中,參與投票的2532名網友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僅69人認為自己沒有社交問題,97%的參與者存在迴避甚至恐懼社交的現象。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享受」獨居獨處,依靠手機建構和維護自己的社交網絡,在虛擬世界越陷越深。年輕人的社交恐懼因何而來,如何破解?本期「青年說」聚焦紓解「社恐」青年的心理困境。
  • 打破溝通壁壘 百度翻譯獲韓國K-DESIGN設計大獎
    讓我們趕緊通過下面的短片來一睹真容吧~  為了傳遞「打破溝通壁壘」這一願景,在品牌創意宣傳片中,一隻破殼而出的小雞,衝破了語言的壁壘,進入了各種語言可以無障礙溝通的次元時空。這隻憨厚可愛的形象就是百度翻譯的品牌IP——翻譯雞。
  • 打破溝通壁壘,百度翻譯斬獲韓國K-DESIGN設計大獎
    讓我們趕緊通過下面的短片來一睹真容吧~為了傳遞「打破溝通壁壘」這一願景,在品牌創意宣傳片中,一隻破殼而出的小雞,衝破了語言的壁壘,進入了各種語言可以無障礙溝通的次元時空。這隻憨厚可愛的形象就是百度翻譯的品牌IP——翻譯雞。
  • 打破溝通壁壘 百度翻譯斬獲韓國K-DESIGN設計大獎
    讓我們趕緊通過下面的短片來一睹真容吧~為了傳遞「打破溝通壁壘」這一願景,在品牌創意宣傳片中,一隻破殼而出的小雞,衝破了語言的壁壘,進入了各種語言可以無障礙溝通的次元時空。這隻憨厚可愛的形象就是百度翻譯的品牌 IP——翻譯雞。
  • 百度翻譯打造「翻譯雞」打破溝通壁壘 榮獲世界級設計大獎
    讓我們趕緊通過下面的短片來一睹真容吧~為了傳遞「打破溝通壁壘」這一願景,在品牌創意宣傳片中,一隻破殼而出的小雞,衝破了語言的壁壘,進入了各種語言可以無障礙溝通的次元時空。這隻憨厚可愛的形象就是百度翻譯的品牌IP——翻譯雞。
  • 《飢餓站臺》:何為打破階級壁壘的關鍵?溝通看似簡單,卻也最難
    4、巴哈拉特巴哈拉特的身上「印」著反抗,他象徵著社會中致力於打破階級壁壘的積極分子。自私的崔瑪什註定不會陪著格倫站上餐檯,但巴哈拉特可以。所以雖然同樣是掀起革命,但格倫所要面對的環境其實比柯蒂斯要糟糕得多,畢竟在監獄坑中無論是對上層還是下層,溝通與團結都成了一件極為困難的事。
  • 超四成年輕人自稱「社恐」 是懶得交朋友還是真有心理障礙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
  • 探探大數據:社恐族的「戀愛尷尬」,社交軟體助破冰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了「社交恐懼症」的標籤.近日,社交平臺探探聯合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面向探探平臺內的用戶發起問卷調查,針對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深入調查分析。作為頭部社交平臺,探探在幫助單身青年尋找未來伴侶的同時,也在關注著青年人群的心理問題,旨在幫助年輕人樹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
  • 不想出門也不想與人溝通,日本社恐症的救贖之路
    「不想出門,也不想與人溝通,給我一根網線並提供外賣我能一個人宅到地老天荒。」 你的心裡,曾經有迴蕩這樣的聲音嗎? 不知從何開始,社恐群體不斷壯大。數據顯示豆瓣的「我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小組」的成員人數已經超過3萬人 !!
  • 2021國考面試熱點:97%的人都有社恐?線上社交能否成為解藥?
    能用微信講的小事情就別打電話,能打字說就別發語音…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認為自己「社恐」,推崇新的社交禮儀。不斷迭代的社交軟體,提供更便捷的溝通選項,但現實中很多朋友難得見一面。   關於社恐面試會怎樣考察呢?快來了解下。   1.到底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
  • 年輕人如何破解社恐:虛擬社交非解藥,擺脫慣性突破「繭房」
    光明日報8月30日消息,當前一個尷尬的事實是:社交工具不斷升級,年輕人卻在「社交降級」。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認為自己「社恐」。在「青年說」日前發起的網上調查中,參與投票的2532名網友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僅69人認為自己沒有社交問題,97%的參與者存在迴避甚至恐懼社交的現象。
  • 社恐、被催婚……原來古今大齡青年的煩惱如此相通
    回顧中國歷史,有無數青年和當代青年有著同樣的煩惱。雖然大家不處於一個時代,但是卻有些跨越時代的共鳴。便面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社恐人士,看到人不想理會,用扇子遮住臉,對方就懂你的意思了,大概也會裝作沒看見或者不認識你走過。有了這個平平無奇的小工具,社恐人士再也不擔心開口臉紅或者結巴,也不用糾結和對方打交道眼神往哪裡躲。而且便面的合法使用,使得這一拒絕社交行為不會被認為是失禮的。
  • 打破數據壁壘,構建城市「神經元」
    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從探索設想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三級平臺、五級應用」的基本框架已經構建。「『一網統管』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初步開創了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局面。」經過一段時間調研,不少政協委員取得了這樣的共識。
  • 年輕人,你有「社恐式孤獨」嗎?
    虛擬戀人盛行的背後更深次的原因在於很多年輕人都存在「社恐式孤獨」「社恐式孤獨」指的是部分年輕人一個人時有強烈的孤獨感面對面社交時又感到恐懼只能又回到孤獨的狀態有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獨居青年超7700萬8成年輕人認為自己有
  • 打破文化圈層壁壘 尋找審美的最大公約數
    &nbsp&nbsp&nbsp&nbsp打破文化圈層壁壘&nbsp&nbsp&nbsp&nbsp圈層指人們信息的接受、文娛產品的選擇、社交等,在某一相對固定的群體範圍內進行。不同圈層間,必然存在著相互區分的界限和壁壘。
  • 你是「社恐」嗎?
    所謂社恐,並不是精神障礙,只是不善於交際或者是不喜歡交際。輕度社恐,表現為臉紅、發抖、尿頻、焦慮,但是嚴重的會驚恐,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合適的交友氛圍所謂合適的交友氛圍,是指一個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非常放鬆的氛圍,那麼現在年輕人交友的圈子其實是比較小的,能夠讓大家更快速地融成一片的化解,無外乎就是喝酒了。
  • 害怕說話、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內向,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據統計,我國目前獨居青年超2000萬。線下獨處、線上「熱鬧」成常態。很多年輕人自稱有「社恐」,其實並非達到疾病的程度,而是一種迴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態。近年來,社交恐懼、社交焦慮、社交障礙、內向型人格等字眼經常活躍在群眾的社交平臺上,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 「魚缸法則」幫你打破親子溝通壁壘
    調查顯示,25.8%的學生認為自己父母愛講大道理,實在是很嘮叨,因此不願意和他們過多交流。相關的心理學分析專家由此提出了「魚缸法則」這一定義,魚兒因受環境限制,一直沒辦法成長,而換了更廣闊的環境之後,立馬快速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