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跨國企業而言,宜家(IKEA)自1998年進入中國以來,其擴張速度曾被喻為「蝸牛速度」。一向以嚴謹、負責著稱的宜家,近日卻陷在「代工事件」中無法自拔。是非對錯的背後,低價原則或許是導致宜家「壓榨」代工廠商、擴張緩慢的主要原因。
質疑
這次,宜家頻頻曝光的原因不再是品質、創意、低價、時尚,甚至不是「召回」,而是「壓榨」。
「更多的人對產品的質量產生了質疑。」熟悉宜家的知情人士蘇坤(化名)直言。
比如,宜家的一些柜子需要釘在牆上。因為宜家更注重「門面」的打造,背板很薄。「如果不釘在牆上,就倒了。」蘇坤說。
還有抽屜。「宜家的很多抽屜板,實際是用紙做的。」蘇坤還給新金融記者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某城市的宜家開業前,在一商場做「體驗中心」。被設計、安裝好的幾套樣板間呈現在某商場一樓。和宜家一樣,消費者可以去看、去坐,甚至去躺。在所呈現的產品中,有一款設計簡潔、功能強大的百靈床非常受歡迎。因為展示過的產品是可以打折出售的,於是,該賣場的一位宜家員工在展示結束後去買這款產品時,卻被告知:「床散了,無法修復。」
「展示進行了也就三四個月,可床竟然散了。這將來會是宜家產品致命的問題。」蘇坤表示。
蘇坤稱,宜家的廚房也很成問題。
在他看來,宜家的廚房之所以有問題,是因為它不像傳統的廚房一樣,可以量身定做。宜家的廚房是拼起來的,但每一戶的廚房都不一樣,管道布局、大小等均不統一。另外,宜家做廚房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問題非常多。
「曾有個客戶,裝了好幾次,也修了好幾次,但怎麼也修不好,後來客戶就不修了。雖然每次的態度都很好,但最後也只能退錢。」蘇坤介紹說,宜家在送貨、安裝、配送方面也都有延遲。
「總之,慢慢地,你會發現,宜家宣傳得很好,但環節很多,真正落到實處的時候,就不那樣了。」蘇坤對新金融記者說。
曾經的宜家員工朱成(化名)也覺得宜家的產品「質量一般」。
朱成說,如果客戶跑去問宜家,宜家會回應說,這些產品的設計師是考慮到節約、環保,所以家具的背板才用3釐板或5釐板的。
朱成稱,宜家的每款產品都有著非常詳細的安裝說明,這是其他任何公司都不能與之抗衡的,但其並沒有標註,該款產品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使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在宜家,有一款售價39元的拉克(LACK)方桌——宜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產品。「這款產品是一種叫蜂窩板的材質做成的,而蜂窩板說白了就是紙殼板。果汁如果滲進去,就會變形。」
對於蜂窩板,百度百科的解釋是:用牛皮紙、塑料薄片或管型人造板等製成蜂窩狀芯板,經樹脂膠處理後,表面覆以膠合板或纖維板等製成的板材。據朱成了解,這種「紙殼板」在宜家木質家具中的使用量已經達到10%-15%。
而宜家方面並沒有直言「紙殼板」的使用情況,在給新金融記者的回覆中其只強調:「宜家會在產品標籤中明確標識原材料。」
可在宜家的官方網站上,一則新聞中明確指出,LACK拉克系列採用蜂窩板技術。還很詳細地闡明了原因——「我們愛木材」。
據朱成介紹,宜家有一款畢利書架賣得很好。其背板下面有個弧形,推到牆邊上時,剛好可以高過踢腳線,貼合在牆上,比較人性化。但問題是,它的側板很薄。而一般的衣櫃或者書架,深度都在350mm-550mm,但這款書架只有260mm-280mm。如果不固定在牆上,放上書後,99%都會倒。「但該款產品上,沒有任何提示」。
面對家具要釘在牆上的質疑,宜家中國區公關經理許麗德在給新金融記者的回覆中表述如下:宜家的很多家具都不需要釘在牆上。只是出於對安全的考慮,特別是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對於可能由於孩子攀爬和撞擊導致傾覆的產品,宜家會主張在牆上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