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小學生出抗疫詩集,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2020-12-12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5月24日訊(記者 張屏 通訊員 李璐)今日,武漢市光谷第二小學202班58名學生得知,他們的抗疫詩集《冬天的話說到了春天》被中國教師博物館收藏。而此前,這份記錄著孩子們童心和詩意的作品,已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學生翻閱自己班級的詩集

家長和孩子共讀詩集

這是本特殊的作品集,收錄了30首兒童詩、90餘個抗疫故事、50餘幅抗疫主題兒童畫,作者是202班58名七八歲的孩子,每人至少有兩篇作品入選。記者看到,孩子們的視角充滿童趣,用語真誠感人。如曹辰昊的媽媽是醫生,大年初一從山東老家獨自趕回武漢抗疫,他很擔心自己的媽媽,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媽媽,我想對您說/您去抗疫時/我學會照顧自己了/等您平安歸來時/您會發現我長大了!」陳瑞霖則寫下了《疑問》:「世界上/有許多有趣的問題/我現在就有/好幾個問題想問。太陽啊太陽/你能不能每天都出來/這樣我們會很溫暖。題目啊題目/你能不能簡單點兒/這樣我就能快點寫完。老師啊老師/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開學/這樣我就能和我的朋友們一起玩兒。病毒啊病毒/你什麼時候才能消失/這樣我們就可以出門啦!」黃雨涵選取了電梯裡送愛心蔬菜的片段,寫下了《乘著電梯去旅行》:「電梯裡的蔬菜在旅行/黃瓜、土豆、金針菇/一路從五樓到二十四樓/電梯門口的阿姨笑了/生薑換大蒜/大蒜變小蔥/群裡的我們都笑了/你聞一聞/那飄溢著的飯菜香/是不是/裝著滿兜兜的愛?」

家長和孩子共讀詩集

該班班主任唐慧芳說,她希望用詩歌來潤澤兒童,一直在帶領學生們讀詩寫詩,1月23日,武漢暫時封閉離漢通道後,她便與家長、孩子們商量,請大家用詩歌來記錄疫情生活,每位老師都給孩子們寫下了鼓勵的寄語,家長們也開始引導孩子們用心感受生活。最終,孩子們收穫了這樣一份感人至深的「抗疫相冊」。其小學生的視角、動人的表達方式得到了多家博物館的認可,被作為抗疫物證永久收藏。

湖北省博物館上門徵集孩子們的詩集

據介紹,202班師生們還參加了許多抗疫活動,例如 「全國百名小學生聯名給爺爺奶奶們寫信」,勸說老人少出門、做好防護、聽從管理,小手拉大手,防疫齊步走;「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主題徵文活動;「全國中小學生抗疫防控心連心活動」等。

孩子們的詩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48位小學生「雲上」出詩集
    「本周閱讀為現代詩歌打卡,孩子們可以通過詩集、報紙、網絡等搜索現代詩進行摘抄、批註。」結合近期語文課教學內容,天正小學七色花中隊語文老師鄭健,為孩子們布置了這項特別的作業。據悉,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選取名家名詩。在引導孩子們閱讀、朗誦、批註了一周的現代詩後,鄭健老師欣賞了孩子們的批註,分享了孩子的想法。「很多孩子對現代詩很有想法。」
  • 山東青島:為武漢加油,7歲小學生創作「抗疫」連環畫
    一場面對疫情「從我做、有『畫』說、閱讀者 」的活動由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第二實驗小學發起,小學生們在家裡紛紛通過不同的方式參與抗擊疫情,用實際行動度過這個特別的寒假。 學生們打卡活動進行的如火如荼,紛紛在家拍照、錄製視頻,上傳到班級QQ群,老師瀏覽過後逐一點評共同學習。其中一個名為《青青森林——松鼠家的抗疫故事》原創連環畫引發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大家紛紛為這個創作點讚。
  • 徐志摩的最後一部詩集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1921年赴英國留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 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也一直是廣受爭議的1915年,18歲的徐志摩與
  • 別不信,一年級7歲小學生在博物館當講解員,熟知上千件藏品歷史
    但我們今天的故事主角一年級7歲小學生會告訴你那句老話:英雄出少年。一年級7歲小學生卻在博物館當講解員,能熟知上千件藏品歷史,確切說是1300多件。這位了不起的少年叫孫嘉浚,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一名小學生,一個是平頂山博物館的講解員。你聽到這兒可能有點不敢信,畢竟他只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但我告訴你,你可能更不敢相信這份工作是從他幼兒班開始的。
  • 科普繪畫展頒獎,20幅小學生畫作,被武漢自然博物館收藏
    武漢自然博物館昨天舉行第二屆科普繪畫展館藏作品頒獎儀式,20幅小學生的畫作被該館收藏並展覽。活動自2020年6月啟動,面向全市7-12歲少年兒童徵集了近400幅作品。專家從中挑選出20幅優秀作品收入館藏。
  • 惠州博物館徵集抗疫見證物
    惠州博物館徵集抗疫見證物 2020-03-2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最牛收藏家!向大英博物館捐了七萬多藏品,但藏品備受爭議
    英國最牛收藏家!向大英博物館捐了七萬多藏品,但藏品備受爭議疫情影響之下,許多產業都受到相當大的衝擊,除了觀光、旅遊、航空業之外,有個產業可能一時間大家沒有想到,但的確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那就是博物館業。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抗疫物證捐贈展、市民捐贈展開幕
    它見證了自己在這場全民抗疫中沒有『掉隊』,盡了一點綿薄之力。」昨天,82歲的劇作家、原長寧滬劇團團長張東平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西館三樓,指著櫥窗內展陳的滬劇《白衣長城》劇本手稿對記者說。  當天,《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和《市民記憶——上歷博(上革博)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同期開展。
  • 淄博2家博物館定級國家一級博物館!還有多家博物館升級~
    另外還有多家淄博的博物館 分別升級為國家二、三級博物館 答:匯總書面審查、現場評估與綜合評定結果,在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的800家參評博物館中,最終共有520家博物館符合定級評估的得分要求(374家為新定級博物館、146家為原定級博物館晉升等級),其中:一級博物館74家、二級博物館221家、三級博物館225家。
  • 淄川7家博物館列入全國博物館名錄
    近日,淄川緒嶽民俗博物館、源一刻瓷博物館、寅瑄鄉愁博物館等7家博物館列入全國博物館名錄,數量位居淄博市第一。目前,淄川區共有博物館11家,涵蓋農耕文化、陶瓷文化、內畫藝術、煤炭文化等方面,促進了對淄川區傳統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打造「鄉愁之地」 體驗民俗文化鄉愁是什麼?
  • 博物館:為明天收藏今天
    配合這一主題,南京博物院聯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8家文博機構共同策劃,推出「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特別展覽。「從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面貌,到秦漢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相互之間的融合、包容是展覽的主要內容。」
  • 東莞這7家博物館獲評國家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共有74家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參評的7家博物館全部入選,成功率100%:鴉片戰爭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袁崇煥紀念園、蠔崗遺址博物館、石龍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唯美陶瓷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加上此前已有東莞市博物館、可園博物館、東莞展覽館等3家國家二級博物館,我市共有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10家,僅次於廣州,與深圳並列排全省第二。
  • 珠海學生寫的「抗疫詩」被收藏了!
    握住手中的筆,以詩抗疫、以文助威,合計創作了詩歌近千首,學校還將孩子們的優秀詩作編輯成了詩集如今,這份抗疫主題詩集被珠海市博物館收藏了!香洲區前山小學抗疫主題詩集《心聲﹒新生》發行暨捐贈儀式順利舉行,標誌著這本匯聚了前山小學學子187首作品的詩集正式被珠海市博物館收藏。珠海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楊長徵代表博物館向前山小學頒發了證書和感謝信。
  • 大英博物館收藏著中國珍貴國寶……〈四〉
    河南省 清涼寺(村)公元1086-1125年附錄:這種盞託具信全球只有兩件,全部收藏在大英博物館。茶盞託邊刻有三字「壽成殿」,為北宋著名宮殿。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大維德中國陶瓷館收藏的中國陶瓷,幾乎囊括了中國陶瓷是各個年代的作品,被公認為除臺北故宮、北京故宮之外的第三大中國古瓷收藏地。
  • 淄博多家博物館升級!最新520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公布!
    答:匯總書面審查、現場評估與綜合評定結果,在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的800家參評博物館中,最終共有520家博物館符合定級評估的得分要求(374家為新定級博物館、146家為原定級博物館晉升等級),其中:一級博物館74家、二級博物館221家、三級博物館225家。
  • 武漢又添2家國家一級博物館,7家新晉二三級博物館
    長江網12月22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餘軒)21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組織開展的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發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我市武漢革命博物館、長江文明館等2家單位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另有7家單位新晉二三級博物館。
  • 76歲「鐘錶匠」把家建成鐘錶博物館
    ……在雲浮市新興縣大江鎮合河村合水自然村,一位76歲的老人花了60餘年的時光,收藏了2000多件來自中國、德國、法國、美國、瑞士等地的鐘表。他的家已被當地人稱為「鐘錶博物館」,「展出的只是一部分,具體數目我沒記過,但應該能裝一卡車。」這位老人名叫譚家祥,人稱「家祥叔」。
  • 國家博物館舉辦抗疫美術作品展時間地點及門票預約入口
    國家博物館舉辦抗疫美術作品展  開展日期:2020年8月1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3、北4展廳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油畫、版畫、水彩畫、宣傳畫、連環畫、雕塑、書法、篆刻及工藝美術作品;創作內容以表現病患救治場景和疫情防控工作為主,兼及疫區人民生活保障、復產復工、對外醫療援助等方面,全面生動地刻畫了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的偉大抗疫精神。
  • 我國博物館總數達5535家 每2天新增一家
    我國博物館總數達5535家 每2天新增一家 2020-05-18 11:33:27 參與互動   我國博物館總數達5535家
  • 老北京11年攢了一間時光博物館 收藏2000多件老物件
    63歲的他是一間京城老物件陳列室的主人,他希望為老物件們找一個更好的家,成為一座更像樣的博物館。   陳列室容納了2000多件老北京胡同生活用品。在民俗學者眼中,這些瑣碎的民間生活物品延續了平民社會歷史記憶,填補了官方還原「城市記憶」的空白。   但北京179家博物館裡,這家唯一的生活老物件陳列室榜上無名,少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