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位小學生「雲上」出詩集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雖然尚未複課,南京一所小學的48位同學,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下推出一份「雲上」詩歌鑑賞集《四月天》。

「本周閱讀為現代詩歌打卡,孩子們可以通過詩集、報紙、網絡等搜索現代詩進行摘抄、批註。」結合近期語文課教學內容,天正小學七色花中隊語文老師鄭健,為孩子們布置了這項特別的作業。

據悉,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選取名家名詩。在引導孩子們閱讀、朗誦、批註了一周的現代詩後,鄭健老師欣賞了孩子們的批註,分享了孩子的想法。「很多孩子對現代詩很有想法。」她決定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現代詩,就詩人、詩歌內容或者對詩歌的理解進行批註,並配圖製作一份現代詩鑑賞集。

短短幾天時間,孩子就拿出了驚豔的作品。鄭健另請班上小才子餘弢臨和趙梓炎繪製了封面和封底,充滿童趣的設計,讓人嘖嘖稱讚。如今,這份凝聚1位老師和48位小學生才華的作品,在「雲上」合併成一份班級詩集,令家長驚嘆「一本詩集讓小學生有了大師的感覺」。

相關焦點

  • 7歲小學生出抗疫詩集,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楚天都市報5月24日訊(記者 張屏 通訊員 李璐)今日,武漢市光谷第二小學202班58名學生得知,他們的抗疫詩集《冬天的話說到了春天》被中國教師博物館收藏。而此前,這份記錄著孩子們童心和詩意的作品,已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 中國電子詩集資料庫正式上線,不用找出版社也可以出正版詩集
    採用國際通用的電子出版模式,未來不排除會出紙質詩集中國詩歌網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管,《詩刊》社主辦的中國最大的專業詩歌網站,五年來,以其高質量的詩歌作品和會員服務,吸引了數十萬會員加盟。
  • 48位小學生寫信「告白」老師「 這是我們對您的感謝」
    在全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感謝老師的培養,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蘭州幸福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靜寧路小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武都路支行共同舉辦「以書信傳情、我手寫我心」教師節特別活動,48
  • 把一本原創詩集打造成「網紅」,他們這樣做
    文 / 冒海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副編審)《樹假裝不動》是一本童詩集,為作者自投稿。審讀書稿的同時,我通過童書銷售大數據分析和全國幾十家有影響的實體兒童書店的調研,了解到市場上童詩合集較多、引進版更多,屬於中國本土原創的個人童詩集相對較少。高質量的、從兒童視角用兒童思維抒寫的更少。該書作者郭強是在教學一線工作的語文教師。他了解孩子的閱讀喜好,善於引導孩子詩歌閱讀和欣賞。
  • 東營市作家協會會員範東明:用右腳敲出夢想詩集
    四肢殘疾,無法說話,生活無法自理,未入一天校門,卻自習文史類課程,參讀中外名著,直到迷戀上了詩歌。雙手無法動彈,他練習用右腳寫字、打字,在四平米的小屋內,打造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左岸之貝》。從未入過校門的範東明,在13歲的時候得到了一本《新華字典》,在父親的指導下,他開始用右腳扳著字典識字讀書,並用腳夾著鉛筆練習寫字。
  • 冉雲飛:蘇轍的《詩集傳》
    比如其所著《詩集傳》上承歐陽修等懷疑《詩經》毛傳鄭注孔疏的傳統,導夫朱熹《詩集傳》之先路:從對詩序的駁斥、詩旨的訓詁詮釋、詩篇名及解題諸問題,均受小蘇影響。以至於朱熹《詩集傳》徵引宋人說詩二十家,獨引小蘇達四十三條為最多。但有一點,我們不要忘了,小蘇之解詩論經,本於父兄的人情說,朱熹這樣道學氣重的人自是不會採納的。
  • 機器人「微軟小冰」出詩集 這些華麗的詩句能打動人麼?
    原標題:機器人「微軟小冰」出了一本詩集 這些語言華麗的詩句,能打動人麼   就在幾天前,「小冰」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湛廬文化噱頭十足地宣稱,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機器人寫的詩集。「小冰」的詩歌和九段棋手柯潔惜敗AlphaGo的消息幾乎在朋友圈同時出現,人工智慧與人類關係的話題也再次變得熱門。
  • 「雲上閱讀」公開課 | 老年人暑期陪伴小學生閱讀
    8月5日,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20年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暑期特別直播「雲上閱讀當天下午3點到4點,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銀齡書院創始人兼院長薛曉萍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分享了一場以「老年人暑期陪伴小學生閱讀」為主題的講座。
  • 谷禾出詩集《北運河書》
    詩人谷禾日前推出詩集《北運河書》,他說:「運河對我來既是一條存在的現實之河,也是精神的河流。」《北運河書》是谷禾的最新詩集,收入了他移居北京通州北運河畔十三年以來所創作的一系列詩作。在書中,北運河有時作為現實的河流在詩中顯現,沿岸的風物、景色盡收於作者筆下,通過纖毫畢現的雕刻,仿佛都生出了詩的靈性;有時又作為精神性的存在日夜流淌,也帶上了詩人獨特的氣質,並和北運河的歷史構建起了微妙呼應。
  • 2300名小學生開啟「雲上」閱讀嘉年華 製作屬於自己的書籍周邊創意...
    太原市後小河教育集團開啟「雲上」閱讀嘉年華活動。杏花嶺區委宣傳部提供中新網太原4月24日電 在當前疫情防控時期,太原市後小河教育集團推出「21天悅讀打卡挑戰賽」、「閱讀線上「藝」起來」等系列「讀書月」活動,2300名小學生開啟「雲上」閱讀嘉年華。「21天悅讀打卡挑戰賽」是從4月8日讀書節啟動以來,後小河教育集團組建讀書圈,進行21天悅讀打卡挑戰賽。
  • 茉莉花語ll我的第一本詩集
    活著不易,能在平庸的生活中,活出詩意更不容易。一個月前,茉莉姐發微信給我說,說她要出詩集了,想讓我給她寫序。一時間,詩歌和信任的力量,就擊敗了出於水平有限的擔憂,便欣然應約。    茉莉姐她的筆名和詩集都取名「茉莉花語」,我想,要想真正了解她和她的詩集,茉莉花應該是繞不開的梗。「茉莉花,別名:茉莉,拉丁文名:Jasminum sambac (L.)
  • 詩集《白楊絮語》印象和賞析
    ,想起前三部詩集:《走在自己的路上》《菩提樹下》《等待春天》,名字要麼詩意要麼禪意,為什麼這本詩集以鄉下常見的「白楊」為名,讀完,才理解了它的深刻意蘊。而詩人薛耀軍從小時候面對」質樸、挺立「形象的白楊,就喜歡上它的」俊逸和剛毅「,這份喜歡一直深藏於心,當」48歲「的他再次與形象的」白楊「相逢,那份喜歡在朝夕相處中,升華成了「詩人」」哲人「和」君子「的象徵,完成了對經典意象的最新呈現。
  • 從小喜歡文學 美13歲華生張知仁出英文詩集
    華聲報訊: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13歲就出英文詩集的華裔少年張知仁,10月18日晚在美國亞凱迪亞市議會享受當眾朗誦自己英文詩作的榮譽。市長鄂志超對他的文學成就大加讚賞,請他在市議會上朗誦詩歌便是對他的表彰。  今年13歲的張知仁生於亞市。他對亞市的一草一木均傾注感情,並以優美的英文詩句加以歌頌。
  • 鍾代華兒童詩集《大風的嘴巴》出版
    詩集插圖作者為我區本土漫畫家熊鷹。《大風的嘴巴》詩集中,有的寫兒童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如《大蜜蜂》《蝸牛》《小飛蛾》等;有的寫兒童眼裡發現的美,如《水花》《太陽是個全能冠軍》《寶石娃》《噴泉娃》等;也有寫孩子們享受生活的樂趣,如《小畫板》《我放走了一隻小螞蟻》《黃昏時光》等。據了解,《大風的嘴巴》是鍾代華出版的第9部詩集,也是他出版的第7部兒童詩集。
  • 袁宏道詩集
    傳世作品有《瀟碧堂集》二十卷,《瀟碧堂續集》十卷,《瓶花齋集》十卷,《錦帆集四卷》去吳七牘一卷,《解脫集》四卷,《敝篋集》二卷,《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梨雲館類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袁中郎全集》四十卷,《袁中郎文鈔》一卷,等等。出燕別大哥三哥長安二月時,陽緩北風厲。霜刃割地皮,古木凜寒氣。紛紛騾馬塵,曉起如雲沸。置酒上南岡,別我好兄弟。
  • 北島《給孩子的詩》| 鳳凰詩刊·詩集
    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一冊《給孩子的詩》,公布於世。《給孩子的詩》中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北島一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給孩子的詩》重繪了新詩版圖,確立了經典標準,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閱讀空間。
  • 大三學生穿「道袍」出詩集 同學驚呼「這很詩意」
    誰曾憶起,昨日風光……」12月15日,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行知學院踐行班大三學生羅畢錕所著詩集《彳亍集》正式首發。羅畢錕一襲「道袍」、手撐一把油紙傘蒞臨現場,瞬間成為校園名人。這是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建校以來學生出的第一本詩集。該校老師介紹,「以前,還有個學生出版了一部小說。」
  • 科學詩:如何讓躺下的詩集站起來
    今年,完成詩集《戰「疫」之歌》等作品後,他日程表上的待辦事項依然排得滿滿:應有關省市科協邀請去作科普報告;為畫家楊華創作的56位共和國功勳科學家畫像配詩;應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邀請,以建黨100周年、歌頌100位科學家為主題,與畫家杜愛軍合作創作一部詩畫集;為北美地區詩歌協會舉辦的專場詩歌朗誦會提供詩稿、講授詩歌創作體會。
  • 葉才生詩集再獲葉聖陶教師文學獎入圍獎
    10月28日,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和蘇州吳中區用直鎮協辦的第四屆葉聖陶教師文學獎揭曉,中山紀中三鑫雙語學校理想學堂校長葉才生的詩集《我比夏天冷一些》喜獲第四屆葉聖陶教師文學獎入圍獎,這是葉才生老師第二次獲此殊榮。
  • 東營腦癱詩人範東明 右腳敲出夢想詩集《左岸之貝》
    範東明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敲擊出他的「夢想」  四肢殘疾,無法說話,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他的生命從此局限於床上。從未入過校門的範東明,在13歲的時候得到了一本《新華字典》,在父親的指導下,他開始識字讀書,並用稍微靈活的右腳夾著鉛筆練習寫字。「鉛筆夾不住,不斷掉下來,再夾上,接著寫。」父親說,就這樣範東明堅持學完了一本《新華字典》。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他自學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文史類課本,並大量參讀中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