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給孩子的詩》| 鳳凰詩刊·詩集

2020-12-12 鳳凰網讀書


北島/中信出版社/2014.7

【詩集簡介】

《給孩子的詩》是著名詩人北島最新的心血之作。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一冊《給孩子的詩》,公布於世。

《給孩子的詩》中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北島一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

《給孩子的詩》重繪了新詩版圖,確立了經典標準,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閱讀空間。

【詩人簡介】

北島,1949年出生,本名趙振開,曾用筆名:北島,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於北京。1978年同詩人芒克創辦民間詩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國,現任教於加利福尼亞州戴維斯大學。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著有詩集《北島詩選》、《太陽城札記》、《北島與顧城詩選》,中短篇小說集《波動》,譯著詩集《現代北歐詩選》,散文集《失敗之書》,《時間的玫瑰》等。最短的詩歌作品是生活,詩歌內容只有一個字——網。

【詩選】

仿佛


泰戈爾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在遊戲中間

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迴旋,

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

廟殿裡晨禱的馨香仿佛向我吹來母親一樣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裡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仿佛覺得我母親凝住在我臉上的眼光

布滿了整個天空。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作品包括詩集《吉檀迦利》、《飛鳥集》等。


星星們高掛空中


海涅


星星們高掛空中,

千萬年一動不動,

彼此在遙遙相望,

滿懷著愛的傷痛。

它們說著一種語言,

美麗悅耳,含義無窮,

世界上的語言學家,

誰也沒法將它聽懂。

可我學過這種語言,

並且牢記在了心中,

供我學習用的語法,

就是我愛人的面容。


海因裡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德國詩人、記者、文學評論家。著有詩集《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西西里亞的紡織工人》等。其最廣為人知的一首詩,是由孟德爾頌譜曲的《乘著歌聲的翅膀》。

相關焦點

  • 中信出版社出版北島選編詩集《給孩子的詩》
    《給孩子的詩》北島 選編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內容簡介北島親自甄別、挑選,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公布於世,「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重繪新詩版圖,確立經典標準,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一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閱讀空間。新詩「蒙學」的引路者,匯集新老名家的經典譯作,是範文,也是美文,集聚最偉大的文學靈魂,最精要的不朽文本,涵養心性,助育美感。
  • 北島:我們該給孩子留下一些什麼詩?
    北島《給孩子的詩·序》我和你們走在一起,未曾相識,如果遇上詩歌,恰似緣分。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風,細沙和風暴,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是獨特的,就像指紋那樣不可重複——這一切都是詩意,但還不是詩歌,換句話說,詩歌即形式,是由文字和音樂性等多種因素構成的。十歲那年,我寫了第一首「詩」——從報紙雜誌上東抄西湊,儘管是陳詞濫調,但對我來說,由文字的排列和節奏,頭一次體會到觸電般的奇妙感覺。
  • 詩意與童心相遇 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長沙舉行
    9月3日15:00,「看見詩意的世界——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在長沙梅溪書院舉行。眾多詩歌愛好者從各地趕來,聆聽北島關於孩子與詩歌的分享。   見面會開場,北島首先分享了編選這本《給孩子的詩》的緣由,「我編選給孩子的這本書,坦率地說,和我的兒子兜兜有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或者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 蕭蕭的詩集《虛妄者的詞條》出版,幾首詩
    順便為小書吆喝一下,詩集定價35元(外地另加快遞費10元),有朋友願意購買、閱讀本詩集的,請聯繫我微信ntongxiaoxiao,或掃描文後的二維碼。(書中部分目錄)詩集《虛妄者的詞條》中的幾首詩:愛過這樣一個人我愛過這樣一個人
  • 收錄了245家詩報刊 全國首本地區性民間詩刊資料集正式出版
    近日,《屏風》詩刊主編、四川詩人胡仁澤編著的《四川民間詩刊檔案(1979-2019)》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這也是全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地區性民間詩刊資料專集。「這是花費了4年時間收集校編、整理入錄四川民間詩報、詩刊245家所得成果。」
  • 詩歌屬於鄭愁予或北島的時代 年輕的詩人在哪裡?
    不斷刷新這場颱風信息的還有一批國內外的詩歌愛好者,他們在很早以前收到一個邀約——「2016鳳凰·鼓浪嶼詩歌節」10月21日在鼓浪嶼舉行,主辦方鳳凰網和鼓浪嶼管委會邀請一百多位詩人來到詩歌的小島、舒婷的家鄉,共赴詩與歌的盛會。名單裡除了有北島、舒婷和鄭愁予等名家,也有諸多活躍在各大微信詩歌群的創作者。
  • 北島:詩歌可跨越貧富、超越階級
    9月22日,北京南五環邊,壽寶莊,大詩人北島,現身民工子弟學校蒲公英中學,給孩子們送上新編詩集《給孩子們的詩》,並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新詩蒙學課。    北島朗誦並講解了詩集《給孩子的詩》中一首《想想別人》。
  • 專訪|北島談選編《給孩子的詩》:詩歌靠的是悟性
    詩人北島選編《給孩子的詩》最初是為了給兒子選編「適合孩子的現代詩讀本」,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北島談的雖然是《給孩子的詩》的選編過程,其實談的也是他的詩歌教育理念。北島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我曾開玩笑說,詩歌教育到博士階段已經晚了,本科也晚了,應該從中學開始,『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閱讀的源頭獲得啟迪,可謂正本清源。」
  • 北島一首經典的現代詩,題目兩個字,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
    北島,是詩人芒克給起的名字,如今早已成為朦朧詩派的中國標誌,北島取得過很多成就,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瑞典筆會文學獎等等。但是很多人不太關注北島的詩,因為他的詩太安靜了,安靜得讓人無所適從。
  • 【佳作欣賞】《北島詩選》‖ 北島
    記得上學的時候,最早接觸詩歌,就是從朦朧詩開始,手裡有的幾本古老的朦朧詩選,開篇領軍人物都是北島,然後才是舒婷、顧城等等,雖然對那一代人的詩歌我一直最喜歡顧城,但對北島先生一直懷有崇敬。沒讓我那肩頭擋住的世界不再打擾你假如愛不是遺忘的話苦難也不是記憶記住我的話吧一切都不會過去即使只有最後一棵白楊樹象沒有銘刻的墓碑在路的盡頭聳立落葉也會說話在翻滾中褪色、變白慢慢地凍結起來託起我們深深的足跡當然,
  • 讀首詩,給喃聽|VOL.2|《黑色地圖》-北島(朗讀:安平煜)
    今年春壹藝術準備上線一個讀詩欄目。我們會尋找丹東本土詩歌愛好者錄製讀詩音頻在春壹藝術公眾平臺上播出,每周一期。歡迎朋友們後臺留言投稿。也可以將作品發送到木子老師的微信。欄目主理人:木子閒人,讀詩、賞樂,如此幸福每一天
  • 「不學詩,無以言」,該怎樣讓孩子親近詩?
    隨著孩子對優秀詩歌的需求,童詩教育的功利化、教條化,童詩創作的成人化、段子化,優秀詩歌教材短缺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歌?如何創作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優秀童詩?日前,由《詩刊》社主辦的「當下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深入研討,以期為當下兒童詩歌教育探索一條有益路徑。
  • 海子和北島的詩都各有什麼特點
    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這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面對大自然時,海子感到了渺小、迷惘、緘默,感到了死亡的降臨。二、 北島北島,原名趙振開,北島是他的筆名(「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詩人,朦朧詩代表人物,是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 時間之詩,或人間之詩 ——南書堂詩集《漫步者》讀札
    讀南書堂詩集《漫步者》,對於眼睛是一個享受文字的過程,而對於心靈則是一個悟透人間的過程。南書堂是一位純粹的詩人,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他可能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無疑是一位嗜詩如命的詩人,這本詩集中詩人沒有在語言的層面上進行太多掙扎,更多是在探尋生命的複雜性和世界的變化性,以及表現生命的自然狀態和命運規律,這是一位成熟詩人要走過的必然之路。
  • 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如今再回望作為八十年代符號的「鬥士」北島,這十年,詩人經歷了漂泊的結束、病痛的考驗、時代的轉變與媒介的換代,從「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國際詩人在香港」,到「給孩子」系列叢書,北島的腳下有一條清晰的印跡,這既是他私人寫作狀態的互補,也是他的社會理想。
  • 科學詩:如何讓躺下的詩集站起來
    40年來,郭曰方發表了大量謳歌科學家精神的詩歌作品,特別是退休後的20年間,出版了二三十本詩集、散文集,包括長篇抒情詩集《科學精神頌》《精彩人生——人民科學家頌》《共和國科學家頌》《科學的星空》等,成為國內科學詩創作的代表人物。如今年近八十,郭曰方仍筆耕不輟。
  • 餘秀華詩集面世在即 兩家出版社與時間賽跑(圖)
    怎樣找到餘秀華  2014年9月,《詩刊》發了一組餘秀華的詩歌,11月,《詩刊》將其編輯成微信推送,被轉發5萬餘次。湖南文藝出版社的副社長陳新文看到了這篇微信,「當天晚上我和餘秀華取得了聯繫,她說自己從來沒有出過詩集,我就想幫她出一本。我們在微信上聯繫,我把合同寄給她,12月初她把合同寄回給我。」
  • 北島寫了首一字詩,被評價為直指人心,是另闢蹊徑還是誇大其詞?
    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我國當代詩人北島,他寫下的只有一個字的詩《生活》,詩成之後雖然沒有達到驚風雨、泣鬼神的地步,但也讓無數人側目。有人認為這是直指人心的傑作,還有人卻認為其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真相究竟如何呢?
  • 09·周末薦詩丨北島: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幾經修改,這首詩變成了後來人盡皆知的《回答》。一九七六年,《回答》最初刊登在《今天》雜誌第一期上。這個詩人還有另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北島。北島的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與大眾見面的。這首詩似乎明白人們在愁苦什麼,它開篇便尖銳地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 鳳凰詩刊||海外詩社第012期
    【推薦語】一首很生動活潑具生活氣息的鄉愁詩,詩人開篇用「麻雀剛鳴叫了幾聲,鄉愁就飄落了一地」,鄉愁本是無形不可計數的,但詩人巧妙的把鄉愁擬人化,使之可計數,變成了可數名詞。用一地的鄉愁來表明詩人思鄉之深之切。接下來的一句「把在天空眼淚打著轉的雪花,一同喊了下來」把雪花也擬人化,雪花是天空的眼淚,既形象又道明了雪花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