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周末薦詩丨北島: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2020-12-16 詩詞茶座

一九七三年,一個叫趙振開的建築工人完成了一首叫《告訴你吧,世界》詩的初稿,它開篇這樣寫道:

卑鄙是卑鄙者的護心鏡,高尚是高尚人的墓志銘。在這瘋狂瘋狂的世界裡,——這就是聖經。

幾經修改,這首詩變成了後來人盡皆知的《回答》。一九七六年,《回答》最初刊登在《今天》雜誌第一期上。這個詩人還有另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北島。

回答/北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冰川紀過去了,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麼死海裡千帆相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新的轉機和閃閃星鬥,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一九七六年,是個頗有深意的年份,它是一場浩劫結束的年份,是餘痛未消的年份,每個活在1976年的人都如此憤怒而無奈。但它又是開始編織新希望的年份,這一切都交織在一起,疑問很多,卻得不到回答。

北島的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與大眾見面的。這首詩似乎明白人們在愁苦什麼,它開篇便尖銳地說: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這首詩帶著詩人賦予它的靈魂,表達著自己強烈的反叛與懷疑,那瘋狂的十年,多少「高尚」的人埋在地下,多少苟活的人拿著「卑鄙」給予他們的通行證,在世間大行其道。

然後,作者用了"審判"這一基督教裡的教義作寓。基督教認為,在世界終結前,上帝和耶穌將要對世人進行審判,這就是末日審判。作者來到這個世界上,希望趕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在這裡,作者感情像決堤的洪水,連續用了四個「我不相信」,表達心中無法名說的憤懣。

當感情得到宣洩,作者「我不下地獄誰不下地獄」的狠勁冒了出來。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而且,作者也不是如此悲觀。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黑暗肆虐之時,卻正是黎明到來的前夜,作者留下了光明的尾巴: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鬥/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我們看北島的肖像,也是不怒自威、鐵骨錚錚的一個漢子。用「詩如其人」來形容大概是一個較佳的腳註。

都說北島是朦朧詩的代表,但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此詩並不朦朧。1979年3月,《詩刊》發表了北島這首《回答》,標誌著朦朧詩由地下正式走上詩壇。早期的朦朧詩人還有食指、芒克、多多、顧城、舒婷等,差不多活躍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重要詩人都是朦朧詩人。

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朦朧詩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他們在詩作中以現實意識思考人的本質,肯定人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注重創作主體內心情感的抒發。詩意的朦朧,其實是人性的覺醒,標誌著文學主體上人的回歸。

當然,朦朧詩的提法離不開當時的背景。當新中國紅朝誕生,文藝要為政治服務,我們的作家們噤若寒蟬,文壇充斥著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裡!賀敬之《回延安》節選

這樣的詩自然好理解。是什麼就是什麼,讀來也不費勁。詩意主要在乎一種激情,特別適合朗讀,甚至舞臺效果也會出奇地良好。但就藝術而言,這樣的詩讀後並不能給人留下什麼東西。相比之下,我們從北島們的朦朧詩背後,可以發現一個個大寫的人。耐人尋味的是,比北島稍早、被稱為「地下詩歌」第一人的郭路生(食指)在轟轟烈烈卻又萬馬齊喑的1968年,寫出了一首「相信未來」。

相信未來/食指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在悽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一個是橫刀立馬式的向世界控訴:我不相信,一個是固執地「相信未來」,假若世上真有一種時光穿梭機,是否能真能看透黎明前這塊巨大的黑幕?

時光會溜走,詩人會老,但詩不會。詩與時光同在,與光同在。

相關焦點

  • 《回答》:北島,我不相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回答》:北島,我不相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詩人,往往是感性的,也是悲戚的,這幾乎成為詩人的標誌,而高傲的,勇敢的,這種秉性,並不多見,北島,就是一個,看他的照片,那緊閉的嘴角,圓睜睜的大眼,和刀劈斧剁般的稜角,都在昭示,他不會妥協,不會與狼為伍
  • 北島:我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叛逆的作家
    我和朋友們編了一本書叫《七十年代》,我特別引用了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又成為一個新的世界的可能性。北島詩歌手稿《履歷》1970年初春,我還明確記得這個時間,我和兩個同班同學一起到頤和園的後湖划船。那時候頤和園特別安靜,因為大家全都走了,北京城基本上都空了。
  • 北島的詩,送給每一個漂泊的人……
    「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他和舒婷、顧城被稱為「今天詩派」雨夜,茶暖願你安好,甜蜜入夢北島的詩跨界文案送給每一個漂泊旅途的人#北島的詩#文案▽0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02 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 海子和北島的詩都各有什麼特點
    ,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活在珍貴的人間》: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 北島的那些好詩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新的轉機和閃閃星鬥,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 高校教師離職不順,北島的詩已經給出了回答
    而所在高校卻不願意遵守合同約定,或者合同期滿拒絕放人,繼續扣押教師的人事檔案;或者依據內部制定的文件,自行追加服務期和索要巨額違約金,由此造成法律糾紛。究其原因,部分高校違反《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五條是這類糾紛的主要根源。改寫北島詩二首,以慰藉離職不順者的憤懣!
  • 北島《給孩子的詩》| 鳳凰詩刊·詩集
    北島/中信出版社/2014.7【詩集簡介】《給孩子的詩》是著名詩人北島最新的心血之作。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一冊《給孩子的詩》,公布於世。《給孩子的詩》中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北島一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給孩子的詩》重繪了新詩版圖,確立了經典標準,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閱讀空間。
  • 我和這個世界不熟 流浪詩人的獨白 北島那些值得做個籤的經典短語
    ——《宣告》北島我習慣了你在黑暗中為我點菸火光搖晃,你總是悄悄地問猜猜看,我燙傷了什麼——《習慣》北島明天不在夜的那邊誰期待,誰就是罪人而夜裡發生的故事就讓它在夜裡結束吧——《明天,不》北島世界小得像一條街的布景我們相遇了,你點點頭省略了所有的往事
  • 專訪|北島談選編《給孩子的詩》:詩歌靠的是悟性
    有些成年讀者,自己讀兩遍不懂,就想孩子是不是也讀不懂,這是低估孩子的悟性。悟性除了天賦,與閱讀經驗有關係。我在大學教書,無論翻譯課,還是創作課,無一例外要帶學生讀詩。一首首詩讀下來,你能感覺到他們內部的窗戶在一扇扇打開,天生的直覺和悟性被照亮。              澎湃新聞:你在編選的時候,有具體的標準嗎?
  • 北島的詩真的那麼難懂嗎?為什麼有的人說讀不懂?
    如果有人說北島不難懂的我懷疑他是否有完整地了解過北島的詩。八十年代後期的北島逐漸從早期的朦朧詩走入一種更加艱深的意象詩,向象徵派的進一步靠攏導致他的詩中出現大量神秘的意象。他在《過渡時期》一詩中寫「當筷子拉開滿月之弓/廚師一刀斬下/公雞腦袋裡的黎明」看得我身上直起一種寒意。
  • 【佳作欣賞】《北島詩選》‖ 北島
    沒有他的領軍和帶頭,朦朧詩也不會出現當年的盛況及對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的深遠影響。2012年的時候北島有一個攝影展在798展出,受朋友廣林邀請有幸去觀看,在那次攝影展上,北島的朋友著名攝影批評家鮑昆老師得知我對北島的喜歡,先後幾次送給我幾本北島現在依然堅持出版雜誌《今天》,其中有一期2013年秋季號的紀念顧城專輯,記憶猶新。
  • 北島寫了首一字詩,被評價為直指人心,是另闢蹊徑還是誇大其詞?
    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我國當代詩人北島,他寫下的只有一個字的詩《生活》,詩成之後雖然沒有達到驚風雨、泣鬼神的地步,但也讓無數人側目。有人認為這是直指人心的傑作,還有人卻認為其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真相究竟如何呢?
  • 北島、陳衝、崔健…這個開學季,他們為你讀詩|好書推薦
    一天他把將要朗誦的詩《假如我是粉筆》帶回家:……假如我是粉筆 / 我會很樂意犧牲自己 / 讓老師在黑板上寫字 / 讓同學在黑板上畫畫 / 我不需要你們保護 / 但求你們不要讓我粉身碎骨。>大象優選開學季特惠價 118 元點擊下方小程序,走進詩的世界 ↓01 新增35首經典詩作相比於第一版,北島再次拓寬詩歌疆界,打破「橫」的地理空間,讓詩歌在七大洲,28個國家齊奏。
  • 江弱水丨音樂先於語詞「到達我們的靈魂」?「很深的聲音是聽不見的」?從歐陽江河序談北島詩丨孤獨的舞者,沒有背景與音樂丨
    歐陽江河說他推崇對文本的多重闡釋,其中包括過度闡釋,我推測他早已察覺北島的詩無法作一般意義上的解讀。我的看法更形極端:北島的詩,只有在過度闡釋的情況下才會獲得意義。如果不以釋夢的方式與解密碼的技術去進行這項工作,你會說他不通,他會說你不懂,結果將不歡而散,無功而返。
  • 詩意與童心相遇 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長沙舉行
    9月3日15:00,「看見詩意的世界——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在長沙梅溪書院舉行。眾多詩歌愛好者從各地趕來,聆聽北島關於孩子與詩歌的分享。   見面會開場,北島首先分享了編選這本《給孩子的詩》的緣由,「我編選給孩子的這本書,坦率地說,和我的兒子兜兜有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或者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 北島:你能不能看見生活的答案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創作於北島筆下,是他在1976年創作的一首詩,他是當代詩人,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生於1949年,祖籍浙江,生於北京,並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獎,是非常優秀的一個人。在詩中展現了極度深切的冷漠,用冷酷的言語暴力式地表現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這首詩不算是他寫的最為突出和優秀的一首詩,但也算是比較著名的一首詩了吧。這裡面充滿著對那個社會的懷疑,充滿著不確定,充滿著擔憂。這首詩就是在這種矛盾的社會和心理下創作出來的。
  • 阿乙:詩人北島
    >……指責也來自於此,有人認為這是拾舊。《回答》等詩(想一想: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決定了北島的聲名,然而在後來,對這種寫法進行反省的也包括他自己。我很難相信他會去盜取過去的自己,更應該相信的是,他是在重新萃取。建造長詩有如建造大廈,它的思辨企圖決定了它的腔調、節奏、語言和材質。而非相反。
  • 北島一字詩《生活》,短短一字卻直指人心,是傑作還是譁眾取寵?
    這句熟悉的詩出自《警世通言》,常用於比喻在逆境中堅持奮鬥必定會有所收穫。我國當人詩人北島便是如此,他成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特殊的年代中堅持與主流背道而馳的創作方向,又曾在國外漂泊多年,只能對著鏡子說母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常能發人深省,還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詩作尤其簡練而有力量,傳遞出他對世界的思考。北島曾寫過一首最特別的詩,全文只有一個字,卻擁有直擊人心的力度。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麼死海裡千帆相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 北島:詩歌可跨越貧富、超越階級
    整首詩的主題是漂泊,詩裡主人公飽受戰火,身處缺水的世界,卻還堅持著一顆對他人的關愛與包容之心。這是巴勒斯坦詩人達維什的作品。他生於1941年,1948年全家被驅逐,一生輾轉顛簸。     ——《想想別人》,寫的是詩作者的際遇,也是朗讀者的際遇。之所以選擇給民工子弟讀詩,是因為北島想告訴孩子們,詩歌是可以超越貧富、超越階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