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創作於北島筆下,是他在1976年創作的一首詩,他是當代詩人,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生於1949年,祖籍浙江,生於北京,並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獎,是非常優秀的一個人。在詩中展現了極度深切的冷漠,用冷酷的言語暴力式地表現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這首詩不算是他寫的最為突出和優秀的一首詩,但也算是比較著名的一首詩了吧。這裡面充滿著對那個社會的懷疑,充滿著不確定,充滿著擔憂。這首詩就是在這種矛盾的社會和心理下創作出來的。
面對這種黑暗又充滿著不信任的世界,詩人只能通過自己手中的筆,來寫出自己的回答。來告訴這個世界我不相信這樣的回答,這絕望的罅隙中找到一絲希望,希望能稍微喚醒一下心中還有一絲希望的一些人。這首詩表現了他極強的現代主義特點,也表現出他個人深沉的寫作風格。
那個時期,詩人很多,大概都是這個時代都需要更多清醒的人吧,通過各式各樣的詩人來表達自己各式各樣的思想。而那時候的詩人,都是很喜歡這種句式的創作方式。詩人用自己的語言去定義去解釋自己看到的、所處的這個世界,才是詩人最為詩人的地方。
我想大部分知道這個詩人,也是因為這首詩。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鋒利很尖銳,是一把語言的武器,讓人從裡面的一字一畫中都能感覺得到那種迫切的想要衝出來的欲望,讓人無法躲避的力量。能深刻地感受得到詩人在怒吼、在憤怒的力量。
相比於同時代的顧城,這位詩人少了些浪漫和童話,多了些國家命運,責任感和理性。他習慣的不是通過風花雪月的無關緊要來寫出自己的情感,而是真實的事情下能夠發出來的振聾發聵的思考和疑問。其實這位詩人也對早些年間寫的這個詩做過一些解釋。
他希望用一些語言暴力形式的詩句來表現出自己的態度,可能是年輕,比較情緒化,而後來就慢慢換了別的方式。他的詩漸漸的充滿國際視野,慢慢擴大了境界。近些年來,詩歌確實離我們越來越遠,這位詩人便編譯了一些詩,就是為了將更好的東西,傳遞給下一代,影響到下一代,將文明、涵養、學識、思想交給下一代。如今,能有幾個人能有這種覺悟能有這種想法,如此有責任感的詩人,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