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短詩歌被北島用一個字寫出來,讀者能讀出百萬字的含義

2020-12-14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作家給自己起筆名古來有之,要麼是用筆名寄託自己的藝術個性、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鞭策自己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要麼是為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要麼是對原名不夠滿意,另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已。

現代文壇,許多作家在發表作品時喜歡使用筆名,例子比比皆是,如,魯迅(原名周樹人),茅盾(原名沈德鴻),老舍(原名舒慶春),巴金(原名李堯堂),曹禺(原名萬家寶),冰心(原名謝婉瑩),夏衍(原名沈乃熙),艾青(原名蔣正涵),等等。

這些大作家都是通過筆名揚名立萬,並在文壇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以至於讓很多讀者遺忘了他們的真實姓名,誤把筆名當真名。

北島

在當代文壇,筆名很響亮的作家同樣很多,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路遙(原名王衛國)、北島(原名趙振開)、莫言(原名管謨業)等人。

北島是江南浙江湖州人士,1949年出生於京城,人生經歷十分豐富,職業和身份不斷變換過,曾經做過建築工人,當過報刊編輯,做過雜誌社老闆,當過公司小領導,又做過訪問學者。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北島才成為一名職業作家,後來,隨著名氣越來越響亮,受聘於好幾所大學,身份又變成了中文教授。

不論職業和身份如何變化,對詩歌的摯愛,北島從來沒有放棄,通過苦心孤詣地探索,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已經成為「朦朧詩」流派的領頭羊,帶領顧城、舒婷、芒克、楊煉等一幫詩人,為中國新詩開啟了一個輝煌時代。之後,詩名在國內文壇一枝獨秀,多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北島作品

北島由於是南方人,卻在北方長大,在詩歌創作中,他喜歡使用島嶼、海灘等意象,又具有獨立的思想和冷峻的外表,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末,他被另一名同行、詩人芒克起了一個外號——北島,竟歪打正著,成為他一生的筆名,用「北島」之名給文學界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

1986年元月,北島出版了生平第二本詩集《北島詩選》,裡邊收錄了一首新詩《生活》,全詩只有一個字:網!

《生活》打破了許多記錄,也引發了很多爭議,它是迄今為止最短的一首漢語詩歌,同時又是概括性很強,內涵相當豐富,能激發許多思考的短詩。

在許多讀者的閱讀理解裡,詩歌是詩人通過冷靜而睿智的思考,再通過個性化的表達技巧,能夠為讀者傳達出人生智慧和生活經驗,啟發讀者想像力的文學樣式。

然而,在短詩《生活》裡,卻完全看不到這些,一切都被省去了,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思考和自省。

這首詩的標題和內容已經完全融為一體,標題「生活」如同詩眼,甚至變成了詩的一部分,承載了這首詩很大一部分藝術魅力,如果去除標題「生活」二字,單單一個「網」字將會變得毫無意義。

因此,欣賞這首詩,必須把標題與內容結合起來,用標題去拓展內容的廣度,反過來,再用內容去思考標題的深度。只有如此,方可讀懂這首詩的全部含義。

北島

北島只是概括性地把生活與網關聯起來,等於間接地提出了疑問和困惑,並沒有界定生活為什麼是網?生活又是怎樣變成網的?面對生活之網人們要怎麼去突圍?

北島並沒有解答這些疑惑,而這些疑惑恰恰成為隱藏在詩歌背後的源泉,一個讀者的思想有多麼深廣,閱歷有多麼豐富,對這首詩的解讀就有多麼飽滿。

我們常說:生活是藝術之母。北島創作這首短詩時,恰恰是從複雜繁瑣的生活景觀裡,看到了縱橫交錯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常態,這個常態是每個人最真實的生活。

如果有人說,他的生活一帆風順,永遠是花好月圓,顯然是撒謊。

離群索居

老虎、豹子可以離群索居,只因為它們擁有超強的實力,做一名獨行俠並不影響自己的生活。但人不行,人是群居動物,生活在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環境裡,必須依靠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同心協力的方式,才可以生存下來。

我們生活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張紛繁錯雜的網。作為個體的人,在生活之網裡,有許多角色和身份,既是父親的兒子又是妻子的丈夫以及兒子的靠山,既是老闆的員工又是同事的競爭對手,既是親戚的親戚又是朋友的朋友,人一出生,便被這些關係網套牢,僅是處理好這些社會關係,就足夠讓一個人勞神了。

人都生活在世俗社會中,免不了會產生羨慕、顯擺、攀比、厭惡、嫉妒的心理,這些心理不但會讓人產生喜怒哀樂,更會助長一個人的野心和欲望。

當一個人若被欲望包圍,還不能迷途知返的話,那麼,他就距離毀滅不遠了。越是掙扎,越會被網束縛得更緊。

人生在世,如同身陷在一張無邊無際的塵世之網,被各種各樣的生活誘惑著、作弄著、改變著,只有那些智者,才會解開生活之網,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和人生的圓滿。

北島以一個哲學家的思想,智者的情懷,用一字詩道出了人類所面臨的終極問題,把讀者對自我處境的認知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讓這首詩閃耀出靈性的光輝和深遠的意境,這就是這首一字詩的偉大之處。

相關焦點

  • 北島一首經典的現代詩,題目兩個字,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
    北島,是詩人芒克給起的名字,如今早已成為朦朧詩派的中國標誌,北島取得過很多成就,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瑞典筆會文學獎等等。但是很多人不太關注北島的詩,因為他的詩太安靜了,安靜得讓人無所適從。
  • 北島一字詩《生活》,短短一字卻直指人心,是傑作還是譁眾取寵?
    我國當人詩人北島便是如此,他成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特殊的年代中堅持與主流背道而馳的創作方向,又曾在國外漂泊多年,只能對著鏡子說母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常能發人深省,還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詩作尤其簡練而有力量,傳遞出他對世界的思考。北島曾寫過一首最特別的詩,全文只有一個字,卻擁有直擊人心的力度。有人對其讚嘆不已,有人卻抨擊是譁眾取寵,這首詩究竟該褒該貶?
  • 專訪|北島談選編《給孩子的詩》:詩歌靠的是悟性
    詩人北島在上海國際文學周上為孩子們讀詩。              現在的中小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詩歌教育?他們在課本和課本之外能接觸到什麼樣的詩歌?除了中國古典詩詞,他們能否需要現代詩,能否讀懂現代詩?              澎湃新聞:《給孩子的詩》的詩歌大都不是特意給孩子寫的,孩子能看懂嗎?       北島:懂不懂的概念,是理性範疇的概念,跟詩歌沒關係。詩歌是感性的東西,靠的是悟性。這個意義上,詩歌並沒有成人與兒童的嚴格界限。
  • 詩歌多長為好?許多人還在為寫長詩而搜腸刮肚,這些短詩已成經典
    當然,這首詩歌最吸引讀者的地方,還是小詩裡所蘊含的哲理——看風景的人,其實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有意思的是,這首詩歌的題目之所以叫《斷章》,據說它是從一首長詩裡面截取出來的。作者寫了一首長詩,卻只覺得這幾句最合心意,於是便只留下這幾行,結果成為了一首所有人都喜愛的詩作。
  • 詩歌屬於鄭愁予或北島的時代 年輕的詩人在哪裡?
    以「詩歌的斷裂與傳承」為題的論壇只有45分鐘,嘉賓們說到,詩歌裡表達的戰爭苦難是宇宙中人類的命運,以及中國的詩歌傳承。主題中的「斷裂」似乎只出現在嘉賓們的發言之間。在四位嘉賓每人5分鐘的發言後,現場開放一個提問,活動就匆匆結束了。散場後的重頭戲變成了北島的籤名會。有讀者拿來一兜子北島的書,《北島詩歌集》、《午夜之門》、《失敗之書》、《今天》以及《給孩子的詩》,北島一一籤名。「您一直是我的偶像!」
  • 從「孤獨」到「焦慮」:阿多尼斯詩歌短章選中文版書名誕生記
    該詩集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至今,一直深受中國詩歌界的推崇與廣大讀者的喜愛,每年都重印多次,現已成為世界詩壇的一個現象和奇蹟。我口頭徵詢了譯林出版社同事中幾位詩歌愛好者的意見。大家意見比較一致,都覺得「孤獨是一座花園」這一句,比喻新奇又迷人,令人腦洞大開,回味無窮。最後,覺得前面加上「我的」二字,可以讓讀者更有代入感,於是阿多尼斯第一部中文版詩選的書名,就確定為「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此書出來後大受中國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的歡迎。不少讀者表示,首先就是被這個別具一格的美妙書名所吸引,才會關注並最終愛上這本詩集的。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麼死海裡千帆相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北島的詩歌
  • 北島《給孩子的詩》| 鳳凰詩刊·詩集
    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一冊《給孩子的詩》,公布於世。《給孩子的詩》中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北島一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給孩子的詩》重繪了新詩版圖,確立了經典標準,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閱讀空間。
  • 詩歌的標準:意境、用字用詞
    詩歌的通用標準有兩個:意境、用字用詞。好詩要具備以下條件:有意境,言之有物;用字用詞規範,無語病,符合常識與真理。詩歌要用字用詞規範二、詩歌的用字用詞詩歌的用字用詞要規範,符合一般規律,符合一般邏輯,遵守常識和真理。例如,正常情況下,太陽東升西落、水往低處流等,在詩歌創作中,要遵守生活常識和一般規律。
  • 北島:我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叛逆的作家
    但是那時候從十三、四歲到二十歲這個年齡的孩子,經歷了從關閉學校到上山下鄉,這對他們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轉折。我和朋友們編了一本書叫《七十年代》,我特別引用了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又成為一個新的世界的可能性。
  • 北島寫了首一字詩,被評價為直指人心,是另闢蹊徑還是誇大其詞?
    李白落筆之時風雨都驚嘆,詩成之時鬼神都在哭泣,這無疑是對一個詩人最高的讚揚。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我國當代詩人北島,他寫下的只有一個字的詩《生活》,詩成之後雖然沒有達到驚風雨、泣鬼神的地步,但也讓無數人側目。有人認為這是直指人心的傑作,還有人卻認為其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真相究竟如何呢?
  • 網友:每個字都從心裡刻出來
    當初餘秀華在網絡上發表了這首詩後,很快獲得了上萬的點讚量,評論和閱讀的受眾更是無數,有一位名叫許研敏的網友(她是一名記者),全文轉發了餘秀華的這首《再致》,許研敏在評論中認為這首詩的每個字,都是從心裡刻出來的。
  • 北島:詩人要謹記自己的身份
    除技藝、認識上的積累外,語言如何把握、消化歷史經驗也是一個關口。如何用詩的方式來整理這段特殊歷史,身為詩壇老將的北島一定如鯁在喉,視之如一項必須為之的事業。」不少讀者關心北島先生的身體,關心他被中斷的長詩寫作,8日中午,和眾人餐敘的北島說話慢條斯理,語音清晰,他微笑著說:「三年前我中風了,現在恢復得還不錯,不過寫得少了。
  • 300字短故事怎麼寫?快速過稿指南
    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也是受到號主鍾鐘的邀請,決定寫這篇乾乾乾貨,要是你能認真看完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因為我們平臺徵收的是300字短故事,吸引了很多作者來投稿,但說實話,過稿率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們也整天焦慮,特別出彩的故事不是很多,大部分都平平無奇。真的真的很渴望收到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故事,所以我抽時間寫了一篇寫短故事的注意事項。
  • 他與海子顧城等人齊名,一首詩只有一個字,但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說起現代詩人北島是繞不過去,儘管海子和顧城名聲在外,但是北島完全可以媲美這兩位,無論是詩歌的數量,還是作品裡的精神,以及對於人生的解讀,那都是很深刻。以他的《回答》來說,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詩人異常的憤怒,用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表達了內心的不滿,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通篇洋洋灑灑,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我個人卻是偏愛北島的另一首《生活》,這首詩只有一個字「網」,看上去很獨特,一首詩僅以一個字能夠概括嗎?
  • 秦皇島那座網紅圖書館舉行了詩歌朗誦會,北島和西川都去了
    圖為詩歌朗誦會沙灘上的觀眾及篝火,圖片來自活動主辦方該圖書館在 2015 年底的營銷策劃下已被打造為「中國最孤獨圖書館」——這實際上是偏遠的另一種裝飾性說法,但人們覺得它「獨自佇立在空曠沙灘,等待遠行者」的形象非常符合當代都市人遠離喧囂的內心追求。實際上,孤獨圖書館身處在當地名為「阿那亞」的房地產項目當中。
  • 起點混得最慘的白金大神,小說寫了幾百萬字,卻沒幾個人看!
    起點混得最慘的白金大神,小說寫了幾百萬字,卻沒幾個人看!喜歡看網絡小說的讀者,大多比較清楚,起點的白金大神,往往是對一個網絡作家的最大肯定,它代表著一種榮譽,代表著這位網絡作家的影響力。像辰東、耳根、忘語、唐家三少、番茄等人,哪一位不是白金大神?他們這些人,都不知道火了多少年了,自從成名以來,就一直備受讀者的關注與肯定!
  • 重溫經典詩歌|北島:宣告
    那麼今天就讓北島的詩歌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抵達歷史的現場,去看英雄最悲壯的一幕!最後的時刻即是審判之後執行死刑的時刻,「我」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遺囑,只留下「筆」——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生前反抗戰鬥的工具,給此時此刻最想念的「母親」作為訣別的的紀念。緊接著「我並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我」不承認自己是英雄,在人人都像螻蟻一樣苟活的年代裡,哪裡有什麼英雄。「我」也只想做一個最平凡最普通的人,獲得最簡單的幸福而已。
  • 北島的詩歌《進程》賞析
    讀北島的詩歌總是很沉重,他總在挪巨石,砸鎖鏈,開鐵籠。他的詩歌象徵性濃烈,甚至有些晦澀。那些晦澀既出於現實,是隱秘的手段,以免引火上身,又在文學的範疇裡增加了詩意。現代詩中,北島的詩歌是必讀的。有人認為這是北島對孤獨情緒的抒發;有人認為此詩寫於朦朧詩沒落時期,抒發了「北島和無數詩人建造的新詩的昌盛的年代,無數人養就的讀詩的習慣,在市場經濟的熱潮中,輕易被擊潰,瞬間就殘破不堪」的失落失意情緒。如果是這樣,北島就不是北島了,將舊詩重新分享的意義就蕩然而存了。北島的格局、眼光是獨到、冷峻的。
  • 北島:詩歌可跨越貧富、超越階級
    ——《想想別人》,寫的是詩作者的際遇,也是朗讀者的際遇。之所以選擇給民工子弟讀詩,是因為北島想告訴孩子們,詩歌是可以超越貧富、超越階級的。     當日,北島接受了搜狐文化與微信公眾號"教育圓桌"的聯合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