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著那麼一群人,他們為了光明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雄主義讓我們深深震撼。那麼今天就讓北島的詩歌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抵達歷史的現場,去看英雄最悲壯的一幕!
本期音頻選自《宣告——北島經典詩歌欣賞》
宣告——獻給遇羅克
作者:北島
朗誦:趙屺歐
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
我沒有留下遺囑
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
我並不是英雄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
我只想做一個人
寧靜的地平線
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選擇天空
決不跪在地上
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
好阻擋自由的風
從星星的彈孔裡
將流出血紅的黎明
整首詩運用了古典中常用的反客為主的表達方式,詩歌中抒情主人公變成了遇羅克本人,或者說是一個為真理而獻身的英雄影響。
詩歌的內容是英雄在最後的審判中的宣告,對自己的母親,對那個時裡代中冷漠的人,以及生與死,未來與自由的宣告。詩歌開頭「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我沒有留下遺囑/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最後的時刻即是審判之後執行死刑的時刻,「我」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遺囑,只留下「筆」——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生前反抗戰鬥的工具,給此時此刻最想念的「母親」作為訣別的的紀念。
緊接著「我並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我」不承認自己是英雄,在人人都像螻蟻一樣苟活的年代裡,哪裡有什麼英雄。「我」也只想做一個最平凡最普通的人,獲得最簡單的幸福而已。而如今在這荒謬的政治鬥爭裡,「我」失去了做一個有平等權利與尊嚴的人的資格。
第二節中直面死亡,直抒胸臆,高聲吶喊。「寧靜的地平線/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自由的風」。「我」絕不卑微地跪在地上顯示出劊子手們的好大,阻擋住自由的到來,同政治的錯握言和。而是選擇天空、選擇自由,即使這意味著選擇了死亡也在所不惜。
最後兩句詩,用十分醒目的畫面揭示烈士犧牲的義。「從星星的彈孔裡/將流出血紅的黎明。」北島經常使用「黎明」這個意象,象徵光明的到來。在此藉助於黎明這個意象,巧妙地把「我」被子彈射穿的彈孔比做星星,實際上,如果用步槍射擊人,正面射入呈現的是一個洞眼,從後面貫出的彈孔往往是撕裂狀的,這就是星星意象的事實依據。但這裡又有多重的意義。英雄死後化為星辰是一重,星空又喻示著這裡是暗夜是另一重,在漆黑的夜空中烈士的精神像星光一樣閃耀又是一重。
「血紅的黎明」』暗示著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思想的啟蒙,思想的覺醒,思想的解放,一直是中國百年不輟的課題,思想先驅殞身不恤,就是要用鮮血喚醒民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喚起民眾,使更多的人奮起抗爭,才能迎來黎明。
在四海昇平的年代,堅持原則是受尊敬的。而在一個荒唐的年代,敢於冒天下人之白眼和唾液,堅持原則的,就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一個乾坤倒懸的年代,連一個正常的人都不可能立足,因此,這個捨生取義,拼死護法的青年,才顯得極其可貴。
趙振開,筆名北島,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詩人,朦朧詩代表人物,是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趙屹鷗,中國著名主持人、導演、演員,曾擔任中央電視臺、廣東衛視、深圳衛視、河北衛視等衛視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