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詩歌|北島:宣告

2020-12-14 大音聆聽

每個時代都有著那麼一群人,他們為了光明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雄主義讓我們深深震撼。那麼今天就讓北島的詩歌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抵達歷史的現場,去看英雄最悲壯的一幕!

本期音頻選自《宣告——北島經典詩歌欣賞》

宣告——獻給遇羅克

作者:北島

朗誦:趙屺歐

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

我沒有留下遺囑

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

我並不是英雄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

我只想做一個人

寧靜的地平線

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選擇天空

決不跪在地上

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

好阻擋自由的風

從星星的彈孔裡

將流出血紅的黎明

整首詩運用了古典中常用的反客為主的表達方式,詩歌中抒情主人公變成了遇羅克本人,或者說是一個為真理而獻身的英雄影響。

詩歌的內容是英雄在最後的審判中的宣告,對自己的母親,對那個時裡代中冷漠的人,以及生與死,未來與自由的宣告。詩歌開頭「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我沒有留下遺囑/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最後的時刻即是審判之後執行死刑的時刻,「我」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遺囑,只留下「筆」——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生前反抗戰鬥的工具,給此時此刻最想念的「母親」作為訣別的的紀念。

緊接著「我並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我」不承認自己是英雄,在人人都像螻蟻一樣苟活的年代裡,哪裡有什麼英雄。「我」也只想做一個最平凡最普通的人,獲得最簡單的幸福而已。而如今在這荒謬的政治鬥爭裡,「我」失去了做一個有平等權利與尊嚴的人的資格。

第二節中直面死亡,直抒胸臆,高聲吶喊。「寧靜的地平線/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自由的風」。「我」絕不卑微地跪在地上顯示出劊子手們的好大,阻擋住自由的到來,同政治的錯握言和。而是選擇天空、選擇自由,即使這意味著選擇了死亡也在所不惜。

最後兩句詩,用十分醒目的畫面揭示烈士犧牲的義。「從星星的彈孔裡/將流出血紅的黎明。」北島經常使用「黎明」這個意象,象徵光明的到來。在此藉助於黎明這個意象,巧妙地把「我」被子彈射穿的彈孔比做星星,實際上,如果用步槍射擊人,正面射入呈現的是一個洞眼,從後面貫出的彈孔往往是撕裂狀的,這就是星星意象的事實依據。但這裡又有多重的意義。英雄死後化為星辰是一重,星空又喻示著這裡是暗夜是另一重,在漆黑的夜空中烈士的精神像星光一樣閃耀又是一重。

「血紅的黎明」』暗示著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思想的啟蒙,思想的覺醒,思想的解放,一直是中國百年不輟的課題,思想先驅殞身不恤,就是要用鮮血喚醒民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喚起民眾,使更多的人奮起抗爭,才能迎來黎明。

在四海昇平的年代,堅持原則是受尊敬的。而在一個荒唐的年代,敢於冒天下人之白眼和唾液,堅持原則的,就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一個乾坤倒懸的年代,連一個正常的人都不可能立足,因此,這個捨生取義,拼死護法的青年,才顯得極其可貴。

北島

趙振開,筆名北島,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詩人,朦朧詩代表人物,是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趙屹鷗

趙屹鷗,中國著名主持人、導演、演員,曾擔任中央電視臺、廣東衛視、深圳衛視、河北衛視等衛視節目主持人。

相關焦點

  • 北島:詩歌可跨越貧富、超越階級
    之所以選擇給民工子弟讀詩,是因為北島想告訴孩子們,詩歌是可以超越貧富、超越階級的。     當日,北島接受了搜狐文化與微信公眾號"教育圓桌"的聯合專訪。  "懂生活的難處,更容易理解詩" 搜狐文化:怎麼想到要給孩子講詩讀詩?北島:讀詩這事之前是一直想做的。
  • 北島的詩歌《進程》賞析
    讀北島的詩歌總是很沉重,他總在挪巨石,砸鎖鏈,開鐵籠。他的詩歌象徵性濃烈,甚至有些晦澀。那些晦澀既出於現實,是隱秘的手段,以免引火上身,又在文學的範疇裡增加了詩意。現代詩中,北島的詩歌是必讀的。有人認為這是北島對孤獨情緒的抒發;有人認為此詩寫於朦朧詩沒落時期,抒發了「北島和無數詩人建造的新詩的昌盛的年代,無數人養就的讀詩的習慣,在市場經濟的熱潮中,輕易被擊潰,瞬間就殘破不堪」的失落失意情緒。如果是這樣,北島就不是北島了,將舊詩重新分享的意義就蕩然而存了。北島的格局、眼光是獨到、冷峻的。
  • 我和這個世界不熟 流浪詩人的獨白 北島那些值得做個籤的經典短語
    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洛哥阿格那國際詩歌節詩歌獎、古根海姆獎、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在中國這幅畫的空白處》不過相對於他的詩人稱謂,很多人更喜歡他的散文,散文應該是現在人接受文學最直接的形式,詩歌這類題材太過小眾,到現在這個時代還有多少人認真的讀詩呢?更不提現代的詩歌,而一大幫所謂掛著詩人頭銜的人譁眾取寵,殊不知自海子顧城身故之後,國內詩歌停步不前,而北島也流浪國外。
  • 專訪|北島談選編《給孩子的詩》:詩歌靠的是悟性
    詩人北島在上海國際文學周上為孩子們讀詩。              現在的中小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詩歌教育?他們在課本和課本之外能接觸到什麼樣的詩歌?除了中國古典詩詞,他們能否需要現代詩,能否讀懂現代詩?詩人北島選編《給孩子的詩》最初是為了給兒子選編「適合孩子的現代詩讀本」,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北島談的雖然是《給孩子的詩》的選編過程,其實談的也是他的詩歌教育理念。北島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我曾開玩笑說,詩歌教育到博士階段已經晚了,本科也晚了,應該從中學開始,『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閱讀的源頭獲得啟迪,可謂正本清源。」
  • 詩歌屬於鄭愁予或北島的時代 年輕的詩人在哪裡?
    不斷刷新這場颱風信息的還有一批國內外的詩歌愛好者,他們在很早以前收到一個邀約——「2016鳳凰·鼓浪嶼詩歌節」10月21日在鼓浪嶼舉行,主辦方鳳凰網和鼓浪嶼管委會邀請一百多位詩人來到詩歌的小島、舒婷的家鄉,共赴詩與歌的盛會。名單裡除了有北島、舒婷和鄭愁予等名家,也有諸多活躍在各大微信詩歌群的創作者。
  • 【佳作欣賞】《北島詩選》‖ 北島
  • 北島: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
    這是來自詩人北島給年輕朋友們的一封信 年輕的朋友們:我和你們走在一起,未曾相識,如果遇上詩歌,恰似緣分。在人生的路上,你們正值青春年少,詩歌相當於路標,辨認方向,感悟人生,命名萬物,這就是命運中的幸運。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北島那一代朦朧派詩人已經開始自覺使用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技巧了,又由於時代環境的問題,使用了很多象徵暗示,因此晦澀難懂是很正常。不是說藝術性不好,相反,如此強烈的特點正體現出了其鮮明的現代那麼,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哪個藝術性怎麼評價其好壞呢?各有千秋罷了。
  • 乾坤一擲 | 詩歌課全集完整上線,北島給大家發福利啦
    ~↓今天開始沒更新了😔.那就發一張近照,感謝詩歌課的聽眾朋友們😉  還會繼續在豆瓣跟大家談論詩情畫意,生活,和遠方噠~西川,劉文飛,胡續東,唐曉渡,夏可君,姚風,敬文東,樹才,歐陽江河,汪劍釗,田原,藍藍,薛慶國,陳力川,高興,張清華,北島豆瓣時間:謝謝北島老師和其他16位老師給我們帶來這麼精彩又有啟發意義的專欄內容
  • 學者視野 | 於慈江:現代漢語詩歌:「面朝大海」敞開 ——以詩人北島、舒婷、西川和海子為例
    無論如何,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已是遠在天堂的詩人海子不經意間成功打造的一個經典,也其實正是進入海子詩的世界的一把鑰匙。或許尚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盡後,很快,詩界的一些朋友就在北京大學校內29樓前的空地上,舉辦了追思海子的首場「海子詩歌朗誦會」。
  • 北島:詩人要謹記自己的身份
    /為什麼畫地為牢/以自由之名……」8月8日下午,著名詩人北島現身深圳海上世界胡桃裡音樂餐廳,出席「第一朗讀者」跨界詩歌活動,為深圳讀者朗讀了長詩《歧路行》的《序曲》部分,這是他看重的近作。受到深圳讀者熱烈追捧的北島先生,安靜,溫和。在領取主辦方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後,他發表感言:「詩人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警惕,永遠謹記自己的身份,不要因為榮譽、金錢,忘記自我。」和記者談到當下80後、90後詩人的創作狀態,他表示憂心:「他們中間好多人不讀詩,雖然他們也寫詩,可是根本不認真讀詩,不認真讀,就很難對詩歌有真正的理解。有些年輕詩人寫詩也太隨意。」
  • 在國外漂泊近20年的北島,是凜冽的孤島,也活成了黑暗中的向陽花
    「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著有詩集《北島詩歌集》《太陽城札記》等,散文集《失敗之書》和小說《波動》等。「朦朧詩」是新時期詩壇上不可忽視的一種文學現象,一些年輕一代的詩人,不再熱衷於傳統詩歌中的創作模式,而是探索一種以象徵、隱喻、通感等藝術手法來達到朦朧隱晦的詩境,這類新的詩潮很快成為一股勢力,影響著詩歌的發展。
  • 《鐘山》雜誌發布30年十大詩人排行榜 北島居首
    1、北島  代表作品:《回答》《宣告—————獻給遇羅克》《白日夢》《履歷》《結局或開始》《彗星》《一切》《零度以上的風景》《鐘聲》等。除了獲得全票的北島外,其他入選詩人依次是:西川、于堅、翟永明、昌耀、海子、歐陽江河、楊煉、王小妮、多多。由於評委在投票時,同時也按照順序給出自己心目中十大詩人的排位,記者看到12位評委中,有7人把第一的位置給了北島,另有4個人把北島排在第二位。此外,洛夫、食指、張棗、舒婷、顧城、艾青、王家新、牛漢等詩人的名字也都出現在了選票上。
  • 秦皇島那座網紅圖書館舉行了詩歌朗誦會,北島和西川都去了
    2018 年 5 月 5 日,秦皇島海邊舉行了一場詩歌朗誦會。參與詩歌朗誦會的嘉賓有北島、西川、藍藍、薛慶國、宇向、楊慶祥。他們中有詩人、詩歌譯者及文學專業老師。除了他們,詩歌朗誦會還邀請了音樂人張淺潛和詹小櫟,他們參與詩歌朗誦,並於其間演唱歌曲。詩歌朗誦會的名字叫「鏡中之海·詩歌之夜」,舉辦地是秦皇島海邊那家很紅的圖書館。
  • 北島《給孩子的詩》| 鳳凰詩刊·詩集
    北島/中信出版社/2014.7【詩集簡介】《給孩子的詩》是著名詩人北島最新的心血之作。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一冊《給孩子的詩》,公布於世。《給孩子的詩》中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北島一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給孩子的詩》重繪了新詩版圖,確立了經典標準,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閱讀空間。
  • 北島談寫詩和翻譯區別:前者是主人 後者是奴隸
    幾年前,因為看到兒子在學校接觸的詩歌粗劣不堪,「把鼻子氣歪了」的北島決定編選《給孩子的詩》,作為給兒子兜兜和所有孩子們的禮物。該書上市不到兩個月,銷量已近五萬冊。鮮少接受媒體訪問的北島也打破沉默,接受本刊獨家專訪,首度談論這本書以及與詩歌相關的問題。   難道我們真希望子孫後代成為只懂專業知識的準機器人嗎?
  • 北島一首經典的現代詩,題目兩個字,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
    北島,是詩人芒克給起的名字,如今早已成為朦朧詩派的中國標誌,北島取得過很多成就,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瑞典筆會文學獎等等。但是很多人不太關注北島的詩,因為他的詩太安靜了,安靜得讓人無所適從。
  • 中國最短詩歌被北島用一個字寫出來,讀者能讀出百萬字的含義
    不論職業和身份如何變化,對詩歌的摯愛,北島從來沒有放棄,通過苦心孤詣地探索,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已經成為「朦朧詩」流派的領頭羊,帶領顧城、舒婷、芒克、楊煉等一幫詩人,為中國新詩開啟了一個輝煌時代。之後,詩名在國內文壇一枝獨秀,多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 譯言|北島的翻譯觀——自由的靈魂
    北島一家 北島,原名趙振開,於1949年8月2日出生在北京。他來自北方又喜好孤獨,故取筆名為北島。朦朧派代表詩人北島,以其詩歌的自由不羈而著稱。然而,對於詩歌翻譯,他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理論。
  • 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王淩介紹說,詩歌節組織的是全中文世界最好的翻譯團隊,光是翻譯和出版一項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每一屆都要花費數十萬。 天水認為文本和出版物的意義重大,很多詩人作品沒有中譯本,僅在很窄的範圍內傳播,非專業人士鮮少有機會看到,它們打開了讀者對於當代國際詩歌的眼界。「在內地看到的永遠是經典詩歌,有些人還活著,更多人已經死了。